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灾难教育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che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历史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在中学历史教学灾难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政治史、战争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教学中隐藏的灾难教育素材,准确把握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再进行灾难教育素材的扩充,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和饱满。
  关键词:挖掘 高中历史教学 灾难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52-01
  人类社会经历了无数次的灾难才发展到今天,灾难无情的“光顾”,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像印尼海啸、汶川大地震、日本9.0大地震等,给国人带来深深震撼的同时,也使人们开始反思灾难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通过历史教学,努力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新课标》)。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灾难教育,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广大中学历史教师要树立灾难意识,在历史教学中充分进行灾难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中学历史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必修内容分别为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选修内容包括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四个模块。在中学历史教学灾难教育中,历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隐藏的灾难教育素材,准确把握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再进行灾难教育素材的扩充,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和饱满。
  1 挖掘政治史教学中灾难教育的素材
  政治史的灾难教育素材主要有:尧舜时期,洪水泛乱,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连年发生自然灾害,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连日烧杀抢掠,北京城到处残垣断壁,尸骸枕籍;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实施“三光政策”,进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在政治史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灾难教育素材,更要针对素材进行深入分析和扩充。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封锁,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1941年至1942年,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困难的局面。为了坚持长期抗战,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中共中央发出了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于1941年春率先开赴南泥湾实行军队屯垦,经过3年的艰苦奋斗,在荒山上开辟了12万多亩土地,把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随后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也都普遍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达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的,为坚持抗战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 挖掘战争史教学中灾难教育的素材
  数千年来,人类有记载的战争1.5万余次,直接或间接地杀戮了35亿人。仅在近100年间,全世界因战争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超过5万亿美元。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战争带给我们的灾难,诸如使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经济停滞,文化遗产化为炮灰,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也要了解到有很多战争的爆发跟灾害的发生有直接联系。在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到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发生了大大小小成百上千次的农民战争。导致大规模农民战争爆发的三大因素是暴政、土地兼并、自然灾害,其中自然灾害使本已穷困潦倒的农民更加衣食无着,无以为生,他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终于揭竿而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因此可以说,政治危机、经济衰败是导致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而自然灾害则是导致农民战争发生的直接导火索。
  3 挖掘经济史教学中灾难教育的素材
  经济史的许多知识都与灾难教育密切相关。笔者认为最典型的有: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大规模兴修水利、治理黄河;1959年至1961年中国三年自然灾害;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推行“以工代赈”政策;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经济史教学中,需要注重灾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例如在讲完历史必修2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和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后,要让学生对我国古代农业有个清醒的认识:我国古代农业在本质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其特点是既有独立性和单一性,同时也是有着极其脆弱的一面。一旦外界的干扰力或破坏力如自然灾害、封建剥削等超过其能够承受的限度时,小农经济的基础被破坏,它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致使农民流落失所,生产停滞不前,往往形成“十里无鸡鸣,千里无人烟”的悲惨局面。
  我国是一个多灾害的国家,几乎每年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洪灾、旱灾、地震、火灾等灾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对灾难的经济分析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我们可以分析灾难的经济根源,分析灾难对经济在各方面的影响,分析灾难发生时社会经济如何应对灾难等,从而引导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充分认识减轻灾害,实质上就是一种经济发展,一旦灾害发生,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4 挖掘思想文化史教学中灾难教育的素材
  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也必然会引起思想、文化的发展。灾难与文化的关系,一是文化对灾难的反映,如文献记载灾难,二是灾难对于文化的影响,如很多文化仍保留着灾难的印记。与此同时,古今中外一些历史人物对于灾难而提出的救灾思想和措施对当今也有着借鉴意义。
  思想文化史中最突出的灾难教育素材莫过于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他说:“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
  历史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知识,有着得天独厚的灾难教育资源。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要求中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故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灾难教育,既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赫治清.中国古代灾害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 李小玲.浅议历史教学中自然灾害防灾意识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76-77.
  [3] 郁卫高.融自然灾害意识教育于中学历史教学中[J].新课程,2010:79.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迅速而相应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盲区,特别是近年来医患关系问题已经成为民众关心的焦点,而医学院校大学生是未来从
去年以来, 芷江县围绕打造“山川秀美新芷江“的目标,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积极推进社会造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已落实今年造林面积近 3000公
期刊
英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型抗癌药物,医生希望这将改变许多肿瘤的治疗方法。据说,这种药物无毒性副作用,并能阻止癌细胞的扩散。早期试验表明,新药使肿瘤周围形成一个壁,从而
期刊
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要求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懂道理、守规矩作为切入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相结合,有
摘 要:本文就如何从事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一些看法,主要是要有明确的教学任务,要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还要注重作文、阅读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策略 作文 阅读 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44-01  新课程已实施了大约11年,但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部分教师在平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信息的发展,在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技术就被列为重要的改革方向。例如,提高教師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与教学设计能力,把各类优质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从而提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有效教学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科技也迅速发展起来。如今,不管是机关单位还是各个学校,计算机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计算机室便是人们学习计算机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而为了保障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率和完好率,如何规范管理计算机实验室,如何保证机房的安全、正常、高效运转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本文就当今新形势下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和维护进行了研究探讨,希望对广大业内同行有所借鉴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