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写意画在基础教学中的研究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kit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意画是我国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追求神似为其精髓。作为教育者,将艺术性较强的写意画理论同基础绘画教育实践相结合,从而诠释出新的思考和发现。
  [关键词]中国写意画;神似;美学
  先秦哲學家荀子在《乐论》中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意思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炼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中国的写意画,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它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或施淡彩,或洒浓墨,多强调作者的个性发挥。其特色的形成,是集中国的哲学观念、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之大成。历经千余年的积累、沉淀、变更与发展,使其不仅具有中国画的共性,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一、以形写神,以神写意
  从古到今,中国的绘画一直围绕着一个形的问题在作文章。在绘画的初萌阶段,由于造型能力差,那时的形是简单而幼稚的,可以说是“以意表形”。随着绘画经验的不断积累,进入了“以形写形”的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画家们并不以形似为满足,逐渐认识到了“神似”的重要性。使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形又有情,达到物我合一境界。即注重自然精神与自我心境,情感的结合,达到一种意蕴平和、雅俗共赏的境界。在画家笔下自然物象的某些细节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从而使意象造性,以神写意的表现力达到了最高境界。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课的教学内容上让我大费心思,时代在剧变,面对日益物质化的社会,美术课是坚守孩子们对美和纯真的最佳途径。在美术的世界里,每个孩子都可以天马行空,随着自己发现美和热爱美的眼睛描绘在画纸上。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美术课是开启孩子们美好想象的第一课。有了想象才会有创造,创新是国家的未来。而创新需要熟知本民族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从娃娃抓起,而中国画是对此最好的诠释。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的发展特点,结合中国画的特点,让我想到写意画和简笔画的共通之处,较之写意画对笔墨的要求,简笔画显得更加简单,一纸,一笔足矣。
  二、骨法用笔、以书入画
  在写意画中,笔墨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为特殊的用笔方法所产生的形式美,为笔墨情趣。用笔中的苍、老、活、松、涩、劲、毛、挺、圆、厚的艺术效果,一个“变”字都能概括,靠在实践中去体会去灵活掌握。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孩子们在自己童趣的画笔里勾勒出了多彩的世界。依据写意画的特点,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对于形体感强烈的学生弱化形态,多强调用笔和对事物的感受,可以在绘画的过程中询问学生的绘画意图,从而更佳准确地表达主观感受;对于形体感弱些的学生,强调多观察,多思考,在训练上先抓住事物表现的基本特点,经过思考的训练,扫清盲点,激发对美术课的兴趣,从而提升对艺术的热爱。
  三、追求意境、缘物寄情
  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张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统一。作为内因的学识修养,首先在人品,中国自古就有知人论画的传统,所谓“人品不高,落笔无法”,“人品即画品”,画家的人格修养、情操品位是内因的主导,意境的创作实际上是作品人品高低的真实写照。王冕画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借梅之高洁标谤自身之品格修养。郑板桥画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没有画青蛙,只画了几只蝌蚪,但十里蛙声如在耳边响起。这些作品如果舍弃了诗化的意境,格调的高雅便不复存在了。
  中国写意画追求画外的意境创造,以诗入画的特色,正是其耐人寻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取得了其他画种难以企及的独特艺术效果,这也是中国写意画经久不衰的精神之所在,也正是写意画最能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美学偏重表现的特点。因此,中国写意画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具有了熠熠生辉的地位。
  时代在进步,我国基础教育在很多方面仍然固步自封,痛定思痛,步入不惑之年的我,开始自己编写简笔画的教案,根据教学大纲和自己的业务经验,反复总结,不断修改,将写意画的精髓一步步地融入到教学课堂上去。随着网络和电子科技的兴起,将互联网的视频教学同学生自己动手相结合,定期举办班会,给每个学生的作品拍照,建立每个人美术教学成长档案,不仅在课堂上讲授美术的知识,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给她们播放相关的水墨动画片和高年级学生及专业美术院校学生、教师的作品,主要是开启学生们的主观思维意识,培养较好的艺术素养。不仅仅是把自己的课堂教好,同时积极地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和调整学生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最大化地培养学生对美的良好品味和感受。
  前辈先哲常说: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为此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呼吁社会和家长和学生自己,都要注重对儿时艺术情感的培养,这种情感的培养不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郎朗,成为艺术家,而是根据每个孩子的天性,多多调动自身的艺术潜能。喜动的孩子可以多学视听艺术像音乐、舞蹈、表演、朗诵等;喜静的孩子可以多学视觉艺术像书法、绘画、篆刻、古诗等。总之,作为老师作为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所想,鼓励孩子多表达自己对美的认知,培养对美的热爱,融入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徐建融.《文人画审美意识的价值取向》美术研究杂志[J],2000,(3).
  [2]布朗·科赞尼克.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探讨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改革。基于学生视角评改作文,实现生生写作交流互动,并引发学生自身写作与阅读的冲突,从而提升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Explores the innovation a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总.它不但广泛地反映了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与情感,而且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汉乐府爱情诗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尤为突出,
摘 要: 小学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其抽象性和枯燥性更强,加之计算题较多,学生又经常粗心马虎,于是在解题上屡犯错误的现象便异常普遍,教师如何基于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减少解题错误频率,提高解题成功率尤为重要。针对小学生屡次解题错误的现象,教师不能一味归结为学生的粗心马虎,而应综合考虑,探因究果。本文对小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以飨读者。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学期初我很荣幸地成为“十一五”科研课题研究中的一员,起初对《合作探究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并不十分了解,但经过章主任的开题动员、罗博士对行动研究的小型讲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是每个高中数学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内容多、时间少、难度大。由于内容多,所以讲课进度快,讲得快就时间紧,难度大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