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浅谈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8710310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名著浓缩了古人的心血跟智慧,其中不仅有语文学科中的各种修辞写作手法、各种情感表达方式,以及留白、设置悬念等文章安排技巧,更蕴含着大智慧,大道理。学生阅读语文名著能够很好地开拓自己的思维,开拓自身的视野,在提升自己语文学科素养,积累语文写作词汇的同时,更有助于自身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然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中学生都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才选择阅读,其名著阅读范围非常狭隘,阅读时间相对较短,阅读兴趣也普遍低下。针对此,本文围绕语文名著阅读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接着分析了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优化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名著阅读 教与学 建议
   名著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更是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名著阅读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鉴赏能力,更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立足于客观实际来看,因为很多名著都是对现实的讽刺、记录或者再创作,其中的很多经历跟情感需要有一定的经历才能够完全了解,再加上古人创作多沿用含蓄、內敛的风格,想要透彻地了解名著的思想、价值观,读董其内涵跟寓意是难度较大的。初中生由于阅历跟年龄的限制,由于汉语基础的限制,导致他们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指导,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吸收名著的营养跟精华,从而让学生有所收获,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进而爱上名著阅读。对此,教师就需要发挥自身的辅助、引导作用,来用科学的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经典名著,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名著阅读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是指语文老师为学生推荐阅读名著,并指导其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来赏析名著从而获得感悟的过程。名著本身就具有紧凑的情节跟跌宕的故事,一旦沉入其中,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写作水平、逻辑思维、文化修养都能够得到快速地成长。但现阶段,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具体如下:
   1.阅读教学过程没有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目前,部分语文老师在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时依旧以自己为教学中心,以为只要将名著阅读文本中的重点,难点讲到位,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可以掌握这些知识;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用理论知识指出其中的对错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老师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将“绳子”握得太紧,将方向定得太死,要求学生配合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学生不需要太多思考,只需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和步伐即可。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跟兴趣差异,完全将名著阅读当成了提升考试成绩的工具,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学生的主观意愿没有得到尊重,部分学生明明对某本名著没有兴趣,但碍于老师的要求只能咬牙阅读,久而久之,其就对名著阅读丧失了兴趣。教师将自己当成教学中心的做法是不符合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也是不利于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这种教学理念或许会培养出擅长考试的人,但是难以培养出充满“智慧”的人。
   2.学生的阅读量太少。初中生由于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这导致他们并没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因为经受不了网络社会的诱惑,不少中学生也会将来之不易的空闲时间花在追剧、游戏、卡通漫画等影视作品上面,真正能够沉下心来阅读名著的学生少之又少。相关调查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根本没有阅读过《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些名著,他们对这些名著的了解都来源于相关的影视作品,但影视改编的作品跟原著是会存在较大差异的,其很难保留名著的原汁原味。中国名著尚且如此,外国名著更是少之又少。相关研究表明,初中生每年阅读的名著超过10本的人占比只有18%,低于5本的人占比50%,这其中既有学业繁重的原因,也有教师指导不力,家长不够重视的原因。
   3.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较弱,学生有心无力。很多中外名著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隐喻较深,线索较多,前后关联性很大,其阅读需要耗费较大的时间跟精力,而学生缺乏时间、精力、兴趣去反复阅读名著,去细度赏析名著,外加上学生社会阅历的限制,致使学生在阅读语文名著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面对这种现象,很多语文老师有没有细致地去教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跟技巧,没有非常细致地教会学生去怎样赏析文本,从何处切入,注意哪些字词,怎样去发现作者细腻的情感等等。在一些名著中,文章内容的蕴含的情感跟表述方式往往跟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背景有关,但是教师却没有对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跟作者背景联系起来;很多名著都有许多画龙点睛的字词,这些句子或字词往往有几层意思,或者说其起到了点缀文本、升华文本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却没有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去对比这些字词的妙用,去深度解析这些字词的微言大义。学生缺乏这些阅读技巧、阅读方法、阅读理念的支持,其从名著中能够获得的知识自然有限,其阅读质量也必然会大打折扣。
   二.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1.教师要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向他们推荐合适的名著。心理学认为,人的发展是不同的,学生是发展的个体。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目前的知识储备和阅读鉴赏水平以及喜欢阅读的名著文本类型。同一个班级,因为兴趣不同,语文基础也有所差异。因此,老师应该依托分层教学理念来对学生的名著阅读状况、态度、兴趣等进行科学地调研,透彻、全面地掌握每个学生的阅读时长、阅读障碍、阅读兴趣跟阅读习惯,进而科学合理地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的层次学生,使用不同的名著阅读教学指导方法,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本身的经典名著。例如,喜欢玄幻类型的就可以推荐《西游记》,喜欢英雄题材的就可以推荐《三国演义》,喜欢写实讽刺风格的就可以推荐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等,这样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2.教授学生对应的名著阅读方法跟技巧。语言是文本的载体和存在形式,是文本中各种美的要素的呈现方式,想要让学生对名著阅读充满兴趣,首先,就必须重视语言这种承载美的媒介,通过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经典名著的魅力,带给学生情感的震撼和心灵的冲击。让学生再阅读的过程中围绕一些字、词、句、某个情节来进行思考,探究跟赏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识别名著精华的能力,从而加深学生的感触跟印象。其次,应用文本比较法也能够提高初中生名著阅读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跟技巧。有对比才能突出优劣和高低,才能让学生明确主次,掌握要点,鉴别好坏。在初中生名著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求同比较法跟求异比较法,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中学语文教材就有很多能够用来做美丑比较的例子,如《孔雀东南飞》中自私冷酷、一意孤行的焦母;《孔乙己》中穷酸迂腐的孔乙己;将这些名著进行分析对比,学生会更容易发现人性的闪光点,内心会激起追求真善美的强烈情感,从而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丰富学校组织的名著阅读活动内容。古今中外的名著数量浩如烟海,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经典名著,丰富学生阅读的内容,促进其语文知识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在班级甚至学校组织策划一些名著阅读比赛,让学生具有交流阅读感悟、阅读技巧、彼此分享推荐作品的机会,语文教师可以在名著阅读的地点、方式以及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近自然,更好地开展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还存在学生阅读量少、阅读方法技巧匮乏、阅读过于功利化等问题。对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给予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文本的机会,努力整理出一些有利于阅读进行的方法跟技巧,积极开展一些名著阅读活动,降低初中生名著阅读的难度,激发其阅读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靳绍铎,曹淑梅.初中语文情景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
   [2]周权治.浅析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提高策略[J].未来英才,2017,(10).
   [3]尹缤.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5,(02).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市西董街道鹤伴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继承和发扬诗教传统,对倡导诗性教育、建设诗性课程及构建诗性课堂有重要意义。诗性课堂以富含文化意蕴的课堂特质,以诗意的课堂元素与诗性的教学操作,成为落实“五育”并举的主渠道。在中小学诗性课堂的建构中,诗教的基本功能包括:诗教体验激发创造灵感、诗教情境丰富人文熏陶、审美育德塑造完美人格、厚重底色再绘家国情怀、诗教传统助推文化再构。   关键词:诗教 诗性课堂 功能抓手   课堂是实施课程的主
内容摘要:基于统编教材古诗词体量大、内容丰富的特点,在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整合教学具有非常大的实践操作空间。教师应通过有效联系、合理组织,注重内容与方法相契合,以多元的角度进行整合,让古诗词教学从零散走向聚合,从单篇学习走向一位大家、一个时代、一个流派、一类文体的整合学习,锻炼学生古诗词鉴赏思维,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整合 最优化   在中国文学灿烂的长河中,诗词一直有着举足
内容摘要: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活动,是一种学生们汲取知识,领略文学的重要途径。基于目前的形势,学生们更愿意看网络视频或者其他方式代替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优化阅读方式,打破传统,让阅读变成一个带有趣味性的活动,增强学生们阅读的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自主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自主学习能力其实是每一位学生都应具备的能力,不仅仅是针对高
内容摘要:以《再别康桥》为例,借助英美新批评理论中艾略特“非个性化”理论和艾伦·退特的张力理论解读新诗,以解读新诗寻求最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解读文本既要注重传统所赋予的古典意蕴又要感知“客观对应物”暗示的独特感受;诗歌中的张力赋予意象新的语境意义;诗歌的形式美从文本结构处解析其形式美。   关键词:新批评 《再别康桥》 意象 “三美”   英美新批评理论家认为文学是一个独立存在的自足体,一部分
内容摘要:专科院校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需要考虑的要求比较多,这就应在落实各项基础要求条件下开展相应教学。同时按照专科院校语文教学内容和相关要求对学生开展标准合理的人文教育,针对性提高学生自身品格素养和语文知识学习能力,为推进专科院校语文教学良性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还应保证专科院校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策略达到合理状态,针对性解决专科院校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现存问题。   关键词:专科院校 语文教学 人文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讨论了建立于差序格局基础上的乡土社会道德的特征,内容较多,部分语段较难理解,需要教师适当指导,以单篇阅读与主题阅读结合的形式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深入思考公德与私德的辩证关系.
内容摘要: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让汉语言文学教学发生了巨大改变,高校也更加重视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管理。但从实际上来看,在目前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比较多的问题,这给教学质量带来了较为明显的不利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意义,在分析了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究了几点提升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高等院校 汉语言文学 教学质量 信息化   汉语言文学
内容摘要:古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阅读古诗词到达一定的熟练程度就可以随口吟诗,侧面体现了阅读古诗的重要性,以及体现阅读自身的特点:熟读。在职业学校语文古诗词中,如何采取正确的路径对学生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教学案例,探究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古诗词阅读 教学案例 教学路径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
内容摘要:高校基础写作课程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赶不上写作实践和单类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成果.近十年出版的基础写作类教材,对网络、新媒体、创意等新型写作的内容纳入较少,不够深入和系统,有必要深细化。国内高校培养方案中有许多单设网络、新媒体、创意写作课程的,应该将这些新实践成果纳入高校通用型基础写作课程的新构。   关键词:写作学 高校基础写作 课程建构 教材体现 培养方案体现   当前中国写作学科,
内容摘要:《我的叔叔于勒》被编选入初中语文教材时做了删节,传统教学对课文的解读都定义为了展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本文试着根据原作重新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并对删节前后小说叙事视角比较分析,从而解读出文本所蕴含的更为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人物形象 叙事视角 小说主题 悲悯情怀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经典短篇小说,向来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虽然篇幅短小,却有着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