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的快乐晚年——记东华理工大学退休女教师宋金如教授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good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一进入实验室,我就觉得浑身舒畅,好像年轻了许多。”81岁的宋金如爽朗的东北话袒露出她对实验室的钟爱。
  正是由于对实验室的这份钟情,退休后的宋金如教授,放弃了一般老年人的休闲娱乐,二十多年风雨无阻来到实验室,每天做着她心爱的实验。
  几十年的精心实验,让她赢得身边师生和业界同行的尊重:她主持编定了4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荣获了一项部级科技进步奖,参与制定了多个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技术规范,并特邀参编了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2006年12月,80岁的她还编著出版了《铀矿石的化学分析》,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教材出版的20年空白。
  每天清晨走出家门,宋金如总会先抬头看看蓝色的实验大楼,那是她每天必到的“家”:东华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实验室。
  八点多,她推开门,换上白色实验服,戴上老花眼镜,伴着真空泵运转的节奏,开始了一天的实验:试管和量筒不时轻轻碰撞,试剂、溶液先后注入。此刻在安静的实验室里,專注从容的她,犹如钢琴师演奏乐曲一样娴熟而有韵律。
  像这样的实验,她每天要做七个多小时。这样的日子,宋金如一年几乎重复365天。而这样的年头,她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了。
  为什么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呆在实验室?“实验是我的专业,我的兴趣所在,我在实验室里有自己的梦想追求和很多乐趣。”宋金如介绍,她现在没有什么爱好,不爱逛街,也不打牌,又不喜欢唠闲磕,唯一的爱好就是做实验。
  她主要研究放射性元素的分离方法与条件。每当有元素找不到合理、合适的分离方法,她“就感到特别难受,时时刻刻想着它”,有时几天吃不好,睡不香。
  但经过长时间思考和各种条件下反复实验,“你发现了新方法时,那种心情特别舒畅兴奋,那一刻好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时刻。”这就是实验带给宋金如的快乐。
  多年来,她相继研究了铀、钍、锆等四十余种元素的吸附性能,并建立相应分析方法。其中,关于矿石中金、钼、钪、锆、稀土总量的五种测定方法入编“铀矿地质分析测试规程”,成为国家核行业标准。
  1995年的11月,一封来自英国伦敦的邮件漂洋过海来到江西抚州:鉴于宋金如教授在“钪元素研究的卓越发现”,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编委会决定邀请她参与《分析科学大全》编写,负责“钪的分离技术”章节。此书作者都是该领域的世界一流专家,宋金如是当年中国唯一的特邀作者。这意味着,宋金如的研究影响已经超出国界,赢得了世界同行的认可。
  有同事计算过,宋金如的工作日是一般老师的175%。因为,不论周末和寒暑假,她风雨无阻;不论春节和国庆,她节假不休,每年工作将近350天。按高校老师正常200个工作日计,宋金如退休返聘的20年,却在实验室上了35年的班。
  这些年,宋金如承担科研项目10项,她承担“721矿水冶生产流程技术改造”课题,她研究新方法应用到生产中,仅每年硫酸费用就可节约四十余万元。她已为测试中心客户的送检样品提供了二千四百多个分析数据,先后四次被评为校、地区“优秀共产党员”。
  她还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微色谱柱分离技术“应用于矿石中痕量铀的测定”,荣获国家部级科技进步奖。她先后五次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地热水样中硫酸根和硼的测定,提供的各项数据100%准确可靠,在法国、冰岛等18个国家38个实验室的比对实验中名列前茅,为国家和学校争得了荣誉。
  “学校有这么好的环境,大家这么支持我,我感到做实验做得特别宽心。”宋金如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还想在实验室再干个十年八年的。”
  
  责编/晓辉
其他文献
对天然染料的分类进行简述,重点综述抗菌性天然染料在纺织品染色中的应用,最后对抗菌性天然染料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一展望.
作为政治世家的后代,贝·布托的命运根本无从选择。既然把一生奉献给了政治,那么为政治而死,也算死得其所了。  2007年12月27日下午,巴基斯坦东北部拉瓦尔品第市利亚卡特·巴格公园。这里正在举行巴基斯坦人民党的群众集会,为预定在来年1月举行的议会选举造势。  该到人民党主席贝·布托发表演讲了,作为一个爱美的女士,她特意检查了自己的妝容,并补了口红。一切妥当之后,贝·布托拿出了当年在牛津大学辩论社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