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的“样板”效应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社区教育已经成为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在增强国民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几年,教育部把大力开展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工作予以积极推进,自2001年以来,先后确定了4批114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推动了社区教育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此后,各省(区、市)相继确定了一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一大批中心城市还确定了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推动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深入发展。
  2008年,教育部确定了34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为推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工作提供了样板。
  
  渐成燎原之势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社区实验区一般都设立了教育委员会,作为非常设机构发挥协调统筹功能。委员会由实验区的区委书记、区长或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担任主任,成员由相关部门和街道(镇)主要领导参加,在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形成各部门共同关心、支持和配合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格局。
  2002年,北京市组织了“开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化城市先进区县”的评估活动,通过评估活动,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有效整合了区域内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加强了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建设;完善了以区县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及乡镇成人文化学校为基础、各类教育机构为依托的社区教育网络,拓展了社区教育的内容,在探索社区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同时,扩大了社区教育的覆盖面,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率。
  上海市把社区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各区把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作为推进社区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区的重要内容和措施,纳入本区教育发展计划,纳入教育检查评估范畴,逐步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社区教育规划,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并明确提出,“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良好氛围和条件,创建学习型社会。”
  浙江省提出,要构建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加快普及社区教育,构筑终身教育的社会化平台,培育一批充满活力、具有鲜明特色的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形成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形式多样、结构合理、手段先进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构建起富有浙江特色的学习型社会框架。
  江苏省启动了社区教育基础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网络,逐步形成以城市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居委会教学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农村则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辐射功能,形成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骨干、村文化技术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等为基础的农村社区教育网络。据悉,该省在“十一五”期间计划重点建设20个社区培训学院、60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200个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大力开展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以多样形式丰富教育内涵
  
  近年来,各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初步形成了“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多样的形式丰富教育内涵。
  南京市举办了以“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学习节。在学习节中,举办各类文化知识讲座,开设学习咨询点,免费开放文化场馆,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设置“金陵讲坛”,推出“快乐学习”活动,激发市民的学习热情和愿望;开展“百万市民学外语”活动,编写市民英语学习教材,开通网上学习英语直通车,举办英语演唱比赛。不少社区还举行了“邻居节”,在邻居之间搭建交流平台。以多样的形式丰富教育内涵,各社区教育实验区满足了广大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开展面向青少年的校外素质教育,构建起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网络的同时,各地创造性地开展了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模式,涵盖了社区成员的方方面面。就教育对象而言,有亲子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年人再就业教育、老年人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弱势群众职业技能教育、外来人员城市适应性教育;教育内容方面,分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家政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形式上,出现“菜单式”培训、“超市式”培训等模式,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
  提高。
  上海市嘉定区2004年外省市流入的户数达8.7万户,24万余人,劳动力21.8万人。他们结合自身实际狠抓培训,每年培训外来工的比例都达到80%以上。不少社区针对流动人口多的现状,对流动人口进行开放式的教育,社区教育向社区范围内所有居民开放。宁波段塘洞桥社区组织外来务工人员成立“新居民俱乐部”,发挥“带头、宣传、服务、监督、管理”五大职能,协助社区做好各项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外来人员融入都市生活。
  杭州市下城区、深圳市宝安区每年培训进城务工人员都占辖区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的30%。他们建立了进城务工人员管理的领导机构,构建区、街、居三级管理体系和培训网络,采取社区大课堂、发放教育培训券、远程教育等手段,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多样个性化教育培训,积极推行“同城待遇”;在按照社区居民每人一元的标准划拨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时,也把进城务工人员一并列入,提供经费保障;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进行全程监督和目标管理,培训工作在有章可循的基础上,形成了良性循环。
  从效果来看,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涵盖了社区成员的方方面面,对在职职工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外来人口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上内容不断丰富,教育的公平性和大众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终身教育体系的本质得到了越来越明确的表现,不断扩大社区教育的受众群体,提高了全体居民的素质。
  
  资源整合两条腿走路
  
  发展社区教育,丰富了大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拓展了教育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领域与手段,使终身教育体系更趋于完善。各地创新教育途径,积极培育各类学习型组织,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群众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展现了社区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特点。
  据教育部对51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统计,2006年各实验区普遍建立了一支以专兼为骨干,动员大量志愿者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社区教育专职人员5000余人,兼职人员4万余人,社区教育志愿者40余万人,形成了一个贴近群众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城区居民的受教育培训率逐年提高,共培训2300余万人次,社区居民受教育培训率达到68.19%。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700多万家,创建学习型家庭36万多个,占家庭总数的5%;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单位9000家,创建率达到3%。培训在职职工近50万人次,培训率为70 %以上;培训下岗再就业人员45万人次,培训率为64.8%;培训进城务工农民288万人次,培训率为37.72%。社区教育,为营造全社会人人皆学的氛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通过“内外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上海闸北区建立社区教育辅导员队伍,由区教育局统一管理、调配和考评,委派到各街道开展工作,成为一支稳定、高效的专职工作队伍;天津和平区开展“百名教师进社区”活动,合理调配了富余教师资源,全区96个居委都下派专职社区教育辅导员队伍,实现了工作力量的全覆盖,构建了满足人一生发展需要的终身教育体系,有效提升了城市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在经费投入上,很多地区已经突破了人均1元的指标,宁波海曙区还达到了人均10元。各实验区都按照“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指导原则,安排和落实社区教育经费,不仅保证按常住人口每年拨付社区教育专项经费,还注意不断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推动经费筹措走向多元化,探索和引入市场经济机制筹措资金。沈阳和平区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在经费筹集方面采取了“政府投入、部门分担、社会捐助、受教育者支付”的办法,区里每年按实有人口每人1元的标准从财政划拨经费,还要求各街道在社区建设资金中安排专项配套经费,并通过部分资源有偿开放,弥补办学经费不足。上海浦东新区财政按年人均3元拨付,各社区学校在公益性教育经费实行完全免费的基础上,对技能性科目适当按成本收费,对系列讲座收取报名费,既补充了经费又激励学习,受到社会支持。
  
  成绩效果显著
  
  2006年,教育部对51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统计显示,各类社区教育学院、街道社区学校、居委会社区教育教学点(学校)已达1.29万所。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社区的赵大妈退休多年,以前连住在对门的邻居都不认识,近年她参加了社区的英语培训班,不仅与平日很少见面、互不熟悉的邻居熟悉了,而且在社区设立的英语角,还能与外籍友人进行交流。她打算在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为外国朋友服务呢。
  社区教育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中,各地都高度重视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推动家庭和谐、楼组和谐、街道和谐和社会组织的和谐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培训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内容,促进人与人之间、邻里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为创造全社会的“人和”环境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他文献
知识服务是知识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是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是中学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探讨了中学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概念与内涵、意义和模式,并阐述了中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的概况和优点;深入地论述了LonWorks网络的主要组成元件和网格的构成;并构建了一个基于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的生活小区楼宇自动化系统
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是其中必然的价值诉求。文章探讨了和谐社会语境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必然性,以及大学语文在人文素质和精神的培养上承载的历史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创新历史教学具有作用。从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效果的角度来说,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创设特定历史教学情境,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直观认识和形象体验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作者简介]孙建波(1972- ),男,湖南汉寿人,广西财经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南亚史、中国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