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本科院校开展大学ESP教学的思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guo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深入研究有关ESP教学及发展的文献基础上,探讨了大学ESP教学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大学ESP教学开展的相关问题及解决的方案,并就大学ESP教学的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发表了看法。本文认为,将大学ESP教学的开展与普通本科院校的特色型大学建设目标紧密结合,把培养和提高ESP听说能力作为大学ESP教学的主要目标,才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发展大学ESP教学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大学ESP教学 大学ESP课程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特色建设
  
  一、大学ESP教学及其发展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简称。有人称ESP为专门用途英语,也有人叫ESP为专业英语。顾名思义,ESP是指与某种特定学科或职业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培养目标或特殊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首次提出ESP是Halliday。他在1964年提出ESP 的概念为:“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 for policemen ; for officials of the law; for dispensers and nurses;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for engineers and fitters”。从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ESP,涌现出一大批论文和专著。我国最早提到“国外科技英语教学和研究动态”的是杨惠中教授,然后有张彦斌和吴银庚的“试论科技英语”和伍谦光的“介绍国外ESP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使外语界对EST和ESP有些初步的了解。1985年张义斌介绍了“英国ESP /EST教学与研究的近况”以及陈融的“ESP一瞥”发表之后,人们才进一步认知EST与ESP。1988年Strevens提出了ESP教学的四个根本特征。与此同时,我国的一些外语院系也开始尝试开设ESP课程。但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向,是开设EGP还是ESP/EST,外语界有绝然不同的观点,曾发生激烈的争论。
  当时不少学者专家对ESP提出质疑。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福家特地撰文指出:“不能将语言简单地划为‘科学英语’,乃至‘物理英语’、‘生物英语’等等”,并断言“‘EST’根本不存在”。因此,这场最初学术上争论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及其课程设置都以EGP,即基础英语教学为主,ESP教学在绝大多数院校,尤其是普通高等院校处于名存实亡的状况。
  尽管如此,20世纪90年代,更多专家学者开始了对ESP研究,并对大学ESP教学发表了看法。梁俭在他的“国外特定用途英语(ESP)发展与现状”一文中就指出:“……传统的通过日常普通英语或文学英语的教授方法既费时又不能针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卫乃兴和周俊英的“也谈ESP与大学英语教学”以及范谊的“ESP存在的理据”都对大学ESP教学的开展提出了强烈的呼吁。进入21世纪,学者专家们不仅更深入地探讨了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而且将ESP与双语教学联系起来,探讨EGP、ESP和双语教学之间依存关系。
  
  二、开展大学ESP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蔡基刚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ESP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问题”,而近两年高校新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大幅提高,已经验证了这些观点的正确性,并提示了开展大学ESP教学的迫切性。
  1.《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将促使大学英语教学从EGP教学转向ESP教学
  在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下简称《要求》)的同时,教育部基础司也制定并率先完成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下简称《课标》)的研制工作。这两个文件是分别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和高中英语教学的纲要性文件。因此,比较《要求》和《课标》,能帮助我们思考大学ESP教学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课标》明确规定高中英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要求》也提出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如果达到《课表》规定的九级水平,高中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将达到4500。根据《要求》的“一般要求”的规定,大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从高中英语课程整体设计中,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课标》与《要求》的教学要求基本一致:“为每个学生创设未来发展的平台和机会。高中课程应该在创设一个共同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按照个人的能力、个人的潜力、个人的特长与志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使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具有体现扩展性学习、提高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特点的学习过程,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和表现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条件”。
  《课标》的教学目标和能力标准不仅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接近,其课程安排和课程设置也与大学英语教学相似。仅仅其选修课的项目就有英汉笔译、应用文写作、报刊阅读、英语演讲、文秘英语、科技英语、英语文学欣赏、影视欣赏等。显然这是移植了大学英语的所有EGP课程。
  当大学英语EGP教学目标完全可以在高中得以实现,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幅提高,大学ESP教学的开展似乎是水到渠成,如章振邦先生在“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一文中指出的:“有这样英语基础的中学毕业生上了大学,应该可以直接过渡到专业英语的学习,而不必再学普通英语”。
  2.开设ESP课程,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较高要求”的指标,为双语教学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按照教育部关于本科院校在三年内至少开设5%到10%的专业双语课程,并且要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的要求,很多院校都开设了双语教授专业课程。“复旦大学的双语课程到2004年已达到200门,其中管理学院就有48门课程是用英语开设的。浙江大学2005年开出164门使用外文原版教材的双语课程。有些大学甚至尝试用双语教学代替基础英语教学”。
  问题出现了。我们知道,双语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3个条件:(1)师资;(2)教材;(3)学生。“师资”是指双语授课的教师应该是兼有专业知识和英语功底的复合型人才。“教材”是最新原版教材,其内容符合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必须具备学习这门专业课程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听懂老师用英文讲授的专业内容,还能够用英语与老师交流,跟上教学进度。也就是说,双语教学解决的是专业的问题,而不是语言问题。从一些研究文章可以得知,目前的双语教学,尤其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根本不能到达上述要求。尽管有的学校为了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拨出专项资金,或者制定专门师资培训计划,培养师资,为双语教学提供优惠的教学条件和薪酬,但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的英语水平:教师是否能够用流利的英语、浅显的语言表达深奥的含义,或者为了表明是在进行双语教学,仅仅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几个英文单词,或者在无关紧要的地方加上几个无关紧要的句子。二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面对厚厚的原版英文教材,听着老师的滔滔不绝的讲述,心里面还要费劲地将老师讲的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译成中文,简直比大学英语的听力阅读理解考试还要难百倍。他们不明白这是“是学英语还是学专业”。其结果是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力;教师不能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学生无法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导致学生“对双语学习失去信心”。
  由此还产生误解,有人觉得双语讲授专业课的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差。真是这样吗?
  我们知道,本科教学的专业课专业性强,用英语讲解,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难点在于学生既不懂专业知识也不懂专业术语,因此当他们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按照EGP的知识把英语译成中文后,感觉如坠雾里云里。更可怕是发生误解而不自知。比如英文单词“accept”,是EGP教学中的常用单词,意为“接受”。但在金融专业英语中,该词表示远期汇票的“承兑”。学生在学习票据时,很可能将句子“The drawee has to accept the draft if he is willing to honor the bill in the future”理解为“如果受票人愿意在将来支付该汇票,他只好接受这张票据”。正确的意思是“如果受票人愿意在将来承付该汇票,他应该承兑这张票据”。当然,这不是简单的英文阅读理解和选择对错,它涉及到票据的处理、承兑的规则和方法等,如果由于曲解了“承兑”含义而不能正确掌握“承兑”的一系列知识要点和处理规则,就会产生问题。因此不能以为学生接受了EGP学习,就必然能够达到《要求》的教学目标:“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能较为流利、准确地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并且“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的报告和论文”。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英文原版教材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很多词汇与EGP词汇表达的含义完全不同,何况有些专业课用中文讲解都不好理解,用英文讲解,更是不知所云。正如章振邦教授指出的:“要看懂原文的专业文献,吃透原文的专业教材,光靠那点普通英语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理解《要求》的“较高要求”的实质是,如果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了“一般要求”,应该学习大学ESP课程,提高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应用能力。大学ESP教学重点是专业英语语言表达技能,它要解决的是与专业相关的语言问题。大学ESP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方面的外语水平,即学生的阅读、翻译、听说、写作专业文献的英语水平。只有通过学习大学ESP课程,有了一定的专业英语语言基础,才能达到较高要求的规定,为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或者全英文教学创造条件。
  
  三、开展大学ESP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当我们研究普通院校大学ESP教学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时,还要思考大学ESP教学开展所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1.开设大学ESP教学的时间
  尽管高中英语教学水平大幅提高,但普通院校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不能与重点院校或外语院系相提并论。这类院校目前不可能学生一进校就大规模开展ESP教学。但随着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逐渐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肯定是“较高要求”而非目前的“一般要求”。因此,比较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前三个学期还是开展EGP教学,将ESP教学放在第四学期进行。假如允许学生在进校后的第一学期参加四级考试,第二学期参加六级考试,那么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就可以开设大学ESP课程。
  2.大学ESP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性质
  大学ESP教学大纲应该以《要求》中“较高要求”规定的有关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为尺度,制定符合各学校实际情况的大学ESP教学大纲,指导大学ESP教学。从课程性质上说,大学ESP是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侧重专业英语的语言教学,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大学ESP是大学英语的另一个层面,是各专业双语教学的前期课程。在这个意义上,大学ESP教学是衔接大学EGP教学和专业双语教学的过渡课程。它不能取代双语教学,也不是大学英语的EGP教学能够代替的。
  3.大学ESP教学的师资
  根据大学ESP的课程性质,大学ESP教学任务应该由大学英语教师承担。大学ESP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ESP教学的关键所在。前些年强调EGP教学,忽略ESP教学,放松ESP教师队伍的培养,致使很多教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对开展大学ESP教学心存畏惧,可能是大学ESP开展困难的主要因素。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教师明确大学ESP开展的必要性和大学ESP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还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大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特长,同时创造条件,让教师们有时间和动力了解相关专业课程内容,提高他们开设大学ESP课程的信心。
  4.大学ESP课程内容的设计
  在设计和规划大学ESP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本校的特色建设目标,分析本校的专业优势以及相关行业的特点,分析行业对英语语言的需求以及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才能确定大学ESP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普通高校的大学ESP教学至少要满足四个方面的需求:(1)社会需求,即大的环境、形势的发展对ESP的需求;(2)行业需求,明确具体行业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3)专业双语课的需求,对那些教育部重点要求开设双语课的专业,与之相关的ESP教学要求可能更高一些;(4)学生的需求,包括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和职业发展的需求。这符合Strenvens提出的ESP教学的根本特征。
  大学ESP的教学内容“专业性不宜太强,但语言上要有代表性”。教学内容的设计要采取类似于科普教育的形式。如果分类太细太具体,就成了专业课,不利于语言教学。
  鉴于普通高校的大学ESP教学时间有限,其教学重点应该是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能力。在大学ESP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学ESP教材的编写也应该以视听说或听说教材为主,辅助相应的阅读资料,重点解决专业术语的掌握以及基本常识的了解,以此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的愿望,为他们的专业双语教学做好铺垫。
  
  四、结语
  
  十多年前刘润清教授曾预言“大学ESP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的主流”。秦秀白先生也提出过,“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主流应该是ESP教学”。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正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ESP教学的开展是形势的发展所致。我们必须客观地分析形势,合理地利用现有条件,科学地制定教学方案,才能有效地开展大学ESP教学。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同仁关注大学英语改革的后续课程问题,尤其是关注大学ESP课程建设、大学ESP教学途径的研究、大学ESP教材的编写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 and Water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Halliday M A K, McIntosh A and Strevens P.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 :Longman ,1964.
  [3]杨惠中.国外科技英语教学和研究动态[J].外国语,1978, (3):48-511.
  [4]张彦斌,吴银庚.试论科技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0,(1) :56-621
  [5]伍谦光.介绍国外ESP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兼谈如何改进我们的英语教学[J].现代外语, 1980, (4) :55-671.
  [6]张义斌.英国ESP /EST教学与研究的近况[J] .外国语,1985, (2) :72-741.
  [7]陈融.ESP一瞥 [J].外语教学,1985,(3) :39-431.
  [8]Strevens 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A].In Tichoo M(ed. ) ESP: State of the Art[ C].
  [9]杨福家.学习英语,享受完整的美[J] .外语界,1994,(2).
  [10]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教育部高教司,1999.
  [11]梁俭.国外特定用途英语( ESP)发展与现状[J].外语学刊,1990,(4):7-101.
  [12]卫乃兴,周俊英.也谈ESP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界,1994,(2).
  [13]范谊.ESP存在的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14]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9-831.
  [15]严军,王典洪.从专业英语到双语教学[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8):242-243.
  [16]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1.
  [17]教育部基础司.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7.
  [18]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
  [19]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 .外国语,2003,(4).
  [20]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27-321.
  [21]王依超.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2):54-57.
  [22]孙晓明.双语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教育,2004,(7.8):54-56 .
  [23]曹慧荣.双语教学有问题 [J].四川教育,2003,(Z1):32.
  [24]黄婷婷.ESP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改革中的衔接作用[J].法制与社会,2007,(10): 699-701.
  [25]侯广旭.应当“鼓励专业课教师用英语讲课”吗?——与邵永真教授商榷[J].福建外语,2000,(3):33-35.
  [26]杨惠中.科技英语的教学和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78,(2):58-601.
  [27]闫素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6, (3):160-162.
  [28]张威.任务教学法:促进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J].外国艺术教育研究.2008,(3):44-47.
   [29]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
  
  基金项目:广东金融学院“校级教改课题”《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Y2008A02子项目。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教学媒体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设备,但实际调研结果显示,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媒体功效的发挥,并没有很好地起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媒体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现代媒体涌入课堂。目前,高校中开展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教学媒体大多是具有交互性的多媒体设备,诸如多媒体计算机。  回顾教育媒体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媒
[摘要] 普通话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门语言艺术。只有知其音辨其调会其意,才能恰切的表现其意蕴,从而达到绘声绘色感染人、使人产生共鸣的效果。  [关键词] 知音辨调 朗读教学 绘声绘色    有人在赞誉课堂朗读教学艺术时说:“一个教师,在每篇课文开讲之前,如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感情纯正地给学生范读一遍,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那么,他的教学目的就差不多达到一半了。”这样的说法,貌
[摘 要]:400米跑是一项短中之长的速度性项目,它对运动员生理、心理、专项技术、身体素质、体力分配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同100米和200米一样,是一种刺激性和对抗性很强的速度竞赛项目。采用形象训练方法来提高青少年运动员跑的速度,对它进行研究。  [关键词]:形象训练法 运动员 400米跑    目前,我國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成绩较国外运动员有较大差距。因此,短跑训练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我在
[摘 要]:教材分析是教材“二次开发”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教材“二次开发”系统必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在讨论了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必要性基础上,根据教材分析理论分析了《新思维英语阅读Ⅲ》的编写理论基础和重要特点。  [关键词]:教材 教材分析 教材“二次开发” 英语阅读    一、教材分析的必要性    当代的教育对于教材的态度已经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用教材教”必会涉及教师对课程材料的“再加工
[摘 要]:FPGA是目前电子设计中的热点之一。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文章从FPGA教学实践出发,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介绍了一些观点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FPGA 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随着1984年第一个器件的出现,FPGA的影响逐渐扩大,在通信、电子等领域中无不留下它的身影。正因如此,这门课程在高校的
摘要:我国的学生从小就接受竞争方面的教育,往往缺少的是如何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类似大专辩论赛这种形式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这种“较真儿”精神。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反作用于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合作精神教育关系到学生素质和能否顺利与社会接轨。  关键词:竞争辩论合作精神社会  过去一些年,大专辩论赛在大学里很火爆,各学校纷纷举办大学生辩论赛。我上大学的时候,正赶上首届大专辩论赛,学校的学生社团一
[摘要]艺术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打造高质量的高等艺术院校,学科搭建是基础,因为学科搭建是大学发展的基本途径,是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是明确自身定位,实现个性化办学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办学定位 学科特点 突破与发展    一、抓住机会,准确定位,打好基础    1.历史背景  知识经济的到来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大工业前期发展、孕育的结果
[摘要]本文以2007年上海特奥会为视点,在对特奥会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体育文化、体育人文精神及其交互联系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认为“特奥精神”更突显人的价值、享有权与自由。2007年上海特奥会作为人文精神与体育文化融合的实例,表明体育运动正向着“以人为本”的方向迈进,是体育人文精神高度发展的体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关键词]特奥会 人文精神 体育人文精神    人文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
[摘要] MBA学生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学习经营理论主要应用于实际。因此,给他们授课,更应该注重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最好是教师的亲身体验。所以,在美国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是没有资格给MBA学生上课的。本文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案例,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特色与效益”的专题讲座,以期MBA学生在返回工作岗位时,更增添他们的竞争实力。  [关键词] 教学方法 特色 效益    特色和效益这
[摘 要]:本文就如何激起孩子的写诗兴趣进行了探讨,首先,设计“课中课”,读诗品诗赛诗多积累。其次,读写结合。再次,放手让学生大胆写作,让诗轻舞飞扬。最后,成果展示,激发孩子更大的写作热情。   [关键词]:孩子 童诗 兴趣    前蘇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诗人。”的确如此,儿童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群体,他们总是会有许多新鲜的、奇异的想法,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