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实施中学地理教育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ho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新高考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湖北、福建、重庆等八省市作为第三批高考改革省份,将于2021年全面实施新高考模式。国家考试中心在2021年1月下旬组织了八省新高考模拟考试,此次考试是新高考模式全面预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此次八省联考命题,我们对各科的命题方向和考试标准有了明确的认识。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本质上是落实地理学科发展要求,是学科特点的具体体现。要突出地理综合能力,并以区域认知为基础,以地理实践力为延伸,以人地协调观为内核。
  地理试题特点分析
  方向保持一致,确保平稳过渡。从本次模拟考试来看,试题延续全国卷的命题方向。落实“一体四层四翼”的新高考评价体系,以本次模拟考试为出发点,在形成“湖北模式”的基础上确保平稳过渡。
  主干知识凸显,时代特点突出。强调时事热点与地理主干知识的有机融合。如生态建设、脱贫攻坚、城乡发展、产城融合、人口问题、交通布局等,以及国家“十四五”规划、社会的重大变革、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等。
  学科特色突出,难度设置科学。试题着力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特点,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突出对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难度系数与全国卷保持一致,卷面难度设置出两个坡度,在选择题出现一个低坡度,在综合题形成一个大坡度,使试卷区分度更强。高难度试题突出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利于选拔优秀学生。
  情境材料适宜,设问层层推进。情境设置科学合理,信息有效充足。试题总体入手容易,保证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有事做”。随着试题的坡度上升,材料的“地理性”渐强,难度增加,需要考生有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问题设置简洁明确,题组各问题逻辑关联较强,多为渐进式,同时切口小,新视角成为问题设置的特色。
  在试卷结构上,今年取消选做题题型,将选修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各组题之中,使试题结构更为完整,考查内容更为全面,内容的有机融合更能体现地理的学科特色。
  面对新高考如何上好地理课
  摒弃僵化模式,落实核心素养。面对高考的新方向,首先需要改变现行僵化的应考教学模式,要使教学活起来,真正把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每一节课。
  《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I卷》的地理试题,得分普遍较低,是因为试题最后的坡度较大。排除最后一题,从试卷其他题目得分情况来看,基本上呈正态分布。2020年高考完全可以看作教育改革的一个信号,意味着中学地理教学也应该进行深入改革,在教学中要真正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还原地理学科特点。为从根本上落实地理学科素养及能力要求,高中地理教学必须为地理学科自身发展打好人才基础。
  2020年高考中,没有形成科学地理思维或思维逻辑混乱的考生,最终在文字表达上出现纰漏或混乱导致不能得分或得分较低。以《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I卷》第37题平顶山题为例,该题反映了一个区域地形变化的地理过程,该玄武岩区域的地形变化类似于黄土高原的塬、梁、峁的变化过程,黄土高原这一变化过程综合了侵蚀时间、侵蚀强度等因素。单从侵蚀时间的角度出发,当侵蚀外力不变的情况下,峁形成的外力侵蚀时间最长。当然这只是该题在整个综合思维过程中,可类比推理的一个角度。当这一变化过程加入玄武岩岩层形成时间不同之后,综合得到该玄武岩地形不同层际之间的侵蚀差异,也即体现在时间差异上。这一分析过程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維能力。当了解一个地理过程后,在观察另一个地理过程时,发现差异、分析原因、得出结论,这才体现了地理逻辑和地理综合思维的过程。2020年高考作出的这一改变,要求将地理教学从禁锢模式中解放出来。
  重构教材案例,深挖教材潜力。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设置情境,贴近高考能力要求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合理的情境设置,首先必须有科学的素材来支撑。现行的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或案例,可以充分挖掘教材案例。
  因此,用新视角重构甚至解构教材就需要教师在深入领会高考能力要求后,根据章节的能力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努力打开新维度,细化逻辑关联,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真正落实对地理能力的培养。如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节中,学习大西洋各纬度带表层海水密度与平均温度、盐度的关系。对图中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相关性由分到总进行层层分析,从而深入认识影响表层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和局部海域细微变化的因素。再如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案例研究《宁夏红土寺堡移民开发区》,案例切合了当前的时事热点。通过案例可以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三个方面,层层递进进行分析。
  紧抓主干知识,灵活处理视角。地理的主干知识永远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如何常考常新是高考命题不断追求的目标。每年往往知识点不变,情境相似,而视角在不停转换。
  视角的多维性本身也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多样性为角度的多变提供“物质”基础,而视角的多变,并不会改变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而条件的变化会导致事物发展方向的变化,但其核心的地理规律和地理思维方式是不变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让学生把大量时间用在对地理规律的认识和记忆上,同时模式化教学使学生地理思维僵化,在遇到多变的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在强化主干知识的同时,核心任务是如何采用多维的视角来审视地理问题,通过灵活处理视角使地理规律动起来,使地理思维活起来。如《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I卷》第36题,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从顺坡垄这一葡萄种植方式的角度切入,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推断和分析。
  研究高考方向,提升测评质量。当前,在中学地理平时的检测、月考甚至是期中、期末联考中,部分学校的试题还停留在对以往模式的重复,试题的题型和质量未能达到对学生地理能力和地理素养的评估要求。对试卷优劣的评估和组卷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个人的能力水平,命题质量不高或者试题不切本校学生的实际,都将极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高中学校应该积极组建以命题研究为核心的工作专班,深入研讨高考方向,加强校际联合,贡献优势学科力量,培养骨干,把好测评关,让地理教学能真正应对新高考。
  责任编辑/李慕绚
其他文献
群众文化可以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多元化的思想保障,可以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是提升群众素质的重要途径。基于群众文化的当代群众舞蹈要突出社会功能,并实现文化价值。舞
旱灾是影响贵州山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科学评估农业旱灾风险对抵抗干旱、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以乌蒙山区毕节市为例,在综合考虑旱灾四阶段“诱发、
青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生长力强、抗病力好,在我国的种植范围较广。青杨喜温凉、耐寒,对土壤环境要求不高,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在改善空气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90后”正逐步发展成职场的新势力,具有不同于其他时代员工的个性特点和工作特征。他们作为职场的新兴力量在
生态河道中的植物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增大了河道阻力,是抬高河道水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的原因之一。采用塑料草模拟植被,建立横断面为梯形的明渠水槽,研究植被淹没情况下明渠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生活入手,教师要在班队会活动中、在自身的以身作则中、在正向鼓励中、在劳动活
地果为桑科榕属木质藤本常绿植物,俗名野地瓜、地枇杷、地石榴等,具有食用、药用、观赏等用途,是一种待开发的优良野生植物资源。其成熟的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具有开
一般认为,智能手机会造成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或网络聊天,但智能手机的功能远非如此。研究介绍智能手机应用于教学中的特点,以及教师如何应用智能手机促进教学。Blackboard网
粮食安全,既有数量的安全,也有质量的安全。为了减少超标粮,确保口粮安全,本文对超标粮的概念、产生的成因、超标的程度、已有的防控措施做了调查研究,并对超标粮的防控、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