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落到实处,使学校德育能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一直都是教育实现中的一个困扰人们的话题。通过学校活动,活化学校德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和载体,更重要的是,学校德育由虚转实,学生的德育自我生成就有了现实的保障。“书香校园”活动,就是一个学校德育虚功实做的成功范例。
一、学校德育的虚与实
学校德育具有虚与实的两重特性。“虚”主要表现为:德育工作的隐性、长效性,使它的重要意义长期滞后表现;相对学校专业学科教学及考试而言,德育很难用固定的模式去教授和测评;德育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往往排位靠后,受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有力的制度约束。因此,从这几个方面来说,德育是“虚”的。但同时德育工作又具备“实”的特征。因为德育工作对学生的终身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德育工作在学校完成“培养人”的根本任务中占据首要地位;德育工作对学校所有工作具有全局性影响;德育工作应该在学科全面渗透和工作全面安排中予以落实。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关键是虚功要实做,使德育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从而产生真正切实的效果,引领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在这一点上,广东省创建的“书香校园”活动,是德育虚功实做的典型范例。
二、“书香校园”活动的德育价值
首先,“书香校园”活动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需要。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与其阅读史紧密相连,能够通过读书不断收获知识、发展智慧、慰藉心灵、提升人格,从而影响和改变自己人生的发展。对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阅读影响的恰恰是上述“三观”等人的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因此,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书籍的作用,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必将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有益的承载能力、驱动能力和引领能力。对于教师而言,他们的专业发展、师德培养、人生修养、境界提升等同样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阅读的影响;他们的教师职责要求,指导学生阅读,自己先就要成为阅读者和阅读受益者,在这个基础上,他们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与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成长、共同提高,能够对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书香校园”活动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为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不懈动力。
其次,“书香校园”活动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书香校园”活动在改变学生和教师生存发展状态的同时,也改善着学校的文化生态,从而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发展内涵。从学校环境人文化的角度来看,创建“书香校园”十分强调校园读书氛围的营造,要求我们重视学校环境设施的人文化建设,提升校园环境的人文化内涵。从学校制度人文化角度看,创建“书香校园”要扎实推进、富有成效,要求学校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从而丰富和完善学校制度的人文建设。从学校行为文化角度看,创建“书香校园”要求学校以阅读活动为主要载体,开展内容丰富的、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阅读活动的持续开展,使得阅读成为师生的良好习惯,进而积淀为学校文化传统。从学校精神文化角度看,当一所学校人人都热爱读书,校园飘溢着浓郁书香氛围的时候,求真、崇文会成为学校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将会促进学校精神文化的培育和形成。因此,“书香校园”活动能够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最后,“书香校园”活动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从本质上讲,创建“书香校园”就是在学校构筑“阅读共同体”、建设学习型学校,从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建设学习型学校与建设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会有着密切联系。从纵向维度分析,“书香校园”活动能够培养大批读书人,青少年阶段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书香校园”活动,让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将是一个巨大贡献。从横向维度分析,创建“书香校园”具有辐射效应。一个孩子会影响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会影响一个社区。“书香校园”活动,通过孩子和家长的亲子阅读,带动家庭的读书,带动大量的成年人读书,使得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群众基础更为牢固。因此,“书香校园”活动,能够对建设学习型社会产生良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三、进一步明确“书香校园”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创建“书香校园”工作,要把握和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公益性原则。始终遵循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坚持公益性质,坚持服务学生宗旨,竭力为学校创建“书香校园”和开展学生阅读活动提供指导和服务。目前图书市场上林林总总、鱼龙混杂,图书数量的无限性、图书质量的差别性、阅读时间的有限性以及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活动的科学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阅读内容。但同时必须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和家长对阅读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活动参与的自愿性,不得有任何强行推销图书的不规范行为,这是实现学生阅读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原则。
二是行政主导与社会参与和专家指导相结合原则。始终坚持行政部门的指导性,强化宏观指导和规范运作,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保证创建“书香校园”工作和学生阅读活动的推进力度和正确方向。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最大程度地激发全社会参与“书香校园”建设的热情,为创建“书香校园”提供有益支持和有效帮助。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专业指导的优势,为创建“书香校园”工作和学生阅读活动提供科学指导。
三是坚持统一部署与自主开展相结合原则。按照统一部署,广泛发动学校创建“书香校园”,开展学生阅读活动,不断增加“书香校园”数量,扩大学生阅读活动的覆盖面。紧密结合地区和学校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本校资源,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阅读活动,进一步激发师生自觉参与的热情,确保创建“书香校园”真正取得实效。
四是坚持“书香校园”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相结合原则。“书香校园”创建活动要在学校总体发展的背景下统筹规划,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与学校特色打造相结合,做到通盘考虑、周密计划、稳步实施。
(作者系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巡视员)
一、学校德育的虚与实
学校德育具有虚与实的两重特性。“虚”主要表现为:德育工作的隐性、长效性,使它的重要意义长期滞后表现;相对学校专业学科教学及考试而言,德育很难用固定的模式去教授和测评;德育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往往排位靠后,受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有力的制度约束。因此,从这几个方面来说,德育是“虚”的。但同时德育工作又具备“实”的特征。因为德育工作对学生的终身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德育工作在学校完成“培养人”的根本任务中占据首要地位;德育工作对学校所有工作具有全局性影响;德育工作应该在学科全面渗透和工作全面安排中予以落实。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关键是虚功要实做,使德育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从而产生真正切实的效果,引领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在这一点上,广东省创建的“书香校园”活动,是德育虚功实做的典型范例。
二、“书香校园”活动的德育价值
首先,“书香校园”活动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需要。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与其阅读史紧密相连,能够通过读书不断收获知识、发展智慧、慰藉心灵、提升人格,从而影响和改变自己人生的发展。对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阅读影响的恰恰是上述“三观”等人的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因此,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书籍的作用,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必将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有益的承载能力、驱动能力和引领能力。对于教师而言,他们的专业发展、师德培养、人生修养、境界提升等同样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阅读的影响;他们的教师职责要求,指导学生阅读,自己先就要成为阅读者和阅读受益者,在这个基础上,他们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与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成长、共同提高,能够对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书香校园”活动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为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不懈动力。
其次,“书香校园”活动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书香校园”活动在改变学生和教师生存发展状态的同时,也改善着学校的文化生态,从而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发展内涵。从学校环境人文化的角度来看,创建“书香校园”十分强调校园读书氛围的营造,要求我们重视学校环境设施的人文化建设,提升校园环境的人文化内涵。从学校制度人文化角度看,创建“书香校园”要扎实推进、富有成效,要求学校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从而丰富和完善学校制度的人文建设。从学校行为文化角度看,创建“书香校园”要求学校以阅读活动为主要载体,开展内容丰富的、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阅读活动的持续开展,使得阅读成为师生的良好习惯,进而积淀为学校文化传统。从学校精神文化角度看,当一所学校人人都热爱读书,校园飘溢着浓郁书香氛围的时候,求真、崇文会成为学校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将会促进学校精神文化的培育和形成。因此,“书香校园”活动能够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最后,“书香校园”活动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从本质上讲,创建“书香校园”就是在学校构筑“阅读共同体”、建设学习型学校,从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建设学习型学校与建设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会有着密切联系。从纵向维度分析,“书香校园”活动能够培养大批读书人,青少年阶段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书香校园”活动,让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将是一个巨大贡献。从横向维度分析,创建“书香校园”具有辐射效应。一个孩子会影响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会影响一个社区。“书香校园”活动,通过孩子和家长的亲子阅读,带动家庭的读书,带动大量的成年人读书,使得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群众基础更为牢固。因此,“书香校园”活动,能够对建设学习型社会产生良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三、进一步明确“书香校园”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创建“书香校园”工作,要把握和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公益性原则。始终遵循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坚持公益性质,坚持服务学生宗旨,竭力为学校创建“书香校园”和开展学生阅读活动提供指导和服务。目前图书市场上林林总总、鱼龙混杂,图书数量的无限性、图书质量的差别性、阅读时间的有限性以及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活动的科学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阅读内容。但同时必须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和家长对阅读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活动参与的自愿性,不得有任何强行推销图书的不规范行为,这是实现学生阅读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原则。
二是行政主导与社会参与和专家指导相结合原则。始终坚持行政部门的指导性,强化宏观指导和规范运作,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保证创建“书香校园”工作和学生阅读活动的推进力度和正确方向。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最大程度地激发全社会参与“书香校园”建设的热情,为创建“书香校园”提供有益支持和有效帮助。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专业指导的优势,为创建“书香校园”工作和学生阅读活动提供科学指导。
三是坚持统一部署与自主开展相结合原则。按照统一部署,广泛发动学校创建“书香校园”,开展学生阅读活动,不断增加“书香校园”数量,扩大学生阅读活动的覆盖面。紧密结合地区和学校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本校资源,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阅读活动,进一步激发师生自觉参与的热情,确保创建“书香校园”真正取得实效。
四是坚持“书香校园”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相结合原则。“书香校园”创建活动要在学校总体发展的背景下统筹规划,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与学校特色打造相结合,做到通盘考虑、周密计划、稳步实施。
(作者系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