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为实物”的隐喻意象

来源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a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语言的基本特征。隐喻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它能够揭示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1] 。隐喻意义来源于人类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 [2]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自身行为的一种基本模式,人类的概念始于对自身的认知。本文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对“心为实物”的隐喻意象,通过起源域为“心”,目标域分别为“物”和“人”的映射语言实例进行简单的认知分析,即从“心”的外观形状、位置地位、容器属性、唯一存在、客体属性、轻重软硬、冷热特征、颜色特征等意象映射,探讨“心”在汉、英语言中的隐喻表达方式,揭示隐喻认知主体
其他文献
本文以语篇信息理论为视角,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考察英语本族语者的法学学术语篇中认识情态的使用情况,着重分析了认识情态在语篇信息中的量值和取向分布,并探讨了认识情态
秸秆焚烧已成为建设生态农村的一大制约因素。本文从供求关系的角度,分析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经济持续疲弱导致美国债务规模又创新高,前景堪忧。鉴于这种财政挑战,美国政策制定者们必须做出严苛的的决策,包括美国联邦受益政策的结构变化,限制应享权益支出增长,重新平衡联邦
<正>谢里尔·西姆拉尔金、卡米拉·斯蒂福斯 ( 2010) .民有政府: 反政府时代的公共管理.李学译.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共 288 页.美国作为全球实施民主政治的典范,其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