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新课程实验区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lai_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7年高考的结束,此前倍受人们关注的新课程下的高考业已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新高考究竟考什么、怎么考,我们似乎可以从部分省区的高考中看到一些端倪。今年我国有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参加新课程高考。从四省区高考试题来看,总的特点是稳中有变化,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和新课标新要求。就语文学科而言,具体呈现出如下一些特点:
  试卷结构:试卷长度加长了,但试题答量与以往基本一致。试卷分为必考试题和选考试题。必考内容海南、宁夏(试卷相同,均为全国卷)占83.3%,广东为90%;选考内容海南、宁夏占16.7%,而广东仅为10%。从选考内容来看,广东试题分值偏低,相对略显保守。
  考试内容和题型。试卷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大组块。必考内容包含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但现代文阅读只考论述类文本(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所用题型依然以客观题为主,如海南、宁夏试题,但广东题则采用了主客观题相结合的方式。选考内容为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如广东选用的是迟子建的散文《泥泞》和一篇兼有新闻与传记特点的访谈《访钢琴演奏家傅聪》,海南、宁夏选用的是小说《水浒》中一个片段和记实性文本《叶圣陶在四川》。从考查能力要求上看,必考部分的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选考部分主要考查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和探究能力,在能力层级上呈由易到难的递增趋势,符合新课标选修课评价应着眼手“差异性和多样性”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答题。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选考题中均出现了探究题,如海南、宁夏试卷第18题:“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
  今年的试题设计在试卷结构、内容和题型方面体现出的稳定性特点,既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把握和学生的复习备考,也有利于教学秩序的稳定。同时,在稳定中所体现的适度变化,也有利于激发起考生浓厚的兴趣和临场发挥的兴奋状态,有利于引导教学的创新和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难看出,课程实验区的语文试卷还是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试题总体显得过于平稳,与新课程和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比如必考试题和选考试题所占比重问题,四省区的选考内容所占分值比重均在20%以下,这与高中教学实际相脱节,不利于发挥高考的导向作用。我们知道,高中语文必修课学时是1.25学年,选修课是1.75学年,很显然学生学习所用时间和所学内容在目前的高考中都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其后果可能是大部分学校和大部分学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必修课的内容上,而选修课就会只选与高考内容相关的文本,至于文化类选修课自然就会随着它在高考中的缺席而在高中教学中消失。这种现象恐怕是谁也不愿看到的。
  此外,从四省区的试卷内容看,高考似乎依然在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传统高考的软肋,即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四省区中只有山东试卷第17题考查了与口语交际相关的内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这既不利于高校选拔合格人才,也不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利于推进中学语文课程改革。
  我们认为在新课程下的高考中,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和可行的。下面我们就高考中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问题作一点探讨。至于其必要性,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同,在此就不必赘述了。
  其实听力考题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还是较高的。比如听写成语,既可考查学生的拼音和汉字的正确书写,也可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再如让学生听读一段文字(或一篇报告或一篇评论或一段消息或一段对话等等),听读之后,根据能力考查需要设置各种问题让考生用文字回答(苏教版高语必修四《奥林匹克精神》课后“活动体验”就设置了这样一个练习),这种试题可考查学生及时获取信息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换言之,通过听力考查,同样可以达到考查识记、理解、分析、归纳、评鉴、表达等各种思维能力。而且如果用听写题代替现行的判断正确读音和书写题,还可提高试题的区分度,比如假定考生全对得满分为6分,而每错写1字或2字扣1分,那么,考生便会出现7种得分结果,这比现用的语音和文字两道选择题只能出现3种得分结果更有区分度。再者,由于标准化题还有碰对的可能性,故其信度远远低于听写题。可见听力题有助于高校挑选语文素质好、语文能力强的考生。当然,听力题评分操作比标准题复杂得多,它费时费力。但就目前而言,“听”的能力考查已具备了实施条件,现有的先进的足够的音响技术和设备基础,实施考查已不困难。
  至于高考语文听力怎样命题,下面的设想是否可作为一个参考:
  以听力考查题作为语文试卷的第1卷,命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形成明显梯度;取材应由课内到课外(课外为主)、由词句到文段,能力考查则由识记到理解、由分析综合到摘记表达。具体命题方案可作如下设计:
  第1题,听写一组含易读错和易写错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第2题,听写语段并给语段加标点。
  第3题,听读几个句子,按要求答出各句大意、类型或有无毛病等。
  第4题,听读一段简短的消息、要闻、通知、简报、报告、讲话等,按要求完成各小题(如要点、精神及意义等等)。
  第5题,听一段中外文学名著的朗读,按要求用文字回答若干小题(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中心等等)。
  第6题,听一段社会问题访谈或辩论,按要求回答若干问题(如各人观点、依据、论辩方法等等)。
  第7题。听一段人物对话,然后答题。
  当然,还可有各式各样的选材和各式各样的听力考查命题,但原则上尽量包括传统试卷第1卷的知识考点并超越其原来的能力考查,自然也应符合现实社会中语言交流的实际和适应语言交际的需要。
  至于“说”的能力当然也很重要,它是一个人语文能力强弱的最快速、最直接的真实反映。但由于受人力、时间、空间等诸多条件限制,只能实施于小型特殊考试,不能在全国性大规模的高考中实施。但是我们可通过放一段对话录音或呈示一段模拟对话的真实情景,让学生根据对话录音或模拟对话的真实情景来判断选项或用文字形式问答,即把有声的问答转化为文字题来考查,比如2004年江苏的一道考题:
  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
  材料: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
  再如,今年山东试卷第17题:
  今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学校开展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活动,如果你是该校的志愿者,发现游客在景区文物上刻字留言,你将如何劝阻?请针对以下不同对象各写一句话。要求:语言得体,有说服力,每句不超过30字。
  (1)对同龄人:
  (2)对长者: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规定:“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1》(教基[2003]6号)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4月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明确了语文科考试既要有利于普通高等学校选拔人才,又要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和语文教学。从2007年新课程实验区高考语文试卷来看基本体现了新考试大纲的上述要求,但是正如上文所提及的,新课程高考语文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空间和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我们期待着,随着对新课程下高考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新高考能在稳定的基础上发出更为铿锵悦耳的改革之音。
  
  (作者单位:常州市安家中学)
其他文献
著名作家毕淑敏在散文《我的五样》(苏教版)中,记叙自己通过参与一个检测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测验,对人生进行严肃思考,对自我生命存在意义作出追问的情景。面对老师的题目“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作者首先以医生的身份选择了“空气”、“水”、“太阳”,接着又以女性的身份写下“鲜花”,只剩最后一样可以选择了,作者此时为难不已,于是借同学的选择进行了思考,面对同学“父母”、“孩子”、“爱人”的选择,作
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都以特有的文学形象和文学魅力,向人们展示了人世间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极致,强烈地叩响了人们的心灵。细品两文,加以比较,不难看出它们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不少相似之处。    一、感情真挚浓厚    读罢两文掩卷涵泳,深切感受到的是两位作者所共有的那种对至亲的拳拳爱心和绵绵亲情。文笔都是那么自然质朴而淡雅,却表达得又都那么哀婉久绝。  “情真何必词艳?”
人教版高语第四册的第一单元,收入了鲁迅先生的《药》、莫泊桑的《项链》和巴尔扎克的《守财奴》这三篇经典的小说,而且将本单元学习小说的重点定为小说的主题和结构,用意是明显的,设计是巧妙的。  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把结构技巧比作“工师之建宅”,认为“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须事先筹划,精心安排,否则就不能恰当地运用材料建设房屋。可见结构之于文学作品的重要地位。  小说的结构,主要表现
连续几年的高考阅卷,使我们感慨颇多:高三学生绝大多数已进入成年人的行列,但是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并不完全同步,少数高中生的不成熟现象还很突出,尤其表现为作文的低幼化。这种低幼化现象不仅在普通中学存在着,在一些重点高中也存在着。阅卷中我们发现高中生作文低幼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一、思想的幼稚化。认识问题、分析问题非常肤浅,反映事物、说明事理只限于表面层次。如为了论证在人生之路上好人不会变成坏人,举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深刻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坚持党的领导、从严管党治党的宝贵经验,强调指出,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充分彰显了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高度政治自觉。实现自我革命,关键是要靠自身力量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纪检监察工作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是推动自我革命的
近年来,高考作文把文章的“感情”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要求“感情真挚,有自己的深切感悟”。可见“真情实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找到情感喷发的火山口,准确真挚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在此,我想以《项脊轩志》为例就“动之以情”来谈谈记叙文写作的问题。    一、何谓感悟真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生活呼唤真情,人人渴望真情,人间处处洋溢着真情,真情存在于我们的身
摘要: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有PCK理论并且能应用PCK理论指导实际教学.本文以“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为例,将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教学理论及多年教学形成的经验应用到加速度的概念教学中,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学科教学设计.从引入新课、引入概念、深入理解、深化应用等方面应用PCK理论,采取“问题”引导方式,将新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关键词:PCK理论;
“早一分钟建成医院,就能早一分钟战胜疫情,一分钟都耽误不起!”这就是中建集团武汉火神山医院安装项目部总工程师金晖。  主动请缨加入战斗  1月24日,大部队集结前,金晖就已经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作为火神山安装项目部总工程师,他为帮助设计院快速出图,整整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以最快速度将第一版图纸送到现场,又立马转入现场施工。  偌大的工程,十天交付,资源调配压力极大。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是劳动力资源和材料
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中,教师经常谈到的一句话就是“要写出真情实感”。文字是作者思想的服饰,一篇好的作品只有包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才能打动人。南朝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这样描述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他是说,写文章的人大都内心有所触动,就把这种情感写出来,那看文章的人呢,就要一层层剥开文字,一步步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这样做就像沿着水波寻找
公元534年,无疑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东方的北魏王朝,因内忧外患而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波斯的萨珊国王科斯洛伊斯一世正致力于恢复由马兹达克运动造成的破坏,西欧的法兰克人成功灭亡了罗纳河谷的勃艮第远亲。至于占据半个地中海的拜占庭罗马人,也颁布了里程碑式的《查士丁尼法典》。  不过,在当年的北非内陆,还有一场容易为人所忽略的玛梅斯战役。虽然和许多大事相比,并无太多特殊价值,但对当地居民和新来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