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a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第4代RPE细胞进行实验,分为姜黄素组和空白对照组,姜黄素组设10、15、20 μg/ml 3个质量浓度.噻唑蓝比色(MTT)法检测姜黄素10、15、20μg/ml分别在24、48、72、96 h对体外培养的RPE细胞增生的抑制率.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各时间段的半数抑制率(IC50)剂量.流式细胞仪(FMC)检测姜黄素15 μg/ml作用72 h后对RPE细胞周期的影响,并且检测姜黄素15μg/ml作用24、48,72 h后RPE细胞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量和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RPE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 姜黄素24、48、72、96 h的IC50分别是29.31,17.50、13.24、10.99 μg/ml.姜黄素使RPE细胞阻滞在G0/G1期.姜黄素15 μg/ml作用24、48、72 h后,RPE细胞的PCNA表达量分别为(565.04±23.60),(473.61±36.88),(396.15±32.45),凋亡率分别为(12.83±0.13)%,(32.27±4.51)%,(56.81±8.67)%,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RPE细胞出现凋亡特征.结论 姜黄素可以影响RPE细胞的PCNA合成,诱导其凋亡,从而有效抑制RPE细胞增生.姜黄素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防治PVR的天然药物。

其他文献
一稿两投(一稿多投)是指同样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投寄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体。重复发表是指同样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体发表,无论是印刷版媒体还是电子媒体。
期刊
人类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起源于神经原,还是神经胶质细胞或视网膜祖细胞,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广泛应用,以及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基因)和蛋白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证据表明人类RB很可能起源于红绿视锥前体细胞.若能选择性地在人视锥前体细胞中剔除Rb基因,就能确切地知道视锥前体细胞是否为人RB的细胞起源.因此,针对视锥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将是今后RB研究的新热点。
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ull-field ERG,ffERG)检查具有无创伤、客观、定量和可重复的特点,是现代眼科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估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目前国内ffERG应用较广泛,但存在检测病种偏少、检测方法不标准、结果描述不规范等问题。重视其国际化、标准化、正规化应用;了解与多焦视网膜电图和图形视网膜电图的适应证、检测技术和结果判读的区别;重视拓展其新的临床应用领域和方法,才能真正发挥f
期刊
期刊
近年来,人们在临床上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IVTA)治疗弥漫性黄斑水肿(DME),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IVTA可能发生玻璃体积血、眼内炎、视网膜脱离及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手术后并发症[1]。
目的 观察病理性近视内界膜表面结构的组织学变化与黄斑裂孔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同顾分析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患者34例34只眼的临床资料.患眼屈光度均超过-6.00D,眼轴26.00~33.12 mm,平均眼轴长度27.74 mm.5只眼为黄斑裂孔无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组),29只眼为黄斑裂孔合并后极部视网膜浅脱离(视网膜脱离组).对入选患眼行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的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中
脉络膜血管瘤是一种眼内良性肿瘤,但是其继发的视网膜脱离及长期视网膜脱离造成的囊样改变最终可导致视力丧失[1].已有研究报道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脉络膜血管瘤有一定的疗效,但可引起视网膜出血、视网膜静脉栓塞、黄斑损伤等并发症,导致视功能的严重损伤[2-5].我们从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采用了低能量、多次TTT联合脉冲激光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磷酸化的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Sprague—Dawley(SD)大鼠Muller细胞分别以0.0、0.1、1.0、5.0、10.0ng/ml浓度的IL-1β刺激24h后,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otting)检测细胞内pSTAT3的表达改变。SD大鼠32只,
期刊
目的 观察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特征.评估感光细胞功能.方法 选取正常受试者8例8只眼进行视杆细胞mfERG检查.分析不同刺激光亮度对P1波振幅的影响;对19例RP患者38只眼分别进行视杆和视锥细胞mfERG检查.根据局部波形信噪比判断检出率,对视锥细胞mfERG不同类型间的平均视力、P1波振幅惭度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比分析RP患者视杆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