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是需要也是可能的。
【关键词】教学 抽象逻辑思维 能力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順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就是认识能力或认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是需要也是可能的。
首先,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s入开展,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都需要抽象逻辑思维。同时,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有很大的飞跃,这就是当前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另外,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由初二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需的。
其次,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初二开始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
实践证明:凡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应把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具体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这个问题上,我国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好途径”的观点,并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智力是存在层次的,它是由人的思维的个性差异确定的,这种差异体现为个体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五方面。
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学会审题
学生在做刚学的新题型时,往往找不到切入点,根本不知道从何人手,因此需要教会他们如何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字,难题也就解决了。比如学动量守恒定律时,应教会学生碰撞、爆炸、反冲都满足动量守恒,所以看见题干中有这些字就可以使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解题。这样一来学生就有规律可循。
2.学会画图
学生在做题时,看见过程稍微复杂一点,就觉得很抽象,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把题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画成图,把已知数据标在图上,这样就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学生自然也就会解题了。
3.“巧设”陷阱,深化概念
学生在处理物理问题时,由于缺乏思考,往往不知道通过物理过程的分析去还原物理问题所依赖的模型,因而容易落入“陷阱”。因此,教师可故设陷阱,诱导学生“就范”。例如,在学习动量的概念后,可出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分析: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速度大小为2m/s,速度方向斜向上,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求这个物体的动量是多少?学生很容易先求水平分速度,再用这个分速度乘以质量,但这显然是错的!这时,我们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了解动量的概念,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 “吃一堑,长一智”,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一题多解,开阔思路
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现象,对于同一事实,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因此,在物理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达到拓宽学生思路的目的。例如,关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题中,求物体运动的位移既可以用第二章直线运动的公式,也可以用动能定理。做题时,可以让学生试着用多种方法解,老师再进行提点,帮助学生挖掘物理量间的相互关系和物理规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5.多题归一,举一反三
许多物理习题是物理过程、规律和性质类似的问题,它们问只有不同程度的量的差异而无质的区别。因此,我们只要选好典型题,通过有的放矢的精解和适当的点拨、拓宽:就可以使学生不仅掌握一类题目的解法,而且熟悉一般的解题方法,进而明确只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关键,积累正确的解题经验,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6.巧用实验,启发思维
物理思维的最大特点是物理形象和物理概念的不可分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物理时的“难以理解”,主要是“难以想象”造成的;物理教学低效率的原因,从思维方面看,关键问题就在于严重忽视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通过演示实验、实验设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以已有的知识信息为基础,形成布局合理的等效思维、迁移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推理思维及分合型思维等不同形式的立体结构,让学生在思维中增知识、长才干,在思维中求技巧、促能力,从而最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 抽象逻辑思维 能力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順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就是认识能力或认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是需要也是可能的。
首先,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s入开展,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都需要抽象逻辑思维。同时,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有很大的飞跃,这就是当前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另外,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由初二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需的。
其次,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初二开始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
实践证明:凡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应把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具体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这个问题上,我国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好途径”的观点,并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智力是存在层次的,它是由人的思维的个性差异确定的,这种差异体现为个体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五方面。
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学会审题
学生在做刚学的新题型时,往往找不到切入点,根本不知道从何人手,因此需要教会他们如何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字,难题也就解决了。比如学动量守恒定律时,应教会学生碰撞、爆炸、反冲都满足动量守恒,所以看见题干中有这些字就可以使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解题。这样一来学生就有规律可循。
2.学会画图
学生在做题时,看见过程稍微复杂一点,就觉得很抽象,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把题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画成图,把已知数据标在图上,这样就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学生自然也就会解题了。
3.“巧设”陷阱,深化概念
学生在处理物理问题时,由于缺乏思考,往往不知道通过物理过程的分析去还原物理问题所依赖的模型,因而容易落入“陷阱”。因此,教师可故设陷阱,诱导学生“就范”。例如,在学习动量的概念后,可出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分析: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速度大小为2m/s,速度方向斜向上,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求这个物体的动量是多少?学生很容易先求水平分速度,再用这个分速度乘以质量,但这显然是错的!这时,我们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了解动量的概念,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 “吃一堑,长一智”,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一题多解,开阔思路
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现象,对于同一事实,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因此,在物理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达到拓宽学生思路的目的。例如,关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题中,求物体运动的位移既可以用第二章直线运动的公式,也可以用动能定理。做题时,可以让学生试着用多种方法解,老师再进行提点,帮助学生挖掘物理量间的相互关系和物理规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5.多题归一,举一反三
许多物理习题是物理过程、规律和性质类似的问题,它们问只有不同程度的量的差异而无质的区别。因此,我们只要选好典型题,通过有的放矢的精解和适当的点拨、拓宽:就可以使学生不仅掌握一类题目的解法,而且熟悉一般的解题方法,进而明确只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关键,积累正确的解题经验,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6.巧用实验,启发思维
物理思维的最大特点是物理形象和物理概念的不可分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物理时的“难以理解”,主要是“难以想象”造成的;物理教学低效率的原因,从思维方面看,关键问题就在于严重忽视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通过演示实验、实验设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以已有的知识信息为基础,形成布局合理的等效思维、迁移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推理思维及分合型思维等不同形式的立体结构,让学生在思维中增知识、长才干,在思维中求技巧、促能力,从而最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