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莱阳市农村饮用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规模化供水、标准化设计、企业化管理及应用新技术等科学解决农村饮水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饮水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25 文献标识码:T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2- 0265 -01
1.基本情况
莱阳市位于胶东半岛中部,总面积1734.05平方公里,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7.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5 万人。自2004年以来,国家、省、市为解决莱阳市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兴建自来水工程138处,其工程的主要类型为城市管网延伸、规模集中供水及联村集中供水。截止2011年末,全市农村供水总人口达 56.2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73 %,农村群众饮用水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2.农村饮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已建工程供水规模小
莱阳市2004年底普查饮水不安全人口数为34.92万人,2004年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解决不安全人口3.24万人,2005年至2010年解决饮水不安全工程人口数为12.78万人,其中5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数为3.31万人,占解决饮水不安全工程人口数的25.87%,比例较小。目前莱阳市总人口为87.7万人,农村人口5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覆盖人口为9.66万人,城市人口12.3万人,全市城市管网(5万人以上集中供水)覆盖人口为21.96万人,仅占全部供水工程供水人口的25%,供水规模过小。
2.2供水工程建设标准低
2005年~2010年的单村集中供水饮水安全工程没有化验设备,不能对水质的必检项目、色度、浊度、维生物、PH值进行检测,水质是否安全心中无数。2010年以前的单村集中供水饮水安全工程没有消毒设施,据省卫生系统监测,莱阳14处饮水安全工程,饮水水质全部不合格。
2.3干旱、污染造成不安全人数的反复
水资源短缺是莱阳市經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莱阳市年降雨量不均,近几年连续干旱,同时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和水库,造成水体严重污染,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废污水增多,地下水过度开采,降雨量减少,生态用水短缺,海水入侵严重等因素,使原来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安全水变成了污染水,从而造成饮水不安全人数出现反复。
受地形、地貌和土地管理体制的约束,部分水源地保护范围过小,长期的农田种植施肥对饮水水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单村供水工程水源主要是浅层地下水,即使采用消毒措施,亦难以保证水质安全。
2.4工程经营管理难度大
单村供水工程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水质、水量、电量监测困难,工程运行费用较高,经营管理难度大。
2.5工程建设难度大,投资不足
自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村中经济条件好,靠近城市管网的村庄基本上已实施完毕,剩下的村庄,靠近边远山区,缺乏水源,工程投资大,而群众收入低,镇、村经济薄弱,拿不出资金修建规划好的集中供水水厂。边远山区石头多,石方开挖困难,工程建设难度大。再加上人工工资上调,导致工程总投资大幅度增加,因而造成资金缺乏,好事办不成。
3.农村饮水问题的应对措施
3.1规模化供水
对新建工程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路子。对工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划分为集中连片供水区、联村供水区二种类型。集中连片供水区一是充分利用沐浴水库(大型水库)的城区管网进行延伸连片供水,辅射城区周围及水污染严重的城厢、古柳、河洛、吕格庄、姜疃、照旺庄、龙旺庄等7个镇处的95个村庄,二是利用小平水库(中型)、焦家店及胜利庄水库(小㈠型)三库串连并网解决冯格庄、柏林庄2个镇33个村庄的饮水问题。三是偏远山区采取联村集中供水型式。
3.2选择优质水源,提高供水工程建设标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必须选择优质水源。选择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沐浴水库地表水作为城市管网延伸水源,地下水必须提供水源勘察报告和水质化验报告,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工程方能进行施工,设计标准高,用水标准符合《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工程方能进行设计施工。工程设计施工由具备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证合格的水质,水量,标准化的设计是关键。针对水质情况进行水处理,建立合格的化验室,准确的计量设施,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对农村饮水工程进行综合管理,为实现可持续的饮水安全提供保证。
3.3加强水源保护,应用新技术确保饮水安全
饮用水源保护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关键。为防止水源污染和人为破坏,划分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区,制定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办法,加强水源管理,特别是加强对水源地周边的排污管理及在地下水水源地周围深井建设的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建设活动,须征得供水单位的同意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水源保护区内的土地宜种植水源保护林草或发展有机农业。
完善农村新建供水工程监测体系。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管理,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状况。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消毒、反渗透水处理等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确保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3.4企业化管理,保证工程良性运行
工程建成后,明晰工程所有使用权,放开经营权,采取拍买、承包、租赁、股份制等灵活的方式,搞活经营管理。资金使用采用报帐制,管理实行责任制。集中联片供水工程成立供水公司,实行企业化经营,专业队伍管理。联村供水工程成立供水协会,根据运行费、维修费确定水价,按方收费,走以水养水,市场化运作的路子,使工程保持长期良好运营。
3.5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面广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实行多渠道、多层次进行资金筹措。一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采取“上级补一点、市乡财政拿一点、包扶单位帮一点、村集体出一点、农户凑一点”的办法,建立新型资金投入机制。二是鼓励和支持个人、企业、外商投资建设农村供水工程。三是用好一事一议政策,组织群众民主决策,发动受益农户积极投劳,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4.结语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针对未解决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在中央及省政府的支持下,以安全供水和供安全水为目标,制定完善配套的措施和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饮水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25 文献标识码:T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2- 0265 -01
1.基本情况
莱阳市位于胶东半岛中部,总面积1734.05平方公里,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7.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5 万人。自2004年以来,国家、省、市为解决莱阳市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兴建自来水工程138处,其工程的主要类型为城市管网延伸、规模集中供水及联村集中供水。截止2011年末,全市农村供水总人口达 56.2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73 %,农村群众饮用水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2.农村饮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已建工程供水规模小
莱阳市2004年底普查饮水不安全人口数为34.92万人,2004年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解决不安全人口3.24万人,2005年至2010年解决饮水不安全工程人口数为12.78万人,其中5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数为3.31万人,占解决饮水不安全工程人口数的25.87%,比例较小。目前莱阳市总人口为87.7万人,农村人口5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覆盖人口为9.66万人,城市人口12.3万人,全市城市管网(5万人以上集中供水)覆盖人口为21.96万人,仅占全部供水工程供水人口的25%,供水规模过小。
2.2供水工程建设标准低
2005年~2010年的单村集中供水饮水安全工程没有化验设备,不能对水质的必检项目、色度、浊度、维生物、PH值进行检测,水质是否安全心中无数。2010年以前的单村集中供水饮水安全工程没有消毒设施,据省卫生系统监测,莱阳14处饮水安全工程,饮水水质全部不合格。
2.3干旱、污染造成不安全人数的反复
水资源短缺是莱阳市經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莱阳市年降雨量不均,近几年连续干旱,同时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和水库,造成水体严重污染,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废污水增多,地下水过度开采,降雨量减少,生态用水短缺,海水入侵严重等因素,使原来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安全水变成了污染水,从而造成饮水不安全人数出现反复。
受地形、地貌和土地管理体制的约束,部分水源地保护范围过小,长期的农田种植施肥对饮水水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单村供水工程水源主要是浅层地下水,即使采用消毒措施,亦难以保证水质安全。
2.4工程经营管理难度大
单村供水工程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水质、水量、电量监测困难,工程运行费用较高,经营管理难度大。
2.5工程建设难度大,投资不足
自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村中经济条件好,靠近城市管网的村庄基本上已实施完毕,剩下的村庄,靠近边远山区,缺乏水源,工程投资大,而群众收入低,镇、村经济薄弱,拿不出资金修建规划好的集中供水水厂。边远山区石头多,石方开挖困难,工程建设难度大。再加上人工工资上调,导致工程总投资大幅度增加,因而造成资金缺乏,好事办不成。
3.农村饮水问题的应对措施
3.1规模化供水
对新建工程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路子。对工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划分为集中连片供水区、联村供水区二种类型。集中连片供水区一是充分利用沐浴水库(大型水库)的城区管网进行延伸连片供水,辅射城区周围及水污染严重的城厢、古柳、河洛、吕格庄、姜疃、照旺庄、龙旺庄等7个镇处的95个村庄,二是利用小平水库(中型)、焦家店及胜利庄水库(小㈠型)三库串连并网解决冯格庄、柏林庄2个镇33个村庄的饮水问题。三是偏远山区采取联村集中供水型式。
3.2选择优质水源,提高供水工程建设标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必须选择优质水源。选择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沐浴水库地表水作为城市管网延伸水源,地下水必须提供水源勘察报告和水质化验报告,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工程方能进行施工,设计标准高,用水标准符合《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工程方能进行设计施工。工程设计施工由具备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证合格的水质,水量,标准化的设计是关键。针对水质情况进行水处理,建立合格的化验室,准确的计量设施,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对农村饮水工程进行综合管理,为实现可持续的饮水安全提供保证。
3.3加强水源保护,应用新技术确保饮水安全
饮用水源保护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关键。为防止水源污染和人为破坏,划分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区,制定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办法,加强水源管理,特别是加强对水源地周边的排污管理及在地下水水源地周围深井建设的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建设活动,须征得供水单位的同意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水源保护区内的土地宜种植水源保护林草或发展有机农业。
完善农村新建供水工程监测体系。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管理,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状况。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消毒、反渗透水处理等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确保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3.4企业化管理,保证工程良性运行
工程建成后,明晰工程所有使用权,放开经营权,采取拍买、承包、租赁、股份制等灵活的方式,搞活经营管理。资金使用采用报帐制,管理实行责任制。集中联片供水工程成立供水公司,实行企业化经营,专业队伍管理。联村供水工程成立供水协会,根据运行费、维修费确定水价,按方收费,走以水养水,市场化运作的路子,使工程保持长期良好运营。
3.5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面广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实行多渠道、多层次进行资金筹措。一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采取“上级补一点、市乡财政拿一点、包扶单位帮一点、村集体出一点、农户凑一点”的办法,建立新型资金投入机制。二是鼓励和支持个人、企业、外商投资建设农村供水工程。三是用好一事一议政策,组织群众民主决策,发动受益农户积极投劳,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4.结语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针对未解决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在中央及省政府的支持下,以安全供水和供安全水为目标,制定完善配套的措施和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