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采取循证护理对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7月-2019年2月间静脉输液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33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33例患者则采取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护理知识的认知、静脉炎疾病的认知以及遵医嘱输液的行为;静脉炎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输液患者经过临床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对于静脉炎认知、静脉输液知识认知、无菌操作技术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采取循证护理对静脉炎的发生能够起到明显的预防作用,有效提升了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循证护理;静脉输液;静脉炎;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4-0204-02
静脉炎全称是血栓性静脉炎,指的是静脉血管的急性无菌性炎症,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两种。静脉炎是静脉输液的一种常见反应,有可能表现静脉局部红肿、疼痛或条索状,甚至有可能出现硬结的炎性反应改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也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的静脉穿刺难度,致使患者对护理T作的满意度下降[1]。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在静脉输液中采取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对预防静脉炎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8年7月-2019年2月间静脉输液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32例,年龄为38-69岁。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为39-68岁,平均年龄为(45.8±3.2)岁;实验组33例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为38-69岁,平均年龄为(46.1±3.1)岁。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33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遵照医生嘱咐进行静脉输液,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管情况,做好健康宜教工作。实验组33例患者则实施循证护理,做好健康教育、遵照医嘱配制药物、合理的选择输液静脉、避免药物间的反应、在输液过程中做好护理交接班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护理的满意度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静脉炎的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进行评定,0级:没有症状;1级:患者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者不伴有疼痛症状;2级:患者输液部位伴有水肿或发红症状,有疼痛;3级:患者输液部位伴水肿或发红症状,有疼痛,有条索状物形成,有可能触及至条索状静脉;4级:患者输液部位伴水肿或发红症状,有疼痛,有条索状物形成,有可能触及至条索状静脉,长度>2.5cm,并且有脓液流出。同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3].
1.4 数据处理
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
两组静脉输液患者经过临床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两组静脉输液患者经过临床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97%,远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静脉输液因为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强等因素,极有可能损伤静脉内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静脉炎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红热型、栓塞型、坏死型三种,不仅会增加患者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增加其经济负担。静脉炎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在用药前护理T作人员应当了解药物药理特性、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穿刺,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4]。对于静脉炎应当首先从预防人手,其次是合理用药,做好临床观察及护理工作。循证护理是临床护理的基础,通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引入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治疗费用,因静脉输液所引发的纠纷事件也大大减少。
本组实验旨在研究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采取循证护理对预防静脉炎的作用。我院将2018年7月-2019年2月间静脉输液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33例,静脉输液治疗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循证护理通过健康教育、合理的选择输液静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方式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本组实验结果也显示实验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采取循证护理对静脉输液过程进行干预,可以明显降低静脉炎发生的概率,对于患者而言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对于护理工作而言则大大降低了穿刺的难度;同时在提升患者满意度、临床治疗效果等方面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5]。循证护理对静脉输液治疗中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起到了显著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开来。
参考文献
[1]沈月红,徐建鸣,张新萍,等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维护循证护理标准在外科病房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2016,23(1):95-97
[2]梁惠冰,钟彩棠,伍玉宜,等循证护理在预防静脉输液患儿液体外渗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4):527-528
[3]黃剑,袁波宁,韦乙平循证护理综合干预对腺体外科患者静脉炙发生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7(6):874-876
[4]周思廷研究循证护理对留置针静脉炎的预防作用[J]医学信息,2016,29( 32):83-84
[5]陈诗芸循证护理在预防静脉输液外渗护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8,26(2):229-230
【关键词】循证护理;静脉输液;静脉炎;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4-0204-02
静脉炎全称是血栓性静脉炎,指的是静脉血管的急性无菌性炎症,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两种。静脉炎是静脉输液的一种常见反应,有可能表现静脉局部红肿、疼痛或条索状,甚至有可能出现硬结的炎性反应改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也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的静脉穿刺难度,致使患者对护理T作的满意度下降[1]。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在静脉输液中采取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对预防静脉炎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8年7月-2019年2月间静脉输液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32例,年龄为38-69岁。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为39-68岁,平均年龄为(45.8±3.2)岁;实验组33例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为38-69岁,平均年龄为(46.1±3.1)岁。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33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遵照医生嘱咐进行静脉输液,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管情况,做好健康宜教工作。实验组33例患者则实施循证护理,做好健康教育、遵照医嘱配制药物、合理的选择输液静脉、避免药物间的反应、在输液过程中做好护理交接班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护理的满意度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静脉炎的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进行评定,0级:没有症状;1级:患者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者不伴有疼痛症状;2级:患者输液部位伴有水肿或发红症状,有疼痛;3级:患者输液部位伴水肿或发红症状,有疼痛,有条索状物形成,有可能触及至条索状静脉;4级:患者输液部位伴水肿或发红症状,有疼痛,有条索状物形成,有可能触及至条索状静脉,长度>2.5cm,并且有脓液流出。同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3].
1.4 数据处理
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
两组静脉输液患者经过临床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两组静脉输液患者经过临床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97%,远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静脉输液因为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强等因素,极有可能损伤静脉内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静脉炎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红热型、栓塞型、坏死型三种,不仅会增加患者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增加其经济负担。静脉炎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在用药前护理T作人员应当了解药物药理特性、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穿刺,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4]。对于静脉炎应当首先从预防人手,其次是合理用药,做好临床观察及护理工作。循证护理是临床护理的基础,通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引入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治疗费用,因静脉输液所引发的纠纷事件也大大减少。
本组实验旨在研究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采取循证护理对预防静脉炎的作用。我院将2018年7月-2019年2月间静脉输液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33例,静脉输液治疗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循证护理通过健康教育、合理的选择输液静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方式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本组实验结果也显示实验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采取循证护理对静脉输液过程进行干预,可以明显降低静脉炎发生的概率,对于患者而言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对于护理工作而言则大大降低了穿刺的难度;同时在提升患者满意度、临床治疗效果等方面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5]。循证护理对静脉输液治疗中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起到了显著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开来。
参考文献
[1]沈月红,徐建鸣,张新萍,等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维护循证护理标准在外科病房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2016,23(1):95-97
[2]梁惠冰,钟彩棠,伍玉宜,等循证护理在预防静脉输液患儿液体外渗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4):527-528
[3]黃剑,袁波宁,韦乙平循证护理综合干预对腺体外科患者静脉炙发生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7(6):874-876
[4]周思廷研究循证护理对留置针静脉炎的预防作用[J]医学信息,2016,29( 32):83-84
[5]陈诗芸循证护理在预防静脉输液外渗护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8,26(2):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