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站任安妮——我永久的痛》读后感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影响教师的100篇美文》中,《罚站任安妮——我永久的痛》这篇文章中的“罚站”和“永久的痛”刺激了笔者。为了弄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读完该文章后掩卷沉思。联系现如今教师的教育,笔者将自己的感受形成了文字,并且提出“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
  关键词:关爱教育;平等教育;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107
  是“罚站”和“永久的痛”刺激了笔者,让笔者跳过其他诸篇,直奔李镇西老师的《罚站任安妮——我永久的痛》(《影响教师的100篇美文》)而去,笔者要看看这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文章讲述了李老师亲身经历的故事。一位名叫任安妮的女生,经常迟到,甚至影响了班风,所以,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又一次迟到的任安妮被“我”罚站了十五分钟(教室外五分钟、教室内十分钟),后来这位学生几天没来上学,再后来就休学了。“我”也没有去过问,直到一学期后,任安妮被安排到了另一个班,一次在操场上,任安妮还与“我”打了招呼。可是,有一天早晨,一个学生告诉“我”,任安妮死了。“我”带着几个学生到殡仪馆与任安妮告别,在那里,“我”才知道,任安妮是一个白血病患者,而且任安妮的母亲告诉“我”,任安妮死之前,还说“想李老师、想同学们”、“要回到原来的班上”。“我”听了,心如刀绞,终于忍不住恸哭起来,当夜写下了一篇5000字的文章——《你永远14岁 写给——任安妮 》。
  很显然,任安妮的死与罚站没有一点关系,那么,李老师为什么背负着“永久的痛”,李老师在文中写道:“我应该为罚学生站而惭愧——不管这被罚的学生是不是病中的任安妮!我已经不可能面对或者对任安妮说声‘对不起’了,但我每天都还面对着健康而活泼的学生,我应该也必须把我对任安妮的愧疚化作我对今后每一位学生的尊重与善待!”
  诚如李老师分析,“如果仅仅从教育动机看,我当年罚任安妮站似乎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就是想‘严肃纪律’嘛!不过是‘严格要求学生’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用绷带捆绑过学生的手。但让李老师痛的不仅仅在罚站本身,而是他感到罚站伤害了学生的尊严。由此,李老师在文中疾呼:“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以学生尊严的伤害作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教育效果’!教育,绝不能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
  读了李老师的文章,笔者掩卷深思,李老师的“痛”是不是小题大做,罚站可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学校领导和家长绝不会因为罚站而问罪于教师。笔者考问自己,有没有体罚行为,是不是真的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从教二十多年来,笔者没有采用任何形式体罚过任何一名学生,但拿“尊重和善待”的标准审视过往的教学实践,问题还是不少的,比如对少数学生不规范行为流露过急躁情绪,也有过言语上的伤害,而且,由于不是班主任,工作中,往往重文化教育而轻思想教育,重知识传输轻情感交流,目中所见,心里所想,手中所为,无非考试成绩。
  教师是爱的使者。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爱心——对学生的爱、对集体的爱、对人生的爱、对事业的爱,激发和唤起学生的爱心——对他人的爱、对自然的爱、对国家的爱。这方面,语文教师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要善于借助课文,阐发爱意,培养爱心。爱的前提是平等,一个教师只有无私地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爱,高高在上,目光俯视,只能是师生之间的隔膜和冷淡。爱的表达是行为,教师要善于把大爱体现在行动上,诚心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真心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辅导,热心参加每一项公益活动,让学生耳濡目染,滋长爱心。
  教学活动是双向交流活动。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教学成功之处,就是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里,没有严格的师生界限,也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只是一位主持者,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抑或学生问、学生答。整个课堂,犹如一池流动的春水,气氛热烈而有序,活力迸发而不乱。笔者以为,这样的互动式是真正的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够做到“教学相长”。互动式教学不只是一种方法和技巧,还是一种高雅的姿态,如果教师总以为自己高明,而不能平等对待学生,那双向交流是不可能实现的;还是一种的大度胸怀,学生的见识较之教师,在专业上必定有所欠缺,思考问题也不一定很全面,课堂上难免与教师的设计有出入,甚至南辕北辙,教师必须容得下不同意见,给相对相反的意见有表达的机会,那么,才能使交流得以顺利展开。
  其实,关爱教育,启发式教育,互动式教学,讨论式学习,都不是今天的新发明,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早就践行这样的理念。翻开《论语》,有多篇都是记录孔子与学生交流学习的场面,最著名是《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某一天孔子与四个弟子在一起,交流各自的志向,对弟子所言,孔子只给予点评,即使说得不太合“礼”,也只是一“哂”而矣,也就是一笑了之,并不中断其发言,更不批评指责。那平等的精神,温馨的场景和适当的启发,身临其境者该是受到了怎样的浸染。只是孔子的传统教育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光大,显然,李镇西老师领悟了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否则就不会“心如刀绞”以至于“永久的痛”了。
  李镇西老师因小见大,从罚站想到了学生的尊严,想到了教师的职责,这种勇于解剖自己,严于自律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作为教师,不体罚学生只是最低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身体力行关爱教育、平等教育、道德教育,使学生纯洁的心灵得到保护,善良的天性得到生长,进而成为传递“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使者。
  但愿笔者和自己的同行不再有李镇西老师那样“永久的痛”。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中学 225600)
其他文献
摘要:21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一阶段,全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随之带来了行业的巨变,在教育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本文探讨了物理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以及与课外资源的有效结合,希望能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物理教学;课程资源;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096  随着信息化教学、网络教学的不断增多,好的、
摘要:本文结合英语课堂的实际教学,分析了英语课堂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其教学误区,探讨了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措施,以达到英语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095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单调僵化,单凭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教师注重让学生机械化地跟读、程序化地操练。这种传统
1 引言rn溴百里酚蓝是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实验发现,在酸性介质中铁?强烈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溴百里酚蓝褪色反应.据此,我们详细研究了该催化体系的反应条件以及共存离子的影响,
摘要:教学生涯十几年,笔者见识了各式各样的学生,并深切体会到一个道理: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需采取不同的教法,相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面对理解能力偏差的后进生,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更应变通一点、睿智一点,不能一味地用物理本身去解释物理,哪怕这是最科学、最严谨的,学生也不能接受、无法领会。这就要求教师恰当地采用一些隐喻、类比的方法去教学,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案
一月东莞大朗:广东省专业镇转型升级现场大会召开1月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东莞大朗镇召开全省专业镇转型升级现场会,总结近年专业镇发展情况,并对“十二五”时期专业镇转型
摘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给体育教师带来沉重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痛苦,更给学校体育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我们要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引发伤害事故的隐患,进行深层思考和剖析,找出原因,及时预防,才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实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形成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摘要:物理选择题以试题的灵活性、知识的广泛性、答题的简便性和评分的客观性等特点,已是标准化试题的主要形式。中考选择题以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辨析能力为主。通常以贴近生活知识为背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实为基础,把基本概念和规律融入其中。试题的编制和设计都从生活实际现象或实际问题入手,都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熟悉或熟知的生活现象,使学生不感到陌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物理,物理时时在身边,试题鲜活、基础、趣
1 引言rn在我国东北地区生长着大面积的松林.关于松籽油中脂肪酸化学成份的报道极少.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亚麻酸位置异构体,它的化学结构采用多种科学手段分析确定,确
摘要: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施,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也不断地显现了出来。数学作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其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探究了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教材;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104  随着基础教育
1引 言 苯甲酸、山梨酸等是最普遍的防腐剂。对它们的测定相当方便,也有很多方法。而尼泊金系列的防腐剂,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甲酸丁酯,虽然应用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