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关系最近的是玉米穗部的行粒数,其灰色关联度为0.282 5;然后是出籽率和穗位,其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360 0、0.304 5;穗粗、百粒重、穗长、株高和秃尖长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较远一些。
关键词 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068-02
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已成为人类种植最广泛的谷类作物之一。目前,玉米是世界上产量最高和增产潜力最大的谷类粮食作物,并已成为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粮食产品[1]。玉米是辽宁省同时也是铁岭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其在当地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2]。不同杂交组合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远近不同。前人研究表明,黄淮海玉米生态区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百粒重、穗长、株高、出籽率、行粒数、穗行数,且这些农艺性状与产量呈正相关[3]。有些学者认为不同品种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倒伏率,其次是穗位[2]。笔者在铁岭市地区种植一些新选育自交系测配出的杂交组合,分析不同杂交组合的不同农艺性状与其产量的关系,分析出不同农艺性状与其产量关系的远近,以期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选用铁岭市农业科学院测配的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杂交组合一共为8个,分别为T15001、T15002、T15003、T15004、T15005、T15006、T15007、T15008。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种植为4行区,小区行长4 m,株距和行距分别为0.33、0.60 m。在玉米生长后期测定株高、穗位;成熟后收获2行进行测产,同时随机选取10穗进行考种,测定其穗粗、穗长、行粒数、秃尖长、百粒重和出籽率等農艺性状,计算出产量。
1.3 分析方法
对试验数据运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杂交玉米组合农艺性状及产量
由于不同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单位不一定相同,如株高和穗长等单位是cm,百粒重单位是g,出籽率单位是%,产量单位是kg/hm2等(表1),无法进行直观比较,因此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消除量纲(单位)处理。一般采取的是标准化变换(表2)。
2.2 不同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杂交组合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不仅可作为杂种优势分析的基础,且可作为杂交组合决策的依据[2]。以不同杂交组合株高、穗位、穗长、穗粗、行粒数、秃尖长、百粒重和出籽率等农艺性状子序列,产量为母序列,分析杂交组合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杂交组合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远近。对不同杂交组合农艺性状与产量数据标准化后,求其关联度,分别为0.282 5、0.360 0、0.304 5、0.325 5、0.430 9、0.281 0、0.316 5、0.369 7(表3),关联度越大表示该性状与单株粒重越密切[4]。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杂交组合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关系最近的是玉米穗部的行粒数,然后是出籽率,依次分别是穗位、穗粗、百粒重、穗长、株高和秃尖长。从本文数据分析来看,在铁岭地区要侧重于选择玉米果穗行粒数较多的杂交组合,这样更容易选出高产的杂交组合。
3 结论与讨论
玉米产量是不同农艺性状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不同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远近不尽相同。本文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关系最近的是玉米穗部的行粒数,其灰色关联度为0.282 5;然后是出籽率和穗位,其灰色关联度为0.360 0和0.304 5;穗粗、百粒重、穗长、株高和秃尖长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较远一些。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在农业科研中被广泛应用,对玉米育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与传统的通径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相比,其计算方法简单,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不相符的现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5]。但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是对一个发展变化系统进行发展动态量化比较的一种分析方法[6-8],不同杂交组合、生态环境、地点、时间都可能造成主要农艺性状的改变。因此,还应该进行不同杂交组合多年多点试验,进一步验证杂交组合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4 参考文献
[1] 张伟峰,刘新娇,李秋枫,等.世界玉米生产与贸易概况分析[J].世界农业,2014(3):111-114.
[2] 陈尔冉,孙巍.不同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9):75-76.
[3] 洪德峰,张学舜,马毅,等.黄淮海部分优良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和通径分析[J].中国种业,2008(1):48-50.
[4] 常伟,王娟,陈吉宝,等.玉米几种病害抗病性与单株粒重灰色关联度分析[J].作物杂志,2015(5):41-45.
[5] 李晓花,谢淑芳,胡美静,等.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J].耕作与栽培,2015(2):5.
[6] 胥少东.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抗旱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5):46.
[7] 李清超,马浪浪,文琼,等.玉米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0):74-78.
[8] 马俊,李清超,孙开利,等.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生产试验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5):20-21.
关键词 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068-02
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已成为人类种植最广泛的谷类作物之一。目前,玉米是世界上产量最高和增产潜力最大的谷类粮食作物,并已成为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粮食产品[1]。玉米是辽宁省同时也是铁岭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其在当地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2]。不同杂交组合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远近不同。前人研究表明,黄淮海玉米生态区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百粒重、穗长、株高、出籽率、行粒数、穗行数,且这些农艺性状与产量呈正相关[3]。有些学者认为不同品种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倒伏率,其次是穗位[2]。笔者在铁岭市地区种植一些新选育自交系测配出的杂交组合,分析不同杂交组合的不同农艺性状与其产量的关系,分析出不同农艺性状与其产量关系的远近,以期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选用铁岭市农业科学院测配的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杂交组合一共为8个,分别为T15001、T15002、T15003、T15004、T15005、T15006、T15007、T15008。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种植为4行区,小区行长4 m,株距和行距分别为0.33、0.60 m。在玉米生长后期测定株高、穗位;成熟后收获2行进行测产,同时随机选取10穗进行考种,测定其穗粗、穗长、行粒数、秃尖长、百粒重和出籽率等農艺性状,计算出产量。
1.3 分析方法
对试验数据运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杂交玉米组合农艺性状及产量
由于不同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单位不一定相同,如株高和穗长等单位是cm,百粒重单位是g,出籽率单位是%,产量单位是kg/hm2等(表1),无法进行直观比较,因此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消除量纲(单位)处理。一般采取的是标准化变换(表2)。
2.2 不同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杂交组合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不仅可作为杂种优势分析的基础,且可作为杂交组合决策的依据[2]。以不同杂交组合株高、穗位、穗长、穗粗、行粒数、秃尖长、百粒重和出籽率等农艺性状子序列,产量为母序列,分析杂交组合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杂交组合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远近。对不同杂交组合农艺性状与产量数据标准化后,求其关联度,分别为0.282 5、0.360 0、0.304 5、0.325 5、0.430 9、0.281 0、0.316 5、0.369 7(表3),关联度越大表示该性状与单株粒重越密切[4]。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杂交组合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关系最近的是玉米穗部的行粒数,然后是出籽率,依次分别是穗位、穗粗、百粒重、穗长、株高和秃尖长。从本文数据分析来看,在铁岭地区要侧重于选择玉米果穗行粒数较多的杂交组合,这样更容易选出高产的杂交组合。
3 结论与讨论
玉米产量是不同农艺性状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不同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远近不尽相同。本文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关系最近的是玉米穗部的行粒数,其灰色关联度为0.282 5;然后是出籽率和穗位,其灰色关联度为0.360 0和0.304 5;穗粗、百粒重、穗长、株高和秃尖长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较远一些。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在农业科研中被广泛应用,对玉米育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与传统的通径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相比,其计算方法简单,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不相符的现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5]。但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是对一个发展变化系统进行发展动态量化比较的一种分析方法[6-8],不同杂交组合、生态环境、地点、时间都可能造成主要农艺性状的改变。因此,还应该进行不同杂交组合多年多点试验,进一步验证杂交组合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4 参考文献
[1] 张伟峰,刘新娇,李秋枫,等.世界玉米生产与贸易概况分析[J].世界农业,2014(3):111-114.
[2] 陈尔冉,孙巍.不同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9):75-76.
[3] 洪德峰,张学舜,马毅,等.黄淮海部分优良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和通径分析[J].中国种业,2008(1):48-50.
[4] 常伟,王娟,陈吉宝,等.玉米几种病害抗病性与单株粒重灰色关联度分析[J].作物杂志,2015(5):41-45.
[5] 李晓花,谢淑芳,胡美静,等.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J].耕作与栽培,2015(2):5.
[6] 胥少东.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抗旱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5):46.
[7] 李清超,马浪浪,文琼,等.玉米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0):74-78.
[8] 马俊,李清超,孙开利,等.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生产试验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