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模拟题集锦(二)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king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怪癖。但是为了保持正常,符合世俗的眼光,他们克服了这些怪癖,因此也毁掉了他们的禀赋。
  读了上面的话,你有何感想?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能脱离现实,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能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对这则材料的解读,关键是要理解所谓的“怪癖”指的是什么。克服了“怪癖”就毁掉“禀赋”,可见,这里的“怪癖”是褒义词,是异于常人且不为世俗所理解的习惯,并且是有助于获得成功的重要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注意力只集中在“怪”上,如果不是长期形成的习惯便不能称其为“癖”。
  艺术家们常常有异于常人的生活习惯,这是他们获取创作灵感的源泉。柴可夫斯基每天步行至少两小时,伏尔泰则整天赖在床上创作;毛姆喜欢泡在浴缸里构思,本杰明·富兰克林则要光着身子在屋子里静坐上一个小时再去写作;王勃要醉酒寻灵感,李贺则要骑驴觅诗意。
  我们发现,正面例子容易找到,反面例子实在难寻,这时候我们可以适当运用假设论证。假如车胤的母亲逼他日落而息、不准读书,假如伏尔泰的妻子要求他每天按时起床……
  最后我们看材料中的逻辑关系:迎合世俗,克服怪癖,结果泯灭了禀赋,失去了在某个领域获得巨大成功的可能。于是得出中心论点:不要过于在意世俗的眼光,保持那些对自己发展有益的习惯。
  文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对他的学生们说:“不要让‘学会生存’成为随波逐流的借口。”
  读了陈群校长的话,你有何感想,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能脱离现实,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能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随波逐流一词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这一中心词同样受整个材料的限制,即以“学会生存”为借口的“随波逐流”。另外,陈群校长嘱咐的对象是大学生,这又是一种限定。所以,我们对随波逐流的解释绝不能偏向日常生活中的从众行为,如一窝蜂地采购某种物品之类的行为。
  大学生是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他们的精神品质、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的未来,也决定了民族的未来。陈群校长的话是一种嘱托,也是一种提醒。
  以生存为借口去做的事情其实质往往是自私的,其对他人的影响往往是恶劣的。以生存为借口,没有良心的企业会制假售假,没有责任心的公务人员会徇私枉法,没有羞耻心的官员会贪污腐败……
  为了生存,放弃道德、跨越底线,可能换来个人的一时得意,但当全民族都如此作为的时候,结果只能是天塌大家死、树倒猢狲散。维护道德、坚守底线,可能造成个人的一时失意,但当全民族都如此作为的时候,结果却是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为了生存,特立独行、开拓创新的例子也不少。全民仰望的IT精英们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世界瞩目的跨国公司坚守着诚信的宗旨。为了生存,随波逐流自然是较为容易,但最终将害人害己;为了生存,锐意进取固然是艰难险阻,但最终将利己利人。
  这则材料的立意方向比较单一,限定条件并不模糊,我们要仔细品味,充分思考材料中的每一个限定语。作文的主体部分可以采用对比论证,事实论据要以关注时事为主,要体现出时代感。(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I finally have a job, 18 months after graduating. It hasn’t been an easy path. In fact, at times, it’s been downright miserable. The howls over statistics about graduate unemployment and dole claims m
关于母校的回忆,就像飘在空中的风,把思念送进耳畔,也把悲伤吹散空中。  初次登校,我站在操场上,一眼就看到了那蓝色布条上写着的“二十四”,它被九月的风鼓动着,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一种名为“安然”的归属感。风是有味道的,就像这个偌大的操场,微风拂过,空气里弥漫着尘土的味道。即使三年过去,也没有丝毫变化。那是青春的味道,也是思念的味道。  刚来这里时,我没什么自信。是班主任发现了我——那会儿我成绩不错,
柳梢间的离愁,是一段被唱断的秦淮遗曲,缱绻,缱绻……  ——题记  烟里丝丝弄碧。江水流逝,是指尖的梦在沉沦;柳丝摇曳,是离人的容颜在变迁。  夏至未至时节,独自一人徘徊在柳行中,领略一种临风而起的落寞。暮去朝来间,谁的眼泪在暗流?谁的青春在枝头剥蚀?谁的生命在悄无声息地逝去?“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那红尘散尽后的别绪好悲好凉,足以抹去半个世纪的风花雪月;秋心拆成两半,一半沉在忘川深处,一半长
属于世界的大学——密涅瓦大学   密涅瓦大学是由哈佛社会科学院前院长史蒂芬·考斯林以及美国心理学协会前主席黛安·哈普恩等美国教育界顶尖专家于2012创办的一所新型大学。值得一提的是,密涅瓦大学实行游学模式,每一年教授都会带着学生在包括旧金山、布宜诺斯艾利斯、柏林、孟买、中国香港、伦敦和纽约六个大城市之一生活,第二年又会换一座城市。整个城市都是学校的校区,学生们经常会在城市中的咖啡馆或图书馆之类的
匆匆过了二十多年,我自然也是常常哭,常常笑,别人的啼笑也看过无数回了。  可是我生平不怕看见泪,自己的热泪也好,别人的呜咽也好;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出声,这些怪异的笑声,有时还是我亲口发出的。当一位极亲密的朋友忽然说出一句冷酷的话来,而且他自己还不知道他说的会使人心寒,这时候,我们只能莫名其妙地笑了。我们这个强笑或者是出于看到他真正的性格(他这句冷语所显露的)和我们先前所认为
【2016高考作文备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为了一首诗我们必须观看许多城市,观看人和物,我们必须认识动物,我们必须去感觉鸟怎样飞翔,知道小小的花朵在早晨开放时的姿态。  我们必须能够回忆:异乡的路途,不期的相遇,逐渐临近的别离。  如果回忆很多,我们还必须能够忘记……  这段文字截选自里尔克的《诗是经验》,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名师
打击“新八股”,呼唤考生抒发真情实感,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新方向。  一、记叙文的抒情技巧  1.细微之处见真诚  作文中如果能抓住体现真情的“动情点”,则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如优秀作文《零距离》一文片段——  儿时,我与父亲形影不离。渐渐地,我长大了,父女俩的交流却越来越少,就像一片水塘旱成了草地,又荒成了沙漠。但即便面对我的冷漠,父亲的爱也从未间断过,小时候的一声声叮
现在是看脸的时代,微整形成了家常便饭,美图软件泛滥网络。当人们都在关注一张张美丽的面孔时,艺术家Pepe却反过来,拍摄了一些“没头脑”照片——人们总认为面容是美丽的主体,他偏要抛弃主体,去展示身体的次要部分:平躺、跳跃、挺拔、蜷缩……简而言之,即便没了头,一个人的情绪仍然可以饱满地显现在来。他说,人们对美好容貌的过分关注是一种迷失,他希望人们能把目光从面孔中抽离出来,也许就会发现更多的美好。
我眼中的她:认识袁铮是在高二开学,也许是对文字的共有感触,我们时常交流文字。她是一个擅长数学的文科生,因而文字间富有一种逻辑化的层次感;她细腻、柔和,喜欢温风,喜欢并不汲汲的期盼,会为庄周的陶然痴迷,为一茶的童真会心,为知堂的性情感动。她复杂而又简单,坚信着文学的作用可以很简单,带给人极为简单的愉悦和感动。愉悦和感动之后有着她的追求和愿望,虽然追求和愿望总是让人想到功利性的事物,而我确信她写文章是
在一个距今五千年前的古埃及法老坟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两罐密封严实的小麦。据说当考古学家打开瓶盖时,那些小麦已经化成了灰,即使埋到最肥沃的土壤里,也无法生长。但是,我们看到,今天,法老墓外,小麦遍布世界各地。  种子埋在土壤里才能生根发芽,封存起来,是要求永生,却得到腐朽。启迪人的思想同样,在一代又一代人心灵的沃土上播种、繁衍、发展,方具有生生不息的能量。再好的思想都容不得故步自封。(北方摘自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