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加入WTO以来,进出口总额快速增加,外贸依存度也持续升高。本文首先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整体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浅析造成外贸依存度攀升的原因。在国家外贸依存度上升的基础上,本文注意到由于区位、要素禀赋差异以及政策导向造成了地区外贸依存度的差异,并且针对我国国家外贸依存度的持续升高和我国地区外贸依存度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外贸依存度;地区性差异;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 F752
1 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整体分析
近几年我国外贸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虽然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攀升,但是,过去我国一直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这使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这是我国外贸依存度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2000年至2004年期间,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4742.97亿美元提高到11545.5亿美元,而国内生产总值从2000年99215亿元提高到159878亿元。由于2000年至2004年间外贸进出口额增幅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12.23个百分点, 再加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在8. 27元水平上,使我国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 从2000年39.53%上升到2004年59.72%。
除此之外,外汇汇率的变动以及人民币本身的升值,也是外贸依存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人民币升值, 则外贸依存度下降; 反之, 人民币贬值, 外贸依存度上升。人民币汇率作为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的附加变量,其对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具有间接性。张旭宏、庞锦(2005)指出人民币汇率对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影响通过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和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实施来体现。总体上看,人民币低估是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的又一重要原因。
2 外贸依存度的地区性差异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在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政策导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就导致我国地区外贸依存度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地区外贸依存度也即是某一地区的对外贸易额与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地区间贸易的基本前提在于地区间要素禀赋差异的存在(Ohlin,1968),而地区间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却是资源禀赋差异最终在成本和价格上的显示,这种成本和价格差异的显示程度除了受要素禀赋差异程度的影响外,还受到发展阶段与发展战略差异程度的影响,三种原因综合影响最终决定地区间外贸依存度水平的差异程度。基于此,我们不难发现如下的情况:
2.1 地区外贸依存度差异会持续但有缩小的趋势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面,我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尤其是加入了世贸组织以后,各个沿海城市凭借其天然的地理优势开展出口贸易,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进出口额增长迅速。上海的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30.26亿美元迅速增至2006年的2274.89亿美元。以2006年的数据为例,上海的外贸依存度高达170%,广东以165%紧随其后,相比之下,山东的外贸依存度还不及全国水平,湖南就更低了。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地区间发展速度拉开差距,发展战略存在差异。经过长期发展,这种差距就越来越大,虽然对地区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但是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区外贸依存度的差异。所以,各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将会有如下变化趋势:
2.1.1 外贸依存度的差异会持续
地区间的外贸依存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环境、周边省市的发展状况以及政策导向等等因素的影响,经过长时间发展,已经将各个城市的外贸依存度拉开了很大差距。一方面在短时间内这些外在的区位因素并不会改变,另一方,地区间差距过大,仅仅靠政策导向改变还是不够,其他省份想要追赶也需要时间和更大的投资建设,这些都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所以,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各个城市间外贸依存度的差距还是会继续存在。
2.1.2 外贸依存度的差异会缩小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中部、西部地区发展战略效益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会缩小地区间外贸依存度的差异。易行健(2006)指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由于工业化阶段的持续,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仍将继续上升,但是在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后,产业结构升级,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将会缓慢下降,然后保持相对稳定。以广东为例,广东外贸依存度发展从整体上遵循与全国外贸依存度相类似的变化规律,但时间上而言,外贸依存度在广东的阶段性变化要先于全国外贸依存度在各阶段的变化,同时变化幅度也大于全国的平均变化幅度。
2.2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外贸依存度高于国内其它地区
以2000年为例,东部12省的外贸依存度高达75%,中部9省和西部10省的外贸依存度约为10%。2000年长江三角洲的外贸依存度为55.6%,其中,上海高达99.4%,江苏为44.5%,浙江为38.1%。珠江三角洲的外贸依存度高达145.6%,主要原因在于,广东拉升该地区外贸依存度16.7个百分点。出现这种情况有如下原因:(1)沿海地区因其天然的区位优势,发展外贸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因而,出现较高的地区外贸依存度;(2)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周边的苏杭地区,珠三角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带动周边省市,起到了区域经济的协同效应的作用,拉动整个东部沿海的经济增长;(3)政策导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深圳和上海作为经济特区,其对外开放的程度是其它中部地区省份所不能及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外贸依存度高于其它内陆地区的原因。
从各地区发展战略安排上来看,能够更好的解释外贸依存度的区域差异。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两个阶段(杨碧云,易行建,2009),第一阶段1979~1992年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的发展战略时期,国家投资重点向东部沿海倾斜,同时在东部地区先行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发展东部沿海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第二阶段从1992年至今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阶段,“十五”期间更是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区域战略。尽管如此,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一方面不具备区位优势,发展外贸先天不足;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较晚,开放的程度也远不及东部沿海地区,从而从整体上形成了东部外贸依存度远高于中西部外贸依存度的现实格局。
3 对策建议
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虽然从总体上偏高,但是也存在地区性的差异。针对我国地区间外贸依存度的差异,提出如下的对策建议:
3.1 调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地区外贸依存度过高,不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从2008年开始,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沿海地区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其出口额锐减。为了规避风险,我国地区的发展战略应该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减少因为过于集中的投资而造成大规模的损失和风险。通过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地区外贸依存度不平衡的现象。
3.2 合理利用该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
地区外贸依存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该地区所拥有的资源有很大的关系,以广东为例,广东地处珠三角地区,拥有天然的海港资源和江河资源,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都较其它内陆省份占有优势,所以,广东的外贸依存度居高不下。要对这种现象进行调整,就必须合理利用所拥有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并且结合外贸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控制外贸依存度的升高。然而,对于内陆省份,在很多方面都不及沿海城市,内陆城市发展外贸就应该发掘自身的优势,比如东北地区可以发展东北亚贸易。内陆地区可以发展技术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多种形式的贸易,拓宽对外贸易的范围。
参考文献:
Ohlin. B, 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M] America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易行健.我国外贸依存度高低的判断与长期趋势预测:一个发展阶段假说,国际贸易问题[J],2006(6),P10-14.
张旭宏,庞锦.我国外贸依存度分析和政策建议,中国经贸导刊[J],2005(9),P39-41.
杨碧云,易行建.广东外贸依存度高低的判断及其趋势的预测,国际经济探索[J],2009(1),P9-13
【关键词】 外贸依存度;地区性差异;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 F752
1 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整体分析
近几年我国外贸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虽然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攀升,但是,过去我国一直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这使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这是我国外贸依存度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2000年至2004年期间,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4742.97亿美元提高到11545.5亿美元,而国内生产总值从2000年99215亿元提高到159878亿元。由于2000年至2004年间外贸进出口额增幅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12.23个百分点, 再加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在8. 27元水平上,使我国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 从2000年39.53%上升到2004年59.72%。
除此之外,外汇汇率的变动以及人民币本身的升值,也是外贸依存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人民币升值, 则外贸依存度下降; 反之, 人民币贬值, 外贸依存度上升。人民币汇率作为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的附加变量,其对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具有间接性。张旭宏、庞锦(2005)指出人民币汇率对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影响通过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和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实施来体现。总体上看,人民币低估是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的又一重要原因。
2 外贸依存度的地区性差异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在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政策导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就导致我国地区外贸依存度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地区外贸依存度也即是某一地区的对外贸易额与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地区间贸易的基本前提在于地区间要素禀赋差异的存在(Ohlin,1968),而地区间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却是资源禀赋差异最终在成本和价格上的显示,这种成本和价格差异的显示程度除了受要素禀赋差异程度的影响外,还受到发展阶段与发展战略差异程度的影响,三种原因综合影响最终决定地区间外贸依存度水平的差异程度。基于此,我们不难发现如下的情况:
2.1 地区外贸依存度差异会持续但有缩小的趋势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面,我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尤其是加入了世贸组织以后,各个沿海城市凭借其天然的地理优势开展出口贸易,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进出口额增长迅速。上海的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30.26亿美元迅速增至2006年的2274.89亿美元。以2006年的数据为例,上海的外贸依存度高达170%,广东以165%紧随其后,相比之下,山东的外贸依存度还不及全国水平,湖南就更低了。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地区间发展速度拉开差距,发展战略存在差异。经过长期发展,这种差距就越来越大,虽然对地区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但是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区外贸依存度的差异。所以,各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将会有如下变化趋势:
2.1.1 外贸依存度的差异会持续
地区间的外贸依存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环境、周边省市的发展状况以及政策导向等等因素的影响,经过长时间发展,已经将各个城市的外贸依存度拉开了很大差距。一方面在短时间内这些外在的区位因素并不会改变,另一方,地区间差距过大,仅仅靠政策导向改变还是不够,其他省份想要追赶也需要时间和更大的投资建设,这些都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所以,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各个城市间外贸依存度的差距还是会继续存在。
2.1.2 外贸依存度的差异会缩小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中部、西部地区发展战略效益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会缩小地区间外贸依存度的差异。易行健(2006)指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由于工业化阶段的持续,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仍将继续上升,但是在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后,产业结构升级,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将会缓慢下降,然后保持相对稳定。以广东为例,广东外贸依存度发展从整体上遵循与全国外贸依存度相类似的变化规律,但时间上而言,外贸依存度在广东的阶段性变化要先于全国外贸依存度在各阶段的变化,同时变化幅度也大于全国的平均变化幅度。
2.2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外贸依存度高于国内其它地区
以2000年为例,东部12省的外贸依存度高达75%,中部9省和西部10省的外贸依存度约为10%。2000年长江三角洲的外贸依存度为55.6%,其中,上海高达99.4%,江苏为44.5%,浙江为38.1%。珠江三角洲的外贸依存度高达145.6%,主要原因在于,广东拉升该地区外贸依存度16.7个百分点。出现这种情况有如下原因:(1)沿海地区因其天然的区位优势,发展外贸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因而,出现较高的地区外贸依存度;(2)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周边的苏杭地区,珠三角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带动周边省市,起到了区域经济的协同效应的作用,拉动整个东部沿海的经济增长;(3)政策导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深圳和上海作为经济特区,其对外开放的程度是其它中部地区省份所不能及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外贸依存度高于其它内陆地区的原因。
从各地区发展战略安排上来看,能够更好的解释外贸依存度的区域差异。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两个阶段(杨碧云,易行建,2009),第一阶段1979~1992年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的发展战略时期,国家投资重点向东部沿海倾斜,同时在东部地区先行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发展东部沿海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第二阶段从1992年至今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阶段,“十五”期间更是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区域战略。尽管如此,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一方面不具备区位优势,发展外贸先天不足;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较晚,开放的程度也远不及东部沿海地区,从而从整体上形成了东部外贸依存度远高于中西部外贸依存度的现实格局。
3 对策建议
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虽然从总体上偏高,但是也存在地区性的差异。针对我国地区间外贸依存度的差异,提出如下的对策建议:
3.1 调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地区外贸依存度过高,不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从2008年开始,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沿海地区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其出口额锐减。为了规避风险,我国地区的发展战略应该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减少因为过于集中的投资而造成大规模的损失和风险。通过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地区外贸依存度不平衡的现象。
3.2 合理利用该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
地区外贸依存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该地区所拥有的资源有很大的关系,以广东为例,广东地处珠三角地区,拥有天然的海港资源和江河资源,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都较其它内陆省份占有优势,所以,广东的外贸依存度居高不下。要对这种现象进行调整,就必须合理利用所拥有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并且结合外贸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控制外贸依存度的升高。然而,对于内陆省份,在很多方面都不及沿海城市,内陆城市发展外贸就应该发掘自身的优势,比如东北地区可以发展东北亚贸易。内陆地区可以发展技术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多种形式的贸易,拓宽对外贸易的范围。
参考文献:
Ohlin. B, 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M] America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易行健.我国外贸依存度高低的判断与长期趋势预测:一个发展阶段假说,国际贸易问题[J],2006(6),P10-14.
张旭宏,庞锦.我国外贸依存度分析和政策建议,中国经贸导刊[J],2005(9),P39-41.
杨碧云,易行建.广东外贸依存度高低的判断及其趋势的预测,国际经济探索[J],2009(1),P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