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休闲的危机与回归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cheng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工具理论的主导下,当前学校教育不仅不让儿童休闲,也不进行休闲教育,忽视休闲对儿童成长发展的价值,导致儿童休闲危机,引发儿童不良行为的发生。儿童休闲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学校教育应尊重儿童休闲的权利,引导儿童学会休闲,培养儿童休闲能力。
  关键词:儿童休闲;休闲教育;学校教育
  中圖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2A-0009-03
  “玩”是人的天性,我们是在玩耍与游戏中长大的,休闲作为生命存在的方式之一伴随人的一生,对个体生命的意义不言而喻。如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摆脱了繁重的劳作,享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但由于长期错误地将超负荷的工作、有假不休行为视为一种“美德”,错把休闲等同于“闲逛”“游手好闲”“玩物丧志”,使得休闲成为人的一种负担,不会休闲或是错误休闲行为屡见不鲜。
  一、何谓休闲?
  最初休闲被视为缓解人们工作紧张并使其身心得到恢复的方法,如今休闲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一种“休息放松”,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冥想状态”,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不受压抑的一系列活动。我国著名休闲研究学者马惠娣将休闲视作一种存在状态,一种生命状态,一种精神状态。[1]当前,美国休闲研究者杰弗瑞·戈比教授的观点被广泛接受,他认为休闲是一种在内心不受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束缚的情况下,以个体能感受到的有价值的方式产生的行动。[2]这一观点为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去界定休闲的含义奠定了基础。有研究者认为,学校教育中的休闲是教育者基于自由自主、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选择和从事某些个人偏好性活动并从中获得精神满足、身心愉悦,实现自我发展。[3]
  二、儿童休闲的价值
  休闲与营养健康、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一样,是儿童生命存在的方式,对其道德、智力和个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儿童成长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休闲是儿童自我认识的天然资源
  休闲的根本价值就在于个人的自由自主活动。它以一种相对自由开放的方式促使儿童走出课堂,让儿童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愿望选择休闲活动,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儿童的自觉能动性,有利于他们自身能力和智慧的最大程度的提升,还给儿童提供了反思自身闲暇活动的时空,因为“休闲‘包含了人的内省行为’”[4],在休闲活动中儿童可以认识自我,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塑造,在活动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会合作沟通。
  (二)休闲是儿童创新思维发展的“助推器”
  休闲的生命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外在约束的,同时与外界的“对流”也可以让儿童进行充分自由的探索,不拘泥于狭隘的空间中,充分展示生命的各种可能性。通过休闲我们可以“将周围的异己力量推到一边”[5],为儿童提供更多独立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其去发现和接受新奇的事物,从而激起儿童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更多地实现自我,从而使其具有更加强大的创造力和决断力。
  三、儿童休闲的危机
  教育原本与休闲密不可分,它是人这一特殊物种享受休闲的特有方式,通过休闲人类创造文化并使其得以传递创新。但随着教育被专业化,教育与生活、休闲发生了分离。纵观学校教育,我们发现教育对休闲是排斥的,既不让人休闲也不进行休闲教育,教育已成为人类休闲活动的“脱域之岛”。
  (一)“玩物丧志”的休闲观将休闲“污名化”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国人勤劳、勤奋的美德,但同时传统文化也缺少对休闲价值的认同,形成了“业精于勤荒于嬉”“玩物丧志”“小人闲居为不善”等观念,将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懒惰、懈怠等与休闲混为一谈,认为休闲是“有闲阶级”的特权,将其视为灰色地带。加之现代市场经济过分强调“利润最大化”,对于物的占有欲望常常使我们处于一种非休闲的生活状态之中。[6]错误的休闲观及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损害了我们的休闲感受,休闲已然成为物质追求的代名词。缘于此,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也不管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将休闲价值认同、休闲能力培养抛诸脑后,将学生完整的生活割裂为休闲和教育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
  (二)无休止的“工作”抢占儿童休闲时间
  儿童生活应是以游戏为基本内容和形式,具有独立性、无功利性、日常性的特征。学校和教育应顺应儿童的生活,顺应儿童的特性,但反观儿童当前所生活的学校,已将儿童的日常生活世界的大门关闭,排斥儿童日常生活的这些特性,早早开始了比成年人更加繁重的“工作之旅”。虽然素质教育和减负政策让儿童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但迫于外在竞争与升学的压力,儿童过早、过多地接受学校教育内容,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消化学校课程知识,还要被动参加各种形式的辅导班,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学习、游戲的时间越来越少,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儿童已习惯依赖成人的思想、按照规定的时间去学习生活,无法充分享受应有的“自由”,导致缺乏对休闲的正确认识,不会休闲或是不会正确选择休闲活动,逐渐失去了自主休闲的能力。
  (三)工具化学校教育异化了教育的休闲本质
  “为了能有出色的工作能力,不要说休闲,就是人生意义、生命健康都可以‘抵押给未来’。”[7]学校教育正是洞察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将学校工作重点转为如何帮助学生获得“何以为生”的本领,教育过程与教育内容都没有休闲教育的存在空间,具体到学校教育的课程内容上,不仅在主干科目中鲜有体现,就连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中都没有涉及休闲教育,儿童的课外活动已不是单纯的休闲活动,而是以提高学习能力为目的的课外学习活动,学校“已渐渐将教育等同于职业训练了”[8]。在这一教育模式下,儿童对休闲观念认识不足,加之自身缺乏自制力,又极易对事物产生好奇感和新鲜感,很容易受到浅陋庸俗的休闲方式的诱惑,产生各种不良行为甚至犯罪行为。曾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儿童的休闲生活呈现出盲目性和随意性,从众心理较重,注重享受,追求刺激。儿童休闲活动多集中于静态的休闲,如看电视、玩电脑、做作业、读书自修等,户外游玩、体育锻炼、家务劳动等动态的休闲较少,并且休闲活动有明显的个体性倾向,休闲生活范围狭小,交往行为较少,缺少应有的社会公共生活。   四、兒童休闲的回归
  (一)尊重儿童休闲权利,还儿童本真世界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应有休息和闲暇的时间,从事与其年龄相符的休闲活动。我国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也规定要为儿童提供所需的休闲娱乐时间,保障儿童休闲的权利。“人们渴望休闲其实更多想要的是轻松自在的自由时间。”[9]有了充裕的休闲时间,就等于享有了充分实现自己一切爱好、兴趣、本能的广阔空间,有了让思想自由驰骋的天地。[10]游戏(笔者将游戏看作是一种休闲)是儿童的主要存在方式,也是儿童休闲的主要方式,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的,游戏符合儿童的天性。学校教育应为儿童提供游戏的机会,只要有时间和空间,儿童就会创造出无数有趣的自发性的活动和游戏,并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二)引导儿童休闲,让儿童体会休闲之真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让儿童每天按自己的想法随意使用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教育者应当破除“闲则生非”“玩物丧志”等陈旧观念,彻底抛弃以大量课外作业“填补”儿童空闲时间的做法,将儿童从过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儿童有更多时间参加休闲活动。教育者还应从生活的世界出发,利用儿童自身的经验和体验、儿童现实的生活和一切可以直接感知、体验、领会的“在场”的因素,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休闲观,把握休闲的意义,逐步了解休闲活动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价值,最终学会如何选择自己所喜好的并有价值有意义的休闲活动。教育者还要将休闲行为选择的权利交还于儿童,培养儿童做选择的能力和主动性,成人若是一味地替儿童做选择,儿童将永远无法学会正确地选择休闲生活,也就永远无法体会到休闲带来的真正快乐和幸福。
  (三)避免学校教育工具化,关注儿童心灵成长
  叶澜教授曾预见性地指出当代中国教育的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只强调教育的社会工具价值,忽视教育培养个性、发展潜能的价值。因此,要避免学校教育的工具化,就必须开展以“休闲比工作更重要”为理念的休闲教育,将休闲作为一种学习手段,把休闲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落实到课程中,并将休闲教育理念引入其他学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在不同时期对休闲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设置休闲教育相关课程。但在学校教育中开展休闲教育,最关键是要做到啟蒙,为儿童提供休闲的多种选择,而不是指示儿童如何做,否则就会背离休闲教育的初衷。因此,学校休闲教育最重要的是要高度重视儿童的生活特点,为儿童重建以兴趣为基础的休闲活动,让儿童真正实现自由的心灵成长。
  参考文献:
  [1]马惠娣.休闲:一个新的社会文化现象[J].科学与社会,2004(3):42-44.
  [2][8][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成素梅,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1-13.165.
  [3]王志琼.对中小学生休闲能力丧失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48-51.
  [4][7]高德胜.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58.166.
  [5]凯利.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M].赵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237.
  [6][9]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69.171.
  [10]陆彦明,马惠娣.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44-48.
  责任编辑:杨孝如
  Children’s Leisure Crisis and Resurgence from the Angle of School Education
  HOU Yu-zhu
其他文献
摘要: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拥有较高企业忠诚度、过硬岗位技能的企业员工,更有利于培养高尚职业道德、人格健全的现代职业人。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将优秀的校企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通过凝练共同价值追求,培养学生敬业诚信的品质;寻找相同制度规范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营造仿真的企业生产环境,培养学生岗位的适应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校企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企业归属感等各种措施,将优秀企业文化与
吉利博瑞 VS 北京现代索纳塔九  今年9月1日,在首尔世界杯体育场,太极虎韩国队将与中国龙之队进行2018世界杯亚洲区12强赛的首场比赛。  在北京的妙峰山,我们安排了另一场龙虎斗  博瑞的外形让人眼前一亮,尽管有一种沃尔沃S60的印迹,但又追加了很多中式设计,开关门的手感和声音也给人以高质量的印象经过多年的等待,中国队终于又闯进了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决赛阶段,首场小组赛便是迎战韩国队,足球场上
中国第一次“下海”经商的热潮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年一部分有着强烈经商意識和经济头脑的人,抛弃了“铁饭碗”,一头扎入“商海”,成就了很多当时微不址道,几后却各领风骚的公司。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长安正式进入了汽车领域,只不过在当时,长安的丰力车型是被大家戏称为“小而”的微型车。  转眼二十九年过去了,跟很多奔三的年轻人一样,长安也面临着自己的转型期:产销过百万、屡次打破微车销售纪录。在微车领域的成就
宁波站首回合,BlackArts Racing玄锋车队的梁瀚昭在雨中以卓越的表现拿下冠军,队友吴一夫凭借精湛的防守收获亚军,赛前期待雨战的GLORY RACING车队的郑家年以稳定的表现收获季军。次回合,梁瀚昭获得冠军并提前加冕车手年度总冠军,吴一夫紧随其后获亚军,MRS Motorsport车队的林泰安成功跻身前三甲。第三回合,胡里欧拿下全场及公开组冠军,梁瀚昭则获得壳牌喜力F4本站第一名上演帽
近日,广州、上海等地相继向市民发出倡议:无论是在饭店还是在家用餐,都请使用公筷、公勺。用餐人流量较大的饭店,更应主动为顾客提供公筷、公勺,倡导文明健康用餐礼仪。在我国,合餐制是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特征,它既能分享到适合自己口味的美味佳肴,又能活跃就餐气氛、增加沟通感情的机会。然而,合餐制也為病菌扩散、疾病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如幽门螺旋杆菌、感冒病毒、乙肝病毒、手足口病等都能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交叉感
  
武田昭夫是东京大学医学院的学生。他在学业上出类拔萃,为人正直豪爽。在家他是母亲的骄傲,在学校他又是同学们最信赖的朋友。他的母亲希望他将来做一名出色的医生,这样他就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而他的父亲则希望儿子做一名军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报效国家,又能为武田家族争光。但是,善良的武田对未来却有自己的打算:他想创建一所慈善医院,让那些贫苦的病人也能得到他的救助!  可是人生难测,世事难
葡萄酒是酒类之中唯一的含有碱性物质的酒,并且还含有各种有机酸,能增强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在烹调菜肴时,加一点葡萄酒可以除去鱼、肉类的腥臭味。除此以外,葡萄酒还有许多巧妙的用法。  ★当感冒时,可以将一小杯红葡萄酒在火上加热,打一只鸡蛋倒在酒里,然后用筷子或羹匙搅一下即停止加热、待凉温后便可饮用。这就是德国人医治感冒的所谓鸡蛋酒。  ★当外出旅游时,行军壶中的特殊水臭味使人讨厌,但只要预先在水壶中加一
南宋词人陆游的这首《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为我们带来一种远离尘世纷扰,闲云野鹤生活的图景,这不禁又让人联想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美。罗凌的这部新作《家住苍烟落照间》,借用此种意境,为我们揭开巴塘这座小小县城的前世今生。她的这本书,很难将其轻易归到哪一类文学作品里,因为其中既有文化散文的意味,又兼具纪实文学的特征,作为一名游走于精神原乡上的文字工作者,她始终保持并传递着对巴塘这片土
现今,全世界的课堂都在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在教学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1]这种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创造,能更积极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进而实现自我教育,达成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因为“一个人最终是否成才,取决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2]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