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高考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dongx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高考必考的能力之一。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后强调了对“语文科目增加阅读量”的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原来的选考变为必考。这样,语文高考试卷中阅读试题所占分值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然而,在模拟考及高考语文答题过程中阅读题是许多学生丢分最多的部分。究其原因:有的语文基础薄弱,阅读速度慢;有的审题不认真,答非所问;有的缺少概括能力,只会抄原文。有的答题角度单一,答案不全面等等。面对如此状况,怎样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若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清楚,高考备考必须从高一抓起。因此,开学伊始就要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明白高中三年语文阅读方面要做些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就明确要求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让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吸收人类文明营养和创新成就,获得终身自我发展的能力。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效率、有效地达到语文学习的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课堂上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课后读书就动笔的习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等等。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泛读到精读,由浅显到深入,循序渐进,触类旁通。苟子在《劝学》中谈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要坚持不懈、厚积薄发,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终身受益。
  二、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形象地说明了传授知识与教给技能方法、培养能力的关系,更强调了传授技能方法与培养能力的重要性。然而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要求,那么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高中语文新课标》就要求学生“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学生要“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作为高考语文阅读,在平时阅读的基础上,要求更高、针对性更强。要根据考题要求,认真审题,有目的进行阅读。掌握主要阅读方法及技巧:
  (一)抓住文体特征,整体把握文本内涵。
  论述类文章阅读。为了快速、准确地解读论述类文章阅读题,建议考生分两步完成读文过程。第一步,阅读全文,勾画文中信息要点。(1)勾画出文中重要词语。如表述中心论点的词语,体现陈述对象转换的词语,修饰、限制性词语,表情态的词语等。(2)勾画出文中重要的句子。如统摄全篇的句子,作论据的句子,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第二步,提取要点,整体把握。(1)梳思路,明结构。对勾画内容进行提取、整合、梳理出文章思路。论述类文章常见的结构模式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和对照式等。(2)会文意,释观点。依据勾画的重点词、句及文章结构,弄清论述了什么问题,主要观点和看法是什么,涉及什么内容。(3)理材料,定意图。梳理文章中的事例、事理材料,将材料与作者的评述性文字相参照,明确作者引用材料的意图。
  小说类的阅读。要求学生掌握小说的文体特征: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高考小说的文本特点:(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3)结构严谨,结尾新奇。考场上要快速、准确地获取小说文本的信息,必须有“入”和”出“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有效、直接有力的方式是分五步进行:第一步,划分层次,理清情节。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写了哪些事?第二步,依据情节,把握形象(意义)。塑造人物是在小说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中来完成的。把握人物的形象要依据小说的情节(小说中发生的一件件事)来概括分析。第三步,分析环境,明确作用。分析环境就是要理解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的关系,与表现主题的关系,明确它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第四步,提炼整合,概括主题。把握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的重要标志。小说的主题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第五步,把握技巧,鉴赏艺术特色。小说的人物描写用了哪些手法,语言描写具有什么特点等。鉴赏艺术特色时,要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欣赏分析,才能获得综合审美效果。
  传记类的阅读。阅读传记,主要是梳理传主的人生经历、事迹贡献、价值地位和个性品质、社会评价等,并分析传主人生、事业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或遭遇失敗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以及家庭和个人原因。从命题特点看,传记的命题均牵涉全篇。因此,读懂传记的基本要求是从整体把握,按以下步骤梳理、筛选、整合出文本的有关内容。第一步,明确写作对象。明确传记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第二步,理清文本思路。理清传记的行文思路和线索,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第三步,梳理传主事迹。要筛选出“事”,即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成就”“经验”等。第四步,概析人物特点。要抓住文本中作者或他人的评论性语句,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其对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作用,从而明确传主是怎样一个人,具有哪些特点,进一步把握文本的写作意图。第五步,把握表现手法。结合文本内容,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诗歌类的阅读。(1)读懂标题蕴含的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诗歌的钥匙。标题所蕴含的信息主要有:第一,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第二,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第三,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第四,揭示作品的线索;第五,表明诗歌的题材;第六,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2)把握意象的内涵。意象,就是诗歌中注入了诗人情感的物像。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第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读懂诗歌的特殊句法。第一,省略成分。第二,颠倒顺序。
  文言文阅读。首先得读懂文章,会翻译,这是前提。其次,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言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包括古代的一些文化知识等,鉴赏评价和其它文体的阅读方法相类似。
  (二)强化限时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及效率。
  在掌握了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基础上,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要强化阅读训练意识,长时间大量的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速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做题进度,答案正确的信度。在平时的语文阅读训练中语文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养成限时阅读的习惯,采取多种方式对自己进行计时和限时阅读训练。只要长期坚持,训练有素,真正进入考场后就会镇定自若,节省做题时间,提高作题效率,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当然,在训练中必须逐步强化并最终形成从宏观上感知全文的整体阅读意识,从总体上把握文本内涵,从全局出发,准确把握作者的思路、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从而防止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陷阱。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矢志不渝、长期坚持的过程。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着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答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高考语文阅读能力,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马相汉,云南昆明市呈贡区第一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前些时间,有老师问,在连续使用书名号间,有些文章用标点符号隔开,有些又不用,到底哪一种用法正确,不知如何教学生为好。这,真让我们不知道如何作答。  现在书名号间标点符号的使用状况,从书籍到报刊到网络,可以说就是“乱”。  首先是,用标点符号隔开。这有两种情况,一是用逗号隔开。如:  1.很难想象在如此艰苦的生活环境下莫扎特是怎样创作出那样洋溢着热情与青春的作品的,例如《土耳其进行曲》,《费加罗的婚
钱梦龙导读法实践操作的整体框架包括教读式、自读式和复读式“三式”:教读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的阅读训练形式,对应的是教读类课文;自读式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一种训练形式,对应的是自读类课文;复读式本是一种复习性的阅读训练形式,这里创新发展为迁移运用在教读式和自读式阅读训练形式中习得的方法,在以经典名著为主的课外阅读教学中学以致用,最终形成阅读能力。  一、“教读式”在教读类课文教
期刊
紅色针织连衣裙Bottega Veneta  作为最具张力的颜色之一,红色极具力量。正因如此,红色和其他颜色同框都能形成鲜明的色彩冲撞,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也让我们也看到了红色更丰富的表达方式,及更多的可能性。红色丝质长裙Dior
语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此在最新推行的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对此在本文中笔者将就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策略提出以下建议。  一、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就显得至为重要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快速发展,高职大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数量与日俱增,受市场经济等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这一现象必须引起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引导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的新途径,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   【关键词】新形势 高职院校 入党动机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a)-022
《小石潭记》是一篇情景交融、流传千古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在这里,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来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根據教学大纲的要求,文言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同时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期刊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一、分析学情说意图  1.学生状况:高一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记流水账,语句平淡、思想浅薄的现状。  2.组织对策:养成学生勤观察、爱思考、愿动笔的好习惯,争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细读文本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表达与交流”专题,旨在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感动点,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解決写作时“无从下手”的问题。  三、关注发展说目标  1.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发掘感动点,提
期刊
2017年的高考已经结束,每一次的高考对于语文来说都会带来许多思考,尤其是作文的考察形式和命题方式都会引起众多教育人士的长久争论。2017年高考(全国卷I)语文卷作文可以说又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于作文考察的方式,似乎意料之外但细想又在情理之中,它带给我们的是对于高中作文教学的深刻思考。  一、更加开放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