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届李宁CBA-CUBA青年篮球对抗赛在武汉落幕,对抗的双方是由传统模式培养的专业队和由“体教结合”模式培养的大学生队。岁末年初,“体教结合”俨然已成方兴未艾的热门话题。
体教结合早已实施
事实上,“体教结合”并非新名词,只是由于近年来这一模式初出成果,才被人重新提及。
1987年,教育部和原国家体委联合下文,要求在高校中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这可以看作是体教结合的发端。按教育部和原国家体委的意图,所谓体教结合,即指教育系统依靠自己的资源优势,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和竞技、学习俱佳的大学生运动员。
这一模式的提出当然有其时代背景。
一般来说,从事专项训练的业余选手与专业运动员之间的比例是12:1。也就是说,想吃体育这碗饭的人群中,绝大部分都不能如愿。而我国上世纪末在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运动员已经越来越难以被企业接收,越来越多的家长也由送孩子去体校转而让他们去考大学。
为了解决体育后备人才减少、“体转”人员难以安置这两大问题,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办了两件事。第一是体工队学院化,有一部分体工队改称运动技术学院,学生接受大专教育,拿到的文凭各省、市、自治区都承认。与之并行的另一项改革,就是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学校已经成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主渠道之一。
“清华模式”尚难复制
去年8月,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土耳其举行,中国代表团首次由国家教育部牵头组团参赛。清华大学学生胡凯夺得男子百米冠军,这也是中国在大运会赛场上获得的首枚百米金牌。同年10月,在江苏举行的十运会上,清华大学培养出的22名大学生运动员,分别代表山西、四川、湖北等省、市参加了田径、射击和跳水三个项目的比赛,共斩获4块金牌和5块银牌。“清华模式”一时间成为全国体育界的热门话题。
除了招收伏明霞、田亮这样已成名的世界冠军入学外,从1997年开始,清华大学便从自己每年冬天举办的体育冬令营中挑选有发展潜质的学生,这些人要进清华必须在当年的高考中取得清华认可的成绩。胡凯就是在2001年的高考中,以582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
在体教结合模式下,学生运动员在训练时间上肯定无法与专业运动员相比,因此训练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除运动员学生招收程序严格外,清华还找来名师调教。伏明霞、郭晶晶等奥运冠军的恩师于芬一直是清华跳水队的教练,此外,“眼镜飞人”胡凯的教练李庆还是留德博士。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说“清华模式”一时难以复制,不仅因为清华拥有国内一流的教育基础、生源优势而且舍得长时间投入,更是由于类似于芬这种功勋教练在国内仍是“稀缺资源”。
抓住基础才是出路
“清华模式”看似为体教结合找到了一条最好的出路,但仍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不同看法。
四川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导师沈际洪就表示,退役运动员入高校进行文化学习和直接招收运动员进高校,两者都不属于“体教结合”的真正内涵。体育特长生的“体教结合”应从中、小学抓起。
首届李宁CBA-CUBA青年篮球对抗赛在武汉举行期间,记者对组委会两位常务副主任采访时,他们也表达出类似的观点。
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秘书长助理王刚表示,CUBA经过八年的发展,之所以水平越来越高、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星,在于篮球后备人才日益雄厚,目前已形成初中联赛、高中联赛、大超联赛和CUBA联赛四级金字塔式的篮球联赛体系,体育人才的培养最终将由学校来完成。
CUBA联赛组委会常务副主任龚培山则表示,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过于急功近利,而忽视了基础训练,而大学甚至中学联赛的球员大多出于兴趣而练球,对成绩则看得比较淡。
在美国,不仅篮球、棒球、网球等热门运动有完备的人才储备体系,就连曲棍球这种冷门运动也有从中学到大学的各级联赛。近年来,国内篮球运动不断升温,也许目前篮球运动的运作模式才是体教结合的真正出路。
体教结合早已实施
事实上,“体教结合”并非新名词,只是由于近年来这一模式初出成果,才被人重新提及。
1987年,教育部和原国家体委联合下文,要求在高校中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这可以看作是体教结合的发端。按教育部和原国家体委的意图,所谓体教结合,即指教育系统依靠自己的资源优势,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和竞技、学习俱佳的大学生运动员。
这一模式的提出当然有其时代背景。
一般来说,从事专项训练的业余选手与专业运动员之间的比例是12:1。也就是说,想吃体育这碗饭的人群中,绝大部分都不能如愿。而我国上世纪末在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运动员已经越来越难以被企业接收,越来越多的家长也由送孩子去体校转而让他们去考大学。
为了解决体育后备人才减少、“体转”人员难以安置这两大问题,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办了两件事。第一是体工队学院化,有一部分体工队改称运动技术学院,学生接受大专教育,拿到的文凭各省、市、自治区都承认。与之并行的另一项改革,就是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学校已经成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主渠道之一。
“清华模式”尚难复制
去年8月,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土耳其举行,中国代表团首次由国家教育部牵头组团参赛。清华大学学生胡凯夺得男子百米冠军,这也是中国在大运会赛场上获得的首枚百米金牌。同年10月,在江苏举行的十运会上,清华大学培养出的22名大学生运动员,分别代表山西、四川、湖北等省、市参加了田径、射击和跳水三个项目的比赛,共斩获4块金牌和5块银牌。“清华模式”一时间成为全国体育界的热门话题。
除了招收伏明霞、田亮这样已成名的世界冠军入学外,从1997年开始,清华大学便从自己每年冬天举办的体育冬令营中挑选有发展潜质的学生,这些人要进清华必须在当年的高考中取得清华认可的成绩。胡凯就是在2001年的高考中,以582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
在体教结合模式下,学生运动员在训练时间上肯定无法与专业运动员相比,因此训练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除运动员学生招收程序严格外,清华还找来名师调教。伏明霞、郭晶晶等奥运冠军的恩师于芬一直是清华跳水队的教练,此外,“眼镜飞人”胡凯的教练李庆还是留德博士。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说“清华模式”一时难以复制,不仅因为清华拥有国内一流的教育基础、生源优势而且舍得长时间投入,更是由于类似于芬这种功勋教练在国内仍是“稀缺资源”。
抓住基础才是出路
“清华模式”看似为体教结合找到了一条最好的出路,但仍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不同看法。
四川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导师沈际洪就表示,退役运动员入高校进行文化学习和直接招收运动员进高校,两者都不属于“体教结合”的真正内涵。体育特长生的“体教结合”应从中、小学抓起。
首届李宁CBA-CUBA青年篮球对抗赛在武汉举行期间,记者对组委会两位常务副主任采访时,他们也表达出类似的观点。
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秘书长助理王刚表示,CUBA经过八年的发展,之所以水平越来越高、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星,在于篮球后备人才日益雄厚,目前已形成初中联赛、高中联赛、大超联赛和CUBA联赛四级金字塔式的篮球联赛体系,体育人才的培养最终将由学校来完成。
CUBA联赛组委会常务副主任龚培山则表示,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过于急功近利,而忽视了基础训练,而大学甚至中学联赛的球员大多出于兴趣而练球,对成绩则看得比较淡。
在美国,不仅篮球、棒球、网球等热门运动有完备的人才储备体系,就连曲棍球这种冷门运动也有从中学到大学的各级联赛。近年来,国内篮球运动不断升温,也许目前篮球运动的运作模式才是体教结合的真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