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主要是财政部门按照有关的财政国库、财政财务等管理制度,利用网络管理系统与信息技术措施,创建国库动态化的监控系统,对财政资金的支付、清算等进行实时性、动态化的监控,及时了解违规问题并且进行纠正,预防出现资金支付、使用的风险隐患问题,对预算支出进行合理的监督管理,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工作能够安全性、有序性的开展。为更好地开展国库集中支付的动态监控工作,文章提出几点完善相关监控体系的建议,希望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完善措施
国库集中支付方面的动态监控体系有助于提升监控工作效果,合理完善监控体系不仅能够增强监控工作效果,还能规避国库集中支付工作中的问题,增强预算执行效果、预防出现风险问题,因此,应重视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的构建,在完善相关监控体系的同时不断增强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效果。
一、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的意义
对于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来讲,主要就是财政部门按照有关的国库管理、财政管理的制度和规定内容,将网络技术当做是基础,创建有关的动态监控系统,对财政资金的支付过程和清算过程进行动态化、实时性的监控,尽早了解其中存在的违规问题和不足之处,立即开展纠正处理工作,以此规避国库资金支付风险和使用风险问题,维护国库资金的安全性。在此过程中,动态监控体系的完善性非常重要,合理构建监控体系中的完善制度、科学选用相关的技术措施、健全运行机制,确保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的监控工作,动态性的预测有无国库集中支付方面的资金风险问题和安全隐患问题,按照动态监控的结果针对性的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工作,在提升资金安全性的同时有效执行各项管理任务。由此可见,相关动态监控体系的完善非常重要,有关部门应该着重结合监控体系的现状来进行体系技术措施、运行机制与制度的改革完善,通过动态监控体系增强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管效果。
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的措施
(一)合理应用技术措施
为提升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的完善性,在具体的工作中应重点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在技术支撑下保证体系的优化性。
1. 应用大数据技术措施建设相关的监控平台,在确保监控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运用预警数据信息,实现系统性监控的目的。在使用大数据技术期间,应创建良好的财政数据平台、建立相关的数据集系统,明确数据类型、开展数据分析工作,创建数据模型,实时性的填充处理,做好数据集的分析工作、运行管理和维护处理。与此同时还应利用大数据基础构建财政数据仓,创建分布式类型的数据仓库系统,配合应用云计算技术来创建财政云平台,便于开展财政数据信息的优化整合工作、标准化监控工作,统一其中的财政数据标准,确保在监控工作中利用数据化的方式构建一体化的业务模式,打破信息孤岛的同时实时性的采集国库集中支付方面的数据信息,实时性地进行财政业务数据信息的整合处理,采集其中的经济数据信息内容,将其作为基础开展预算工作,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期间也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设计有关的财政决策和管理的数据挖掘工作系统,各个部门都可以共享有关的数据资源,利用数据制定动态监控的决策方案,在大数据管理技术的支持下,完善动态监控的平台。
2. 合理使用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创建有关的信息化设施,确保动态性监控系统能够安全性并且可靠性的运作。从有关的动态性监控系统运行情况而言,软件技术与硬件技术的应用,直接决定系统的运行效果和管理水平,因此,建议在完善有关监控体系的工作中,投入充足的资金建设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开展网络安全维护工作,保证基礎设施安全性与先进性,在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支持下促使动态性监控系统的良好运作。
3. 重点利用信息化技术创建全国性的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执行动态化监控系统,按照有关财政资金运行规律、法律制度等,在系统中统一进行各种监控要素的命名,根据财政资金的运行顺序,设置层次性的编号,将其贯穿在中央、省市、区县方面的各级应用平台中,全程性、集中性地开展各级财政资金应用状况的监控工作,确保预算执行的动态性监控系统有序的运行。
(二)完善动态监控体系中的制度
要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的良好运行、合理完善,就应该完善其中的管理制度,在制度的规范下增强动态监控体系的建设效果、运行水平。
1. 完善部门预算方面的制度。国库集中支付中部门预算属于核心的工作,而部门预算最为重要的就是预算编制,直接决定财政资金是否可以公平性地进行分配、纳税人的资金是否能够合理运用。因此,在完善动态监控体系的过程中,就要按照部门预算工作情况编制相应的制度,在制度中提出预算编制工作的完整性规范要求、科学性规范标准,每个部门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要求,遵循公开化、透明化的基本原则,在制度的规范下增强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效果。首先,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求部门预算编制期间具有全面性、规范性、透明性的特点,积极开展“全口径”的预算管理工作,将政府的收入总量、支出总量与管理活动等全面地反映出来,重点开展政府基金、社保基金、国有资本资金方面的预算统筹规划工作,落实预算管理、规划的有关标准,同时将预算公开当作是常态的部分,对预算公开的范围与具体内容全面拓展,健全有关的公开模式,实时性的检查公开状况,提升预算工作透明度的情况下,接受社会、部门的监督,通过综合性与动态性的监督发现和解决问题。其次,编制相应的约束制度,要求在预算编制期间落实法律法规,强化对于工作的约束力度,尽可能先开展预算工作、后进行资金的支出。对于年度预算来讲,必须要先经过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对调整事项与调剂事项严格的控制,明确预算编制的主体责任,落实责任制度,一旦在动态监控中发生预算编制的工作领域之内出现了问题,就必须追究责任,加大查处工作的力度。 2. 制定有關的政府会计制度,将其融入到有关的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之内,在政府会计制度的约束下预防和规避相应的问题。首先,对于政府会计制度来讲,应积极融入权责发生制,虽然近年来我国部分政府会计方面已经开始采用权责发生制规范工作行为,但是尚未全面覆盖,不能将制度落实在所有的政府会计工作中,在此情况下就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为各个政府会计工作编制相应的权责发生制的制度体系与模式,构建适合应用在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会计工作方面的权责发生制,明确会计工作的核算工作权责要求,统一规范标准,便于动态化进行监控。其次,应完善有关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根据动态监控体系的特点和实际落实要求,构建相应的制度体系,保证其中的制度能够在动态监控的工作领域中良好的落实。
(三)完善动态监控体系的运行机制
为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的良好运行,应该完善其中的运作机制,为动态监控体系的应用提供帮助。
1. 构建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有关的内部操作规范机制,确保操作规范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完善动态监控具体的流程,主要涉及到日常监控、移动支付监控、银行代理监控的流程,为有关体系的完善和应用提供针对性指导。同时在操作规范机制中还应该明确监控核查的操作方式、系统的使用维护方式、信息报告方式等,健全制度内容,保证能够在预算监控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部门预算情况、国库集中收入与支付的预算情况、政府采购预算情况、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预算情况监控管理。同时还需重点完善有关的健康工作流程和标准,按照财政资金的属性特点,明确各个监控工作的规定和标准内容,创建风险文档,在健康工作中可以动态化评估是否存有资金运行风险问题,创建风险监控的矩阵,归纳总结风险管控的经验,确保在动态化预算监控过程中可以从根源入手预防出现风险隐患问题。
2. 完善考核工作机制,充分落实问责制度与信息的披露制度,便于对动态监控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首先,可以采用代理银行考核机制,根据代理银行的具体情况制定奖惩制度,如若在考核期间发现代理银行存在问题,应该适当的处罚,严重的就要取消代理的资格。其次,制定问责和信息披露方面的管理制度,主要针对监控期间所发现问题的处理效果、整改效果进行分析,要求在动态监控的过程中披露所有的信息,在发现有国库集中支付方面问题的时候立即整改,如果不能合理整改,就要惩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使其可以在工作领域中有效开展各项工作。
3. 构建完善的动态监控体系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要求动态监控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解能力,掌握监控体系的操作知识和技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性的处理。同时要求人员具备业务分析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监督能力,以免出现动态监控体系的操作问题与工作不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国库集中支付的动态监控体系而言,合理进行改革完善有着一定的重要意义,所以在未来发展的进程中,建议根据国库集中制度的监控需求,完善其中的动态监控体系,合理使用先进技术措施的同时,健全制度内容与运行机制,保障相关的动态监控体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于萍萍.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管理策略研究[J].写真地理,2020,13(38):268-288.
[2]郭小妮.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机制的对策建议——以西安市为例[J].西部财会,2017,6(2):14-17.
[3]王茜.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存在的问题研究[J].新商务周刊,2019,33(08):118-129.
[4]金鲁洁.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研究——以温州市B区为例[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22(15):155-168.
[5]曲峻禾.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研究——以L市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34(22):144-158.
[6]金琪琳.对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的研究——以Z市为样本[D].开封:河南大学,2017,11(05):66-79.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完善措施
国库集中支付方面的动态监控体系有助于提升监控工作效果,合理完善监控体系不仅能够增强监控工作效果,还能规避国库集中支付工作中的问题,增强预算执行效果、预防出现风险问题,因此,应重视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的构建,在完善相关监控体系的同时不断增强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效果。
一、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的意义
对于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来讲,主要就是财政部门按照有关的国库管理、财政管理的制度和规定内容,将网络技术当做是基础,创建有关的动态监控系统,对财政资金的支付过程和清算过程进行动态化、实时性的监控,尽早了解其中存在的违规问题和不足之处,立即开展纠正处理工作,以此规避国库资金支付风险和使用风险问题,维护国库资金的安全性。在此过程中,动态监控体系的完善性非常重要,合理构建监控体系中的完善制度、科学选用相关的技术措施、健全运行机制,确保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的监控工作,动态性的预测有无国库集中支付方面的资金风险问题和安全隐患问题,按照动态监控的结果针对性的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工作,在提升资金安全性的同时有效执行各项管理任务。由此可见,相关动态监控体系的完善非常重要,有关部门应该着重结合监控体系的现状来进行体系技术措施、运行机制与制度的改革完善,通过动态监控体系增强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管效果。
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的措施
(一)合理应用技术措施
为提升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的完善性,在具体的工作中应重点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在技术支撑下保证体系的优化性。
1. 应用大数据技术措施建设相关的监控平台,在确保监控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运用预警数据信息,实现系统性监控的目的。在使用大数据技术期间,应创建良好的财政数据平台、建立相关的数据集系统,明确数据类型、开展数据分析工作,创建数据模型,实时性的填充处理,做好数据集的分析工作、运行管理和维护处理。与此同时还应利用大数据基础构建财政数据仓,创建分布式类型的数据仓库系统,配合应用云计算技术来创建财政云平台,便于开展财政数据信息的优化整合工作、标准化监控工作,统一其中的财政数据标准,确保在监控工作中利用数据化的方式构建一体化的业务模式,打破信息孤岛的同时实时性的采集国库集中支付方面的数据信息,实时性地进行财政业务数据信息的整合处理,采集其中的经济数据信息内容,将其作为基础开展预算工作,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期间也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设计有关的财政决策和管理的数据挖掘工作系统,各个部门都可以共享有关的数据资源,利用数据制定动态监控的决策方案,在大数据管理技术的支持下,完善动态监控的平台。
2. 合理使用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创建有关的信息化设施,确保动态性监控系统能够安全性并且可靠性的运作。从有关的动态性监控系统运行情况而言,软件技术与硬件技术的应用,直接决定系统的运行效果和管理水平,因此,建议在完善有关监控体系的工作中,投入充足的资金建设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开展网络安全维护工作,保证基礎设施安全性与先进性,在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支持下促使动态性监控系统的良好运作。
3. 重点利用信息化技术创建全国性的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执行动态化监控系统,按照有关财政资金运行规律、法律制度等,在系统中统一进行各种监控要素的命名,根据财政资金的运行顺序,设置层次性的编号,将其贯穿在中央、省市、区县方面的各级应用平台中,全程性、集中性地开展各级财政资金应用状况的监控工作,确保预算执行的动态性监控系统有序的运行。
(二)完善动态监控体系中的制度
要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的良好运行、合理完善,就应该完善其中的管理制度,在制度的规范下增强动态监控体系的建设效果、运行水平。
1. 完善部门预算方面的制度。国库集中支付中部门预算属于核心的工作,而部门预算最为重要的就是预算编制,直接决定财政资金是否可以公平性地进行分配、纳税人的资金是否能够合理运用。因此,在完善动态监控体系的过程中,就要按照部门预算工作情况编制相应的制度,在制度中提出预算编制工作的完整性规范要求、科学性规范标准,每个部门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要求,遵循公开化、透明化的基本原则,在制度的规范下增强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效果。首先,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求部门预算编制期间具有全面性、规范性、透明性的特点,积极开展“全口径”的预算管理工作,将政府的收入总量、支出总量与管理活动等全面地反映出来,重点开展政府基金、社保基金、国有资本资金方面的预算统筹规划工作,落实预算管理、规划的有关标准,同时将预算公开当作是常态的部分,对预算公开的范围与具体内容全面拓展,健全有关的公开模式,实时性的检查公开状况,提升预算工作透明度的情况下,接受社会、部门的监督,通过综合性与动态性的监督发现和解决问题。其次,编制相应的约束制度,要求在预算编制期间落实法律法规,强化对于工作的约束力度,尽可能先开展预算工作、后进行资金的支出。对于年度预算来讲,必须要先经过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对调整事项与调剂事项严格的控制,明确预算编制的主体责任,落实责任制度,一旦在动态监控中发生预算编制的工作领域之内出现了问题,就必须追究责任,加大查处工作的力度。 2. 制定有關的政府会计制度,将其融入到有关的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之内,在政府会计制度的约束下预防和规避相应的问题。首先,对于政府会计制度来讲,应积极融入权责发生制,虽然近年来我国部分政府会计方面已经开始采用权责发生制规范工作行为,但是尚未全面覆盖,不能将制度落实在所有的政府会计工作中,在此情况下就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为各个政府会计工作编制相应的权责发生制的制度体系与模式,构建适合应用在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会计工作方面的权责发生制,明确会计工作的核算工作权责要求,统一规范标准,便于动态化进行监控。其次,应完善有关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根据动态监控体系的特点和实际落实要求,构建相应的制度体系,保证其中的制度能够在动态监控的工作领域中良好的落实。
(三)完善动态监控体系的运行机制
为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的良好运行,应该完善其中的运作机制,为动态监控体系的应用提供帮助。
1. 构建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有关的内部操作规范机制,确保操作规范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完善动态监控具体的流程,主要涉及到日常监控、移动支付监控、银行代理监控的流程,为有关体系的完善和应用提供针对性指导。同时在操作规范机制中还应该明确监控核查的操作方式、系统的使用维护方式、信息报告方式等,健全制度内容,保证能够在预算监控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部门预算情况、国库集中收入与支付的预算情况、政府采购预算情况、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预算情况监控管理。同时还需重点完善有关的健康工作流程和标准,按照财政资金的属性特点,明确各个监控工作的规定和标准内容,创建风险文档,在健康工作中可以动态化评估是否存有资金运行风险问题,创建风险监控的矩阵,归纳总结风险管控的经验,确保在动态化预算监控过程中可以从根源入手预防出现风险隐患问题。
2. 完善考核工作机制,充分落实问责制度与信息的披露制度,便于对动态监控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首先,可以采用代理银行考核机制,根据代理银行的具体情况制定奖惩制度,如若在考核期间发现代理银行存在问题,应该适当的处罚,严重的就要取消代理的资格。其次,制定问责和信息披露方面的管理制度,主要针对监控期间所发现问题的处理效果、整改效果进行分析,要求在动态监控的过程中披露所有的信息,在发现有国库集中支付方面问题的时候立即整改,如果不能合理整改,就要惩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使其可以在工作领域中有效开展各项工作。
3. 构建完善的动态监控体系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要求动态监控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解能力,掌握监控体系的操作知识和技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性的处理。同时要求人员具备业务分析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监督能力,以免出现动态监控体系的操作问题与工作不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国库集中支付的动态监控体系而言,合理进行改革完善有着一定的重要意义,所以在未来发展的进程中,建议根据国库集中制度的监控需求,完善其中的动态监控体系,合理使用先进技术措施的同时,健全制度内容与运行机制,保障相关的动态监控体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于萍萍.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管理策略研究[J].写真地理,2020,13(38):268-288.
[2]郭小妮.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机制的对策建议——以西安市为例[J].西部财会,2017,6(2):14-17.
[3]王茜.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存在的问题研究[J].新商务周刊,2019,33(08):118-129.
[4]金鲁洁.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研究——以温州市B区为例[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22(15):155-168.
[5]曲峻禾.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研究——以L市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34(22):144-158.
[6]金琪琳.对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的研究——以Z市为样本[D].开封:河南大学,2017,11(05):6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