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膜修饰长周期光纤光栅生物传感特性研究

来源 :光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tha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长周期光纤光栅用作折射率传感器时对低浓度溶液不敏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纳米膜修饰的光栅生物传感器,实现了抗原生物分子的低浓度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经薄膜修饰后的光栅传感器,对低浓度的抗原溶液探测的灵敏度有了显著提高。当羊抗兔IgG浓度(质量浓度)为固定值0.01 mg·mL -1时,随着兔IgG浓度的增加,覆膜长周期光纤光栅峰值损耗响应明显。实验测得周期为445,460,500 μm的生物传感器对应的浓度灵敏度分别为2101.5,1306.5,575.9 dB·mg -1·mL。待测抗原浓度仅与光栅峰值损耗有关,实验测得兔IgG最小浓度为0.0003125 mg·mL -1。该传感器灵敏度高、无需标记、稳定性强,且结构简单不易受电磁干扰,在生物传感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在采用球填充理论生成八维调制格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八维调制格式的变速率方法。与当前变速率实现方法相比,该方法仅通过自适应地切换调制格式符号集即可实现更为精细的谱效率调整。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基于八维调制格式的变速率方法可以自适应地实现谱效率的灵活切换,谱效率的调节粒度为0.25 bit。在符号速率为7 GBaud的条件下,比特速率的自适应范围为28~84 Gb·s -1。这种变速率方法可为弹性光网络提供精细的谱效率及比特速率的调整。
期刊
针对红外测量目标图像灰度分布不均衡、边缘灰度梯度小、有效信息范围窄,导致在应用Camshift算法对红外测量目标跟踪时不能准确检测目标区域的问题,文章利用红外测量图像相邻帧灰度分布的连续性,按照目标判读的具体要求,通过目标跟踪结果重定位的方式,解决了此方法在跟踪结果中目标图像范围不稳定的问题,实现了测量图像的连续稳定跟踪。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提供准确的目标范围,跟踪稳定,执行效率高,且方法具有
针对红外图像检测与分割任务中颜色信息缺失,特征细节模糊并带有噪声,当目标数量较多时传统方法提取过程速度较慢等问题,提出一种用于远红外图像的优化YOLO检测与分割网络模型。提出的两个优化点分别为:综合分析实验使用的两种远红外数据集后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寻找多尺度预测标记锚点框尺寸;使用局部检测位置自适应阈值分割方法对检测目标进行像素级实例分割。本文优化算法在FLIR公开数据集与本文数据集中
根据衍射积分公式, 对连续多模激光束通过随时间变化相位片的变换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 详细地讨论了相位片单元尺寸和相位变化频率对多模光束光滑化和能量分布的影响。 数值模拟结果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We investigate reactive fluorine atom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of He/SF6 plasma using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As input radio frequency (RF) power levels are raised from 140 to 220 W, the emission spectra of 685.60 (3p4D
大气非等晕效应是望远镜大视场高分辨成像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模拟大气非等晕成像是研究非等晕复原的基础。根据基尔霍夫衍射成像理论,建立了非等晕条件下空间目标大气成像理论模型。把大气非等晕效应用位于不同高度的多层相位屏表示,目标上的每一点发出的光波经大气后的相位变化用一个相位屏表示,其相位大小是光线穿过各层相位屏后相位的叠加。通过一系列实验对所研究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对多星目标、星云和月球表面图像进行了非等晕成像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所建立的大气非等晕成像模型模拟的图像,有效体现出大气湍流、衍射和空间位置变化时
已研制成一种D2O振荡-放大激光系统,它能产生12.7亳焦耳的脉冲,384.6微米处的峰值功率水平为195千瓦。测得带宽为70兆赫(半极大值全宽),效率为0.11%。
期刊
A scanning three-dimensional coherent laser radar (ladar) based on the 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 (FMCW) is proposed and demonstrated, which can obtain many three-dimensional high-quality images. The system utilizes an electro-optic modulator an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