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双侧颈淋巴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4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患者发生双侧颈淋巴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最易发生双侧颈淋巴转移的3种常见HNSCC共计286例(舌癌83例,下咽癌101例,声门上型喉癌102例),术后病理证实至少一侧或双侧发生颈淋巴转移。采用病理学手段对手术切除的原发肿瘤标本和颈清扫标本进行系统研究,纳入观察的肿瘤原发灶相关临床病理学因素包括肿瘤T分期、部位、大小、是否越过中线、病理分级、生长方式、侵犯程度;纳入观察的颈淋巴结临床病理学因素包括N分级及肿瘤主体侧(同侧)转移淋巴结大小、数目、受累分区数、淋巴结破膜( extracapsular spread ,ECS)。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资料统计分析。

结果

286例颈淋巴转移的HNSCC 患者中,双侧颈转移的发生率为30.1%(86/286),对侧隐匿转移的总体发生率为18.2%(52/286);双侧颈转移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下咽癌35.6%(36/101)、声门上型喉癌31.4%(32/102)、舌癌21.7%(18/83)。在颈淋巴结病理学因素中,N分级和同侧转移淋巴结数目、受累分区数及ECS与双颈转移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是否越过中线是舌癌双颈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肿瘤是否越过中线、同侧转移淋巴结ECS是下咽癌、声门上型喉癌双颈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肿瘤原发灶相关临床病理学因素中,T分期、肿瘤大小及是否越过中线与舌癌双颈转移有关;T分期及肿瘤是否越过中线与下咽癌双颈转移有关;声门上型喉癌双颈转移仅与肿瘤是否越过中线有关。

结论

肿瘤是否越过中线是导致舌癌、下咽癌及声门上型喉癌双颈转移最重要和共同的原发肿瘤影响因素,而同侧转移淋巴结ECS是影响下咽癌及声门上型喉癌双颈转移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概述 美国的儿童听力筛查,是针对0—18岁儿童及青少年的听力筛查。儿童成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听力损失,永久性听力损失会对儿童的言语发育和学习产生严重影响,其中迟发性、渐进性或获得性的听力损失是普遍新生儿听力筛查(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screening,UNHS)所不能发现的。英国学者认为,入学前听力筛查(针对4—5岁儿童,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补充)在发现迟发
茎突综合征的发生是因茎突过长或者角度异常,刺激了咽部或邻近组织所致,曾有患者在切除扁桃体后发生了茎突综合征[1-2],为此我们设计了扁桃体前外侧进路茎突切除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目的研究声带白斑及早期声带癌的咽喉反流情况。方法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因声带白斑及声带癌( T1、T2)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进行抽烟、饮酒等生活史采集,24小时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并设16例健康成人对照组比较。结果声带癌组19例患者咽喉反流阳性5例(26.3%),声带白斑组17例患者咽喉反流阳性6例(35.3%),对照组2例(12.5%)。声带癌组、声带
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上海交通大学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上海东方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举办的“2014上海东方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颅底外科国际论坛暨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国际论坛”定于2014年7月31日(周四)至8月4日(周一)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围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领域的最新动态,重点讲述颅底解剖、颅底疾病诊治的基本知识、经典技术及最新进展。本次论坛除邀请国
鳃源性瘘管是胚胎发育畸形之一,完全型鳃源性瘘管有两端相通的内、外瘘孔,一般有间歇的颈部或咽部轻微症状,合并感染时加重,不当诊疗可导致反复发作以及增加再手术的难度[1-2]。我科于2012年10月收治第二鳃源性完全型瘘管患者1例,并行咽-颈联合切口摘除瘘管,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与张力蛋白和辅助蛋白同源、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from chromosome ten , PTEN )、缺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 HIF-1α)在不同病理分级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S
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办,山东省立医院集团眼耳鼻喉医院协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14年全国感音神经性聋专题学术会议”拟于2014年9月25—28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以睡眠时反复出现上气道塌陷阻塞,导致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为特征。 OSAHS与其他全身疾病的关联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与反流性疾病,即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和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 ,LPRD)之间
患者 男,53岁,因胸廓变形、身长缩短伴腰背酸痛3年于2009年9月14日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患者在3年内身高从175 cm下降至140 cm,体重下降15 kg。体格检查:右侧颈部可触及明显肿块,约4.0 cm ×3.5 cm大小,质地中等,边界欠清,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未及明显血管杂音。胸廓畸形,向前后明显突出。使用数字疼痛分级法( numerical r
面神经是最常被损伤的颅神经,在头颅外伤的患者中,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可高达5%[1],当合并颞骨骨折时,尤其是颞骨横行骨折,这一比例显著上升[2]。颞骨横行骨折时,面神经的损伤常发生在迷路段,而颞骨纵行骨折时,损伤常发生在膝状神经节[3]。在头颅外伤后无颞骨骨折,但却出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近20年来国内外仅有数例报道[4-7]。最近一篇为2010年Corrales等[4]报道1例外伤后面神经麻痹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