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让每个孩子享受阅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活动操作针对一、二年级的不同学段特点和认知水平分成三个实施阶段,一年级为第一阶段,二年级上学期为第二阶段,二年级下学期为第三阶段。每个阶段都施以“三段式”操作办法,同时,不同学段的“三段式”内涵和实施策略也有所不同,着力提高活动的适合度和效度。
  一、第一阶段:让每个孩子享受听读
  第一阶段对象:一年级学生 时间:15分钟(每天)
  有不爱看书的孩子,但从来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给孩子讲故事,给孩子朗读,是让孩子热爱阅读最古老、有效、易行之法。一年级孩子刚进入学龄段,对文字符号还很陌生,进行独立的自我阅读还很困难。但他们对听故事却满含期待和热情,也是孩子们共有的心理需求。平时,每当老师要讲故事时,孩子们便会即刻端正地坐好,神情格外专注,不论他们正在干什么都会立刻停下,一切都在不自觉中专注于老师的讲述。所以,教师应该抓住低龄段孩子的特点,充分利用身边的阅读资源,以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倾向,为学生朗读各类有趣的故事,给学生以阅读的抚慰和熏陶,不断地积淀孩子的语言和阅读节奏,为学生的后期阅读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心理铺垫。
  1.开始于美好仪式(1~2分钟)
  特定仪式、美好氛围,能激发出更强的驱动力,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状态。设计仪式首先要确定好固定时间(每天中午12:00—12:15),固定地点(班级),固定形式(音乐 师生固定方式)。仪式的奇妙效果,可以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获得。比如经典童话《小王子》中“狐狸请小王子要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来……”一段饶有趣味的对话,会带给学生深切的心理体验和感应。
  “最好还是那个时间来”,狐狸说道,“比如说,你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
  “他就是使某一天与众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可见,教师如能在每次阅读开始时,举行一个亲切而又庄穆的仪式,必能促成学生积极的阅读倾向,使学生很快进入自觉的阅读和听读状态。
  2.过程是教师的大声朗读(10分钟)
  拥有丰富人生经验和读书经验的老师,能充分体会文本的思想和感情,这份理解会通过教师的朗读,传递到孩子耳中心中,创造一段生动快乐的“阅读时光”。
  (1)首先选择老师喜欢的读本。从教师心底涌出的强烈、跃动,无法抑制的感受是最能打动、影响孩子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找到自己真正爱读的童书,再三去读它,去感受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最打动你的是什么?高潮在哪里?因为喜欢,就有热情,因为热情,就会澎湃。
  (2)其次,选择适合朗读讲述的材料。选择情节发展节奏快,人物形象鲜明丰富的,对话明快简洁的,大段描写不多的读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学小兵》、《小布头奇遇记》、《小猪西里呼噜》、《詹姆斯与大仙桃》等,从我的实践效果来看,孩子们特别喜欢。
  (3)大声为你的学生朗读。教师用自己自然的声音、舒适的语调为学生倾情朗读,力避丢失本真和色彩的“娃娃腔”。教师的朗读要用自己的原声调,把自己原汁原味的情感和理解真切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听读中和着老师的节奏情感一起一伏,一张一弛,并进行自我揣摩和思索。朗读中老师要对情节和语言表现出热情、兴奋,并能以生动的眼神和表情与学生进行自然的对话与互动,唤起学生的情绪共鸣。必要时,老师还可以在适当的地方,适当的时候暂停一下,请孩子们猜猜后面会发生什么,引发他们参与感和好奇心……凡此种种,都是在教师朗读过程中需要加入的“嚼头”和元素。
  3.结束时余音绕梁(1~2分钟)
  在最后1~2分钟,老师特别要制造最后的听读期待,在矛盾处、高潮处、悬疑处、趣味处打住,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当孩子眼巴巴等待聆听下面的情节时,你就宣布阅读时间结束,这时候余音绕梁,孩子们像过节一样期待着明天的阅读时间。
  在第一阶段听读过程中,我让孩子们慢慢去发现阅读,感受阅读,热爱阅读,为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做准备。
  二、第二阶段:让每个孩子享受持续自读、默读
  第二阶段对象:二年级(上)学生时间:15分钟(每天)
  学生能够持续自读和默读,这是我们所期待的。学生持续地阅读下去,说明他们已经为文中的情节和情感深深打动,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了,这是阅读的佳境,也是取得理想阅读效果的保证。在这个阶段,我们要着意培养学生的持续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不给学生任何要求和规定,只提供丰富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各类童书,让孩子们的阅读抛开一切,轻装上阵,不受干扰,没有任何负担。阅读结束后,老师也不做评估评价,让学生纯粹为兴趣而读,给学生充分而自由的阅读时间。
  1.开始于区域场景(1~2分钟)
  通过区域联动(如:所有二年级,所有一层楼,一栋楼,一个学校)举行盛大的阅读仪式。区域场景越大,效果越好,选择在每天一个固定时间,并强化这种仪式感。此时这区域内的所有人,必须把“事情”、“工作”停下,所有人都选择一本书,一本杂志,一张报纸来阅读,此时没有任何事情,电话不能接,一切行为和活动都必须服从“请勿打扰,我们正在阅读!” 执行一段时间后,要让这一仪式很快定格在师生的心里,成为他们一种自觉的规范和要求。
  2.过程是持续自读、持续默读(10~12分钟)
  阅读过程为自觉自由的自读和默读,这里,没有指令和要求,只有教师的友情推介和鼓励以及必要的智力支持。在阅读进程中,老师要注重自身的阅读引领,给学生积极的阅读指向,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能动的阅读意识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增进阅读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为了保证持续阅读的达成度,阅读场所内也要作出必要的友情提醒:
  (1)教师以身作则,专心默读,是最重要的条件。
  (2)教室内提供充足的读物,教师不干预学生的选择,所有人必须在阅读时光前开始选定。
  (3)持续默读过程中不得更换读物。
  (4)共同体验持续默读、自读的神秘和快乐。
  经过一段时期的尝试和实践,学生都能够自觉地纳入持续有效的阅读规则中,阅读状态自觉自醒,效果显著。
  3.结束时戛然而止
  时间一到就轻轻合上书宣布结束,没有作业,没有提问,没有检查,没有比较,没有指导,只要读了就行了,让孩子们享受阅读本身的“奖赏和快乐”,我们相信,书中的情致和韵味一定带给学生深深的思考,更带给孩子们热切的期盼和追问。当孩子们觉得阅读时间太短,觉得不过瘾时,就会一有机会又主动去阅读,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想和学生老师交流),也是孩子们阅读的理想状态。
  三、第三阶段:让每个孩子享受阅读生活
  第三阶段对象:二年级(下)学生 时间:30分钟(每两周1次)
  我们应该让阅读成为孩子们一种最自然的生活状态,不必为了阅读而放弃其他,而是一种愉悦轻松的习惯和行为。
  1.开始于图书馆
  教师带领孩子们走进色彩亮丽、美轮美奂、藏书丰富的学校图书馆,并创造性地布置图书展示(新书介绍、作家介绍、热点介绍、出版社介绍、本周最爱、本周排行榜……),让图书馆环境能一下子 “驯服”孩子,吸引孩子,成为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
  2.过程是自由浏览(20~25分钟)
  成人能体会在图书馆自由浏览的乐趣,我们也应该给孩子们提供这样的自由浏览群书的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品味心境,轻松随意的翻阅寻找,享受浏览,享受阅读生活。自由浏览的内容可以包括:
  (1)浏览书名、作者、前言、后记。了解书,了解作者,了解作者意图。
  (2)浏览目录。了解书的主要内容,了解书关健处。
  (3)浏览封面封底。了解图书的重点资讯。
  (4)浏览出版社、印数、版次。了解出版社,了解本书市场受欢迎程度等。
  (5)浏览相关章节,寻找发现兴趣点。
  这是一个涉猎面很广的阅读过程,容量大,信息足,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图书出版、版面设计、篇章布局、内容节次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图书,走近文本,自主遴选,自觉阅读。在浏览过程中,学生不必拘泥于上述的内容和认知板块,可以自由翻阅和识读。当孩子们穿梭于书架时,可以三两个轻声慢语交流,老师也可以参与个别互动,及时地进行阅读指导和帮助,鼓励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和兴致,让孩子们尽情地徜徉于自由阅读的王国。
  3.结束时快乐闲聊(5~10分钟)
  能够从书架找到自己的书,那是很棒的了。如果能介绍给自己的朋友,更是件快乐美好的事情。我们应该鼓励、创造这样的交流活动,在老师引导参与下,我们要让孩子们体验到我们使用的语言,我们倾听的方式,我们讨论的主题,我们对阅读的热情。
  形式可以多样(大组、小组、全班……),在闲聊互动中,请学生把自己浏览的图书给大家作个简要介绍,对于介绍人或介绍什么样的书以及怎样介绍,不作任何要求,谁愿意谁介绍,可以用“能介绍一下近期阅读的有意思的书吗”这种征求和商量的语气引发孩子们的交流与互动。这样的闲聊,只是阅读生活带来的想法和热情,没有严谨的架构组织,没有预设的目标,不需要特定的场所,是一种分享快乐和美好生活的有效形式。
  课外阅读微型活动,简单易行。最重要的投资是老师的坚持和足够的时间与精力,然而相对于低年级孩子的文化教育,还没有任何其他投资能够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力和深远的价值意义。因此,推行这种“三段式”课外阅读微型活动,应当成为当前学校低龄段学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阅读中,自觉地“成长”起来,走进阅读世界,享受阅读的美好与幸福。
其他文献
“完美”女性身材一直都是个流动的概念,就像时装和美容有潮流一样,体形也有潮流趋势。裙子Givenchy、戒指Repossi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健身的流行,令人们陷入对肌肉的崇拜。人们开始反思,在瘦和健康之间如何做出选择。迷人的人体犹如和谐的韵律,因为有了雕塑得以保存长久,任何年代的女性固然都是美的,但是她的美尤其蕴藏在表现她的雕塑家的思想里。由石头雕刻而成的作品《大教堂》,是由两个作品中的右手组合而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性”。口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近年来,我在口算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经验,现和广大同行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口算算法多样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只有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口算算法多样化的思维  实施口算算法多样化的课堂环境必须是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因为算法多样化的提出是重新审视教学价值观、教学过程观的结果。它不仅
粉紫色衬衫、粉紫色半袖外套、粉紫色短裤、粉紫色领带均为Max Mara粉色皮手套私人物品  你跳舞很棒,可能大家会因此忽略你vocal的实力,你会觉得这是一种困扰吗?在团体中,有一项能被大家记住,总比什么都记不住要好,我比较乐观。2019年发行的solo EP《犟》反响热烈,你希望自己的下一张个人作品是什么样的?下一张我希望是有一个逻辑线、故事线的作品。哪种音乐风格是你很想尝试但还未尝试过的?哪种
身为联合国环保亲善大使的李冰冰,在专访中谈到了生物多样性、气候转变、爱情、对未来的期许等话题。  今年1月——是不是感觉已经过了很久?——全球各版本Vogue携手发布了“Vogue价值观”,其中就包括倡导环保和可持續的生活方式。过去一年对我们大家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但即便是乌云也镶着一道金边,在疫情之中我们终于有机会停下来,好好反思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能做些什么,为这个世界带来积极且长久的改变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校多位教师上了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学生在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时,对“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能否围成三角形”都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争议。  【情景】  小组活动:从10cm、6cm、5cm、4cm的小棒中任意选三根,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先围一围,再在小组里交流。之后,全班交流。  生:……选10cm、6cm、4cm的小棒不能围
为什么已经买了100支唇膏,还需要买第101支?因为有选择困难症。  女生在选唇膏上,很容易犯选择困难症。在网上看网友试色,支支都种草,网购回来一涂,不是那么回事;朋友涂了很好看的颜色,你照原样买回来,一涂也不对;就算是去美妆柜台,也很难在柜台小姐殷切的目光下厚着脸皮试色超过三支;那么我去Sephora这样的开架式柜台试色总可以了吧?试到第五支,嘴唇可能就被擦破了……所以,不能漫无目的,要有的放矢
【一个现象】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恐怕对这样的情景并不陌生:作文课上,学生们愁眉苦脸看着作文题一筹莫展。写作不仅是大多数学生的一块心病,也成为我们很多语文老师的难言之痛。我们常常花大力气进行作文指导,从作文的选材到写作的技法,无不浸透着语文老师的汗水,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写作难,怕写作还是师生不可回避的现实。  【一点思考】  有感于鲁迅先生的这样一句话:“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
【设计理念】  作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强调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的本色,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本次作文教学重在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缔造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广开生活之源,深掘精神隧道,让作文课堂个性飞扬,真正体现童言无忌、童真无损、童趣无限、童爱无拘,努力实现作文教学观念的转变——蹲下来看学生眼中的世界。  【训练目标】  激发学生的心
1.Dior 2020春夏高级订制系列Ines Manai2.Chanel高定工坊剪影,摄影:Jack Davison。迭代进化  每场高级定制时装发布一般只有十几分钟,然而每件华服背后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却是台前的数百上千倍。或许是各大时装屋明显感受到了这其中鲜明的差距,在本季高定秀场,设计师们并没有刻意寻求在主题和元素上发掘崭新创意,转而将往季中的工艺、面料或是主题延续并升级,有机地将一场场高定
晚上7点结束一天的工作,一个小时通勤,一个小时晚饭,一个小时收拾妥当,再看表已近深夜。终于到了属于自己的时间!看书、追剧、刷抖音、翻小红书、朋友圈再看上一轮……无数社交软件抢夺着我们的注意力,再抬眼一看已经是凌晨。这就是当代都市人的生活缩影。总是越累却越不想睡,越不睡越累,陷入这样的死循环,是否是你熟悉的日常生活?是睡不着,还是不想睡?  根据丁香医生发布的《2020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有92%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