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近期疗效好、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13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3月~2007年5月住院的8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2岁~76 岁,平均55.16±8.21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0岁~75岁,平均54.26±6.13 岁。两组在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静脉滴注川芎嗪针、维脑路通针改善脑循环、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辛伐他汀降脂,20%甘露醇等清除自由基;口服尼莫地平保护脑细胞以及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每日2次,共10 天。疗程10天,治疗前后查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凝血四项(PT、API、TT、FIB)、脑CT或脑MRI;头颅CT治疗前及结束后复查1次,病情加重后随时复查。
疗效判定标准:①基本痊愈:NDS减少>90%;②显著进步:NDS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NDS减少18%~45%;④无变化:NDS减少<18%;⑤恶化:NDS不减少或增加。显效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
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进展情况:治疗组24小时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停止进展35例(87.5%),对照组停止进展29例(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治疗后第1周、2周、3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同期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
临床疗效:治疗组基本治愈6例(15%),显著进步20例(50%),进步11例(27.5%),恶化1例(2.5%);显效率65.0%,总有效率92.5%。对照组基本治愈4例(10%),显著进步13例(32.5%),进步18例(45%),无变化8例(29.6%);显效率37%,总有效率70.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讨 论
低分子肝素由普通肝素直接分离或降解后再分离而获得,具有选择性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而对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较小的特点。这样就使其抗血栓作用和致出血作用分离,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而降低了出血的风险。还具有①使血管内皮释放脂蛋白酶,水解血中乳糜粒和VLDL而发挥调血脂作用;②抑制炎症活性和炎症细胞活动;③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抗血管内膜增生;④抑制血小板聚。低分子肝素通过上述作用,抑制血栓进一步发展,促进血栓的消退、血管的再通及改善侧支循环,增加脑的供血,防止缺血半暗带区可逆细胞损害及扩大,从而控制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病情进展、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因此,不良反应较小的低分子肝素成了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尽管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有力证据,小规模临床观察,显示了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他原因有脑水肿、高血糖、感染、合并出血等,本组临床观察在病例选择上尽可能排除导致脑卒中进展的其他因素,以便观察低分子肝素控制、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 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3 马莉,张苏明.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13(3):190-192.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13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3月~2007年5月住院的8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2岁~76 岁,平均55.16±8.21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0岁~75岁,平均54.26±6.13 岁。两组在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静脉滴注川芎嗪针、维脑路通针改善脑循环、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辛伐他汀降脂,20%甘露醇等清除自由基;口服尼莫地平保护脑细胞以及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每日2次,共10 天。疗程10天,治疗前后查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凝血四项(PT、API、TT、FIB)、脑CT或脑MRI;头颅CT治疗前及结束后复查1次,病情加重后随时复查。
疗效判定标准:①基本痊愈:NDS减少>90%;②显著进步:NDS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NDS减少18%~45%;④无变化:NDS减少<18%;⑤恶化:NDS不减少或增加。显效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
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进展情况:治疗组24小时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停止进展35例(87.5%),对照组停止进展29例(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治疗后第1周、2周、3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同期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
临床疗效:治疗组基本治愈6例(15%),显著进步20例(50%),进步11例(27.5%),恶化1例(2.5%);显效率65.0%,总有效率92.5%。对照组基本治愈4例(10%),显著进步13例(32.5%),进步18例(45%),无变化8例(29.6%);显效率37%,总有效率70.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讨 论
低分子肝素由普通肝素直接分离或降解后再分离而获得,具有选择性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而对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较小的特点。这样就使其抗血栓作用和致出血作用分离,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而降低了出血的风险。还具有①使血管内皮释放脂蛋白酶,水解血中乳糜粒和VLDL而发挥调血脂作用;②抑制炎症活性和炎症细胞活动;③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抗血管内膜增生;④抑制血小板聚。低分子肝素通过上述作用,抑制血栓进一步发展,促进血栓的消退、血管的再通及改善侧支循环,增加脑的供血,防止缺血半暗带区可逆细胞损害及扩大,从而控制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病情进展、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因此,不良反应较小的低分子肝素成了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尽管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有力证据,小规模临床观察,显示了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他原因有脑水肿、高血糖、感染、合并出血等,本组临床观察在病例选择上尽可能排除导致脑卒中进展的其他因素,以便观察低分子肝素控制、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 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3 马莉,张苏明.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13(3):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