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j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生物教学生活化,是指在生物课堂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同已有的生活感知去重新认识、理解生物学科的内容与知识,让它们两者建立相互联系,从而把生物教学的整个过程融入到学生对于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中去,从而能够让学生不仅学习、认识生物更能“感知”生物的魅力。
  一、将生活引入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在现代学生使用的教材中,生物课程教材的编写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联系生活实际,我们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留心去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生物现象,并以此帮助他们准确、快速地把握生物学科的知识要点,并且养成他们细微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比如,在初中的生物课上我们讲光合作用时,常常先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去寻找相关的记忆。他们通常会将室内外的花草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叶绿素在光聚状态下的性质与无光或弱光的性质的不同特性。由于有了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不仅很快地理解了知识,更在无形中提升了学习的能力。
  二、生物实施生活化教学时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在生物教学生活化的设计上,一般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学科紧密联系实际性;在教学方法上一定严格按照学生的接受程度去设计;设计具有科学性。
  首先,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选取与生物教学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题材与内容,并且其真实性与知识的构建性能够很好地融合。所以生活化内容最好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与事,营造真实的问题情境,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产生共鸣;问题必须是具有理智的挑战性并通过努力有可能做出尝试性的解答的。
  其次,生物的生活化教学要适当、适量。我们不能一味的只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生物研究性、活跃性,而忽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正常思维,忽略学科自身需承载的教育功能,不自觉地去加进一些与学科教学无关的非学科因素,从而忽视学科教学的科学与严谨。
  最后,我们必须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概念,将生物学科的知识与学生的发挥空间相互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从而构建出和谐、高效的生物课堂。
  三、“生活化生物教学”的意义
  1. “生活化生物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生活化的生物教学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于生物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而且让学生能够不断地积攒生活经验。对于学生从生活化的生物教学中能够不断地结合自身经历,在知识的形成、结论的获得中又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与巩固,因此,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2.“生活化生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情境,在教学课程中将问题融入到真实的生活场景去解决,让学生对学习生物的整个过程产生真实感及兴趣,从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与寓教于乐性。生活化的生物教学能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进整个教学中,让学生真真实实地通过整个实践与参与来激发对于学习的热爱性。
  3.“生活化生物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的能力
  在不断完善与创新的教学环境与情境中,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情境与解决问题情境相统一,让学生自己自主用实验来解决生物课程的问题,这是让学生积极探索与求知的全过程。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势必要利用创新与实践来揭开生物的谜题,再由不断的创造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生活化生物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生活化的生物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社会这一大环境,增强创新与实践能力,并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在现代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实践生活来寻求解决生物课题,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细小事情联系学习课题中的疑问。让学生养成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只有通过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接近生活、源于生活的知识问答,让学生通过学习生物知识与真实生活相重合的契机,来更多地在体验生活之余去理解与深化生物科学知识,体会到生物问题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生物问题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问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生物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生活化教学重视知识内容与生活经验的联系,驱动知识的建构,能使师生的课堂生动丰满,充盈学生的生活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高文波.生活化教学理论,生物教学教案[J].学科教学,2008(07).
  [2]胡萍. 生物课堂活化教学实验[J].西城教育,2005(21).
  [3]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罗 艳)
其他文献
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与技能这些表面的、形式的东西,而忽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必须想办法让学生把知识内化成内在的、素质的东西,形成一些科学意识,形成一些常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好处。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初中阶段教师应当培养学生以下的化学观。  一、化学的微粒观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初中化学中有一条无形的线把物质的组成、物质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育目的观是体育科学主义和体育人文主义的有机融合,提出的是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因此,我们应该摒弃过去一味地强调体育知识和技能传授的思想,仍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单纯传授层面,在体育人文主义的构建上缺少必要的强化,转而重视体育文化和精神的建设。    一、体育教学缺乏人文主义的表现    (一)教学内容设置方面  首先,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中所设置的教学项目以竞技
农村中学一般可以开展的实验探究主要有三种类型:探究型实验课、探究性学习课、探究性课外实验。下面笔者就结合我校的一些实际做法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一、探究型实验课的组织探究型实验课的开展,首先选题要精,要选择代表性、典型性的实验开展。其次,选后要精心策划,课题的提出不能开门见山,要创设问题的情境,要有悬念,才会激起学生的探究欲。第三,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一般为3—5天,时间短了不行,查找资料
9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等七个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强调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必须注重因地制宜,做到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有效结合。与此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必定会对传统的贸易产生冲击,传统贸易如何顺利实现转身,开拓出新的发展方向,将是这一时期的关键。    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值2585.7亿美元。同比增长34.7%。
随着课程改革号角的吹响,全国上下都推行实施新课改,为此,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即在进一步明确数学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提出了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强调“经历”、“体验”和“探究”三个层次的目标要求,阐述了“过程性目标”的具体内涵,这表明,在新“标准”目标中,数学教师不但要完成向学生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思维的任务,而且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发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