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探讨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ke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他们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民办高校不断发展壮大,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日渐成为教育工作讨论的热点。本文作者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入手,分析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探讨两者协同融合的重要意义,提出实现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协同融合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4G58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华,武昌工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雷红、陈凯,武昌工学院。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0.263
  近几年,伴随民办高校的发展,提高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完善其健康人格、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同时,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发生的各类案例在民办高校呈上升势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融合,在满足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在需求的同时,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也成为了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和学生工作者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总体是良好的,但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虽然生理发育趋于成熟,但受自然、社会、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教育和影响,心理成熟程度明显落后于生理成熟程度。他们的认知能力往往落后于活动能力,易造成一系列的矛盾,引发各种心理冲突。具体表现为一些不良心理状态,如想要独立自主而又必须遵守纪律的矛盾、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又无法尊重别人的矛盾等等。民办高校大学生既同当代大学生一样,会在很多事件上遭遇到同样的问题,另外还需要承受比普通高校学生更沉重的压力,如因考分偏低而造成的学业压力、因高额学费而产生的经济压力和来自社会偏见的认同压力等,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民办高校部分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他们在人际关系、自我认知、新生适应、就业等方面显见的问题较为突出。
  (一)人际关系问题
  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中,人际关系问题是出现最多和最为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寝室关系问题。一部分人际关系紧张的学生通常有着孤独、抑郁和自卑等不良情绪,他们基本上都以自我为中心,戒备心很强,为了保护自己而把内心世界封闭和伪装起来,不愿与他人交往,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还有一部分学生其实渴望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接纳,也有着很强的交往需求,但却因为害羞和自卑,又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导致害怕与人交际,不愿与人沟通。
  (二)自我认知问题
  由于民办高校学生在高考中失利,他们在学习上遭受了挫败,所以在自我认知上总是以悲观、负面的态度看待一切,轻视和怀疑自己的心理状态较为明显。来自社会和家庭各方的不认同,使得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潜意识里自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属于不入流的学生。他们通常不愿意正确面对自己高考失败的现实,不认同自已是民办大学生的身份,遇到困难、挫折时采取逃避方式,不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控,最终形成了抑郁、偏执、强迫的个性。
  (三)新生适应问题
  新入校门的大一新生广泛存在适应性问题。民办高校大一新生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但由于民办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都较为严格,所以部分新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另外,18、19岁的学生由于生理成长对生活环境的变化更容易产生一些适应困难,加上学习条件和人际关系的改变,自然会出现很多适应性心理问题。
  (四)就业问题
  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是民办高校特别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民办高校录取线较低,整体生源质量不强,加之民办高校自身社会信誉度尚未完全建立,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也在短期内并未形成,导致了社会和企业对民办高校及其学生认可度低。另外,民办高校办学历史较短,在学生职业生涯、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教育缺乏系统性,关注点与社会要求部分脱节,更加快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出现。
  二、两者的关系
  国内许多学者和专家从多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笔者以为两者具有以下关系:
  (一)其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都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发展。前者是通过关注心理方面的变化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转向正常状态,从而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后者是通过意识形态的积极干预,以实现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两者最终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
  (二)其理论基础具有相似性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有着明确的理论界限,但都是属于意识形态的研究范畴。前者是在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是以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评估和心理测量、行为科学、性倾向等为理论体系。后者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为理论支撑。两者都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理论基础部分相似,但一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另一个只属社会科学。
  (三)其工作内容具有相关性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都属于精神领域方面的工作,但工作内容有共同点也有区别。前者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和健康,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心理辅导、职业辅导、人际关系的调整和其他精神障碍治疗。后者关注学生政治素养,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学生主题教育、道德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基本路线等教育活动。两者在人际关系、道德素质、学业和就业指导等内容上有着重叠部分,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四)其工作方式具有互助性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前者一般是针对学生个人问题,从个体心理出发,主动式采用访谈、沟通、疏导等方式,改善和调整个体心理水平和心理素质。后者一般是针对多数学生进行集体性教育,以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向受教育者进行灌输,提高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两者在工作方式上可以进行互助的,以达到消除学生心理和思想困惑,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品格素质。
  三、两者协同融合的重要意义
  根据以上分析,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笔者相信,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融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一)能提高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只教育要求学生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忽视了学生自我成长的现实需求,不能促进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协同融合,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入手,以学生立场为出发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师生教学互动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可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从而达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能促使学生的外在行动要素和内在心理要素实现两者统一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成熟期,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大学四年正是他们不停思考、选择和探索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心理和生理上的不一致,容易呈现出一些外在行动要素和内在心理要素相互矛盾的问题:如关注社会问题,但缺乏辩证思考能力;追求人生理想,但动机过于功利化;智力发展达到高峰,但辨别能力差;独立意识迅速增强,但存在一定依赖心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入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融合,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能促使学生内在心理要素和外在行动要素实现两者统一。
  四、实现协同融合的路径
  面对新形势,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已经势在必行。
  (一)推行双重身份,实现队伍协同融合
  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逐渐壮大,包括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专职学工干部等几部分人员,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人员并不多,一般只有兼职心理学教师和心理咨询师少数几人组成。在具体的工作中,两只队伍工作内容有重叠,角色并不存在本质冲突,可以实现队伍融合。一方面,民办高校可以对辅导员等政工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和培训;另一方面,应对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工作者和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让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双重职能的人员共同交流信息和分析大学生存在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提出改善手段,及时干预并疏导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实施双相结合,实现内容协同融合
  目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讲述、课堂教学、集体讲座等方式对学生道德品质、政治意识、法制观念、文明素质等进行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在采用选修课形式进行授课的同时,主要以咨询、访谈、活动等开放式交流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因而,民办高校应发挥两者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改进两者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将道德品质、政治意识、法制观念、文明素质,包括各类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融合在一起,创新性的采取课堂理论讲授、小组案例讨论、个体情景体验、个别访谈沟通等方式,在教育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实现协同融合。
  (三)倡导引导教育,实现价值协同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价值中立”,帮助学生了解和澄清事实,让学生自己对价值做出合理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却需要工作者把握价值导向,用鲜明的立场来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的言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对他们表现出来的偏离社会规范的价值取向,进行适度的干预和指引,使其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和心理教育活动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融合,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究的内容。只有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的功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完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育出更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道德与文明.2005(1).
  [2]程媛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综述.镇江高专学报.2012(1).
  [3]许静波、胡春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径探析.纵横杂谈.2015,9(下).
  [4]赵士兵.试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
  [5]柏丽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路径.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7).
  [6]刘翠英.民办高校近十年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教育与职业.2015(35).
  [7]龚霞光、文福荣.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及教育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13(1).
其他文献
曾国藩,19世纪中国政坛叱咤风云地人物之一.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曾国藩的头上除了“一品侯”的头衔之外,还有“湘军创始人和领袖”、“太平天国的克星
本文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及其重要作用入手,对影响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城市污水处理的关键技术。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以
我国在2012年初就已经开展了“营改增”的试点工作,其中上海是最先开展的城市,使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都有效的进行了“营改增”的试点.这篇文章以“营改增”的
摘 要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未来,同时也是国家经济繁荣和民族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在日常的思政教学理论课程中肩负着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个人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内容,同时也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修养 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陈辰,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助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
7月14日,《财富》杂志放榜“2014年中国500强”。在这份覆盖境内外上市所有中国公司的榜单中,有7家滇企昂首走过红地毯,而云天化更是夺得全国化工行业的桂冠。榜单中,国有企业占
摘 要:计算机专业是中职院校中比较容易得到学生青睐的一种专业,而后进生是每个班级和每个专业都会有的一类学生,后进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对整体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也有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后进生教学的研究。本文从细节把握、爱心感召和心理疏导三个角度对培养中职后进生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自信心作了有益尝试,旨在为增强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有效性服务。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后进生教学;有效性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中
辅导员队伍建设时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的现状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探寻高职院校辅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适应现实教育环境,鉴于“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至关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江泽民同志代表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在大会上作了题为的重要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
地籍测量工作是地籍管理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在地籍测量土地状况利用调查中,查清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但由于土地本身比较复杂,因此,工程量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