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明小长假回来,第一节便是二(8)班的《品德与生活》课。
小预备铃响过,进了教室,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准备好课本和文具便乖乖地趴在课桌上,闭上了眼睛。我禁不住欣慰地笑了。
讲台左侧的位子是空的——宁宁没有来!上课铃响过,师生问好、落座,我边向孩子们投去征询的目光边问:“宁宁怎么没来?”——课上缺了谁,我都要“追究”的。于是孩子们纷纷举手向我“举报”他的去向,很快我明白了,宁宁随爸爸妈妈去北京探亲尚未及时归来。
一节课飞快地过了。这节课特别轻松顺畅。孩子们都分外地投入,气氛那么活跃又那么和谐。眼睛保健操开始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背脊笔直专心致志,只有悠扬的音乐水一般流过孩子们的心田。
可总觉有点怪怪的,看着那个空位置,我心里忽然一阵莫名的失落。
宁宁是个非常顽皮的孩子。长得白白净净,健康滋润,衣着非常整洁,一看就知道,这是个有汤有水、被照顾得非常周到的孩子。20年的教龄告诉我,这孩子一定是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果然,宁宁的爸爸是市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妈妈在沪读博士,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骄傲,却都无暇顾及这个二年级的小不点儿,因此宁宁每天都和外婆生活在一起。
初见宁宁时,觉得这孩子比较安静,也比较文气,渐渐地,我才发现,他竟身怀一些过人的“绝活”:他的大拇指就像一根儿魔棒,随便拾起一支笔都可以玩得天花乱坠;他可以嘴巴不动就发出各种细细的、幽幽的、怪怪的声音,让你辨认半天却找不到声音的来源;老师转脸板书的时候,他能够以极快的速度逗引得全班孩子忍俊不禁,而你转过脸来的时候,他的神情却是那么淡定,纷乱的场景里,他俨然事外人……有时,他的调皮不幸被你一掉头撞了个正着,他也不会显出惊慌或者掩饰的神情,而是坦然迎视你的目光,双肩放松,冲你清澈一笑,似乎在说:“呵呵,不好意思,这一把有点小失败!”……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让我每天课上都要“软硬兼施”、“恩威并予”,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去关注他,安抚他,哄他专心听讲,配合完成课内所有的活动和练习。
说实在的,看着孩子这些不良习惯,我很心疼,一个小人儿要打发多少寂寞时光才能练成这些“绝活”啊!每一个孩子降临这个世界时,都是一块浑然天成、纯净无暇的玉,是父母师长的教育和影响在日日雕琢着他们,是我们的疏忽甚至失误让孩子在成长中留下了瑕疵。我不由想到了我的儿子,在我为了工作和自修而疯狂的日子里,儿子也是这样一个人玩耍的。不知是出于一位母亲本能的爱,还是出于我对儿子的愧疚和补偿,我对宁宁总是格外的耐心和爱护。
我每天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想着如何制造一些新的“花招”去“战胜”他。就这样,宁宁一直生活在我和他旷日持久的温情斗争之中。
可是今天宁宁没有来。良好的秩序,轻松顺利的教学,竟让我觉得轻飘飘的,心底陡生一股莫名的恍惚和空落。眼前不由浮现宁宁闪亮的眼睛与调皮的小模样——原来,我与这孩子的“斗争”已经有了惯性,我竟然有些想念他了!
离开教室之前,我不由得对全班的孩子说:“等宁宁回来,一定要告诉他,梅子老师可想念他了!记住啦?”
孩子们听到这样的话,显然非常惊诧,又非常兴奋,一起大声回应我:“记住了——”
之后,我几乎已经把这话忘记了。那天上午我去二(6)班上课,经过(8)班门前,几个孩子一下子跑过来围住我,迫不及待地告诉我:“梅子老师,宁宁已经回来了!我们告诉他了,你快去看看他吧!”我看看时间,匆匆对孩子们说:“下了课我就来!”
当我沉浸在新的思索中从二(6)班走出来的时候,宁宁已经像一位凯旋的英雄,被孩子们簇拥着送到我的面前。他一反往日的无拘无束,非常忸怩地红着脸低着头,不好意思看我。我蹲下来,拉起他的一只小手,亲昵地说:“啊,宁宁回来了?梅子老师可想念你了!来,让老师抱一下!”说着,我把宁宁满满拥进了怀里,抱起来转了一圈儿。孩子们向宁宁投来羡慕的目光,一起鼓起掌来。
后来,我再去二(8)班上课的时候,宁宁显得有些不自然,每次我看他的时候,他就连忙垂下眼帘,脸就红了。有时,他也会很忘情地大声接话,但每每是刚出口,就突然用手捂住了嘴巴,一下子趴在了课桌上。好像在说:“啊呀,错了错了!我又随便讲话了,这怎么能对得起梅子老师的想念呢?”我便会忍不住偷笑。
有一天课上,宁宁趴在课桌上,非常安静,神情专注,好大功夫都没有动一下,好像在写什么。我悄悄绕过去,刹那间,心底和眼里都热热的:孩子用红色水彩笔在课题的旁边认认真真地并列画了两个胖胖的“大拇指”,和我奖励孩子们用的那枚“大拇指”印章的图案简直酷似!我的眼睛禁不住有些湿润了。
自从接这个班以来,宁宁一次还没有得到过我的“大拇指”奖励——那是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自觉遵守纪律的孩子才能得到的荣誉呢。宁宁一直是我“温情战争”的乙方,总是不符合奖励的“条件”。宁宁平日看着我的“大拇指”印章,也通常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可当我看着那两个模仿得酷似的图案,骤然明白了孩子内心的渴望,也让我瞬间窥见了藏在宁宁心中的另一个世界!是啊,哪个孩子不想做个好孩子呢?哪个孩子会拒绝师长的关爱和同学的欣赏呢?是我们的吝啬与高不可攀的“原则”把孩子冷漠地挡在了外面!
宁宁发现了身后的我,一下子将两只手捂在那两颗“大拇指”上,脸腾一下红了。我俯身在他耳边问:“很想得到,是吗?”宁宁不说话,只把低下去的头点了点。我把手落在宁宁瘦小的肩膀上,仍旧对他耳语:“好,那从现在开始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我投去的鼓励的目光里,宁宁果然迟疑地举起了手……我为宁宁盖上了两枚“大拇指”印章,并对他说:“第一枚是因为宁宁终于学会举手发言了;第二枚是因为宁宁很聪明,会用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了。要加油哦!”宁宁有些激动,悄悄偏过头瞟了一眼后面的同学,把背坐直了。
下课了,我趴在宁宁的课桌上,问:“宁宁,一共获得几枚大拇指了?”他笑着对我竖起两根儿手指。我摇摇头说:“不对,是四枚,宁宁那两枚也算数,它们表示宁宁是个很好的小孩,比老师这两枚还好看、还值得珍惜呢!”宁宁非常开心地笑了,眼睛亮亮的。我也笑了,心里满是激动和欣慰。
原来,在我们与孩子之间,潜伏着无数玄妙的机关,你不知道会在哪一天,因为哪句话,哪一个动作,就会那么轻轻点燃了孩子心中的希望,就那么轻轻地触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生动可感的美好世界,那个世界里飞翔着孩子纯真的愿望和梦想,穿梭着一个小小的忙碌着的身影,让你惊诧,让你欢欣,让你庆幸,让你感动得想流泪……而这样的机缘,永远只会垂青于那些贮满爱与温暖的心灵。
亲爱的孩子,我愿意陪伴着你,一起走。用我的爱和温暖耐心等待那扇心灵之门的轻轻开启。■
小预备铃响过,进了教室,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准备好课本和文具便乖乖地趴在课桌上,闭上了眼睛。我禁不住欣慰地笑了。
讲台左侧的位子是空的——宁宁没有来!上课铃响过,师生问好、落座,我边向孩子们投去征询的目光边问:“宁宁怎么没来?”——课上缺了谁,我都要“追究”的。于是孩子们纷纷举手向我“举报”他的去向,很快我明白了,宁宁随爸爸妈妈去北京探亲尚未及时归来。
一节课飞快地过了。这节课特别轻松顺畅。孩子们都分外地投入,气氛那么活跃又那么和谐。眼睛保健操开始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背脊笔直专心致志,只有悠扬的音乐水一般流过孩子们的心田。
可总觉有点怪怪的,看着那个空位置,我心里忽然一阵莫名的失落。
宁宁是个非常顽皮的孩子。长得白白净净,健康滋润,衣着非常整洁,一看就知道,这是个有汤有水、被照顾得非常周到的孩子。20年的教龄告诉我,这孩子一定是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果然,宁宁的爸爸是市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妈妈在沪读博士,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骄傲,却都无暇顾及这个二年级的小不点儿,因此宁宁每天都和外婆生活在一起。
初见宁宁时,觉得这孩子比较安静,也比较文气,渐渐地,我才发现,他竟身怀一些过人的“绝活”:他的大拇指就像一根儿魔棒,随便拾起一支笔都可以玩得天花乱坠;他可以嘴巴不动就发出各种细细的、幽幽的、怪怪的声音,让你辨认半天却找不到声音的来源;老师转脸板书的时候,他能够以极快的速度逗引得全班孩子忍俊不禁,而你转过脸来的时候,他的神情却是那么淡定,纷乱的场景里,他俨然事外人……有时,他的调皮不幸被你一掉头撞了个正着,他也不会显出惊慌或者掩饰的神情,而是坦然迎视你的目光,双肩放松,冲你清澈一笑,似乎在说:“呵呵,不好意思,这一把有点小失败!”……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让我每天课上都要“软硬兼施”、“恩威并予”,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去关注他,安抚他,哄他专心听讲,配合完成课内所有的活动和练习。
说实在的,看着孩子这些不良习惯,我很心疼,一个小人儿要打发多少寂寞时光才能练成这些“绝活”啊!每一个孩子降临这个世界时,都是一块浑然天成、纯净无暇的玉,是父母师长的教育和影响在日日雕琢着他们,是我们的疏忽甚至失误让孩子在成长中留下了瑕疵。我不由想到了我的儿子,在我为了工作和自修而疯狂的日子里,儿子也是这样一个人玩耍的。不知是出于一位母亲本能的爱,还是出于我对儿子的愧疚和补偿,我对宁宁总是格外的耐心和爱护。
我每天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想着如何制造一些新的“花招”去“战胜”他。就这样,宁宁一直生活在我和他旷日持久的温情斗争之中。
可是今天宁宁没有来。良好的秩序,轻松顺利的教学,竟让我觉得轻飘飘的,心底陡生一股莫名的恍惚和空落。眼前不由浮现宁宁闪亮的眼睛与调皮的小模样——原来,我与这孩子的“斗争”已经有了惯性,我竟然有些想念他了!
离开教室之前,我不由得对全班的孩子说:“等宁宁回来,一定要告诉他,梅子老师可想念他了!记住啦?”
孩子们听到这样的话,显然非常惊诧,又非常兴奋,一起大声回应我:“记住了——”
之后,我几乎已经把这话忘记了。那天上午我去二(6)班上课,经过(8)班门前,几个孩子一下子跑过来围住我,迫不及待地告诉我:“梅子老师,宁宁已经回来了!我们告诉他了,你快去看看他吧!”我看看时间,匆匆对孩子们说:“下了课我就来!”
当我沉浸在新的思索中从二(6)班走出来的时候,宁宁已经像一位凯旋的英雄,被孩子们簇拥着送到我的面前。他一反往日的无拘无束,非常忸怩地红着脸低着头,不好意思看我。我蹲下来,拉起他的一只小手,亲昵地说:“啊,宁宁回来了?梅子老师可想念你了!来,让老师抱一下!”说着,我把宁宁满满拥进了怀里,抱起来转了一圈儿。孩子们向宁宁投来羡慕的目光,一起鼓起掌来。
后来,我再去二(8)班上课的时候,宁宁显得有些不自然,每次我看他的时候,他就连忙垂下眼帘,脸就红了。有时,他也会很忘情地大声接话,但每每是刚出口,就突然用手捂住了嘴巴,一下子趴在了课桌上。好像在说:“啊呀,错了错了!我又随便讲话了,这怎么能对得起梅子老师的想念呢?”我便会忍不住偷笑。
有一天课上,宁宁趴在课桌上,非常安静,神情专注,好大功夫都没有动一下,好像在写什么。我悄悄绕过去,刹那间,心底和眼里都热热的:孩子用红色水彩笔在课题的旁边认认真真地并列画了两个胖胖的“大拇指”,和我奖励孩子们用的那枚“大拇指”印章的图案简直酷似!我的眼睛禁不住有些湿润了。
自从接这个班以来,宁宁一次还没有得到过我的“大拇指”奖励——那是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自觉遵守纪律的孩子才能得到的荣誉呢。宁宁一直是我“温情战争”的乙方,总是不符合奖励的“条件”。宁宁平日看着我的“大拇指”印章,也通常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可当我看着那两个模仿得酷似的图案,骤然明白了孩子内心的渴望,也让我瞬间窥见了藏在宁宁心中的另一个世界!是啊,哪个孩子不想做个好孩子呢?哪个孩子会拒绝师长的关爱和同学的欣赏呢?是我们的吝啬与高不可攀的“原则”把孩子冷漠地挡在了外面!
宁宁发现了身后的我,一下子将两只手捂在那两颗“大拇指”上,脸腾一下红了。我俯身在他耳边问:“很想得到,是吗?”宁宁不说话,只把低下去的头点了点。我把手落在宁宁瘦小的肩膀上,仍旧对他耳语:“好,那从现在开始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我投去的鼓励的目光里,宁宁果然迟疑地举起了手……我为宁宁盖上了两枚“大拇指”印章,并对他说:“第一枚是因为宁宁终于学会举手发言了;第二枚是因为宁宁很聪明,会用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了。要加油哦!”宁宁有些激动,悄悄偏过头瞟了一眼后面的同学,把背坐直了。
下课了,我趴在宁宁的课桌上,问:“宁宁,一共获得几枚大拇指了?”他笑着对我竖起两根儿手指。我摇摇头说:“不对,是四枚,宁宁那两枚也算数,它们表示宁宁是个很好的小孩,比老师这两枚还好看、还值得珍惜呢!”宁宁非常开心地笑了,眼睛亮亮的。我也笑了,心里满是激动和欣慰。
原来,在我们与孩子之间,潜伏着无数玄妙的机关,你不知道会在哪一天,因为哪句话,哪一个动作,就会那么轻轻点燃了孩子心中的希望,就那么轻轻地触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生动可感的美好世界,那个世界里飞翔着孩子纯真的愿望和梦想,穿梭着一个小小的忙碌着的身影,让你惊诧,让你欢欣,让你庆幸,让你感动得想流泪……而这样的机缘,永远只会垂青于那些贮满爱与温暖的心灵。
亲爱的孩子,我愿意陪伴着你,一起走。用我的爱和温暖耐心等待那扇心灵之门的轻轻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