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草院士”有那么不堪吗?
谢剑平,这位被称作“烟草院士”的专家最近被众媒体批驳。有人质疑其研究早已被证明是伪命题,并认为他所从事的研究并不能改变烟对人体的危害。然而,在院士评选过程中,不少候选人都通过各种途径拉票。一位参与投票的院士告诉记者,谢剑平没有做“越界”和出格的事,在竞争者中一直名列前茅,并且没有收到过任何质疑其学术研究的举报信。
12月8日上午9点,中国工程院正式对外发布54名新增院士名单。谢剑平这位来自烟草行业专家的当选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烟草院士”、“杀人院士”等称号被媒体加在这位新当选的院士头上,为何一位院士的当选能引发公众如此重视,这位院士又是如何被评选上的呢?
“低焦油低危害”是伪命题?
事实上,谢剑平是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卷烟“减害降焦”法,并引入中草药,选择性降低烟气有害成分,研制开发“神农萃取液”,试图将卷烟的危害降到最低。
众所周知,烟草对人体的危害被世界公认。而研究烟草这种“杀人武器”的谢剑平竟然当选院士,显然超出了人们的承受力。
“这是中国科学界的耻辱!这是中国工程院的耻辱!”著名控烟人士、国家控烟办公室主任杨功焕研究员甚至在微博上连用两个感叹号加“耻辱”,表达对“烟草院士”谢剑平当选的惊愕。
杨功焕在上周接受了不知多少家媒体的采访,她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低焦油低危害”是一个科学骗局。
对于谢剑平的研究,杨功焕感觉一点也不新鲜。“多个国家的数据证实:卷烟带来的健康危害,并没有因吸低焦油卷烟而有所下降。”
谈到“降焦减害”的欺骗性,杨功焕说,这种提法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卷烟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产生的焦油含有16种致癌物质。烟草公司为了应对公众对烟草的健康恐慌,不断改进卷烟加工工艺和设计,减低标准焦油含量。
50年代,西方卷烟公司推出了“低焦油”、“淡味”卷烟,其名称来自吸烟机器测试时输送的焦油和尼古丁较低。1976年,世界上第一支焦油量低于16毫克/支的低焦油卷烟诞生。
杨功焕说,经过烟草公司几十年的努力,卷烟的标准焦油量在过去50多年的时间里降低了近60%。但是人们期盼的因烟草导致的相关疾病大幅下降的好事却并没有出现。以英国为例,1971~1991年间的英国男性医生标化肺癌死亡率比1959~1971年间上升了19%,即由原来的264人/10万人增加到314人/10万人,而同时期英国烟草的标准焦油量大幅度降低。
“主打王牌”是“伪科学”
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吸极低焦油(每支7毫克)、低焦油(8~14毫克)和中等焦油(15~21毫克)过滤嘴卷烟的吸烟者死于肺癌的风险是一样的。而世界卫生组织则声明称:“所有烟草制品,包括所谓的低焦油香烟,都是致命的”。
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告诉记者,近几年来肺腺癌的发病率急剧上升,与烟草行业的“低焦油”的宣传有很大的关系。吸“低焦油”卷烟的人,为弥补尼古丁摄取量的不足,拼命把卷烟烟雾吸入肺部深处,使腺癌多发区末梢部的烟雾吸入量增加。“低焦油吸烟更深,治疗更难,危害更大。”支修益说。
实际上,在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11条中专门指出,淡味、低焦油、超淡味和柔和等语言是虚假的和误导性的。
但是,一项被国外已经证明是“伪科学”的研究却成为中国烟草界的“主打王牌”,“低焦油”已经成为国内烟草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科技产品,而谢剑平就是这项研究的带头人。
而对于谢剑平另外一项研究成果在卷烟中通过添加中药成分来降低危害的“神农萃取液”, 中华预防医学会原副会长王克安认为,添加中草药后,卷烟一燃烧,有害物质必会产生,且香烟与食品添加剂不同,不存在量多少的安全边际。
谢剑平在躲媒体?
记者试图采访谢剑平,先后致电办公室及手机,一直无人接听。记者辗转找到其秘书以及郑州烟草研究院宣传处,对方都表示多家媒体都表示要采访谢院士,但谢院士目前不在郑州,无法联系到其本人。记者又试图给谢剑平发送采访邮件,但是到截稿为止,一直没有收到回复。
谢剑平当选院士后就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记者只能从当地媒体在他当选前的一段报道中还原这位“杀人院士”的本来面目。
“刚五十岁出头的院士已是头发花白,”“谢剑平学习语言能力很强,除了英文外,还会国内好多省份的方言,出差考察时经常被人家当成本地人。”“我喜欢下围棋,与对手博弈时那种沉下心的感觉很好。”“现在选择骑车上下班,骑车在路上时也会思考,有时候甚至无意碰了马路牙子。”
在采访谢剑平努力失败后,记者又试图联系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的其他院士,想探究一下谢剑平为何当选?但是多位院士对此事表示沉默。
“我投了赞成票”
几经周折,国家气象中心原主任李泽椿院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李泽椿是我国著名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主持研制我国第一个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我是投赞成票的。”谈到工程院选举的时候,李泽椿坦率地告诉记者。
不吸烟的李泽椿院士坦言自己之前对烟草行业也存在反感,对于谢剑平所从事的研究也不了解。“但是,在院士评选过程中,听过谢剑平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课题的介绍后,让我改变了认识。”李泽椿说。
通过了解,李泽椿知道,我国有3亿多烟民,如果不对烟草的危害进行研究和深入,国外的洋烟就会进入中国,迅速占领市场。
“谢剑平的研究既要满足3亿多烟民的需要,又要减低烟草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他选择了烟草中1000多种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其中一部分物质进行研究,分析有害物质的成分和作用机理,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人体的危害。”李泽椿说。
李泽椿认为,如果通过谢剑平的研究,最后把烟草中所有有害的物质都去掉后,烟就没味了,人类也就远离烟草了,这样也是一个研究方向。
另外,李泽椿还提到,烟草行业每年为国家贡献利税7000多个亿,作为政府不可能放弃这个“阵地”和领域,我们已经有研究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至于外界质疑谢剑平从事的“降焦减害”和“神农萃取液”是伪科学一说。李泽椿院士表示反对,他认为只是“学术争论”。
“在学术界,谁也没有权力给一项研究宣判死刑。虽然国外在50年前已经对烟草危害进行研究,难道我们国内现在就不能再开展研究吗?就像国外已经登上月球取回月球岩石样品,我国就不需要再进行探月研究吗?很多科学研究不是简单重复一句就能说清问题的,很多领域我们都是落后国外的,只有通过我们自己的研究,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同时培养相关研究队伍。”李泽椿强调。
李泽椿说,很多科研创新都是在打破传统基础之上的,包括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当初的一些研究也被后人的研究所打破,就更别说其他研究领域了。
对于控烟人士的反对意见,李泽椿院士表示已经看到一些内容,“但是,控烟人士还拿不出令我们信服的证据。例如,肺癌的患者增多,目前不能完全归罪于烟草,空气污染也是一大因素。”
而对于控烟人士表达的烟草对人体的危害超过对国家贡献利税的说法,李泽椿院士认为,不能这样简单算。“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非常严重,难道我们就不发展汽车工业了吗?”李泽椿院士反问道。
谢剑平,这位被称作“烟草院士”的专家最近被众媒体批驳。有人质疑其研究早已被证明是伪命题,并认为他所从事的研究并不能改变烟对人体的危害。然而,在院士评选过程中,不少候选人都通过各种途径拉票。一位参与投票的院士告诉记者,谢剑平没有做“越界”和出格的事,在竞争者中一直名列前茅,并且没有收到过任何质疑其学术研究的举报信。
12月8日上午9点,中国工程院正式对外发布54名新增院士名单。谢剑平这位来自烟草行业专家的当选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烟草院士”、“杀人院士”等称号被媒体加在这位新当选的院士头上,为何一位院士的当选能引发公众如此重视,这位院士又是如何被评选上的呢?
“低焦油低危害”是伪命题?
事实上,谢剑平是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卷烟“减害降焦”法,并引入中草药,选择性降低烟气有害成分,研制开发“神农萃取液”,试图将卷烟的危害降到最低。
众所周知,烟草对人体的危害被世界公认。而研究烟草这种“杀人武器”的谢剑平竟然当选院士,显然超出了人们的承受力。
“这是中国科学界的耻辱!这是中国工程院的耻辱!”著名控烟人士、国家控烟办公室主任杨功焕研究员甚至在微博上连用两个感叹号加“耻辱”,表达对“烟草院士”谢剑平当选的惊愕。
杨功焕在上周接受了不知多少家媒体的采访,她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低焦油低危害”是一个科学骗局。
对于谢剑平的研究,杨功焕感觉一点也不新鲜。“多个国家的数据证实:卷烟带来的健康危害,并没有因吸低焦油卷烟而有所下降。”
谈到“降焦减害”的欺骗性,杨功焕说,这种提法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卷烟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产生的焦油含有16种致癌物质。烟草公司为了应对公众对烟草的健康恐慌,不断改进卷烟加工工艺和设计,减低标准焦油含量。
50年代,西方卷烟公司推出了“低焦油”、“淡味”卷烟,其名称来自吸烟机器测试时输送的焦油和尼古丁较低。1976年,世界上第一支焦油量低于16毫克/支的低焦油卷烟诞生。
杨功焕说,经过烟草公司几十年的努力,卷烟的标准焦油量在过去50多年的时间里降低了近60%。但是人们期盼的因烟草导致的相关疾病大幅下降的好事却并没有出现。以英国为例,1971~1991年间的英国男性医生标化肺癌死亡率比1959~1971年间上升了19%,即由原来的264人/10万人增加到314人/10万人,而同时期英国烟草的标准焦油量大幅度降低。
“主打王牌”是“伪科学”
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吸极低焦油(每支7毫克)、低焦油(8~14毫克)和中等焦油(15~21毫克)过滤嘴卷烟的吸烟者死于肺癌的风险是一样的。而世界卫生组织则声明称:“所有烟草制品,包括所谓的低焦油香烟,都是致命的”。
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告诉记者,近几年来肺腺癌的发病率急剧上升,与烟草行业的“低焦油”的宣传有很大的关系。吸“低焦油”卷烟的人,为弥补尼古丁摄取量的不足,拼命把卷烟烟雾吸入肺部深处,使腺癌多发区末梢部的烟雾吸入量增加。“低焦油吸烟更深,治疗更难,危害更大。”支修益说。
实际上,在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11条中专门指出,淡味、低焦油、超淡味和柔和等语言是虚假的和误导性的。
但是,一项被国外已经证明是“伪科学”的研究却成为中国烟草界的“主打王牌”,“低焦油”已经成为国内烟草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科技产品,而谢剑平就是这项研究的带头人。
而对于谢剑平另外一项研究成果在卷烟中通过添加中药成分来降低危害的“神农萃取液”, 中华预防医学会原副会长王克安认为,添加中草药后,卷烟一燃烧,有害物质必会产生,且香烟与食品添加剂不同,不存在量多少的安全边际。
谢剑平在躲媒体?
记者试图采访谢剑平,先后致电办公室及手机,一直无人接听。记者辗转找到其秘书以及郑州烟草研究院宣传处,对方都表示多家媒体都表示要采访谢院士,但谢院士目前不在郑州,无法联系到其本人。记者又试图给谢剑平发送采访邮件,但是到截稿为止,一直没有收到回复。
谢剑平当选院士后就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记者只能从当地媒体在他当选前的一段报道中还原这位“杀人院士”的本来面目。
“刚五十岁出头的院士已是头发花白,”“谢剑平学习语言能力很强,除了英文外,还会国内好多省份的方言,出差考察时经常被人家当成本地人。”“我喜欢下围棋,与对手博弈时那种沉下心的感觉很好。”“现在选择骑车上下班,骑车在路上时也会思考,有时候甚至无意碰了马路牙子。”
在采访谢剑平努力失败后,记者又试图联系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的其他院士,想探究一下谢剑平为何当选?但是多位院士对此事表示沉默。
“我投了赞成票”
几经周折,国家气象中心原主任李泽椿院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李泽椿是我国著名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主持研制我国第一个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我是投赞成票的。”谈到工程院选举的时候,李泽椿坦率地告诉记者。
不吸烟的李泽椿院士坦言自己之前对烟草行业也存在反感,对于谢剑平所从事的研究也不了解。“但是,在院士评选过程中,听过谢剑平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课题的介绍后,让我改变了认识。”李泽椿说。
通过了解,李泽椿知道,我国有3亿多烟民,如果不对烟草的危害进行研究和深入,国外的洋烟就会进入中国,迅速占领市场。
“谢剑平的研究既要满足3亿多烟民的需要,又要减低烟草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他选择了烟草中1000多种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其中一部分物质进行研究,分析有害物质的成分和作用机理,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人体的危害。”李泽椿说。
李泽椿认为,如果通过谢剑平的研究,最后把烟草中所有有害的物质都去掉后,烟就没味了,人类也就远离烟草了,这样也是一个研究方向。
另外,李泽椿还提到,烟草行业每年为国家贡献利税7000多个亿,作为政府不可能放弃这个“阵地”和领域,我们已经有研究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至于外界质疑谢剑平从事的“降焦减害”和“神农萃取液”是伪科学一说。李泽椿院士表示反对,他认为只是“学术争论”。
“在学术界,谁也没有权力给一项研究宣判死刑。虽然国外在50年前已经对烟草危害进行研究,难道我们国内现在就不能再开展研究吗?就像国外已经登上月球取回月球岩石样品,我国就不需要再进行探月研究吗?很多科学研究不是简单重复一句就能说清问题的,很多领域我们都是落后国外的,只有通过我们自己的研究,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同时培养相关研究队伍。”李泽椿强调。
李泽椿说,很多科研创新都是在打破传统基础之上的,包括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当初的一些研究也被后人的研究所打破,就更别说其他研究领域了。
对于控烟人士的反对意见,李泽椿院士表示已经看到一些内容,“但是,控烟人士还拿不出令我们信服的证据。例如,肺癌的患者增多,目前不能完全归罪于烟草,空气污染也是一大因素。”
而对于控烟人士表达的烟草对人体的危害超过对国家贡献利税的说法,李泽椿院士认为,不能这样简单算。“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非常严重,难道我们就不发展汽车工业了吗?”李泽椿院士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