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静脉输液治疗中静脉炎发生率的预防观察

来源 :健康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b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采取循证护理对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7月-2019年2月间静脉输液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33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33例患者则采取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护理知识的认知、静脉炎疾病的认知以及遵医嘱输液的行为;静脉炎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输液患者经过临床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对于静脉炎认知、静脉输液知识认知、无菌操作技术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采取循证护理对静脉炎的发生能够起到明显的预防作用,有效提升了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循证护理;静脉输液;静脉炎;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4-0204-02
  静脉炎全称是血栓性静脉炎,指的是静脉血管的急性无菌性炎症,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两种。静脉炎是静脉输液的一种常见反应,有可能表现静脉局部红肿、疼痛或条索状,甚至有可能出现硬结的炎性反应改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也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的静脉穿刺难度,致使患者对护理T作的满意度下降[1]。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在静脉输液中采取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对预防静脉炎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8年7月-2019年2月间静脉输液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32例,年龄为38-69岁。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为39-68岁,平均年龄为(45.8±3.2)岁;实验组33例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为38-69岁,平均年龄为(46.1±3.1)岁。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33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遵照医生嘱咐进行静脉输液,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管情况,做好健康宜教工作。实验组33例患者则实施循证护理,做好健康教育、遵照医嘱配制药物、合理的选择输液静脉、避免药物间的反应、在输液过程中做好护理交接班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护理的满意度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静脉炎的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进行评定,0级:没有症状;1级:患者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者不伴有疼痛症状;2级:患者输液部位伴有水肿或发红症状,有疼痛;3级:患者输液部位伴水肿或发红症状,有疼痛,有条索状物形成,有可能触及至条索状静脉;4级:患者输液部位伴水肿或发红症状,有疼痛,有条索状物形成,有可能触及至条索状静脉,长度>2.5cm,并且有脓液流出。同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3].
  1.4 数据处理
  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
  两组静脉输液患者经过临床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两组静脉输液患者经过临床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97%,远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静脉输液因为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强等因素,极有可能损伤静脉内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静脉炎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红热型、栓塞型、坏死型三种,不仅会增加患者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增加其经济负担。静脉炎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在用药前护理T作人员应当了解药物药理特性、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穿刺,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4]。对于静脉炎应当首先从预防人手,其次是合理用药,做好临床观察及护理工作。循证护理是临床护理的基础,通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引入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治疗费用,因静脉输液所引发的纠纷事件也大大减少。
  本组实验旨在研究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采取循证护理对预防静脉炎的作用。我院将2018年7月-2019年2月间静脉输液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33例,静脉输液治疗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循证护理通过健康教育、合理的选择输液静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方式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本组实验结果也显示实验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采取循证护理对静脉输液过程进行干预,可以明显降低静脉炎发生的概率,对于患者而言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对于护理工作而言则大大降低了穿刺的难度;同时在提升患者满意度、临床治疗效果等方面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5]。循证护理对静脉输液治疗中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起到了显著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开来。
  参考文献
  [1]沈月红,徐建鸣,张新萍,等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维护循证护理标准在外科病房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2016,23(1):95-97
  [2]梁惠冰,钟彩棠,伍玉宜,等循证护理在预防静脉输液患儿液体外渗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4):527-528
  [3]黃剑,袁波宁,韦乙平循证护理综合干预对腺体外科患者静脉炙发生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7(6):874-876
  [4]周思廷研究循证护理对留置针静脉炎的预防作用[J]医学信息,2016,29( 32):83-84
  [5]陈诗芸循证护理在预防静脉输液外渗护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8,26(2):229-230
其他文献
艺术歌曲起源于19世纪浪漫主义初期的艺术歌曲是一种建立在德奥音乐体系之上产生的一种富有文学性、歌唱性和抒情性的音乐体裁形式.本文选取中国艺术歌曲先驱青主与19世纪德
亲子共读是在学校教师的引导下,以书为桥梁,让孩子和家长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外读物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本文以小学低段学生和家长亲子共读为背景,通过实施策略和行动措施以及
苏童的短篇小说《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以“火葬”与“土葬”之争写新旧分野,用现实主义的目光关切着正在迅速变化中的乡土中国.而书中创作的符号意象,在作者的饱含人文关
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对于大学生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不足.对此,本文将针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进行探
一rn我认识一个人,rn农村的.rn二rn他经常上街卖红薯.rn红薯一斤一块五.rn这个价格,还有人还价:rn“一块卖不卖? ”rn他犹豫许久,rn“称去. ”rn他作了回答.
期刊
摘要:演唱者最初拿到一首声乐作品时,不要急于演唱,而是要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在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对音乐作品进行意境的想象,科学的运用声音,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体现作品的韵味,同时要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  关键词:声乐作品;内涵;风格;韵味  声乐是运用艺术化的语言与科学化的歌喉相结合,塑造出形象鲜明、娓娓动听的歌声,来表现语意高度精炼的歌词与典型化,
常言说“言为心声”,我们知道,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思维工具,思维是我们认知世界、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所以通过语言这种物质形式,我
期刊
冯丽还是女孩子的时候就喜欢看夕阳. 梳着羊角辫的她站在河堤上, 或者站在学校的操场上,望着红彤彤的天空,就像望着一幅画,忍不住张开胳膊,做一个飞翔的姿势.
期刊
小说《人生》包含了路遥先生对苦难中个人奋斗意识的独特理解,高加林从教师职务被下后接受巧珍,被走后门到县城工作选择黄亚萍,最后被退回农村;刘巧珍从开始等待加林到向加林
摘要:回顾漫长的中国音乐史,雅俗这对矛盾从西周礼乐制度建立以来,一直处于斗争与融合的发展过程之中,但是与今天的含义并不相同;来自民间的俗乐是音乐发展的源头,它不断被提炼升华为雅乐的过程就是音乐史的过程;民间也可以直接产生高雅的音乐作品。  关键词:雅乐;俗乐;高雅音乐;通俗音乐  音乐有雅俗之分在我国由来已久。作为一个对立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斗争又有融合,而这种相争与相融,不断推动着我国民族音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