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名著浓缩了古人的心血跟智慧,其中不仅有语文学科中的各种修辞写作手法、各种情感表达方式,以及留白、设置悬念等文章安排技巧,更蕴含着大智慧,大道理。学生阅读语文名著能够很好地开拓自己的思维,开拓自身的视野,在提升自己语文学科素养,积累语文写作词汇的同时,更有助于自身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然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中学生都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才选择阅读,其名著阅读范围非常狭隘,阅读时间相对较短,阅读兴趣也普遍低下。针对此,本文围绕语文名著阅读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接着分析了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优化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名著阅读 教与学 建议
名著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更是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名著阅读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鉴赏能力,更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立足于客观实际来看,因为很多名著都是对现实的讽刺、记录或者再创作,其中的很多经历跟情感需要有一定的经历才能够完全了解,再加上古人创作多沿用含蓄、內敛的风格,想要透彻地了解名著的思想、价值观,读董其内涵跟寓意是难度较大的。初中生由于阅历跟年龄的限制,由于汉语基础的限制,导致他们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指导,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吸收名著的营养跟精华,从而让学生有所收获,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进而爱上名著阅读。对此,教师就需要发挥自身的辅助、引导作用,来用科学的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经典名著,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名著阅读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是指语文老师为学生推荐阅读名著,并指导其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来赏析名著从而获得感悟的过程。名著本身就具有紧凑的情节跟跌宕的故事,一旦沉入其中,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写作水平、逻辑思维、文化修养都能够得到快速地成长。但现阶段,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具体如下:
1.阅读教学过程没有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目前,部分语文老师在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时依旧以自己为教学中心,以为只要将名著阅读文本中的重点,难点讲到位,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可以掌握这些知识;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用理论知识指出其中的对错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老师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将“绳子”握得太紧,将方向定得太死,要求学生配合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学生不需要太多思考,只需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和步伐即可。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跟兴趣差异,完全将名著阅读当成了提升考试成绩的工具,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学生的主观意愿没有得到尊重,部分学生明明对某本名著没有兴趣,但碍于老师的要求只能咬牙阅读,久而久之,其就对名著阅读丧失了兴趣。教师将自己当成教学中心的做法是不符合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也是不利于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这种教学理念或许会培养出擅长考试的人,但是难以培养出充满“智慧”的人。
2.学生的阅读量太少。初中生由于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这导致他们并没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因为经受不了网络社会的诱惑,不少中学生也会将来之不易的空闲时间花在追剧、游戏、卡通漫画等影视作品上面,真正能够沉下心来阅读名著的学生少之又少。相关调查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根本没有阅读过《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些名著,他们对这些名著的了解都来源于相关的影视作品,但影视改编的作品跟原著是会存在较大差异的,其很难保留名著的原汁原味。中国名著尚且如此,外国名著更是少之又少。相关研究表明,初中生每年阅读的名著超过10本的人占比只有18%,低于5本的人占比50%,这其中既有学业繁重的原因,也有教师指导不力,家长不够重视的原因。
3.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较弱,学生有心无力。很多中外名著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隐喻较深,线索较多,前后关联性很大,其阅读需要耗费较大的时间跟精力,而学生缺乏时间、精力、兴趣去反复阅读名著,去细度赏析名著,外加上学生社会阅历的限制,致使学生在阅读语文名著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面对这种现象,很多语文老师有没有细致地去教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跟技巧,没有非常细致地教会学生去怎样赏析文本,从何处切入,注意哪些字词,怎样去发现作者细腻的情感等等。在一些名著中,文章内容的蕴含的情感跟表述方式往往跟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背景有关,但是教师却没有对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跟作者背景联系起来;很多名著都有许多画龙点睛的字词,这些句子或字词往往有几层意思,或者说其起到了点缀文本、升华文本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却没有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去对比这些字词的妙用,去深度解析这些字词的微言大义。学生缺乏这些阅读技巧、阅读方法、阅读理念的支持,其从名著中能够获得的知识自然有限,其阅读质量也必然会大打折扣。
二.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1.教师要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向他们推荐合适的名著。心理学认为,人的发展是不同的,学生是发展的个体。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目前的知识储备和阅读鉴赏水平以及喜欢阅读的名著文本类型。同一个班级,因为兴趣不同,语文基础也有所差异。因此,老师应该依托分层教学理念来对学生的名著阅读状况、态度、兴趣等进行科学地调研,透彻、全面地掌握每个学生的阅读时长、阅读障碍、阅读兴趣跟阅读习惯,进而科学合理地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的层次学生,使用不同的名著阅读教学指导方法,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本身的经典名著。例如,喜欢玄幻类型的就可以推荐《西游记》,喜欢英雄题材的就可以推荐《三国演义》,喜欢写实讽刺风格的就可以推荐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等,这样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2.教授学生对应的名著阅读方法跟技巧。语言是文本的载体和存在形式,是文本中各种美的要素的呈现方式,想要让学生对名著阅读充满兴趣,首先,就必须重视语言这种承载美的媒介,通过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经典名著的魅力,带给学生情感的震撼和心灵的冲击。让学生再阅读的过程中围绕一些字、词、句、某个情节来进行思考,探究跟赏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识别名著精华的能力,从而加深学生的感触跟印象。其次,应用文本比较法也能够提高初中生名著阅读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跟技巧。有对比才能突出优劣和高低,才能让学生明确主次,掌握要点,鉴别好坏。在初中生名著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求同比较法跟求异比较法,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中学语文教材就有很多能够用来做美丑比较的例子,如《孔雀东南飞》中自私冷酷、一意孤行的焦母;《孔乙己》中穷酸迂腐的孔乙己;将这些名著进行分析对比,学生会更容易发现人性的闪光点,内心会激起追求真善美的强烈情感,从而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丰富学校组织的名著阅读活动内容。古今中外的名著数量浩如烟海,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经典名著,丰富学生阅读的内容,促进其语文知识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在班级甚至学校组织策划一些名著阅读比赛,让学生具有交流阅读感悟、阅读技巧、彼此分享推荐作品的机会,语文教师可以在名著阅读的地点、方式以及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近自然,更好地开展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还存在学生阅读量少、阅读方法技巧匮乏、阅读过于功利化等问题。对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给予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文本的机会,努力整理出一些有利于阅读进行的方法跟技巧,积极开展一些名著阅读活动,降低初中生名著阅读的难度,激发其阅读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靳绍铎,曹淑梅.初中语文情景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
[2]周权治.浅析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提高策略[J].未来英才,2017,(10).
[3]尹缤.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5,(02).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市西董街道鹤伴中学)
关键词:名著阅读 教与学 建议
名著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更是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名著阅读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鉴赏能力,更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立足于客观实际来看,因为很多名著都是对现实的讽刺、记录或者再创作,其中的很多经历跟情感需要有一定的经历才能够完全了解,再加上古人创作多沿用含蓄、內敛的风格,想要透彻地了解名著的思想、价值观,读董其内涵跟寓意是难度较大的。初中生由于阅历跟年龄的限制,由于汉语基础的限制,导致他们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指导,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吸收名著的营养跟精华,从而让学生有所收获,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进而爱上名著阅读。对此,教师就需要发挥自身的辅助、引导作用,来用科学的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经典名著,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名著阅读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是指语文老师为学生推荐阅读名著,并指导其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来赏析名著从而获得感悟的过程。名著本身就具有紧凑的情节跟跌宕的故事,一旦沉入其中,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写作水平、逻辑思维、文化修养都能够得到快速地成长。但现阶段,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具体如下:
1.阅读教学过程没有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目前,部分语文老师在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时依旧以自己为教学中心,以为只要将名著阅读文本中的重点,难点讲到位,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可以掌握这些知识;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用理论知识指出其中的对错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老师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将“绳子”握得太紧,将方向定得太死,要求学生配合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学生不需要太多思考,只需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和步伐即可。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跟兴趣差异,完全将名著阅读当成了提升考试成绩的工具,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学生的主观意愿没有得到尊重,部分学生明明对某本名著没有兴趣,但碍于老师的要求只能咬牙阅读,久而久之,其就对名著阅读丧失了兴趣。教师将自己当成教学中心的做法是不符合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也是不利于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这种教学理念或许会培养出擅长考试的人,但是难以培养出充满“智慧”的人。
2.学生的阅读量太少。初中生由于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这导致他们并没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因为经受不了网络社会的诱惑,不少中学生也会将来之不易的空闲时间花在追剧、游戏、卡通漫画等影视作品上面,真正能够沉下心来阅读名著的学生少之又少。相关调查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根本没有阅读过《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些名著,他们对这些名著的了解都来源于相关的影视作品,但影视改编的作品跟原著是会存在较大差异的,其很难保留名著的原汁原味。中国名著尚且如此,外国名著更是少之又少。相关研究表明,初中生每年阅读的名著超过10本的人占比只有18%,低于5本的人占比50%,这其中既有学业繁重的原因,也有教师指导不力,家长不够重视的原因。
3.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较弱,学生有心无力。很多中外名著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隐喻较深,线索较多,前后关联性很大,其阅读需要耗费较大的时间跟精力,而学生缺乏时间、精力、兴趣去反复阅读名著,去细度赏析名著,外加上学生社会阅历的限制,致使学生在阅读语文名著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面对这种现象,很多语文老师有没有细致地去教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跟技巧,没有非常细致地教会学生去怎样赏析文本,从何处切入,注意哪些字词,怎样去发现作者细腻的情感等等。在一些名著中,文章内容的蕴含的情感跟表述方式往往跟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背景有关,但是教师却没有对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跟作者背景联系起来;很多名著都有许多画龙点睛的字词,这些句子或字词往往有几层意思,或者说其起到了点缀文本、升华文本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却没有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去对比这些字词的妙用,去深度解析这些字词的微言大义。学生缺乏这些阅读技巧、阅读方法、阅读理念的支持,其从名著中能够获得的知识自然有限,其阅读质量也必然会大打折扣。
二.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1.教师要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向他们推荐合适的名著。心理学认为,人的发展是不同的,学生是发展的个体。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目前的知识储备和阅读鉴赏水平以及喜欢阅读的名著文本类型。同一个班级,因为兴趣不同,语文基础也有所差异。因此,老师应该依托分层教学理念来对学生的名著阅读状况、态度、兴趣等进行科学地调研,透彻、全面地掌握每个学生的阅读时长、阅读障碍、阅读兴趣跟阅读习惯,进而科学合理地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的层次学生,使用不同的名著阅读教学指导方法,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本身的经典名著。例如,喜欢玄幻类型的就可以推荐《西游记》,喜欢英雄题材的就可以推荐《三国演义》,喜欢写实讽刺风格的就可以推荐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等,这样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2.教授学生对应的名著阅读方法跟技巧。语言是文本的载体和存在形式,是文本中各种美的要素的呈现方式,想要让学生对名著阅读充满兴趣,首先,就必须重视语言这种承载美的媒介,通过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经典名著的魅力,带给学生情感的震撼和心灵的冲击。让学生再阅读的过程中围绕一些字、词、句、某个情节来进行思考,探究跟赏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识别名著精华的能力,从而加深学生的感触跟印象。其次,应用文本比较法也能够提高初中生名著阅读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跟技巧。有对比才能突出优劣和高低,才能让学生明确主次,掌握要点,鉴别好坏。在初中生名著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求同比较法跟求异比较法,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中学语文教材就有很多能够用来做美丑比较的例子,如《孔雀东南飞》中自私冷酷、一意孤行的焦母;《孔乙己》中穷酸迂腐的孔乙己;将这些名著进行分析对比,学生会更容易发现人性的闪光点,内心会激起追求真善美的强烈情感,从而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丰富学校组织的名著阅读活动内容。古今中外的名著数量浩如烟海,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经典名著,丰富学生阅读的内容,促进其语文知识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在班级甚至学校组织策划一些名著阅读比赛,让学生具有交流阅读感悟、阅读技巧、彼此分享推荐作品的机会,语文教师可以在名著阅读的地点、方式以及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近自然,更好地开展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还存在学生阅读量少、阅读方法技巧匮乏、阅读过于功利化等问题。对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给予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文本的机会,努力整理出一些有利于阅读进行的方法跟技巧,积极开展一些名著阅读活动,降低初中生名著阅读的难度,激发其阅读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靳绍铎,曹淑梅.初中语文情景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
[2]周权治.浅析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提高策略[J].未来英才,2017,(10).
[3]尹缤.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5,(02).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市西董街道鹤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