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病妙招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_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家过日子,难免有个头疼脑热、身体不适,若能掌握一些常见病的防治“小绝招”,进行自我治疗,既省钱又省事,且无副作用。下面介绍一些民间治病的偏方、验方,读者朋友们不妨一试。
  荷叶降脂降压 民谚云:“荷叶两张煮成汤,二两粳米一两糖,共煮为粥常食用,降脂降压是良方”;或经常用鲜(干)荷叶煎水代茶饮,也有同效。
  菠菜根治便秘 菠菜根250克,蜂蜜20克为一剂,煮熟,吃菜喝汤,连食几次,大便畅通。
  韭菜止鼻出血 鼻子出血不止时,取韭菜少许捣烂,塞入鼻孔,仰卧,血即止。
  风油精治烫伤 局部皮肤被开水烫伤时,用风油精(万花油更佳)轻轻涂抹烫伤部位,有很好的止痛消炎作用,一般5分钟可止痛。
  萝卜降血压 鲜萝卜(红心者为佳)250克,生食,1日2次;或将其捣烂取汁,加蜂蜜适量调匀,每次服3—4汤匙,早晚空腹各服1次,常饮有明显降压作用。
  大蒜治气管炎 去皮蒜瓣15枚,冰糖5~10克,同入碗,加水一茶杯,入锅蒸熟,吃蒜喝水,每日晚饭后1次,连服5日有奇效。
  葱白治腹泻 惠腹泻时,将3~5克大葱白蘸油(香油、花生油均可)吃下去,隔2小时再吃1次,止泻效果特好。
  生姜外敷治疖肿
  生姜适量切片或捣泥,敷于疖肿处,用纱布胶带固定。每日更换2~3次,一般2~3日即愈。但脓头已破溃者不能用本法。
  大葱黑枣治失眠 取黑枣15枚,葱白5寸段。同煎汤至枣烂,吃枣喝汤,能补肾安神,催人入睡。
  香蕉治皮肤皲裂 香蕉1根,带皮捏软,开一小孔,将香蕉肉像牙膏一样挤出,敷于手脚皲裂处,每晚热水洗手脚后擦用,几次即愈。初次使用有痛感,为正常现象,过一会儿就好。
  生姜治冻疮 生姜适量切碎,浸泡于70%酒精中20天。用此酒精溶液擦涂患冻疮处,可根治。注意,此法用于治疗冻疮未烂者。
  山楂治冻疮 鲜山楂捣烂(山楂干煮熟取其肉糊),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纱布包扎,一般7日可愈,用于皮肤已溃烂者。
  茄子治痔疮 鲜紫茄子1个,切块入碗,加油盐少许,入锅蒸熟,一次食用,连食数日,可治内痔发炎肿痛、初期内痔便血。
  红枣治夜尿症 每日睡前吃生红枣(鲜、干皆可)10~15枚,连服1个月,即可治愈,对儿童尤宜。忌辛、辣、冷食物。
  蛋黄油治黄水疮 熟鸡蛋黄2~3枚,放铁勺内在炉火上熬炼,竹筷搅拌,至蛋黄完全化成油即可,凉后用油涂抹惠处,每晚1次,数次可愈。蛋黄油还可加冰片涂抹在乳头上,治乳头破裂、乳头疮、乳癣。
  莴苣通乳汁 妇女产后乳汁少,取莴苣1根(连梗带叶)切成条,煮汤饮用或与黄酒共煎饮用,可“通经脉,下乳汁”。
  胡椒粉治呃逆 打呃时,用鼻子闻一下胡椒粉,打个喷嚏,呃逆即止;或喝一口食醋,也有同效。
  大蒜治腮腺炎 此病小儿多见,取大蒜一头,去皮捣泥。加面粉少许,用食醋调匀,敷于患处,每日1次,连敷3日即可消炎消肿。
  土豆治湿疹 湿疹,幼儿多见。土豆适量,蒸熟,捣泥,敷患处,纱布包好。每昼夜换敷土豆泥4~6次,一般3~4天痊愈。
  芥末治鼻炎 芥末适量,用醋浸泡2~3天(急用时,可将芥末加开水少许,加盖闷30分钟用,亦可用芥末油代替),用以调拌凉菜或蘸水饺吃,立即痛除。
  土豆消硬块 肌肉注射时。易形成皮下硬块,即使热敷也不易消除。将生土豆一片贴在硬块处,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贴3~4天。硬块会软化消除。
  柿饼治百日咳 柿饼一个,生姜6克切束,焙熟服用,1日2次,连服3~5天即可见效。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医院门诊管理中,导医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病患的需求,必须注重管理的细节和标准化,认真分析其医疗消费心理,建立友好的医患关系。本文首先概述了门诊患者的常规就诊过程,具体探讨了导医在门诊就诊过程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了导医对门诊患者的就诊过程影响。  【关键词】导医;就诊;门诊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已成为医院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现代医院管理领域
【摘 要】目的:探讨妊高症患者服药情况,提高妊高症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接受孕期检查的妊高症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服药情况较差原因,针对性地寻找解决方法。结果:在调查的68例妊高症患者中,有23例患者做到了遵医嘱用药,效果良好,占33.82%,其余45例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遵医嘱用药,占66.18%。影响妊高症孕妇用药情况的主要原因为怕对胎儿有影响、忘记服药、对疾病的不了解,分别为48.89
女性在青壮年时期因有雌激素的保护,血脂较少发生波动,血脂增高现象显著低于男性。然而,当女性进入中老年后,由于雌激素分泌的逐渐减少。女性血脂增高的现象愈来愈明显,并已成为女性心血管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据国内资料表明,在35-74岁的女性中,血脂异常的发病率可达15.9%,其中以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较为突出,发病率高于男性。  研究资料显示。女性进行调脂治疗的效果要优于男性,这与女性对食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