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可打破的存在

来源 :啄木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_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便在小说里找一个段落,都能看到黑客别开生面的追踪与反追踪过程。这是《网探》贯穿到底的视觉内容。舒中民领我们走进了一个虚拟世界,在手指与键盘的交错中,逐步地跟进、展开这一故事。
  科技改变生活,网络在为人们带来通讯便利和财富的同时,也给现实生活带来了隐蔽的危险性漏洞,给在线欺诈和身份盗窃等犯罪赖以滋生的土壤。小说的
  设置,起始于这高度信息化的网络社会,它从网络安全的角度出发,揭开混迹其中的黑客的犯罪行径。这是创作的目的所在,就此而言,它也让读者收到警钟式的效果,面对“出乎人们一般想象,神秘高深、无比奇妙”的网络,能够从幽微吊诡的网络世界碰触到一些理智和真实。
  作者对网络世界的描述带着史家轻抚慢捻的抒情,每个句子都带给我们新的信息。它极其直观地唤起了心中的某一个结——黑客将会控制全世界,这一大胆的臆想与小说题材、与文字的感染力大有關系。黑客可以不属于某个犯罪团伙,也不需要保护伞撑腰,它的罪恶将线上和线下揉作一团,因而它既是现实,又是虚拟的。这一事实驱使我们联想与超能力有关的细节,相比之下,黑客拥有着科幻小说“超越时空”的黑智能,抑或不同类型的神话色彩。这是小说带给读者的震撼之处,借其他造型并将自我代入其中,以原先的经验带动新一轮的阅读,新颖而富有创造力。
  舒中民笔下这个罕见而前卫的题材吸引着我们:在复杂的网络犯罪背景下,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悬念以新生的键盘侠铺陈开来,将我们推向神秘事件的水落石出。与此同时,小说也编织着一个不同的、更为宏大的故事,那是关于现实犯罪的另类世界的故事——是个人远离公共领域的空间主张。试想一下,黑客假扮成你,阅读你的日记,盗刷你银行卡里的钱,给你捏造一个子虚乌有的罪名,让你丢掉工作,甚至生命……


  我读过舒中民以往颇具读者影响力的《非常承诺》等作品,一般以新写实的手法、以精确的侦查和实在的警务活动,探寻具有理想情怀的警察精神。习惯于在侦探叙事的树干上聚集碎片化的日常警营生活,将思想与精神寄寓其中,以一种象征性的手法体现小说的意义和思想。他是一名警察,从警近三十年,性情敏感内敛,特有的书生气与书卷味簇拥他以沉静思索的姿态回归自我,跳出传统的英雄路径,并非巧合。
  当我读到他的新作《网探》,却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文本。故事的主体是两个网络高手的对手戏。他们同出生于因诈骗受到伤害的家庭,一同走上痴迷互联网之路,一同在网络上研讨黑客技术,但一人因伤生恨,刻意以恶对恶,报复社会;一人从警,参与警方打击网络诈骗犯罪。当然,这一泾渭分明的背景并未带来人物性格上的二元对立。小说遵从现实,对人物的塑造拿捏有度,立体式地呈现性格的每一个面。它既表现黑客的凶残歹毒,也写出了内心诚挚的忏悔,配合着情节的切换获得应有的转变。此外,滋生在网络这片土壤上的行为活动,如利用电子媒介展开的电子攻击方式,让人眼前一亮,被它支配的情节往往收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小说围绕着“他是谁,谁是他”这个扑朔迷离、充满诡异色彩的主线,飞快地从一个场景切换到另一个场景,主要人物一出场就引起种种猜疑,到最后案件水落石出,仍落下令读者想不到的却在情理之中的疑惑。丁杨和达一路看似分属网络世界黑客群体的两个阵营,但丁杨加入专案侦查,不可思议的事一再发生:每回警方追踪达一路的下落,精心筹划的抓捕行动总是无功而返,似乎有人在给达一路通风报信。丁杨为什么积极参与侦查?谁是达一路的同伙?谁是警察队伍里的内奸?丁杨与达一路都是拥有超凡网络技术的奇才、电脑黑客,他们十年前认识,共同组建“后羿射日帮”,十年后相遇,是共谋犯,还是对手戏?小说抛出一系列的疑问,无数的悬念织成一张紧密的网,裹住了问题的答案,也暴露出其丰富诡谲的叙事技巧。由此产生的张力,让人并不急于找出答案,却陷入叙事魅力的陷阱中。或许,他们在内心深处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却可以是他们“想成为的任何人”。
  小说揭开了公安题材写作的一个新篇章。故事之所以激动人心,不仅因为其中令人热血沸腾的侦查悬疑元素,还在于它展现出一个全新的视野,即让人物穿越在瞬息万变的虚拟世界,一个无序的社会,一种深不可测的空间。用舒中民的话来说,网络也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而且日益改变着我们生活其间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恶魔是真实存在的,无辜的人会受到伤害”。甚至,作品让我们看到,不是个体活动于这个世界之中,更多的是网络世界运作于个体之上或个体之内。
  为了顺应网络的步伐,小说似乎在创造属于它自己的一种全新的叙事模式。它看似在沿着直线行进,却不断地旋转、倾斜、迂回。故事的核心直到小说中段才出现,但在首章便埋下了伏笔,然后以专业细节慢慢地揭示出神秘的人物和关联,仿佛铺展一张五彩斑斓的湘绣壁挂,有着让人浮想联翩的质感,以至于我们很容易忽视一个事实,即小说完全没有空想或者不切实际的成分。每个句子都准确无误,无论是描绘网络追踪的每一个步骤,还是介绍虚假交易平台。不过,作者并没有把小说变成枯燥无味的电脑教程或投资课本,只是让你很快意识到作者深刻领会了来自虚拟世界的危险:潜入用户的电脑,窥探他们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恐惧、脆弱和种种隐私。


  我们的世界正在被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所链接,在更多的事情上依赖它们,网上犯罪的现实版愈演愈烈。《网探》来得正是时候,它提供了对网络社会一种全新的构想方式;而且,它并不仅仅指出其混乱格局,它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思考人们如何在网络上生活。增加资源去和互联网上不断变化的东西做斗争是必要的。用户应该不断改善使用网络的模式,养成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杀毒软件的习惯,以及在公共网站上更加谨慎地保护个人信息。此外,软件供应商、银行等服务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应该快速修补漏洞,提出更高的征信要求,加强执法,等等。
  因此,作者在丁杨身上倾注了巨大心力。在他笔下,丁杨并未被写成一个无懈可击的完人,而是一个虽有这样那样弱点,却更显真实可信的丰满形象。他因过分痴迷网络,与一帮黑客在网上组织过“后羿射日帮”,侵入某公共网站而被警方调查。正因为这次攻击,警方看到了他是非分明、嫉恶如仇的品质和使用网络的绝技——他编制程序像行云流水一般优美,击打键盘的动作,可以看到无羁无绊的心灵所表现的高超才能——这般才华得到警方的正确引导,成就了一位前所未有的电脑高手。所以,在得知梅阳公安分局遇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时,他出于正义感和对解决计算机难题的向往,欣然前往无偿帮忙。即便多次被误解,甚至被诬成犯罪嫌疑人,仍初心不改,坚持始终,完成使命。丁杨这一人物的成功塑造,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同时,作品提供了一种面向新型生活方式的展望,其核心内容显然不仅仅来自网络,里面漫游着几个时代的人们,还来自手机的“微信群”。“根据他搜索我的微信群、QQ群和朋友圈的痕迹寻找里面藏着的讯息。电脑处理了这些数据。那个人太聪明了。他把精巧的设计布置成简单行为,看似无意的路过,却对我所有的信息进行了解码。”而且,即使是从不使用网络的人,只要他跟人联系,而联系人在使用网络,也不能“轻視达一路的危险性”。小说为我们提供了网络时代新的生活经验,这是过去现实主义作品中没有的元素。那就是电子技术强行介入实体的日常生活,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互相渗透。小说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双重生活空间,人物设置突破了过去人文的人和肉身的人,不再是坚实得不可打破的存在。对一种新型生活方式的描述,使现时代尚显隐秘的生活经验提前向未来敞开。


  对于新世纪的读者来说,舒中民一丝不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社会,看似虚拟与现实对立,其实是一幅振奋人心的画面,更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网络空间正越来越成为地球上的人们汇聚的地方。对一个身在中国的青年——或者在纽约或者悉尼——与身在英伦或者非洲的年轻人成为朋友,或者相爱,反之亦然,就像同处一座校园般自然。科技还有艰难的发展历程,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隔离,对很多人来说就像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一样遥远,对她万里寻夫却不打电话诉说心里的怨痛,感到不可思议。正像作者在文中所说,电脑“日益改变着我们生活在其间的世界,不需要探讨这种改变是好还是坏,因为改变是真实发生的,无法阻挡”。
  如果你整天泡在电脑和手机改变的生活里,却没有受到网络带来的侵害——侵财、人身攻击或者骚扰的侵害,我相信本小说正是给你警醒的作品。它在展现网络世界神秘独特的魅力和几乎无所不能的神奇的同时,揭示了网络的另一面,以及人类对电脑爱恋中可能隐藏的种种凶险。作者通过小说告诫读者:随着智慧城市、智能工程的建设,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像吃饭穿衣一样平常,随之产生的安全隐患也就日益值得重视,利用网络侵犯私人生活、掠夺财富,以致杀人害命,正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特有的犯罪形式。小说抓住了这一点,借侦探悬疑的外壳,在紧张刺激的情绪中剥离出现实感,这层现实,既来源于可预见性的网络环境,也说明了作者设想的读者接受能力及其应当受到的正向反馈。
  作品中所有人物都在发出一个声音:“预警预防并打击电信网络犯罪”。不论是老派而精明干练的刑侦大队长胡志远,还是追求时尚、反应快速的林立仁;不论是热爱网络、却表现菜鸟的苏南,还是做事细致、勤恳钻研的肖可语;不论是投机钻营、唯钱是上的吴小毛,还是工于心计、卖身求存的李花花,分别代表了当今社会的不同群体,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都一致表现出对网络犯罪的深恶痛绝。网络这个装满隐私的世界,如此美丽,到处可见历代文明和先知精神,但也到处侵蚀人类传统生活的完整性。这是一个湮灭的时代,也是一个觉醒的时刻,这就是本小说要告诉我们的。
  (本文作者晏杰雄,系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青年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引子  2017年5月5日,恰是立夏。北京大街上的人流中,五彩缤纷的夏装成为主色调,然而在中国最北端的漠河,这一天却突降大雪,到处是一派银装素裹的景象。    也是在这一天,我参加了由公安部宣传局、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和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主办,啄木鸟杂志社承办的“走近英雄——作家进警营”采访创作活动的启动仪式。  会后,主办方给我提供了西双版纳、深圳、上海等十几个备选的采访地,我不
小琪长相甜美,性格活泼,是个很可爱的女孩子,在我三十岁那年走进我的个人生活,让我彻底结束了“單身狗”的历史。我很珍惜,很爱她。同事们和我的那些铁杆儿同学们总是打趣地问我是怎么认识小琪的。其实,我是先认识她父亲的,他父亲是我的偶像。  入警第一周参加了一场英模报告会,做报告的人叫吴世雄,长得高大俊朗,声若洪钟,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小琪的爸爸。活动是县里举办的,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都出席了,十分隆重。  
一  我失去她的踪影了。  来往的人群、拥堵的车流、喧哗的声音、嘈杂的建筑物……像无数张正在开合的大口,把她吞没掉。  这傍晚像个顽童,贪乐、死倔、精力充沛到毫不顾忌他人的疲惫,阳光依旧刺辣辣地照在我的脸上,提醒我还有大把的时间,放弃尚早。  我于是徒劳地四处张望,人们的背影是如此相似,正从一种奔波姿态切换成另一种奔波姿态,表情上挂着黯然与虚软,像是一节节被耗光了的电池——一顿饭、几句闲话、两小时
目前,临床常用维生素B1治疗失眠和疲劳症,因为维生素B1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有促进睡眠和抗疲劳作用。此外,维生素B1还可用于防治铅中毒,其原理是维生素B1或其代谢产物可与铅形成络合物而促进铅的排出。和所有药物一样,服用维生素B1也有注意事项,以下“七不宜”应牢记:  不宜饭前服用 维生素B1是水溶性的,空腹服用后会被快速吸收入血,在人体利用之前经肾脏等途径排出体外,使药物不能
据英国《每日邮报》最近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散步或骑车可以使70岁老人活过80岁的概率增加一倍。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查看了1991—2009年间6500多名70岁以上的参与者的医疗记录。他们让参与者在跑步机上尽其所能地锻炼,以测试他们能承受的运动压力。研究人员根据参与者在锻炼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他们进行了分组,进行了大约10年的跟踪调查,其中39%的人在这期间去世了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可不常锻炼的80岁的杜老伯,身体却照样硬朗,精神矍铄。要知道,杜老伯刚刚退休时,他的身体也不太好,走一点路就气喘吁吁。问他有什么养生秘诀,他说这都归功于“揉揉搓搓”的健身法。  杜老伯说:“揉揉搓搓这种健身法,不受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每天早晨起床后,杜老伯会揉一揉前额,将两手指尖相对放在前额,向两边单方向推搓30~50下。此法可延缓抬头纹的出现,同时可提神醒脑,让
牛大爷初次在专家门诊找我看病时仅仅是因为心前区有几秒不适,但我从心电图上还是看出一些端倪,在他住院后进一步检查的“肌钙蛋白”轻度升高,心脏彩超提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冠心病心肌梗死后的表现)。因为身体一直很好,每天坚持打球,起初牛大爷和家人对检查都很抗拒,最终在我的强烈建议下还是做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既在预料之中,又超乎我的判断:最严重的左主干 三支病变!  最后,牛大爷接受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面部有红血丝,护肤该注意啥?一般来说,面部有红血丝多与角质层较薄有关,在护肤方面宜注重保湿和补水。除了涂保湿效果较好的水、乳或面霜外,还可以通过定期敷面膜、涂抹透明质酸等方式補水。如果面部红血丝较多,建议及时就诊,遵医嘱使用药物保湿。  摘自《健康周刊》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很多爱美的女士对变白都有不同程度的追求。前不久,45岁的李女士因下肢水肿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就诊,被诊断为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经过检测发现,问题根源竟是美白化妆品导致的汞中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6个月前,李女士经人介绍,在某不知名的美容店购得一套据说可以变白“好几度”的化妆品。3个月下来,李女士确实水润白皙了不少。但是,出现脸上脱皮、淋巴结肿大、轻微手抖等现象
不用下水,居家也能“游泳”。练习前,只需找两三张等高的小凳子拼在一起,保证凳子间没有缝隙即可。  仰泳姿勢 身体仰卧,腰部和臀部放在凳子上,背部悬空,头部放平。然后双臂交替转肩,双腿上下交替打腿配合手臂动作。双臂划动时,要收紧腹部。做4~6组,每组30次。  蝶泳姿势 俯卧于凳,胸部以上悬空,背部收紧。双手从身体两侧向前伸展,双腿向下摆动,然后双手向大腿方向回收,同时双腿做向下摆动动作。重复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