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微信很严重吗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ovey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到一个好消息,你满心欢喜的第一个告诉他。当你敲出这一句,不过是想第一个同他分享喜悦。他没有立刻回你。你想也许他还没有看到你的消息。
  看到一條好看的裙子,你满怀期待的拍下来给他发了过去。你只是想让他说说你穿这条裙子会不会好看。他没有立刻回你。你想也许他正觥筹交错,顾不上回。
  突然肚子疼了起来,你趴在床上一边哼哼,一边敲出“我不舒服”。你只是想求得安慰。他没有立刻回你。你想也许他正在游戏里打得不可开交,忽略了消息。
  新发现了一款有意思的表情,你笑着找出一个最为可爱的发了过去。发完,你又一遍遍看着让人忍俊不禁的表情,乐不可支。他没有立刻回你。你想也许他已入睡。
  你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待了很久,忽然心血来潮点开视频,让他看看那里的风景和你生活的环境。他没有立刻回你。你想也许他心情不好。
  有时,也许正应了你的猜测,他只是太忙,当时没有看到而已。但第二天仍没有回应,会一点一点扯丝一般拉远彼此的距离。情绪的确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一瞬间的情绪抛了出去,却没有回应,喜悦会减半,兴奋会冷却,悲伤会重叠,想念会晕染,担心会变沉。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微信没有回,为什么不打个电话呢?既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维系仅有电话足矣,何必要有微博,要有微信,要有书信,要见面呢。我并不强调社交软件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相反的,我觉得都不重要。
  很多人之间,大抵都是在臆想里毁于两城之距,渐渐地从我们的画纸上淡出、落款、搁笔,故人旧景的变迁从此与你再不相干。在没有了纸笺承载文字和感情的现在,一秒钟一瞬间就可以送达的寒暄是多么廉价和单薄,我们就在这样廉价的问候或者不问候里,失去或者丢弃了多少情感。如果这样廉价的问候和交流彼此都不愿意付出,那么你手心里的这份情感该是有多么廉价呢。
  我相信如果时间倒流回初识的时光,他不会有这样有意的无意识。无论走得多远,都请记得,这世上从没有一蹴而就的幸福。牵着的手可以分开,走过的路可以绕行。相伴同行的那个人,不是买回的一件衣服,会毫无疑问永远属于自己,不管是珍惜或是弃之不理。有太多的人擅长挽回,却不懂得经营。也有太多的人,宁可在燃烧后的灰烬里哭泣,也不愿在盛开时珍惜。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零零后的于沐之出生在一个北漂之家。12年后,她考上北京一所初中。该校崇尚分数至上,数学成绩很糟的于沐之,一下子跌进了地狱。有一次她明明写了作业,但忘了带到学校,老师一口咬定她撒谎,罚她在教室门外做了200个起蹲。看着同学嘲笑的眼光,她拼命忍住眼泪,不予辩解。老师很生气:“自甘堕落。”  老师的重压,分数的威逼,父母的不理解,令处在青春期的沐之绝望了。她将这些写到一篇日记里,而因为这篇日记,妈妈李虹
现代的中国思想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这就叫血脉  大家好,世界文明的兴起,可以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文明,能在世界民族之林里屹立数千年,肯定有非同寻常的地方。哲学家罗素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华文明在世界古国里边,是唯一一个得到延续和没有中断的文明。我们的文明为啥没有中断?我的观点是,中国的农业没有犯颠覆性的错误。我们的文明没有中断,可能得益于3个方面:一个就是我们独具的自然禀赋;第二个,我们智
人活在世界上,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有些人稍微遇到一些不合心意的事情,就会开始消极对待生活。他们就像一副慢性毒药,把潘多拉盒子打开,把不满的情绪释放出来,在世界散播自己的黑暗与不满。实际上,悲观又消极的态度,除了让一个人变得更糟糕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喜欢从消极层面思考的人,很容易引起恶性循环,因为常常沮丧会让别人远离并且讨厌你,做事情就会开始变得不顺,而事情变得不顺以后,运气就会变差,运气变差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屈原之后,那么多的谪诗人,那么多的落魄文人,都在不知不觉地续写《离骚》。《离骚》也是一种乡愁啊,既是对天水相隔的故国的乡愁,更是对心目中的理想国的乡愁。屈原一步一回头,在他忧伤的回眸中,故国已被大大地美化了、诗意化了,变成了理想国,遥不可及,而又牵肠挂肚。唉,他不仅被国王贬谪到远方,成为一个边缘化的人,同时也被理想国驱逐出境。他所谓的美政理
1990年,出生于北京房山、18岁的潇如风从中等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有一次开职工大会,潇如风迟到了。到了会议间门口,他脱口而出喊了一句:“报告!”里面的人“轰”的一声全乐了,大家都笑着说:“潇老师还是个孩子呢。”说得潇如风羞红了脸。  在小学里教了一年书,潇如风开始慢慢觉得不对劲:同学个个都去上高中了,我是不是错过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考大学?恰逢此时,坊间兴起了“没有本科大学毕业
2004年,江西小伙子黄文蒋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在家种丝瓜。一次,他和同学旅游时,在宾馆里看到一种叫“丝瓜络沐浴片”的产品,这“丝瓜络”只是个文艺的说法,其实就是用农村人用来洗碗的丝瓜老筋。这种沐浴片因为一客一换,所以用量很大,黄文蒋不禁想:我家就是种丝瓜的,为什么不做这个卖?  回家后,黄文蒋说服父亲在田里留了一批丝瓜让其自然老化。当年秋天,他用从宾馆里带回来的沐浴片做样品,请人加工了十几万片沐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出自《老子》一书。亦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其实,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之前,还应有一句话,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口口相传中,群众按照自己的意愿,又在其后续了一句话,叫“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陈毅元帅在《七古·手莫伸》中告诫说: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孙俪和一位朋友聚餐,对方带来一个伙伴。或许是因为第一次见到大明星,这个伙伴便用手机偷拍孙俪。孙俪觉察后坦言道:“我们都是好朋友,工作累了,一起放松下,谈谈心挺好,没必要把我当成明星。”这个伙伴听了,才把手机关了。临别时,孙俪对略显失望的伙伴说:“我这有一张随身携带的旧照,这张照片仅此一张,我还没来得及翻拍,送给你留念。希望下次见面,我们都不要拘束,没有身份的不同。”后来,朋友私下里告诉孙俪,伙伴是
在碎片化阅读、电子化阅读、娱乐化阅读、浅层次阅读盛行的时代大背景下,24小时不关门的书店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那里该有着多么芬芳的书香?那里该有着多少美丽的相遇?那里该有着怎样的情怀和温暖?  我们可以这样打开想象的翅膀,一个简洁、安静的书店,里面摆满了各类书籍,有很多不同身份的人都在选自己的所爱,也都爱着自己所选,一个享受工作和充满爱心的店员,组成了人世间最为温馨动人的风景。陋室温情溢,书香醉人心
雨果认为:“最伟大的人,也是最能忍辱的人。”此言十分精当。尽管人们的信仰、教养、心境、阅历千差万别,但遇辱是一块试金石,往往能将一个人的心胸、气度、境界和智慧暴露无遗。能忍者,常常能成就伟大。  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为踩脚的小事,在公交车上互不相让,甚至动粗。这是遇辱时最常见也是最低层次的情形。要说这是小肚鸡肠缺乏雅量的话,那历史上也有些人“士可杀不可辱”视个人名节神圣不可侵犯。《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