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前所未见的维多利亚时代维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ekafei4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里的“时代”,是维多利亚时代。在勃朗特姐妹笔下,这个时代有与世隔绝的庄园,里面住着外冷内热的深情男子。在简·奥斯汀的书里,则充满下午茶、沙龙和舞会,男女因机智交锋互生爱慕。
  英国当代作家萨拉·沃特斯(Sarah Waters)的“维多利亚三部曲”却打破了这派祥和。那是一个女性毫无选择权的时代:她们必须裹在鼓鼓囊囊的裙撑下动不动虚弱晕倒,小姐困在大宅,民女长在贼窝,被动接受命运——被迫嫁人、关进疯人院或送入收容所。
  这三部作品全部都曾被搬上银幕,其中,《指匠》在2016年被韩国导演朴赞郁拍成电影《小姐》,在中国为人所知。2017年10月,沃特斯的“维多利亚三部曲”中文版重译出版。
  沃特斯曾说,写维多利亚时代的故事并不为猎奇过去,而是“在乎现在,去探究我们如何经过风风雨雨,幸存为今天这样的女性”。

那些简·奥斯汀没说的


  1874年,一个五角形女子监狱里,富家女从监视窗看到细嗅紫罗兰的女囚,惊为天人。
  富家女29岁,不想结婚,是家里的尴尬存在。她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喜欢女人,曾计划和同性恋人逃离家庭,去意大利生活。然而,恋人迫于世俗压力,和富家女哥哥结婚生子,和她“止步友谊”。
  内心苦闷,富家女频繁去监狱做志愿者,与因玩弄巫术被囚禁其中的灵媒一见钟情。失去自由的灵媒唤起富家女的感同身受:我不也被囚禁在深宅和性别规范中吗?富家女决定協助灵媒越狱,相伴去意大利,然而,等待她的却是背叛。
  《灵契》出版于1999年,是沃特斯的成名作。这是她关于维多利亚时代的第二本小说,带有悬疑和哥特色彩,极有维多利亚特色却又耳目一新——对监狱和通灵术的描绘、对“剩女”和同性恋等边缘人的刻画,是勃朗特、奥斯汀等作者不曾涉及的。在真正的维多利亚时代,边缘人并没机会写书发声,而主流作家的视角却总逗留在知识阶层,奥斯汀的小说就被称为“中产阶级风情画”。
  沃特斯因这本小说获得毛姆奖。在此前,她自称“显而易见是个书呆子”,是个长期待在象牙塔中的英语文学博士,只试水写过一本小说。
  成为作家前,沃特斯一直致力于当个学者。读博士时,她的研究领域是19世纪同性恋历史小说。为了收集素材,她在图书馆看了大量维多利亚时代的色情小说和私人日记。
  她爱上了那个时代。“它有些令人喘不过气”,英国的版图野蛮扩展,汽车马车并驾齐驱,火车头冒着白气,绅士穿着一不小心会割断喉咙的高领,淑女包裹在层层叠叠的蕾丝束缚中。
  “哪里有压抑哪里就必须有释放,表面压得越厉害,底下暗涌越猖狂。”将沃特斯小说介绍进中文世界的译者阿朗形容。收集资料时,沃特斯接触到那个时代的阴暗面:极度繁荣的地下情色文化,贫民区的男妓和暗娼,贵族妇女沉迷通灵术,实为色情会所的绅士俱乐部。
  沉迷于史料之中,沃特斯会忍不住想:“那时候人们怎么生活?如果我是她,我会怎么做?”完成博士论文后,她终于忍不住了:“我也想写个这样的故事!”于是有了第一部作品《轻舔丝绒》,用时18个月完成。
  这部小说讲述了19世纪末一个底层少女的成长。爱上女明星,女明星害怕舆论,匆忙嫁人证明自己“正常”。“不正常”的女主角不得不女扮男装混社会,成为贵妇的“男宠”。一番跌宕后,她逐渐接受自己,和女性社工相爱。
  在一次采访中,沃特斯将这部处女作称为“游戏之作”。这部作品迅速获奖,并在2002年被BBC改编为电视剧。这类由当代作者书写的历史故事被称为“新维多利亚小说”,发生在旧时代,而作者却把观照投向当代人。

不再小众


  从1999年到2002年,沃特斯几乎以一年一本的速度,写下三本维多利亚时代各阶层女同性恋的故事:底层少女成长史《轻舔丝绒》,讲述监狱和大宅中两个囚禁者的《灵契》,以及最负盛名的《指匠》——讲述小姐和女仆间的阴谋和爱情。这些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被赋予了更为现代的灵魂:不满囚禁,热望自由。
  “维多利亚三部曲”让沃特斯的学者生涯转了个弯。她离开大学,回家专心写书,每天1000字。“我知道我一直是个二流学者,”她说,“那我宁可当个二流小说家。”
  事实上作为作家,沃特斯远不止“二流”。她被文学评论界称为“当今在世的最会讲故事的英文作家”;英国《卫报》则强调,沃特斯绝不止是“讲故事高手”。
  尽管具有通俗小说的戏剧性,故事剧情跌宕,在读完最后一页前没有真相,但沃特斯的“维多利亚三部曲”始终被定义为“严肃小说”,《指匠》曾于2002年入围布克奖。鲍勃·迪伦提到,这是他一生最爱的100本书之一。三部曲的中文版编辑卢茗表示,和其他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相比,沃特斯小说的特别之处在于“融合纯文学和通俗文学”,不仅有思想,而且很好看。
  2010年前后,华文天下曾引进三部曲,买下台湾版翻译,但在大陆并不算畅销。多数读者由影视剧开始关注小说,留言聚焦于同性情爱和剧情反转。
  2016年,韩国导演朴赞郁拍了《小姐》,将《指匠》的故事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搬到1930年代韩国。这部作品在中国引起轰动,女性“情色”是该片引发热潮的最大噱头,随之附带的还有萨拉·沃特斯在中国不再小众。
  沃特斯本身是一名女同性恋,和伴侣生活在伦敦一处维多利亚时代的尖顶阁楼,“是当时的保姆房”。对于三本书中都以“女同性恋”作为主角,沃特斯说:“这就是我生活的情况,不是吗?这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面对三部曲层出不穷的影视改编,英国《卫报》曾表达过遗憾:影视作品更沉迷于猎奇故事,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在电视改编中被略过,女主角的孤独、无聊、受困,仅仅成为一些浪漫冒险的序言”。
  评论界也常以“女同性恋”和“情欲书写”来赞扬沃特斯的先锋性,她却表示:“我只是喜欢关注变化,五十年前、一百五十年前,女性对情感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对于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没有——“我们和过去的人是极其相似的,社会发生巨变,但人性中的野心、欲望、失望,始终没变。”

敢与不敢


  传统维多利亚小说中,也有独立女性的代表——简·爱、《傲慢与偏见》的伊丽莎白、《呼啸山庄》的凯瑟琳,她们凭借外貌或人格魅力,最终获得优秀男性赞赏,被赐予自由和尊重。
  但沃特斯想表达更多。她始终保留着搞学术的习惯:在写小说前泡在图书馆看史料。她发现,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声音总被淹没,历史资料多由男性叙述者讲述——在男性叙述者眼里,女性更像是一堆华丽服饰,而不是一个人。
  在聊到《灵契》时,沃特斯表示,灵媒囚于监狱和小姐受困大宅其实更像隐喻:“我认为,我们都身在囚禁之中。比如性别,很多事都能限制我们,可能这才是我真正感兴趣的。”
  因此,她笔下女主角说的是:去他妈的!谁要你拯救。这些女囚、小姐、女仆虽然社会角色各不相同,却都想逃离现状,主动选择人生。她们并不一定正直善良,甚至不择手段,但她们不再被动,她们在抗争,并主动表露情欲。
  尽管这些女性的自我意识已经足够“现代”,但沃特斯仍小心地让她们藏身于时代。她们用微妙的小动作、暧昧的语言表达亲密。“你可以在当今社会任何角落看到性感形象,这让我觉得过去的浪漫很有力量。”沃特斯说。
  这使得沃特斯的作品更加具有真实的力量——在那样一个时代,女性并非一开始就勇往直前:《灵契》里为了和恋人成为一家人,做了恋人嫂子的女性;《轻舔丝绒》里用婚姻掩饰性向的女明星;《指匠》里对同性之爱畏缩的女仆。“正是当时的女性吃了‘不敢’的苦,才有了现代女性的‘敢’。”编辑卢茗说。
  因此,为了让这份“敢”更有希望,沃特斯常常赋予她笔下的主角们一个光明温暖的结局——温暖到几乎不像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能够实现的。
  在《指匠》结尾,小姐成为大宅主人,再也不用在男性令人不适的注视下朗读色情小说,她开始自己创作——在男性主导的感官世界里,主动讲述女性欲望。而在《轻舔丝绒》的最后,沃特斯让女孩和同性恋人一起生活,并打算致信家人:“如果他们接受不了,至少知道,我现在安全而快乐。”
  (李昭瑾摘自《看天下》)
其他文献
许多人都觉得“偏见”不是一个好东西。英国散文家、评论家威廉·哈兹里特曾说,偏见是无知的产物。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更把偏见比盗贼,而伟大的政治家列宁则评论道:“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这些名人对偏见的话有一定道理,因为不恰当的偏见常会导致一个人对眼前的人和事物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产生不好的结果。比如,教师对差生的偏见会使其一蹶不振,丧失学习的信心,上司对女性员工的偏见会导致公司痛失优秀的业务骨干等。
都说美国孩子数学差,去到了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一年級上半年的课程是十以内加减法,女儿在国内幼儿园已经学到了两位数,所以完全不在话下,但美国孩子就完全不同。女儿放学回来说她的同桌太笨了,笨到不想和他坐一起。老师上课讲解2减1等于1,同桌就在那里嘿嘿傻乐,对老师说“It’s so funny”,反正作为中国人完全不知道减法这事funny何在。  但女儿并不是班上数学最好的,我们让她背九九口诀表,到现在
多年以后,拄着拐杖的吴延卿在半轮残月下,跟我们这些小辈讲起他的一生时,话题总绕不开那头伴他多年的黄牛。   塬上至今还流传着吴延卿出生时的奇闻。据说,那个冬日子夜,月亮出奇地圆,那月盘将一切星光都掩去。吴家老宅中的众人却无心惊叹。   吴延卿他爹吴传梓正忙得焦头烂额。他一会儿在偏房外面喊着问产婆里面的情况,一会儿跑到屋后的牛圈看老母牛。老母牛下犊子了,这回不像以前那样顺,先看到的是两只蹄子。吴
前段时间家里人出差,给娃的作业签字的活落到我头上,签字前当然要看一眼,这一看不当紧,差点没把我看吐了。  这是一个胃不太好的人,遇到完全看不懂、没法下手因此感到头晕目眩的事情时的本能反应,摆在我面前的娃的数学作业,就给我这种感觉。  当然我是学渣,但我读小学时数学还挺好的,经常考满分。虽说丢下书本多年,却也能够判断出,如今的孩子,课程难度超出我们当年的功课不知多少。而我们小学时,还没有英语这门课,
并非所有的建筑项目都会成功,尤其是那些一开始就想成为奇迹的建筑。今天,时尚芭莎艺术来给大家盘点因种种原因而未建成的非凡建筑。圣家堂  高迪的圣家堂(Sagrada Familia)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尚未完工就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建筑。从始建之日起的137年间,它相继经历了西班牙内战、施工文件丢失乃至主要设计师逝世等重大问题。而去年,圣家堂还为从未取得建筑许可而支付了高達4100万美元的罚款。目前,该教堂
有段时间我热衷于做日式便当,红红绿绿地摆在便当盒里,煞是好看。心中得意,拍了N多照片摆到网上来,“守株待兔”般地专门等着朋友们的表扬。  可是我最亲密的一位朋友却毫不客气批评我了:  “你做的便当虽然好看,但冷冰冰的不适合中国人的胃。中国人习惯的是热饭热菜热汤。”  这样的批评真是令人大倒胃口啊!受了打击,所以我现在好久不做便当也不贴照片了。  不过想想,中国人和日本人,虽然肤色脸孔都长得比较接近
人的一生应当怎么度过?  在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标准答案:“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虚度年华,对于孩童来说,都是一种警告和提醒,我们将时间划成网格,人生像施工图一样清晰可见,网格化管理,没有漏洞,就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男主角陈孝正一样:“我的人生是只能建筑一次的大楼,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当时在
迷人的外表能够影响胎儿的性别。美女寻找配偶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普通女性,俊男寻找配偶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男性。但是,俊男美女的成功方式有些许不同。  在与短期配偶和长期配偶相处的过程中,美女都能做得很出色,与此相反,俊男只是与短期配偶相处得较為融洽。实际上,有很多原因导致俊男无法成为好丈夫。  尽管迷人的外表通常都是有利的条件,但是这仅仅对女性繁衍后代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有些专家预言,漂亮的夫妇将有更
那时候,尽管老锣(我后来的老公)并没有把我当作正式的女朋友,但还是带我去他家见了他的父母。  他的父母住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小村落里,兩人都是老师。老锣向他们介绍我的时候,语气更像是介绍一位音乐上的合作伙伴。  他妈妈好像并不介意我到底是什么身份。第一天见到我,她便开车把我带到当地最高的山坡上,让我俯瞰小镇。然后,她带我逐一拜访他们的朋友,看他们怎么挤牛奶,怎么养鸡,怎么种土豆。她不停地用英语跟
日本人很爱清洁,据说这和日本神道有关。神道确实特别注重洁净。例如,穿过“鸟居”正式进入神道的世界后,首先看到的是放着勺子的水屋。祭拜前,要先用水屋的水洗手。按照规矩,要先洗左手,再洗右手,然后用长柄的勺子舀点水放在手心漱口。这么做是为了清除污浊。很多日本人每天泡澡,所以在日本的地铁里,总是漂浮着淡淡的沐浴露的香气,不像某国的地铁,汗臭夹杂着蒜味。   日本有着独特的“沐浴文化”。12世纪初即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