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出纳实务》项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nfeng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康杰(1980~):女,吉林省双辽人,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会计师、经济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公司理财;企业内部控制;高等职业教育。
  
  摘 要:高职项目课程是一种指向“职业活动过程”的课程模式,它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项目课程已成为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共同选择,如何成功地实施项目课程,达到高职课程改革的预设目标?笔者将结合高职会计专业《出纳实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谈谈项目课程的设计。
  关键词:项目课程高职课程改革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a)-0040-02
  
  高职项目课程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依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组建学习项目,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它使课程与职业相连接,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项目课程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共同选择,如何成功地实施项目课程,达到高职课程改革的预设目标?笔者将结合高职会计专业《出纳实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谈谈项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高职项目课程的本质是一种指向“职业活动过程”的课程,它是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项目课程设计时,项目选择的逻辑起点是工作,要求从工作出发选择相关教育内容,并合理有序地组织实施,我们可以用流程图表示整个过程(见图1)。
  
  1 企业调研
  通过企业调研,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了解企业的组织机构、岗位设置以及对员工的岗位能力要求;另一方面,通过企业专家的指导,可以为工作任务分析打下基础,是项目课程设置的基础和决策的依据。
  
  2 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工作分析可以确定哪些工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到,以及得出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等。工作分析的基本步骤为:
  第一步,将本课程所涉及的工作活动(含所有专门化方向)按性质和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工作项目。
  第二步,按工作的性质与要求,将每一工作项目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单项任务。
  第三步,分析完成每项工作任务应具有的职业能力。
  分析的结果是形成“工作任务分析表”,工作任务分析表是项目课程中项目或模块划分的基础。在进行工作分析时,可针对某门课程,邀请企业一线人员与教学人员进行具体的课程内容分析工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1)从事工作分析的企业专家应来自于毕业生就业区域内的不同性质、类型、规模、层次的企业,以保证工作分析的完整性。
  (2)由于企业专家来自不同的企业,其工作性质和内容都不尽相同,首先应尽可能地把不同意见记录下来,然后整合不同专家的意见,形成专家小组认可、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3)在工作分析时,一般按工作流程划分工作模块,供课程内容分析用,并且确定各工作任务模块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以便在学时安排中体现(注意:课程学时的分配,要以工作任务模块的重要性和难度为依据,而不能以知识的难易程度为依据)。
  下面就是我们对出纳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后,形成的工作任务分析表(见表1)。
  
  3 课程内容开发
  课程内容的开发是在“工作任务分析表”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工作任务模块构建行动化学习项目,包括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项目设计、教材编写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项目设计和教材编写是两个关键环节,下面分别对这两点进行分析。
  3.1 项目设计
  项目课程要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设计项目的结构,并要考虑所设计的项目能否覆盖课程相关的全部工作,能否负载这些工作所需的所有知识,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试着用以下两个方法解决:(1)分解工作任务,即将每一工作任务都拆分成多个小技能,针对每一技能设计一个子项目,这样就能避免知识点的遗漏。(2)保证每个项目的内容在一个教学单位内,比如连续的两个课时或是四个课时内完成,不用要求学生立即掌握一个项目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只要在项目的逐个完成过程中来掌握这些知识就可以。
  对出纳实务课程,我们根据“出纳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表”,进行了出纳实务教学项目的设计,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项目之间的关系,有的项目之间是按照先后顺序排列的,可以称作流程关系,比如对应出纳凭证处理这一工作任务,我们设计了原始凭证的填制、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审核等项目,这几个项目之间就是流程的关系。还有的项目之间没有先后顺序,每个项目都不影响其他项目的存在,可以称作平行关系。再如层次关系,交互关系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具体采用什么样的结构设计项目,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3.2 教材编写
  项目课程教材的设计,应以工作过程分析为基础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选取工作过程知识,突出行动特色,以开发校本教材为着手点,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设定,可将教材的内容分为若干个大的模块,每个模块下再分为若干个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为一体进行设计。
  如在设计出纳实务教材时,按照出纳岗位能力要求将整体内容划分为出纳基础技能、出纳管理技能、出纳凭证处理技能、出纳账簿处理技能、出纳业务处理技能等五大模块,然后,将每个技能模块分成具体的技能项目。
  同时,最好通过校企共同开发项目课程教材,以确保教材的内容、体系和方法能够彰显项目课程的特点。
  
  4 课程实施
  教学活动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项目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有几个方面的保障。
  (1)强化教师素质能力。项目课程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教给学生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教给学生如何做;要求教师不仅是教师,还要是师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2)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应采用讲授教学、多媒体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教学、校外实训基地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3)教学方法。可运用融合“设问引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角色模拟”、“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于一体的职业活动教学法,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而开展教学活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状况。
  
  5 课程评价
  项目课程教学是以技能与能力的形成为目标的过程导向的评价体系。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承担的任务、合作意识及工作成果等进行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据此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分,而且在成果交流、检查、评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其他小组的优点、发现自己小组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推动能力的提升。
  为此,在设计出纳实务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时,我们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结合,突出能力要求,同时融入职业技术资格的考证要求,适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其中,过程性考核包括对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两方面的考核,终结性考核根据对指定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这种形式的考核体系,能够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有助于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提高,进而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毕蓉.高职项目课程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2] 徐国庆.项目课程开发的核心技术[J].职教论坛,2005(21).
  [3] 章卫芳.任务驱动型会计项目课程设计[J].职教论坛,2010(8).
  [4] 谢传兵.职业教育课程方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 孙慧平,佘丽萍,柯春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36).
  [6]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课题来源: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研究课题“构建职业活动导向型《出纳实务》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SCG354。
其他文献
摘 要:无机化学中微观理论是比较抽象的、复杂的、难于理解的知识,是无机化学中较难讲解的内容。该文根据作者在这部分教学中的身心体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希望能够对讲授无机化学的教师在授课微观理论时有些帮助。  关键词:无机化学微观理论教学研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a)-0091-02    人类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客观物质世界,众多物质性质各异,
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而每一轮科技的兴起都将对媒体产生巨大的影响,或催生新的媒体形式,或促进传统媒体的发展进步。而新媒体形式的出现总会伴随着其
众所周知,煤矿企业作业条件艰苦,工作环境恶劣,工作人员甚至面临着巨大的生命危险,各种煤矿事故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破坏。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企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互联网向物联网过渡的新技术革命已经诞生。本文作者从二个方面对物联网技术进行了简单的论述: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发展在我国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和广大信息技术界的朋友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