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3D打印导向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辅助作用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nLoveR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个性化3D打印导向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辅助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佛山市中医院骨十科行人工THA治疗的6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个性化3D导向器分为两组:导向器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53.4±8.9)岁;常规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54.7±9.4)岁。髋臼假体安放角度以外展角40°、前倾角15°为目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髋臼假体外展角等。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病因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分期等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导向器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86.7±150.8)mL]显著少于常规组患者[(438.3±292.6)mL],手术时间[(90.5±34.4)min]也显著少于常规组患者[(115.6±58.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向器组和常规组患者的髋臼杯外展角分别为38.9°±4.2°、37.2°±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5,P=0.194)。

结论

个性化3D打印导向器应用于人工THA能够缩短髋臼假体安装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但是术后髋臼杯外展角与未使用个性化3D打印导向器的患者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皮下前环内置外架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河南省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6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经皮钢板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为(47.8±2.4)岁;骨折按Tile分型:B1型6例,B2型9例,B3型4例,C1型1例;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内置外架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
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常会出现错配、卷曲及迷乱等新生轴突无序再生的情况,这是限制周围神经损伤后有效再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实现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有序再生,有助于提高再生的效率与功能恢复。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作为传统的轴突再生抑制性分子,在周围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CSPGs的分类、作用特点及其时空分布等方面来探讨其在促周围神经有序再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应用转化的可能性,
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类三角"固定治疗儿童下肢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湖南省邵阳市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收治的42例儿童下肢干骺端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女18例;年龄为3~14岁,平均8.3岁。开放性损伤10例,按Gustilo-Anderson分型: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1例;闭合性损伤32例。损伤部位:股骨远端12例,胫骨近端9例,胫骨远端21
目的探讨合并股骨内髁撕脱骨折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十字类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内髁撕脱骨折患者资料(研究组),男9例,女7例;年龄为27~78岁,平均51.5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3例,Ⅳ型1例,Ⅴ型2例;十字类型:Ⅰe型10例,Ⅱe型1例,Ⅲe型2例,Ⅰv型3例。并将2010年1月至2015年1
目的探讨外侧横切口双窗入路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1例(2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2例;年龄为20~60岁,平均38.3岁;左侧13例,右侧8例,双侧1例。跟骨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0足,Ⅲ型11足,Ⅳ型1足。所有患者均采用外侧横切口双窗入路钢板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术后1年
目的比较双头与单头螺纹空心钉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用Sawbone人工合成骨制作标准化的Pauwells Ⅲ型(70°)股骨颈骨折模型。标本分为两组(n=12):A组为单头螺纹空心螺钉固定组,B组为双头螺纹空心螺钉固定组。螺钉长90~95 mm,直径为7.3~7.5 mm。两组标本均采用"倒三角形"空心钉固定,固定后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两组股骨颈骨折模型空心
目的比较关节镜辅助带线铆钉与外侧支持带松解加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佛山市中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40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n=20):观察组男14例,女6例;年龄为(14.2±1.2)岁;脱位次数为(5.3±1.1)次。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为(13.8±1.3)岁;脱位次数为(5.5±1.2)次。对照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InterTAN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骨科收治的164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InterTAN髓内钉组93例,男30例,女63例;年龄为(84.5±2.4)岁;骨折AO分型:31-A2.2型53例,31-A2.3型28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