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132-01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新理念使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逐渐发生了变化。作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实践“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落实“以生为本”的思想,构建以生为本的政治课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采用灵活教法,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意识,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那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注重“以生为本”呢?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沟通接纳、交流合作、互动分享,形成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关系。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真情流露,说真话,说心里话。教师要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是知识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活泼好动的中学生,求知欲较强,善于表现自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的空间,鼓励、帮助、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讨论、合作与交流活动,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老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在授课前的五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讲演或今日时政播报。课中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可以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通过这些形式可以让学生养成参与课堂的习惯,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相互关照,共同成长。
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课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们积极倡导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这一主体,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培育主体,努力实践让主体“动”起来的现代教学理念。这里的“动”是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手脑并用,让学生积极思维,展现自我,明辨是非,提高智慧。在“动”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充满人性化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例如,在讲授“国家的宏观调控”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我国正在建设的重大工程,从感性材料入手,让学生认识实施宏观调控的巨大成就,而后又启发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谈“神州六号”、“神州七号”的成功发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说明宏观调控。这样,学生自己解决了这一问题,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课堂教学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学困生,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学困生要热心、耐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鼓励和赏识就像生命中的阳光和水一样对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它会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会更加激发学生表现欲,成为学生进一步发现探求知识的动力。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要及时肯定学生。对学生的赞美要真诚、发自内心、实事求是;对学生评价要公正、公平,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评价学生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评价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无论是语言的鼓励、还是批评指正,对学生来说都同样重要。教师用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的同时明白人生并非事事如意,而是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每个人都应勇敢地去面对各种困难。这正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政治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体现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平等、开放、自主、合作、创新的氛围中学习,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新理念使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逐渐发生了变化。作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实践“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落实“以生为本”的思想,构建以生为本的政治课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采用灵活教法,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意识,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那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注重“以生为本”呢?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沟通接纳、交流合作、互动分享,形成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关系。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真情流露,说真话,说心里话。教师要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是知识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活泼好动的中学生,求知欲较强,善于表现自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的空间,鼓励、帮助、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讨论、合作与交流活动,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老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在授课前的五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讲演或今日时政播报。课中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可以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通过这些形式可以让学生养成参与课堂的习惯,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相互关照,共同成长。
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课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们积极倡导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这一主体,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培育主体,努力实践让主体“动”起来的现代教学理念。这里的“动”是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手脑并用,让学生积极思维,展现自我,明辨是非,提高智慧。在“动”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充满人性化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例如,在讲授“国家的宏观调控”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我国正在建设的重大工程,从感性材料入手,让学生认识实施宏观调控的巨大成就,而后又启发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谈“神州六号”、“神州七号”的成功发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说明宏观调控。这样,学生自己解决了这一问题,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课堂教学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学困生,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学困生要热心、耐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鼓励和赏识就像生命中的阳光和水一样对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它会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会更加激发学生表现欲,成为学生进一步发现探求知识的动力。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要及时肯定学生。对学生的赞美要真诚、发自内心、实事求是;对学生评价要公正、公平,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评价学生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评价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无论是语言的鼓励、还是批评指正,对学生来说都同样重要。教师用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的同时明白人生并非事事如意,而是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每个人都应勇敢地去面对各种困难。这正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政治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体现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平等、开放、自主、合作、创新的氛围中学习,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