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新版红楼收视不是很高——其实,收视率对于翻拍《红楼梦》这样的经典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比如说我,只要拍的是《红楼梦》,再好再差我都会看——我这半拉子红迷都如此,更不要说更多的正经红迷了;再比如说我,给我一个亿来拍红楼,也会有不俗的收视率——因为多少人喜欢《红楼梦》啊!所以,收视不能说明问题。
但是如果,拍《红楼梦》都拍不出收视率,那么多半也说明这电视剧可能就拍出问题了。
新版红楼首先值得表扬的是,场面大了,布景漂亮精致了,道具服装也美轮美奂,当然是较87版的红楼而言。不消说,这还是现如今钱多闹来的好处。可是,更多艺术上的问题,压根不是钱能解决的。
比如说王熙凤的表演,相较邓婕乃至电影版的刘晓庆,真是相差远了去。该演员除了会瞪眼,别的表情大概连做都不大会。据说这个演员本来演宝钗来的,后来又要演黛玉……不要说一个毫无表演经验的年轻演员,就是老戏骨,这么大跨度的角色大概也没人敢说能胜任。所以啥都能演的结果一定是啥都演不好。据说这里面有资本的因素作祟,作为观众,我们不管什么因素,我们只想看到演得惟妙惟肖的人物,再不济,表演也得是流畅的,而不是表情突兀、台词都说不利落的。
有网友在网上罗列了新版《红楼》诸多不忠实原著之处,虽说不乏细枝末节之处,似乎不应过于计较。只是,倘若电视剧的改动较之原著更入情入理符合艺术规律,我们当然欢迎这样的改动。问题是,更多的改动只是粗糙随意抑或理解谬误的结果。譬如把“小解”改成“尿急”,把贾琏找俊俏小厮“去火”改成“拔火罐”,前者于意无碍,但意味终究粗俗了一点;后者对故事情节发展亦无大碍,但对原著字句的误解着实令人捧腹。再结合新版《红楼》那些美轮美奂精雕细琢的场景、道具和人物服装等等,我们不得不喟叹,难怪编导曾说他们拍的是时尚与青春版的《红楼梦》呢!人心思压根没摆在原著原味的琢磨上呀。
也就是说,原著《红楼梦》的精神内涵、艺术韵味与人物形象等等都不比场面、道具、服装等等重要,新版《红楼梦》它只想拍个大片给我们看——像我们这个时代其他大导的大片一样,具备如下特点:其一,当然是投入的银子够多,其二,给你眼花缭乱的场面看就结了。
这么说来,新版红楼的收视持续走低也不奇怪了。中国观众已经看穿了电影大片的那点名堂,你以为移植到电视里就能搞掂电视的收视率?还是毛主席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但是如果,拍《红楼梦》都拍不出收视率,那么多半也说明这电视剧可能就拍出问题了。
新版红楼首先值得表扬的是,场面大了,布景漂亮精致了,道具服装也美轮美奂,当然是较87版的红楼而言。不消说,这还是现如今钱多闹来的好处。可是,更多艺术上的问题,压根不是钱能解决的。
比如说王熙凤的表演,相较邓婕乃至电影版的刘晓庆,真是相差远了去。该演员除了会瞪眼,别的表情大概连做都不大会。据说这个演员本来演宝钗来的,后来又要演黛玉……不要说一个毫无表演经验的年轻演员,就是老戏骨,这么大跨度的角色大概也没人敢说能胜任。所以啥都能演的结果一定是啥都演不好。据说这里面有资本的因素作祟,作为观众,我们不管什么因素,我们只想看到演得惟妙惟肖的人物,再不济,表演也得是流畅的,而不是表情突兀、台词都说不利落的。
有网友在网上罗列了新版《红楼》诸多不忠实原著之处,虽说不乏细枝末节之处,似乎不应过于计较。只是,倘若电视剧的改动较之原著更入情入理符合艺术规律,我们当然欢迎这样的改动。问题是,更多的改动只是粗糙随意抑或理解谬误的结果。譬如把“小解”改成“尿急”,把贾琏找俊俏小厮“去火”改成“拔火罐”,前者于意无碍,但意味终究粗俗了一点;后者对故事情节发展亦无大碍,但对原著字句的误解着实令人捧腹。再结合新版《红楼》那些美轮美奂精雕细琢的场景、道具和人物服装等等,我们不得不喟叹,难怪编导曾说他们拍的是时尚与青春版的《红楼梦》呢!人心思压根没摆在原著原味的琢磨上呀。
也就是说,原著《红楼梦》的精神内涵、艺术韵味与人物形象等等都不比场面、道具、服装等等重要,新版《红楼梦》它只想拍个大片给我们看——像我们这个时代其他大导的大片一样,具备如下特点:其一,当然是投入的银子够多,其二,给你眼花缭乱的场面看就结了。
这么说来,新版红楼的收视持续走低也不奇怪了。中国观众已经看穿了电影大片的那点名堂,你以为移植到电视里就能搞掂电视的收视率?还是毛主席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