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餐饮30年的蓬勃发展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cod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高大上”的西式快餐慢慢亲民化,走进了人们的真实生活,而众品牌逐鹿的大幕也渐渐开启。

西式快餐领风气之先


  不少上海人还记得,1989年开业的上海第一家肯德基,是在外滩边的东风饭店里,即今天华尔道夫酒店的所在地。现在人看来,在一家超豪华酒店开出一家快餐店,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但在那个时候,这样的组合看上去很妥帖:在老上海外国人建的洋气大楼里,品尝一家洋气的美国餐馆。
  上海第一家肯德基就在东风饭店的二楼,食客通往肯德基的路,要迈进巴洛克风格的大门,走上日本建筑师设计的环形大楼梯,才进入这家美式快餐店。70后上海人还记得肯德基当年有个乡土味的名字——美国家乡鸡。
  第一次去吃西式快餐的上海人有些不知所措,毕竟洋文化断层了几十年。有些客人一进店就对着店员说道:“给我来一斤鸡”或“给我来只鸡”;有些顾客不明白附带的白色塑料叉子是怎么用的,最终还是跑去问店员要筷子;更有顾客直接提着锅碗瓢盆来买鸡,想要带回去和家人分享。不过这些小尴尬不会阻碍人们尝鲜的热情,因为“开洋荤”是种学习,学会了才能向别人“扎台型”。
  当年外国人去肯德基吃饭,是要用外汇券的,因为引进肯德基的理由是“为服务在华投资的外国人而引进的西式餐饮”。因为当时中外合资只能是高新产业或创汇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餐饮,还没有引入外资的先例。
  对于善于接受外来事物的上海人来说,要习惯西式快餐并不是难事。肯德基的成功带动了西式快餐在上海的发展。5年后,麦当劳在淮海路光明村开出了第一家店,必胜客也紧随其后来到上海,众多品牌争相在东方开拓新的领地。
  虽然当初肯德基的营销是“花几十元体验西方生活方式”,但其实最初肯德基的菜单很单调,1987年北京前门店刚开业时,餐厅售卖的品种非常简单,只有原味鸡、鸡汁土豆泥、菜丝沙拉、面包、可乐、七喜、美年达、啤酒等8种产品,两年以后,才有4.5元的汉堡面世。后来随着各种西式快餐进入中国,人们渐渐了解到,“西方生活方式”不仅是炸鸡和薯条。
  西式快餐当年有多热门?排一小时队为买一块原味鸡不算什么,还有人在肯德基办婚礼。如果现在听说有人在肯德基办婚礼,那基本等同于“裸婚”,或者是一种行为艺术。但在当年,北京前门肯德基每周都会为新人举办婚礼,这是肯德基1987年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店,1400多平方米共三层,其中三楼成为城中的热门婚宴地。
  20世纪90年代初,选择在肯德基结婚是很有面子的事,不仅是因为西式婚宴很时髦,而且食物的价格也对得起来宾的红包。当年一桌中档饭店的酒席在80元左右,人均8元,肯德基一块原味鸡售价2.5元,宾客要吃好吃饱,人均消费并不比中餐低。
  30年前西式快餐是高大上的代名词,当年人均收入不到100元,一星期的收入才能全家吃一顿肯德基。在80后的成长记忆中,在很长一段时间,一顿原味鸡是考试出色才有的奖励,不亚于今天家长带孩子去上海迪士尼。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当时的肯德基与中国人的消费能力,还隔着远远的距离。
  近30年过去了,肯德基的价格上升不大,一块原味鸡从当年2.5元涨到10元,一份套餐二三十元,而中国人均收入已和当时不可同日而语,根据刚刚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居民人均收入统计,北京、上海的半年收入分别以29030元和28448元位列第一、第二,换算一下,普通人一天的收入吃上5顿肯德基没什么压力。
  伴随收入提升,曾经“高大上”的西式快餐慢慢亲民化,走进了人们的真实生活,而众品牌逐鹿的大幕也渐渐开启。

那些此起彼伏的快餐品牌


  1990年,必胜客进入中国,颠覆了人们原来的印象“炸鸡=全部西式简餐”,比萨、意面、焗饭、扒类等各种意式主菜,掀起了一阵新热潮。
  同样属于快餐品牌,必胜客的定位是西式休闲餐厅,比速食化的肯德基和麦当劳更高端一些。“欢乐”是当时必胜客营销的主基调,电视广告中的场景永远是全家老少吃着比萨共聚天伦。在高档意式餐厅在城市核心地段遍地开花之前,很多人以为必胜客就是意大利美食的全部。
  当时必胜客的消费并不低,最小号的夏威夷风光比萨,搭配一杯饮料,套餐价是30多元,肯德基一份汉堡套餐只要十几元。如果一家三口用餐,叫上一份12寸比萨,加上鸡翅、蛋糕和各色饮料,基本要两百多元,在当时的中式餐厅可以点满满一桌菜。
  所以当年各种“在必胜客吃回本”的攻略在年轻人中间很流行,最典型的就是堆色拉。必胜客的自助色拉是按盘收费,达人们竞技般地在一只盘子上堆起一座高耸的“色拉山”。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年必胜客的营销策略互动性很强,善于制造话题。
  1997年必胜客所属百事餐饮集团从百事集团分离出来,于当年10月7日在美国成立全球最大的餐饮业集团——百胜全球餐饮集团,原百事集团成员全球著名的必胜客、肯德基、塔可钟三家餐饮公司,同时宣布成为百胜全球餐饮公司成员。
  这是必胜客最荣耀的年代,不仅征服了消费者的胃,还成为一种信念。很多广告人在比稿前,学生在考试前,会去附近的必胜客吃一顿,取“必胜”的好意头。
  “吃蟹者”的成功激励了很多品牌。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各个快餐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几乎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三五家巨头在PK,人们对快餐内涵的认识也极大地得到扩展。
  列举一下,主打汉堡类的快餐品牌,除了肯德基和麦当劳以外,还有汉堡王(美国)、德克士(中国台湾)、莫师汉堡(日本)等等。品类相近的还有主打三明治的赛百味(都是两块面包夹肉饼)。
其他文献
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为上海成为SKA(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的亚太区域数据处理中心做一些推进工作,希望中国在这个迄今全球最大的天文国际合作项目中不要缺席。  中国是天文学的故乡。在中华神话里有着太多仰望星空的传奇: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开天辟地……而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二千五百多年前的青铜器铭文和二千多年前的汉简,留下了更多谜一样的天文观察记录。科技史还显示:中国人最早发现了北斗星、最早
贵州有句俗话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这让很多人误以为遵义在美食上只有“酸”。但事实上,拥有好山好水、丰富人文历史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遵义,在“食文化”上面绝对不会缺席。五味俱全的遵义,酸、甜、苦、辣、咸可是一味不少。游客们除了能够大饱口福、品味舌尖上的遵义之外,更可以通过美食来了解遵义的文化特色。  刘成祜豆花面  豆花面是遵义的一种独创美食,宽面上盖着一块细嫩的豆花,面条浸泡在豆浆中。另配
10年前的二次元人群,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忙着替自己正名:我们二次元并不幼稚也不浅薄。但是到了现在,二次元已经从划分人群的标准,变成了人群的自带属性——人可以有很多属性,每个人也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爱好,其中一种可能正是二次元。  这个暑期简直是二次元的天下:12部动画电影抢占银幕,数不清的漫展在全国登陆,原本“亚文化”烙印明显的二次元,如今早已打入三次元的“结界”。  想知道二次元人类长啥样,二次元的世
9月5日,G20峰会在杭州圆满落幕,这是G20峰会第一次选择在中国举办,也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峰会,齐聚二十国集团成员和嘉宾国领导人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  在还未对外正式公布具体的举办城市前,不少人猜测应该会选择在有举办过APEC峰会经验的北京或者上海。当结果揭晓是在杭州举行时,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是杭州呢?其实仔细分析,这一结果并不意外。杭州大剧院金碧辉煌。 
《银翼杀手2049》是部非同一般的商业电影,162分钟的时长,看似进展缓慢的剧情,在以往,这很挑战观众耐心,但强大的影像张力、强烈的沉浸效果、以及创作者无处不在的精神注入,使得它吸引力倍增。  凭借此片,导演丹尼斯·維伦纽瓦完全可以继克里斯托弗·诺兰之后,进入封神的节奏。他们两位,都擅长在电影的商业市场上尝试为自己的作品融入浓厚的人文色彩,在故事的悬疑性与影像的未来感上,都有着精心的规划与描绘。此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是习近平主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发出的时代号召。  90年浴血荣光,90年红旗漫卷。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卓著功勋。  建军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
丰富多彩的活动,60多项合作协议和共识,金砖国家“中国年”为厦门会晤成功奠定坚实基础,为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鼓起风帆。  过去10年,世界格局,潮起潮落。金砖合作,踏浪前行,铸成不可忽视的力量。  2017年,中國担任金砖国家主席国。在中国引领下,来自四大洲的5个新兴市场大国,围绕“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主线,着力推进各领域合作,形成了政治、经济、人文并驾齐驱的“三轮驱动”新格
上海近日发布“人才30条”,相比去年出台的包含投资人、创业者直接落户等政策的“人才20条”,此次新政在20条基础上有所增减,增加部分多侧重在“创新创业”领域,减少部分为“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等内容。
针对我国各省市老年人社会服务、福利待遇、健康等多项指标评估的“中国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近日在北京发布,浙江、北京、上海、山东、江苏、贵州、福建、陕西、甘肃、山西排名前十位。
三月有三八妇女节,想谈谈大妈。  在这个崇尚年轻的时代,“大妈”不再与亲切慈爱关联,而被赋予某种行为乖僻的含义。“大妈”与更年期具有某种联系,而更年期已不再是一个生理现象,而泛化为人生末路之起始的意象。  媒体上,大妈近期较多以“中国大妈”而名之,而媒体上除偶有“俄国大妈”,给人一种身躯阔大的印象,几乎不出现“美国大妈”“法国大妈”“日本大妈”的说法。大妈称号绝非简单的基于年龄。  “中国大妈”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