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图书馆公共资源的不断扩展与利用,图书馆服务质量也随着不断提升,在具体的服务职能中,从多方面强化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提升,围绕图书资源的共享与开发模式,在现代化技术的融入中,构建全新的服务理念,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围绕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概述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服务职能缺乏的相关表现,进而探讨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的转换与提升的具体运用方式,更好的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体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服务职能 转换 提升
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高校图书馆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做好传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适应市场发展的整体需要,并建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将被动服务转换为主动服务,冲锋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围绕师生对图书知识的利用率,扩大放开的范围,并着力打造适应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特色服务方式,全面满足不同读者的特定需求,增强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效能。
一、分析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意识不够浓厚
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中,有众多的服务工作离不开具体的服务效能运用,作为一项服务的主体工作,优质、全面、耐心的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优质服务体系的构建,才能构建温馨的图书馆环境,让读者在图书馆中享受到图书带来的知识魅力。但是,在当前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有些高校缺乏专职的图书管理人员,在专业素质、现代信息化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既没有专业的背景知识,也没有专业的服务管理水平,造成整体管理能力的不够,馆员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 度欠佳,经常出现馆员与读者争吵的情况,很少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同时, 由于馆内部缺乏竞争,缺乏激励机制,很容易让馆员安于现状,产生“吃大锅饭”的思想, 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使得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难以提高。
(二)现代技术的跟进不足
在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中,现代技术的运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服务项目,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为读者提供知识阅读的综合体系,能让读者自主的阅读,形成阅读自开菜单的方式,更有利于高校图书管的综合效应运用。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现代技术手段融入到高校图书管理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不能更好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文献资源的信息化采集不够、多媒体阅读空间的不足等等,都是制约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优化的相关因素。系统工作效率受条形码质量及粘贴位置影响,条码不清晰,粘贴位置不合适都会造成系统识别不了该条码。系统工作受磁条影响。磁条质量和寿命,较厚图书会多加磁条等原因的影响,使系统常常无法精确判断所借图书的数量。
二、概述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转换与提升的必要性
(一)创新管理的有效模式
在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的综合应用中,图书馆创新技术的运用是服务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的综合管理中,只有依托创新模式的综合提升,才能更好的改善现有的管理方式,并创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流程和服务项目,在为读者提供知识阅读与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形成新思想与新技术的变革,更好的提升整体服务质量与水平,并扩大高校图书馆服务项目与内容,为高校师生提供真实、可靠、专业的信息资源。
(二)活力展现的重要方式
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管理职能中,要想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工作服务体系,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工作模式、工作特点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通过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形成“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形成特色服务模式,能有效的增强高校图书馆的综合魅力,对图书馆的整体资源形成深层次、全方位的开发与利用方式,开创服务工作的新局面,形成人人均等的阅读机会,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图书的魅力,感受到知识的厚度,形成普遍开放式的资源共享模式,增强服务理念,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发展,更好的构成社会整体进步的知识阅读平台。
三、探讨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的转换与提升的具体运用方式
(一)提升服务意识,促进整体服务功能转换
在当前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中,服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在具体的职能转换中,要突出服务理念的创新,形成高校图书馆管理综合服务能力与市场发展以及高校综合需要、师生阅读习惯等多方面相结合,形成对知识的收集、组织以及为读者提供相对满意的服务。高校图书管理员要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增强自我的责任意识,并通过自我学习、培训等方式,形成良好的沟通技巧,切实将“服务第一,读者至上”作为服务宗旨,秉着耐心、信息、认真负责的态度为读者提供相应的文献资料,并突出对读者的心理阅读进行分析,突出咋专业领域等图书管理的服务职能,增加服务内涵,提升服务的整体水平,创新服务理念,推动高校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的改善。
(二)公众服务方式的有效模式
创建教育式的理念,基于城乡读书资源共享的局面,架构城乡一体、内容丰富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全民无学历教育在公共图书馆。在建立中心读书馆的同时,辐射个乡镇、街道、延伸更广的渠道,并且结合阵地服务、流动服务、拓展服务、数字化远程服务、个性化服务等手段,包括公共服务实施的建立和拓宽。从理念建设、制度建设、服务模式、内部管理、社会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探索,不断创新,实践开放、共享、联盟、多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力。以及在公共设施的建立、包括阅读空间的优化,构建读者自由、舒散、和谐的阅读氛围,实现多种载体形式的文献资料在同一空间的同时取阅。
(三)注重服务细节运用
要针对高校专业课程设计的整体结构,推行图书馆服务职能的细化工作。一是加强对读者培训的力度。定期开设各种培训讲座、为学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所谓读者培训就是利用微机设备对读者(用户)进行网上查询,光盘检索,数据库检索,网上资源的获取等专业性较强的检索而进行的一系列培训活动。每学期初制订培训计划,按计划进行读者培训;对未列入计划的培训,根据情况临时安排。二是推行首问责任制,随时解答读者的问题。首问责任制是指最先接受读者咨询或请求的馆员作为首问责任人,负责解答或指引读者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处解答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提出的当面咨询、电话咨询或网上咨询的各类问题,直到读者的问题得到满意解决为止。
(四)网络环境下的服务职能提升
高校图书馆建立自己的主页,可让用户了解图书馆的基本信息和文献资源,特别有利于在有关本馆概况,规章制度,文献的查阅方法,数据库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如何寻找信息等方面对用户进行培训指导,从而提高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可以在主页上及时发布有关的消息公告、通知,对于重要的事项还可直接发送到校内各院系职能部门及有关负责人的电子邮箱中,使图书馆的有关信息及时传递给用户。另一方面,图书馆在主页上设立留言板和E-mail地址,用户可随时在网上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提供电子文献服务,包括网上资源检索(检索Internet、Cernet 网上的资源)、数据库检索(查找图书馆购买的多种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及自建数据库)、多媒体光盘阅览。使读者及时了解到最前沿的科技信息。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图书资源,在整体的管理中更应该突出服务体系与特色服务的构建,围绕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技术、信息化运用、服务意识与理念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在转换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的过程中,体现出市场发展的需要,围绕高校专业课程的设计、学生阅读习惯的引导等开展各方面的服务创新,融入现代化的技术探索,才能更好的发挥出高校图书馆综合管理的整体效能,实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亚男;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与构建创新服务体系[J];现代情报,2006,(5):25-27
[2]罗岗生;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服务[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30-31
[3]王一鸣;网络环境下特色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11):27-29
[4]罗红彬;梁花侠;刘占德;试论新世纪图书馆员的社会角色与职业理念[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02(9)26-27
[5]董志珍;公共图书馆免费平等服务的文化价值解读[J];图书情报工作;2008,11(7):78-7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服务职能 转换 提升
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高校图书馆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做好传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适应市场发展的整体需要,并建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将被动服务转换为主动服务,冲锋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围绕师生对图书知识的利用率,扩大放开的范围,并着力打造适应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特色服务方式,全面满足不同读者的特定需求,增强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效能。
一、分析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意识不够浓厚
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中,有众多的服务工作离不开具体的服务效能运用,作为一项服务的主体工作,优质、全面、耐心的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优质服务体系的构建,才能构建温馨的图书馆环境,让读者在图书馆中享受到图书带来的知识魅力。但是,在当前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有些高校缺乏专职的图书管理人员,在专业素质、现代信息化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既没有专业的背景知识,也没有专业的服务管理水平,造成整体管理能力的不够,馆员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 度欠佳,经常出现馆员与读者争吵的情况,很少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同时, 由于馆内部缺乏竞争,缺乏激励机制,很容易让馆员安于现状,产生“吃大锅饭”的思想, 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使得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难以提高。
(二)现代技术的跟进不足
在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中,现代技术的运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服务项目,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为读者提供知识阅读的综合体系,能让读者自主的阅读,形成阅读自开菜单的方式,更有利于高校图书管的综合效应运用。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现代技术手段融入到高校图书管理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不能更好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文献资源的信息化采集不够、多媒体阅读空间的不足等等,都是制约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优化的相关因素。系统工作效率受条形码质量及粘贴位置影响,条码不清晰,粘贴位置不合适都会造成系统识别不了该条码。系统工作受磁条影响。磁条质量和寿命,较厚图书会多加磁条等原因的影响,使系统常常无法精确判断所借图书的数量。
二、概述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转换与提升的必要性
(一)创新管理的有效模式
在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的综合应用中,图书馆创新技术的运用是服务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的综合管理中,只有依托创新模式的综合提升,才能更好的改善现有的管理方式,并创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流程和服务项目,在为读者提供知识阅读与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形成新思想与新技术的变革,更好的提升整体服务质量与水平,并扩大高校图书馆服务项目与内容,为高校师生提供真实、可靠、专业的信息资源。
(二)活力展现的重要方式
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管理职能中,要想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工作服务体系,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工作模式、工作特点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通过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形成“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形成特色服务模式,能有效的增强高校图书馆的综合魅力,对图书馆的整体资源形成深层次、全方位的开发与利用方式,开创服务工作的新局面,形成人人均等的阅读机会,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图书的魅力,感受到知识的厚度,形成普遍开放式的资源共享模式,增强服务理念,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发展,更好的构成社会整体进步的知识阅读平台。
三、探讨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的转换与提升的具体运用方式
(一)提升服务意识,促进整体服务功能转换
在当前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中,服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在具体的职能转换中,要突出服务理念的创新,形成高校图书馆管理综合服务能力与市场发展以及高校综合需要、师生阅读习惯等多方面相结合,形成对知识的收集、组织以及为读者提供相对满意的服务。高校图书管理员要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增强自我的责任意识,并通过自我学习、培训等方式,形成良好的沟通技巧,切实将“服务第一,读者至上”作为服务宗旨,秉着耐心、信息、认真负责的态度为读者提供相应的文献资料,并突出对读者的心理阅读进行分析,突出咋专业领域等图书管理的服务职能,增加服务内涵,提升服务的整体水平,创新服务理念,推动高校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的改善。
(二)公众服务方式的有效模式
创建教育式的理念,基于城乡读书资源共享的局面,架构城乡一体、内容丰富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全民无学历教育在公共图书馆。在建立中心读书馆的同时,辐射个乡镇、街道、延伸更广的渠道,并且结合阵地服务、流动服务、拓展服务、数字化远程服务、个性化服务等手段,包括公共服务实施的建立和拓宽。从理念建设、制度建设、服务模式、内部管理、社会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探索,不断创新,实践开放、共享、联盟、多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力。以及在公共设施的建立、包括阅读空间的优化,构建读者自由、舒散、和谐的阅读氛围,实现多种载体形式的文献资料在同一空间的同时取阅。
(三)注重服务细节运用
要针对高校专业课程设计的整体结构,推行图书馆服务职能的细化工作。一是加强对读者培训的力度。定期开设各种培训讲座、为学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所谓读者培训就是利用微机设备对读者(用户)进行网上查询,光盘检索,数据库检索,网上资源的获取等专业性较强的检索而进行的一系列培训活动。每学期初制订培训计划,按计划进行读者培训;对未列入计划的培训,根据情况临时安排。二是推行首问责任制,随时解答读者的问题。首问责任制是指最先接受读者咨询或请求的馆员作为首问责任人,负责解答或指引读者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处解答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提出的当面咨询、电话咨询或网上咨询的各类问题,直到读者的问题得到满意解决为止。
(四)网络环境下的服务职能提升
高校图书馆建立自己的主页,可让用户了解图书馆的基本信息和文献资源,特别有利于在有关本馆概况,规章制度,文献的查阅方法,数据库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如何寻找信息等方面对用户进行培训指导,从而提高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可以在主页上及时发布有关的消息公告、通知,对于重要的事项还可直接发送到校内各院系职能部门及有关负责人的电子邮箱中,使图书馆的有关信息及时传递给用户。另一方面,图书馆在主页上设立留言板和E-mail地址,用户可随时在网上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提供电子文献服务,包括网上资源检索(检索Internet、Cernet 网上的资源)、数据库检索(查找图书馆购买的多种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及自建数据库)、多媒体光盘阅览。使读者及时了解到最前沿的科技信息。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图书资源,在整体的管理中更应该突出服务体系与特色服务的构建,围绕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技术、信息化运用、服务意识与理念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在转换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的过程中,体现出市场发展的需要,围绕高校专业课程的设计、学生阅读习惯的引导等开展各方面的服务创新,融入现代化的技术探索,才能更好的发挥出高校图书馆综合管理的整体效能,实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亚男;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与构建创新服务体系[J];现代情报,2006,(5):25-27
[2]罗岗生;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服务[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30-31
[3]王一鸣;网络环境下特色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11):27-29
[4]罗红彬;梁花侠;刘占德;试论新世纪图书馆员的社会角色与职业理念[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02(9)26-27
[5]董志珍;公共图书馆免费平等服务的文化价值解读[J];图书情报工作;2008,11(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