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多元背景下的高校教育理论构建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价值更加多元化的情况越来越突出,与高校教育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凸显,更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本文主要通过价值多元背景下高校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高校教育理论的重新构建问题,以期促进价值多元背景下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价值多元 高校教育理论 问题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10-02
  所谓价值多元化,顾名思义指的就是社会中同时存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价值观念。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世界,但是同时也由于价值的多元化给高校教育理论和实践也带来了不少的不良影响,例如受到知识无用、虚荣浮华等不良风气的影响。面对这些问题,有必要重新构建新的高校教育理论,以促进高等教育和学生的更好发展。
  一、价值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
  1.市场经济的趋利性
  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人对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认为市场经济在实质上就是一种金钱经济。受市场经济趋利性的这种影响,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看中的是就业前景而非自身兴趣,产生了错误的价值取向,相互之间出现了攀比之风。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2.媒体的负面影响
  媒体在传播信息,连接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联系时也把这个时代变成了一个无限娱乐的时代,为了博得大众的眼球不惜采用一切手段,导致低俗之风大行其道。这些对涉世未深的高校大学生来说,冲击无疑是相当巨大的,同时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冲撞也使得大学生更加的迷茫和痛苦,找不到出路的同时也不能适应社会的竞争。
  3.网络的侵蚀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然进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据调查,在网络的使用者中有80%是青少年,网络在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例如信息垃圾、色情、游戏等)对学生的身心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轻者耽误学习,重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4.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成长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和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家长往往重视的是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成绩的关心,而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则关注的较少,很多家长不能认识到道德教育在子女健康成长中的重要地位,也没有能够及时对诸多违背道德传统地行为加以制止和纠正。另外,更严重者有的家长不能以身作则,使得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模仿其行为,严重影响了他们优良品格的养成。
  二、高校教育理论的构建
  1.认知上的和谐
  在现代社会学生了解和参与社会的机会普遍增多,例如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网络、电视、手机等。但是,这种情况下学生了解的往往是事情的表象,不能够对社会现象的本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例如在选秀节目中,学生们看到的往往是霓虹闪烁、光怪陆离的光鲜外表,而很少会想到这背后的付出与辛酸。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高校应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在通过现象发现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其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面对新问题时,大学生不应该仅仅从简单的事情表象和依靠简单的知识记忆来进行分析,而是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学习的并不仅仅是教材上那些僵化的理论和知识,而且还要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总之,高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社会表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认知上的和谐。
  2.心灵上的和谐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转型的进行,人们的生存压力在增大的同时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如虚假化、物欲化、庸俗化以及冷漠化等)也在不断地蔓延和侵蚀着人们的灵魂,社会中很多人出现了身心不协调乃至冲突的现象,最终导致人灵魂的扭曲。心灵的和谐在于要充分的认识自我并认清自我。因此,在当前的环境下为了确保心灵上的和谐,大学生应该学会平静、客观和充分的思考自我,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全面的认识然后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为了达到心灵上的和谐就要求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这一高等教育理论意味着教育要根据学生的性格进行适当的调整,做出最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同时高校也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并在引导过程中根据他们的心灵召唤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更好的规划人生中实现心灵上的和谐。
  3.行为上的和谐
  行为的和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自身行为的和谐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其中在高校学生中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是人际关系的不和谐,由于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与他人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使得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很难把握住分寸,在不知不觉中损害本应该能够建立的良好关系。所谓自身行为和谐指的是自身目标、思想和行为上的和谐。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往往好高骛远,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不能脚踏实地,最终导致信心丧失,心情痛苦不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教育,要让学生明白美好的结果都是来自于艰辛的付出,人生的成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大学生应该树立的行为观念是“追求最高的,拥抱已有的”,从而达到行为上的和谐。
  三、结语
  总而言之,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过“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在高等教育繁荣发展的今天,对人才和谐性灵的培养也应该与时俱进,发展符合时代需要的高校教育理论。面对目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构建新的高校教育理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记住的是: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在学生离开学校时,他们所培养出的青年人应该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参考文献:
  [1] 刘莉.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高校公民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
  [2] 胡颖.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
  [3] 于硕.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创新[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63-65+69.
  [4] 崔熠峰.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5] 郑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4.
  [6] 余冠军,雷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思考[J].石油教育,2008,01:64-65.
其他文献
任贵,彝名为“勒格斯日”.汉代曾任越嶲郡太守.后人修有“任贵祠”,也称“顺应王庙”,纪念此人.文中就史料对任贵的记载作了全面细致的介绍和分析,指出任贵是古代彝族先民中
以大规模分析蛋白质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的蛋白质组学是功能基因组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蛋白质组技术平台的建立为小麦蛋白质的高效分离与鉴定奠定了基础。本试验旨在应用二维凝胶电泳、肽质量指纹质谱测定、蛋白质数据库比对等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化学污染物[重金属(Cd、Hg)、有机污染物(1,2,4三氯苯,TCB)]胁迫对小麦叶片蛋白质组的影响,并对诱导蛋白的类型和功能及其所对应的逆境适应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
【摘要】针对药学类高校环境专业培养环境和药学双料人才的要求,分析了特色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总结出一套关于“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翻转课堂式教学”、“科研项目带动式教学”、“专题研究式教学”。这套方法和措施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药学知识与环境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药学类高校 环境专业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逆向工程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技术针对锁定型接骨板固定股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接骨板长度,螺钉数量以及螺钉分布对接骨板的变形和
【摘要】社会主流价值淡化所引发的理想信念淡漠;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导致利益矛盾加剧;功利化的人生价值取向导致道德严重滑坡;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人自身发展等,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苏区精神具有构建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人生价值、塑造利益观、培育人本意识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功能。  【关键词】苏区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本文以开发利用桑黄这一真菌资源,探讨其抗肿瘤的效果为目的。对桑黄多糖(PL)的抗肿瘤生长及抗肿瘤转移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实验检测,同时还研究了其抗血管生成作用,为进一步探究桑黄多糖的药理机制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本文通过体内实验验证了桑黄多糖的抗肿瘤生长作用。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上,可以观察到桑黄多糖给药组的裸鼠肿瘤体积增长远小于对照组,对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PM的荷瘤鼠肿瘤生长的抑制率可达58.9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党员数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各高校的领导对学生的党员培训和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并逐逐渐形成了规范的学生党员的培训和科学的管理机制。本文就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党员培训和管理机制进行探究,分析了高校学生党员培训和管理的现状及特点、新常态下的管理形式、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工作策略,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相关工作者的参考。  【关键词】新常态 高校学生 党员培育 管理机制 
【摘要】任何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精神境界的提高都离不开关怀教育。因为关怀教育通过对人性的关注与尊重,正视个体差异促进个体价值观的提升。而继续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升道德境界,因此在教学中也应该在关怀教育理论指导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对此本文做了以下论述。  【关键词】继续教育 关怀教育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