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8月,郑州一中成立了2006届物理特长班,我担任班主任.当时学生已到二年级,而这个班的52个学生中,只有26个是中招时到达一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另外26个是没有考上一中的学生,比例刚好是各占一半.不管他们上物理竞赛班的动机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都喜欢物理课,都喜欢物理竞赛.尽管我知道他们都是天赋很高的学生,但是基础方面的差异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望着同学们殷切的目光,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这些也促使我下决心对这帮可爱孩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塑造.这个过程有反复,又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结果还是较为理想的:2005年9月,作为物理奥赛主教练、班主任带领郑州一中06届10班学生在第2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囊括河南省赛区理论前5名,有8名学生进入赛区总分前10名,20人取得赛区一等奖,被直接保送到清华、北大等各大名校.
2005年10月19日,第2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在沈阳落下帷幕,我班代表河南省参赛5位选手中张浩炜、赵耀、裴东斐分别以总分第3、9、15名的成绩取得一等奖,并进入国家集训队,云冠翔取得全国二等奖,马文取得全国三等奖,这五位同学在决赛现场直接被北京大学录取.值得一提的是张浩炜、赵耀、裴东斐、云冠翔四位同学的理论成绩全部进入前20名.我班在本次决赛中取得了一等奖并进入国家集训队人数、进入全国理论前20名人数、一个班参加全国决赛人数三项全国第一.
2006年我班毕业52人中保送到清华和北大的学生总数达8人,共40人升入全国重点大学,再创郑州一中历史新高.
2006年4月29日,我班张浩炜取得第七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这是河南省物理竞赛历史上唯一一块亚洲奥赛金牌.
2006年7月19日,我班裴东斐取得第37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这是1994年以来,河南省在物理竞赛中获得的唯一一块国际物理奥赛金牌.
这些学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能够有如此快速的进步,我认为我对学生的塑造还是成功的.我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让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认真,不是太好判断,比如,在课堂上听讲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聚精会神,一节课下来,所有的问题全部解决了,可是有的学生坐在教室里,但心思根本不在讲课上,这一节课时间他就虚度过去了.因此,如果仅仅从听课这个角度上,是很难判断哪位同学是认真学习的.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有最大的收益,就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我的具体做法是:
(1)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量化评价
将学生的学习过程量化,也就是从量上去衡量学生学习态度是否认真.
例如,要衡量学生上课是否认真听讲,就检查学生的听课笔记.①看笔记的数量,看谁的笔记记得又完整又仔细.②看谁的笔记中有对老师讲课内容的批注,如反思、解题方法总结、知识总结、内容补充等.③看谁的字体更工整,字体是否工整是学生学习态度是否认真的直接反映.对做得好的同学予以充分的肯定,将他们树立为学生学习的典范.这样在班里面逐渐形成应该认真学习的氛围.
(2)规范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认真的习惯
学习过程中的听课、读书是否认真,不好直接评价,但是学生作业优劣的分界线是明显的,因此我对合格作业的标准定得很高.
(3)养成读书的习惯
在读书的过程中,大脑采集的信息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视觉对大脑的刺激,二是声音,即声觉对大脑的刺激.在双重信息的刺激下,大脑就会更加缜密地去思考,去辨析,这更有利于形成严密思维的习惯.在读书时,大脑生怕读错了字,注意力往往很集中,这也有利于形成认真细致的习惯.
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不会解的题,小声反复读题,习题中的信息就会一直反复刺激大脑,就很容易产生“顿悟”,而我们解题的过程往往就是突然顿悟的过程,所以养成读书习惯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2.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培养独立钻研精神
对所带的物理特长班,我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由于学生有参加物理竞赛的要求,我对学生进行了竞赛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采用布鲁纳发现教学法,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问题的精妙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高中物理教材中那些适合采用发现法的章节我一律交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完成探究任务,在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我要求学生在做竞赛题时尽可能独立钻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商量、不讨论,凭着个人对题意的理解去完成解题过程,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悟性得到提高,“顿悟”能力得到加强.
2005年10月19日,第2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在沈阳落下帷幕,我班代表河南省参赛5位选手中张浩炜、赵耀、裴东斐分别以总分第3、9、15名的成绩取得一等奖,并进入国家集训队,云冠翔取得全国二等奖,马文取得全国三等奖,这五位同学在决赛现场直接被北京大学录取.值得一提的是张浩炜、赵耀、裴东斐、云冠翔四位同学的理论成绩全部进入前20名.我班在本次决赛中取得了一等奖并进入国家集训队人数、进入全国理论前20名人数、一个班参加全国决赛人数三项全国第一.
2006年我班毕业52人中保送到清华和北大的学生总数达8人,共40人升入全国重点大学,再创郑州一中历史新高.
2006年4月29日,我班张浩炜取得第七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这是河南省物理竞赛历史上唯一一块亚洲奥赛金牌.
2006年7月19日,我班裴东斐取得第37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这是1994年以来,河南省在物理竞赛中获得的唯一一块国际物理奥赛金牌.
这些学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能够有如此快速的进步,我认为我对学生的塑造还是成功的.我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让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认真,不是太好判断,比如,在课堂上听讲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聚精会神,一节课下来,所有的问题全部解决了,可是有的学生坐在教室里,但心思根本不在讲课上,这一节课时间他就虚度过去了.因此,如果仅仅从听课这个角度上,是很难判断哪位同学是认真学习的.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有最大的收益,就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我的具体做法是:
(1)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量化评价
将学生的学习过程量化,也就是从量上去衡量学生学习态度是否认真.
例如,要衡量学生上课是否认真听讲,就检查学生的听课笔记.①看笔记的数量,看谁的笔记记得又完整又仔细.②看谁的笔记中有对老师讲课内容的批注,如反思、解题方法总结、知识总结、内容补充等.③看谁的字体更工整,字体是否工整是学生学习态度是否认真的直接反映.对做得好的同学予以充分的肯定,将他们树立为学生学习的典范.这样在班里面逐渐形成应该认真学习的氛围.
(2)规范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认真的习惯
学习过程中的听课、读书是否认真,不好直接评价,但是学生作业优劣的分界线是明显的,因此我对合格作业的标准定得很高.
(3)养成读书的习惯
在读书的过程中,大脑采集的信息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视觉对大脑的刺激,二是声音,即声觉对大脑的刺激.在双重信息的刺激下,大脑就会更加缜密地去思考,去辨析,这更有利于形成严密思维的习惯.在读书时,大脑生怕读错了字,注意力往往很集中,这也有利于形成认真细致的习惯.
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不会解的题,小声反复读题,习题中的信息就会一直反复刺激大脑,就很容易产生“顿悟”,而我们解题的过程往往就是突然顿悟的过程,所以养成读书习惯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2.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培养独立钻研精神
对所带的物理特长班,我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由于学生有参加物理竞赛的要求,我对学生进行了竞赛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采用布鲁纳发现教学法,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问题的精妙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高中物理教材中那些适合采用发现法的章节我一律交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完成探究任务,在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我要求学生在做竞赛题时尽可能独立钻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商量、不讨论,凭着个人对题意的理解去完成解题过程,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悟性得到提高,“顿悟”能力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