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在促进因素,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积极的学习情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成效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良好的情感对于优化教学氛围、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一、创设和谐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心思细腻、思维敏捷,对于外界的变化也更为敏感。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能够成为学生更加投入语文学习的重要促进力,而冷漠、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则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开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等方面做到和蔼可亲,从不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遇到问题学生或是学生存在学习困难时,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他们认识不足、认清错误,在这样的教育中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的认可度。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给予学生帮助,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都要尽可能地向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并动员班级学生一起帮助困难学生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展语文学习,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另外,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及时肯定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的语文学习活动充满快乐与幸福的情感体验,从而将学生的积极情感转变为推动教学的强劲动力。
二、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欲望
先进的信息教学手段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欲望。教师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其优势。其次,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环节高效使用多媒体手段,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视频,播放一段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在这种猎奇心理的引导下,会积极投入到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研究之中。例如在教学《社戏》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段江浙地区社戏的精彩场景作为导入,营造教学氛围。在课堂信息补充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演示与文字描述相关的内容,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教材,这一演示方式在景观类及科技类说明文的课文教学中,效果更为显著。例如教学《凡尔赛宫》时,学生缺乏直观的感知,理解分析效果不佳,教师如果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相关影视短片的介绍,就能够弥补这一不足,起到较好的补充作用。另外,在分析一些情感浓厚的章节时,教师也可以采取背景音乐、配乐朗诵等形式提高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开展学习,有效提高情感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效率。如在《背影》教学中,情至深处可以播放赞颂父爱的歌曲进行渲染,有效促进学生情感共鸣,强化思想教育成效。
三、运用自主合作模式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探究欲望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给予学生自主地位,让他们学会学习,综合能力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学习的氛围,并采取配套措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首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不再单向地进行灌输教学,而是开展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新模式,整个教学活动按照目标思考题的引领,给予学生相互合作研究的载体,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如教学《我的母亲》时,笔者专门设计了一组探究题,引导学生开展分组合作学习活动:“课文写了母亲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些品行?找出相对应的内容进行分析。本文是中年邹韬奋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母爱以及对我的影响?”在这样一组探究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逐层深入地开展学习研究,这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在小组间检查巡视,及时点拨,教师的点拨始终坚持对思维方式、技巧技法的指导,而不再是直接给予答案。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过程中,笔者还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成果汇报,并相互讨论完善,教师在最后环节进行总结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优化学习效果。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教学最后环节还可以安排当堂检测,让学生对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形成直观的认识,也便于学生在课后时间拾遗补缺。
四、运用激励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基础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果按照“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形式进行教学,显然无法适应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实际状况。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进行改革,为学生设置分层目标,结合学生一段时期以来的语文学习成绩、能力发展状况、学习情感态度,将学生分为五个不同的层级,并要求学生对照五个层级的评比标准自行申报语文学习层级。在学生申报的基础上,教师和部分需要调整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基本科学地为每一位学生确定学习层级。在初步确定层级之后,按照每月动态调整一次的规则进行科学管理,每个月的月末对全体学生进行考核评比,按照能力、知识、情感相结合的原则量化积分,凡是进步明显的要给予升级,退步明显的要给予降级,通过这样的动态管理模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竞争欲望,能者上庸者下,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性评价机制中,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整个语文教学呈现出积极活跃的氛围。另外,在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笔者还兼顾了对学困生群体的心理疏导,多表扬鼓励,发掘他们在学习或是其他方面上的闪光点,以激励性评价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五、运用结对帮扶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学困生群体是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群体,有些学生基础薄弱、能力不足,也有的学生在学习思想、情感上具有抵触情绪,这样的学生群体如不加以及时转化,必将影响语文整体教学成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强化对学困生的思想转化,不仅要运用激励性评价帮助他们走出自卑心理,还要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分析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帮助他们拟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补救方案,让他们看到学习的难度在逐步变小,逐步消除对语文学习的畏惧感和恐惧心理,慢慢融入语文学习活动中。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要求语文学习优秀生和学困生组成帮扶对子,这样的帮扶对子放在每一个合作小组之中进行,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也能够将小组的功能全面地发挥出来。在这样的帮扶活动中夯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兼顾学生的思想转化,让学困生能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为语文教学成效的整体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并充分发掘教学中的积极情感因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状态与精神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而逐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一、创设和谐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心思细腻、思维敏捷,对于外界的变化也更为敏感。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能够成为学生更加投入语文学习的重要促进力,而冷漠、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则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开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等方面做到和蔼可亲,从不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遇到问题学生或是学生存在学习困难时,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他们认识不足、认清错误,在这样的教育中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的认可度。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给予学生帮助,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都要尽可能地向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并动员班级学生一起帮助困难学生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展语文学习,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另外,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及时肯定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的语文学习活动充满快乐与幸福的情感体验,从而将学生的积极情感转变为推动教学的强劲动力。
二、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欲望
先进的信息教学手段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欲望。教师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其优势。其次,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环节高效使用多媒体手段,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视频,播放一段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在这种猎奇心理的引导下,会积极投入到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研究之中。例如在教学《社戏》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段江浙地区社戏的精彩场景作为导入,营造教学氛围。在课堂信息补充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演示与文字描述相关的内容,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教材,这一演示方式在景观类及科技类说明文的课文教学中,效果更为显著。例如教学《凡尔赛宫》时,学生缺乏直观的感知,理解分析效果不佳,教师如果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相关影视短片的介绍,就能够弥补这一不足,起到较好的补充作用。另外,在分析一些情感浓厚的章节时,教师也可以采取背景音乐、配乐朗诵等形式提高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开展学习,有效提高情感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效率。如在《背影》教学中,情至深处可以播放赞颂父爱的歌曲进行渲染,有效促进学生情感共鸣,强化思想教育成效。
三、运用自主合作模式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探究欲望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给予学生自主地位,让他们学会学习,综合能力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学习的氛围,并采取配套措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首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不再单向地进行灌输教学,而是开展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新模式,整个教学活动按照目标思考题的引领,给予学生相互合作研究的载体,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如教学《我的母亲》时,笔者专门设计了一组探究题,引导学生开展分组合作学习活动:“课文写了母亲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些品行?找出相对应的内容进行分析。本文是中年邹韬奋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母爱以及对我的影响?”在这样一组探究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逐层深入地开展学习研究,这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在小组间检查巡视,及时点拨,教师的点拨始终坚持对思维方式、技巧技法的指导,而不再是直接给予答案。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过程中,笔者还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成果汇报,并相互讨论完善,教师在最后环节进行总结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优化学习效果。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教学最后环节还可以安排当堂检测,让学生对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形成直观的认识,也便于学生在课后时间拾遗补缺。
四、运用激励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基础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果按照“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形式进行教学,显然无法适应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实际状况。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进行改革,为学生设置分层目标,结合学生一段时期以来的语文学习成绩、能力发展状况、学习情感态度,将学生分为五个不同的层级,并要求学生对照五个层级的评比标准自行申报语文学习层级。在学生申报的基础上,教师和部分需要调整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基本科学地为每一位学生确定学习层级。在初步确定层级之后,按照每月动态调整一次的规则进行科学管理,每个月的月末对全体学生进行考核评比,按照能力、知识、情感相结合的原则量化积分,凡是进步明显的要给予升级,退步明显的要给予降级,通过这样的动态管理模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竞争欲望,能者上庸者下,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性评价机制中,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整个语文教学呈现出积极活跃的氛围。另外,在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笔者还兼顾了对学困生群体的心理疏导,多表扬鼓励,发掘他们在学习或是其他方面上的闪光点,以激励性评价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五、运用结对帮扶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学困生群体是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群体,有些学生基础薄弱、能力不足,也有的学生在学习思想、情感上具有抵触情绪,这样的学生群体如不加以及时转化,必将影响语文整体教学成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强化对学困生的思想转化,不仅要运用激励性评价帮助他们走出自卑心理,还要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分析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帮助他们拟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补救方案,让他们看到学习的难度在逐步变小,逐步消除对语文学习的畏惧感和恐惧心理,慢慢融入语文学习活动中。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要求语文学习优秀生和学困生组成帮扶对子,这样的帮扶对子放在每一个合作小组之中进行,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也能够将小组的功能全面地发挥出来。在这样的帮扶活动中夯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兼顾学生的思想转化,让学困生能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为语文教学成效的整体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并充分发掘教学中的积极情感因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状态与精神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而逐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