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全球化速度加快,不同语言之间交流愈加频繁和迫切。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两大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显示出非凡地位。然而,在日常交际和国际交流中,人们并不是可以随意地运用已知的语言系统里的任何一个词汇。
因为,语言禁忌不可避免的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之中。在不同的语言范围内所表现的禁忌各不相同。汉、英语对比,有些忌讳大致相同,但作为两种不同的语系,大多数禁忌大相径庭。
现代汉语中,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英国语言学家Richards指出: 词语的力量是我们生活中最保守的力量。因此,词汇是非常重要的语法单位,首先了解汉语和英语词汇方面的禁忌意义重大。
本文从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四方面了解汉、英语词汇禁忌,认识中表西达方式差异。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在构词组句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汉语和英语的名词忌讳各有所异。
姓名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符号与标识,有了姓名,人类才能正常有序的交往。就姓名而言,汉语和英语有不同的忌讳。汉语一般不直呼别人姓名,讲究辈分。如果直呼姓名,就会被视为无理。而在英语中,一般不存在姓名忌讳,人人平等。《美国独立宣言》中说: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只有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例如对王室、神职人员或德高望重的人称呼有一些严格的规定。英语较汉语的表达方式更自由,没有较多规矩和束缚。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讲究平等,注重友好。
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 这句英文谚语说明英语国家的人普遍注重隐私。他们十分忌讳涉及到年龄、收入、婚姻等涉及个人隐私的词汇。他们见面通常用How do you do,Hi ,Hello等打招呼。而中国人一见面就一连串炮弹似寒暄:你吃饭了吗?你去哪里?去干什么?可见,英语表达中,重视个人权利,尊重个人隐私;而汉语表达讲究整体关系。
宗教信仰在英语表达中乃一大禁忌。God, devil, heaven, hell, Christ, Jesus, damn等涉及宗教的词汇不可随便提及,只有在非常严肃的场合才谈论。汉语表达中,有些宗教的词语,从古至今被广大民众提及或流传,如道教的“太极”。在国际交流中,我们要尊重他人信仰,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素养。
此外,在英语表达中总是回避有关疾病的词语,尽量用委婉语来表达。残疾人一般不用disabled man, 而用special man,如果说一个人是精神病患者,就表达为she/he is a little eccentric.而汉语,现在关于疾病的禁忌语很少。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就动词而言,中英词汇禁忌也有一些异同。
死亡是汉英语表达都忌讳的词语。死是令人恐惧的词,因此,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十分避讳。在汉语中,通常用去世、长眠等委婉语来表达。同样,在英语表达中,一般用pass away, fall asleep, join the great majority等委婉说法。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而英语表达中,谦虚是不自信的表现。得到赞美你可以自信地说,thank you. 在交流中,一定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词汇禁忌不仅表现在名词、动词方面,也体现在形容词和数词上。
丑、胖通常用来形容人的体态和面貌。在英语表达中,两个词都较忌讳。英语中形容丑一般不用ugly,而用一些隐喻,如plain,ordinary等。同样,英语忌讳说女士胖,这是十分敏感的词语。在汉语表达中,通常客气地说你发福了来恭维别人身体健康。
“老”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尊称。年长的人称老爷,为师者称老师,领导也叫老板。可见,老这个字在汉语中是个敬语。但英语中忌讳老字,认为老是对自己的鄙视,老年通常表达为the mature, the senior.
词汇禁忌在数词上体现在汉语中忌讳4、7,认为谐音死、气是不吉利的。在英语中,忌讳13,在《圣经》中第13个人犹大出卖了耶稣,因此,英语中将13视为黑色数字。
从上述的词汇禁忌中,我们不难看出,汉语表达以整体为中心,强调个人是社会的一员,英语表达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价值和权利。同时,尽管英语中有一些也采用委婉语、隐喻等来表达,但总体汉语表达更为委婉。总而言之,汉语的表达方式是曲线式、群体式的,英语的表达方式则是直线式、个体式的。
在国际交流和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该保持对词汇禁忌的高度重视,对中英表达差异了解越透彻,越利于我们更好地交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并促进相互间理解,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更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因为,语言禁忌不可避免的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之中。在不同的语言范围内所表现的禁忌各不相同。汉、英语对比,有些忌讳大致相同,但作为两种不同的语系,大多数禁忌大相径庭。
现代汉语中,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英国语言学家Richards指出: 词语的力量是我们生活中最保守的力量。因此,词汇是非常重要的语法单位,首先了解汉语和英语词汇方面的禁忌意义重大。
本文从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四方面了解汉、英语词汇禁忌,认识中表西达方式差异。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在构词组句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汉语和英语的名词忌讳各有所异。
姓名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符号与标识,有了姓名,人类才能正常有序的交往。就姓名而言,汉语和英语有不同的忌讳。汉语一般不直呼别人姓名,讲究辈分。如果直呼姓名,就会被视为无理。而在英语中,一般不存在姓名忌讳,人人平等。《美国独立宣言》中说: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只有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例如对王室、神职人员或德高望重的人称呼有一些严格的规定。英语较汉语的表达方式更自由,没有较多规矩和束缚。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讲究平等,注重友好。
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 这句英文谚语说明英语国家的人普遍注重隐私。他们十分忌讳涉及到年龄、收入、婚姻等涉及个人隐私的词汇。他们见面通常用How do you do,Hi ,Hello等打招呼。而中国人一见面就一连串炮弹似寒暄:你吃饭了吗?你去哪里?去干什么?可见,英语表达中,重视个人权利,尊重个人隐私;而汉语表达讲究整体关系。
宗教信仰在英语表达中乃一大禁忌。God, devil, heaven, hell, Christ, Jesus, damn等涉及宗教的词汇不可随便提及,只有在非常严肃的场合才谈论。汉语表达中,有些宗教的词语,从古至今被广大民众提及或流传,如道教的“太极”。在国际交流中,我们要尊重他人信仰,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素养。
此外,在英语表达中总是回避有关疾病的词语,尽量用委婉语来表达。残疾人一般不用disabled man, 而用special man,如果说一个人是精神病患者,就表达为she/he is a little eccentric.而汉语,现在关于疾病的禁忌语很少。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就动词而言,中英词汇禁忌也有一些异同。
死亡是汉英语表达都忌讳的词语。死是令人恐惧的词,因此,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十分避讳。在汉语中,通常用去世、长眠等委婉语来表达。同样,在英语表达中,一般用pass away, fall asleep, join the great majority等委婉说法。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而英语表达中,谦虚是不自信的表现。得到赞美你可以自信地说,thank you. 在交流中,一定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词汇禁忌不仅表现在名词、动词方面,也体现在形容词和数词上。
丑、胖通常用来形容人的体态和面貌。在英语表达中,两个词都较忌讳。英语中形容丑一般不用ugly,而用一些隐喻,如plain,ordinary等。同样,英语忌讳说女士胖,这是十分敏感的词语。在汉语表达中,通常客气地说你发福了来恭维别人身体健康。
“老”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尊称。年长的人称老爷,为师者称老师,领导也叫老板。可见,老这个字在汉语中是个敬语。但英语中忌讳老字,认为老是对自己的鄙视,老年通常表达为the mature, the senior.
词汇禁忌在数词上体现在汉语中忌讳4、7,认为谐音死、气是不吉利的。在英语中,忌讳13,在《圣经》中第13个人犹大出卖了耶稣,因此,英语中将13视为黑色数字。
从上述的词汇禁忌中,我们不难看出,汉语表达以整体为中心,强调个人是社会的一员,英语表达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价值和权利。同时,尽管英语中有一些也采用委婉语、隐喻等来表达,但总体汉语表达更为委婉。总而言之,汉语的表达方式是曲线式、群体式的,英语的表达方式则是直线式、个体式的。
在国际交流和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该保持对词汇禁忌的高度重视,对中英表达差异了解越透彻,越利于我们更好地交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并促进相互间理解,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更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