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区位分析
珠江花城第三组团项目位于长沙市北部的开福区新世纪片区;于湘江、捞刀河和浏阳河三江之间;项目地块位于长沙市一环和二环之间,芙蓉北路与福元西路的节点位置。基地距佛教圣地开福寺约5公里。西临广铁路,南面福元西路为路宽30米的城市主干道,北面为15米宽的城市支路渔业路。项目相邻的金霞大道接芙蓉路,是长沙市最长的城市一级主干道,也是长沙南北向最主要的城市道路。
2.现状分析
珠江花城第三组团规划总用地面积85337.66平方米,规划净用地面积64589平方米;地块西面平行方向有铁路,有一定噪音影响。东侧为珠江花城已建的一,二组团用地,中心湖景优美;基地南面临福元西路,紧临地铁出入口。基地的周边市政公用设施及生活服务设施完善,交通便捷。
三组团基地净用地面积为64589平方米。可划分为:1)酒店及商业社区服务组团。2)住宅组团。
已开发的一、二组团位于第三组团东面。
其中,酒店及商业社区服务组团净用地面积为10500平方米,容积率3.0。容积率建筑面积31500平方米。
住宅组团净用地面积为52246平方米,容积率2.3,容积率建筑面积120160平方米。
3、规划设计
3.1规划原则
规划原则是在尊重整体规划的原则下,优化整合,从而使利益最大化。同时,充分考虑与原有一二组团的规划相结合。在基地内形成南北向的绿轴,串联组团内各个组团;该绿轴同时也是一二期绿轴的延伸,从而在整个大区内形成一个环状的生态绿环
建筑以南北向布置,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同时围合成紧凑的组团内景观绿地,此外,这也是和已建一、二组团绿地的横向延伸。
a)结合周边环境,分区合理明确,
b)以形造势,以景聚人,达到景观利用的最大化,尽量利用湖景及组团内集中绿化景观资源;
c)统筹规划,资源互补。住宅小区由两个地块组成,注重小区开发建设的整体性。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配套、统一管理、滚动发展。
3.2规划定位
长沙珠江花城第三组团项目将建成为集精品酒店,风情商业街,高层花园洋房一体的精品,高端住宅小区。
3.3规划结构
本着“相对独立,有机联系;统一规划,同步推进;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规划思路,本规划采用“结合自然,分片集中,组团布局”的结构布局。形成“两核一轴”的规划布局形式。
两组团核心——居住小区内部以南北向的围合式组团布局为主。分成两个大区。在满足当地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最大化的利用景观资源,集中布置组团绿化。亲切舒适的小区空间尺度与自然活泼组团绿化布置相会交融,相互渗透。
一轴——一轴为一条南北走向的生态绿化景观轴线,把这个狭长的地块有机的串联在一起,使各个功能分区,组团之间更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同时“一轴”概念也延续了长沙珠江花城一,二组团的规划概念,使整个大区的规划更为统一。这也是一二组团的规划概念的延续,从而在整个大区内形成一个环状的生态绿环。组团内景观也是一二组团的景观延续,打开了视线通廊。形成“一轴多线”的景观布局形式。
3.4规划用地布局
本项目包括有酒店,商业,居住小区的功能,居住小区的规划布局如下:
1、酒店,商业区——临近南面的福元西路,加上紧邻地铁出入口,交通方便,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而高端酒店则会提升这一区的品牌价值。同时为住宅小区提供配套服。
2、住宅小区—在酒店、商业区的北面,由两个组团组成,小区规划采用围合式布局,营造集中绿地空间。
3.5空间组织及环境设计
⑴规划建筑布局
按照基地的形状、用地条件,结合总体规划布局结构和道路系统结构,基地内建筑沿主要道路南北布置。酒店,商业布置在南面的主干道福元路处,交通方便,獨立管理,位置优越。是主要的对外窗口;住宅小区地布置在基地内部和临近珠江花城一组团的西侧,环境安静舒适,避免了外部的干扰。整体布局功能分区明确,相对独立,同时相互联系。
⑵规划场地空间布局
场地布局主要分成两大部分:酒店商业部分,住宅小区部分。每部分包括有绿地、公共场地等场地的布局设计。
1、酒店商业部分公共场地包括入口广场、会所绿地,建筑在这两个场所中间布置,形成内外两个公共空间,一个为对外的商业交往空间,一个为对内的会所休闲空间。
2、住宅小区部分公共场地包括入口空间,中心绿化,组团区内绿化组成。小区入口空间大气舒适。中心绿化空间则成为一条生态绿化景观轴线,把各区内组团有机串联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3.6道路系统规划
⑴规划路网布局
基地南面为路幅宽度30M的福元路;北侧为15米宽的城市支路渔业路。这两条城市支路是规划区的外围城市道路。东面10米的区内道路。西面是规划中的广铁路。酒店和住宅区之间设置8M的规划路。住宅小区基地车行主入口设置在东面的小区入口北面。西面设置两个地下车库的车行出口。还有人行入口围绕中心绿地广场设置一条路幅宽4M的小区人行道路贯穿小区,形成园区的主要人行交通骨架。实现了小区的人车分流。区内外围与内部道路就形成等级分明、联系便捷的路网系统。
⑵静态交通
园区规划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同时,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设置残疾人通行的无障通道。
⑶人行系统
本小区的路网是依据“人车分流”及“易达性”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的。
首先,为了完善小区内部路网与城市干道的联系,增强内部路网与各建筑单体间的可达性,小区内建筑围绕景观核心环状布置,并以此规划了一条环型人行道作为小区内人行的主要干道。既保证了区内交通的顺畅与便利的分期开发,又增强了建筑单体可达性。
分开南北两个半地下车库。每个车库车行系统则主要通过两个出入口联系地下车库,并和各个建筑相连,使住户停车后能直接通过各建筑塔楼回到住处。
其次,利用规划道路设环行消防通道,场地内设消防道路及消防车回转场地;同时,严格控制园区内车速,统一管理园区,每个地块都有独立设置的后勤流线。整个园区流畅的行车路线与景观核心相结合,植物配植赋予道路丰富的变化,营造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整体环境。
3.7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化等绿地构成,结合小区的用地布局和建筑布局,形成围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小区绿化设计不但从空间、形式和植物配置上与环境相融合,还充分考虑景观设计符合长沙当地的季相变化;利用长沙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天炎热,冬天寒冷的特点,在景观设计上注重植物配植和设计概念上的搭配,做到“一年四季,季季不同,循环再现”的景观架构,建立园区独特的季相景观循环。
3.9竖向设计
根据现有的地形标高及周边城市道路路面标高、坡向,将基地雨水排放进行区域设计。根据现状标高,把整个地块中间抬高半层,从而形成一个半地下室车库,既利用了地形,又有利于地下室的通风,采光,节能。基地中部堆高也满足小区道路排水坡度要求。各地块排水向周边道路排水,核心绿地堆缓坡与入口广场以满足造景需要。
规划建筑室内地坪标高比室外地坪高300mm为主。道路控制点标高、室内外地坪标高、道路坡度坡向的设计详见竖向规划图。
4、住宅设计
住宅设计以实现整体区域规划理论为原则,注重均好性。西面靠近铁路,因此布置一梯四户的小户型为主,而东面及位于规划的地方则布置一梯四的30层大户型已经一梯二的高档户型。同时为配合规划设计以便使建筑单体能结合内外景观统一布局,建筑围合布置,并相对错落。最大限度利用空间资源,实现朝向和景观的良好利用。
4.1户型设计
户型设计遵循“均好”性原则,平面设计上做到户型南北通风,同时争取尽可能多的南向居室。所有住宅均设置私密入户花园,独享尊贵的入户感受。大部分商品房户型设置有南向大阳台或卧室转角窗,可俯瞰楼下的小区园林。
住宅入口采用局部6-8米架空层,宽敞明亮,使得入户大堂更显气派,同时可以提供给住户一个休闲的休息空间。并能与绿化园林有机结合,形成自然过度。
4.2立面造型
传统精华与现代简约的结合。
立面设计主要以现代简约的手法。立面造型以白色为主色调,灰色为辅助色调,橙色色调点缀。
由于基地位于珠江花城内,为了与已经的一二组团相协调。立面颜色以白色为主色调,灰色为辅助色调,橙色色调点缀。
立面造型在塔楼上避免一般住宅立面构件零散的情况,完整简洁的墙面和窗体划分使住宅显得大气高贵,而立面上横向的分段,使得建筑立面上比例更加适宜,同时打破不断重复的单调感。造型有力,都市感强,既有视觉冲击力,也长沙人勇于尝试的形象价值,社区识别性强。■
珠江花城第三组团项目位于长沙市北部的开福区新世纪片区;于湘江、捞刀河和浏阳河三江之间;项目地块位于长沙市一环和二环之间,芙蓉北路与福元西路的节点位置。基地距佛教圣地开福寺约5公里。西临广铁路,南面福元西路为路宽30米的城市主干道,北面为15米宽的城市支路渔业路。项目相邻的金霞大道接芙蓉路,是长沙市最长的城市一级主干道,也是长沙南北向最主要的城市道路。
2.现状分析
珠江花城第三组团规划总用地面积85337.66平方米,规划净用地面积64589平方米;地块西面平行方向有铁路,有一定噪音影响。东侧为珠江花城已建的一,二组团用地,中心湖景优美;基地南面临福元西路,紧临地铁出入口。基地的周边市政公用设施及生活服务设施完善,交通便捷。
三组团基地净用地面积为64589平方米。可划分为:1)酒店及商业社区服务组团。2)住宅组团。
已开发的一、二组团位于第三组团东面。
其中,酒店及商业社区服务组团净用地面积为10500平方米,容积率3.0。容积率建筑面积31500平方米。
住宅组团净用地面积为52246平方米,容积率2.3,容积率建筑面积120160平方米。
3、规划设计
3.1规划原则
规划原则是在尊重整体规划的原则下,优化整合,从而使利益最大化。同时,充分考虑与原有一二组团的规划相结合。在基地内形成南北向的绿轴,串联组团内各个组团;该绿轴同时也是一二期绿轴的延伸,从而在整个大区内形成一个环状的生态绿环
建筑以南北向布置,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同时围合成紧凑的组团内景观绿地,此外,这也是和已建一、二组团绿地的横向延伸。
a)结合周边环境,分区合理明确,
b)以形造势,以景聚人,达到景观利用的最大化,尽量利用湖景及组团内集中绿化景观资源;
c)统筹规划,资源互补。住宅小区由两个地块组成,注重小区开发建设的整体性。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配套、统一管理、滚动发展。
3.2规划定位
长沙珠江花城第三组团项目将建成为集精品酒店,风情商业街,高层花园洋房一体的精品,高端住宅小区。
3.3规划结构
本着“相对独立,有机联系;统一规划,同步推进;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规划思路,本规划采用“结合自然,分片集中,组团布局”的结构布局。形成“两核一轴”的规划布局形式。
两组团核心——居住小区内部以南北向的围合式组团布局为主。分成两个大区。在满足当地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最大化的利用景观资源,集中布置组团绿化。亲切舒适的小区空间尺度与自然活泼组团绿化布置相会交融,相互渗透。
一轴——一轴为一条南北走向的生态绿化景观轴线,把这个狭长的地块有机的串联在一起,使各个功能分区,组团之间更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同时“一轴”概念也延续了长沙珠江花城一,二组团的规划概念,使整个大区的规划更为统一。这也是一二组团的规划概念的延续,从而在整个大区内形成一个环状的生态绿环。组团内景观也是一二组团的景观延续,打开了视线通廊。形成“一轴多线”的景观布局形式。
3.4规划用地布局
本项目包括有酒店,商业,居住小区的功能,居住小区的规划布局如下:
1、酒店,商业区——临近南面的福元西路,加上紧邻地铁出入口,交通方便,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而高端酒店则会提升这一区的品牌价值。同时为住宅小区提供配套服。
2、住宅小区—在酒店、商业区的北面,由两个组团组成,小区规划采用围合式布局,营造集中绿地空间。
3.5空间组织及环境设计
⑴规划建筑布局
按照基地的形状、用地条件,结合总体规划布局结构和道路系统结构,基地内建筑沿主要道路南北布置。酒店,商业布置在南面的主干道福元路处,交通方便,獨立管理,位置优越。是主要的对外窗口;住宅小区地布置在基地内部和临近珠江花城一组团的西侧,环境安静舒适,避免了外部的干扰。整体布局功能分区明确,相对独立,同时相互联系。
⑵规划场地空间布局
场地布局主要分成两大部分:酒店商业部分,住宅小区部分。每部分包括有绿地、公共场地等场地的布局设计。
1、酒店商业部分公共场地包括入口广场、会所绿地,建筑在这两个场所中间布置,形成内外两个公共空间,一个为对外的商业交往空间,一个为对内的会所休闲空间。
2、住宅小区部分公共场地包括入口空间,中心绿化,组团区内绿化组成。小区入口空间大气舒适。中心绿化空间则成为一条生态绿化景观轴线,把各区内组团有机串联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3.6道路系统规划
⑴规划路网布局
基地南面为路幅宽度30M的福元路;北侧为15米宽的城市支路渔业路。这两条城市支路是规划区的外围城市道路。东面10米的区内道路。西面是规划中的广铁路。酒店和住宅区之间设置8M的规划路。住宅小区基地车行主入口设置在东面的小区入口北面。西面设置两个地下车库的车行出口。还有人行入口围绕中心绿地广场设置一条路幅宽4M的小区人行道路贯穿小区,形成园区的主要人行交通骨架。实现了小区的人车分流。区内外围与内部道路就形成等级分明、联系便捷的路网系统。
⑵静态交通
园区规划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同时,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设置残疾人通行的无障通道。
⑶人行系统
本小区的路网是依据“人车分流”及“易达性”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的。
首先,为了完善小区内部路网与城市干道的联系,增强内部路网与各建筑单体间的可达性,小区内建筑围绕景观核心环状布置,并以此规划了一条环型人行道作为小区内人行的主要干道。既保证了区内交通的顺畅与便利的分期开发,又增强了建筑单体可达性。
分开南北两个半地下车库。每个车库车行系统则主要通过两个出入口联系地下车库,并和各个建筑相连,使住户停车后能直接通过各建筑塔楼回到住处。
其次,利用规划道路设环行消防通道,场地内设消防道路及消防车回转场地;同时,严格控制园区内车速,统一管理园区,每个地块都有独立设置的后勤流线。整个园区流畅的行车路线与景观核心相结合,植物配植赋予道路丰富的变化,营造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整体环境。
3.7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化等绿地构成,结合小区的用地布局和建筑布局,形成围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小区绿化设计不但从空间、形式和植物配置上与环境相融合,还充分考虑景观设计符合长沙当地的季相变化;利用长沙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天炎热,冬天寒冷的特点,在景观设计上注重植物配植和设计概念上的搭配,做到“一年四季,季季不同,循环再现”的景观架构,建立园区独特的季相景观循环。
3.9竖向设计
根据现有的地形标高及周边城市道路路面标高、坡向,将基地雨水排放进行区域设计。根据现状标高,把整个地块中间抬高半层,从而形成一个半地下室车库,既利用了地形,又有利于地下室的通风,采光,节能。基地中部堆高也满足小区道路排水坡度要求。各地块排水向周边道路排水,核心绿地堆缓坡与入口广场以满足造景需要。
规划建筑室内地坪标高比室外地坪高300mm为主。道路控制点标高、室内外地坪标高、道路坡度坡向的设计详见竖向规划图。
4、住宅设计
住宅设计以实现整体区域规划理论为原则,注重均好性。西面靠近铁路,因此布置一梯四户的小户型为主,而东面及位于规划的地方则布置一梯四的30层大户型已经一梯二的高档户型。同时为配合规划设计以便使建筑单体能结合内外景观统一布局,建筑围合布置,并相对错落。最大限度利用空间资源,实现朝向和景观的良好利用。
4.1户型设计
户型设计遵循“均好”性原则,平面设计上做到户型南北通风,同时争取尽可能多的南向居室。所有住宅均设置私密入户花园,独享尊贵的入户感受。大部分商品房户型设置有南向大阳台或卧室转角窗,可俯瞰楼下的小区园林。
住宅入口采用局部6-8米架空层,宽敞明亮,使得入户大堂更显气派,同时可以提供给住户一个休闲的休息空间。并能与绿化园林有机结合,形成自然过度。
4.2立面造型
传统精华与现代简约的结合。
立面设计主要以现代简约的手法。立面造型以白色为主色调,灰色为辅助色调,橙色色调点缀。
由于基地位于珠江花城内,为了与已经的一二组团相协调。立面颜色以白色为主色调,灰色为辅助色调,橙色色调点缀。
立面造型在塔楼上避免一般住宅立面构件零散的情况,完整简洁的墙面和窗体划分使住宅显得大气高贵,而立面上横向的分段,使得建筑立面上比例更加适宜,同时打破不断重复的单调感。造型有力,都市感强,既有视觉冲击力,也长沙人勇于尝试的形象价值,社区识别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