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新时代背景下团课对高职院校育人的意义,分析高职院校团课教育目前的开展的现状。从提高重视、方式创新、制度完善等多个方面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团课教育的创新方法与途径,实现从团课教育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政治素质,争做新时代社会主义新青年。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团课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团课对高职院校育人的意义
高职院校开展团课意在通过教育培训与实践活动等方式,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新时代的青年工作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始终贯穿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主题,让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而团课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之一,是新时代培养新青年的重要方式。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有着重大意义。
二、目前高职院校团课的现象
目前高职院校对团课仅满足于日常实施,缺少对团课整体规律和制度的研究,对团课的重视不够。线下团课任然流于形式,近几年虽然引入了如网络团课、微团课等新形式,但内容设计粗糙,实践效果不明显;高职院校尤其是一些专业性强的高职院校,受学生生源基础差、学校思政师资不足等因素制约,团课在“教”与“学”两方面效果均难令人满意;团课内容过于空泛与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的结合不够,容易与学生思想进行脱节。总体来说,目前高职院校团课教育存在“重视不够”“形式单一”“内容空大”“制度缺失”四个方面问题。
(1)对于团课重视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对团课的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学校对团课的开展缺乏系统规范,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专业老师指导,导致日常的团课教育流于形式,违背了团课教育的初衷。其次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大部分学生对于团课的意义缺乏认识与理解。在团课流于日常形式之下,青年大学生甚至对团课产生抵触心理,认为团课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没有意义。导致学生对参与团课的热情每况愈下。
(2)开展团课形式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团课教育中的教学方法传统、古板,学习方法与学习形式过于单一,内容主要是围绕理论讲述进行学习,学生通过课件、说教等方式“灌输”知识,缺乏了交流讨论。传统式课堂教学导致课堂气氛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变成讲台上“照本宣科”讲台下“游戏飞车”。虽然近几年出现了“微团课”“青年大学习”等新型团课方式,但大多出现内容粗糙、实践效果不好等情况。
(3)团课内容空大
团课内容的空大,直接导致团课教育与学生思想实际脱离。枯燥乏味的课程往往悬于理论而脱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缺乏实践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没有联系到实践上。空泛的团课内容对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能力发展、综合素质培养并无实质性的帮助。甚至使团课教育一度被学生贴上“假”“大”“空”等标签。
(4)教学制度缺失
团课的教学在一众高职院校并没有专业老师进行规范的指导,日常团课教育更是由校团课安排主题下达团总支開展教育,再由班级团支书采用说教、宣讲等方式进行团课教育。日常团课一度发展成你安排什么内容,学生就学习什么内容,不安排就不学习,学生对于团课的认识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几乎为零。
三、高职院校团课创新的方法与途径
要想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必须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创新活动方式,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原则。当前,高职院校团课只有在重视程度、教学形式、教育内容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加以创新和改进,才能提高青年大学生对团课的重视、内容的吸收,发挥团课育人的作用。
(1)首先高等学校作为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基地,不单单只重视第一课堂的思想政治课程。团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之一,高校要重视加强团课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以专职团干为主, 党政领导参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思政课教师为补充的专兼职团课教师队伍。再由辅导员亲自参与,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样的重视程度与师资队伍会大大提高学生对团课的重视。从而加强团课在思政育人的作用。
(2)团课的教育,要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设置以团史、党史、团情、党情等内容为基础核心课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学生,帮助青年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地把个人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更要结合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实际,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所需教育内容的不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应对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团课的形式应该抛弃传统式的课堂教学,不能过于强调宣讲与说教,加入必要的互动和交流,不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灌输”,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更要加强实践,针对高职院校专业的不同,开展医疗服务、生态环保、敬老助孤、公益劳动、文艺义演等多种形式的实践,使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增长才干。
团课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团课教育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在思政育人的舞台散发光彩。
参考文献
[1]张衡宇.新形势下高校团课教育创新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2):53-56.
[2]王秀杰.特色化团课提升校园文化内涵[J].江苏教育,2015(28):67-68.
[3]席颖钊.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团课中的应用与探究[J].侨园,2019(10):175-176.
姓名:谢松,(1998.8 )性别:男,民族: 汉 ,籍贯: 江西于都, 学历: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团课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团课对高职院校育人的意义
高职院校开展团课意在通过教育培训与实践活动等方式,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新时代的青年工作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始终贯穿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主题,让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而团课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之一,是新时代培养新青年的重要方式。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有着重大意义。
二、目前高职院校团课的现象
目前高职院校对团课仅满足于日常实施,缺少对团课整体规律和制度的研究,对团课的重视不够。线下团课任然流于形式,近几年虽然引入了如网络团课、微团课等新形式,但内容设计粗糙,实践效果不明显;高职院校尤其是一些专业性强的高职院校,受学生生源基础差、学校思政师资不足等因素制约,团课在“教”与“学”两方面效果均难令人满意;团课内容过于空泛与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的结合不够,容易与学生思想进行脱节。总体来说,目前高职院校团课教育存在“重视不够”“形式单一”“内容空大”“制度缺失”四个方面问题。
(1)对于团课重视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对团课的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学校对团课的开展缺乏系统规范,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专业老师指导,导致日常的团课教育流于形式,违背了团课教育的初衷。其次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大部分学生对于团课的意义缺乏认识与理解。在团课流于日常形式之下,青年大学生甚至对团课产生抵触心理,认为团课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没有意义。导致学生对参与团课的热情每况愈下。
(2)开展团课形式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团课教育中的教学方法传统、古板,学习方法与学习形式过于单一,内容主要是围绕理论讲述进行学习,学生通过课件、说教等方式“灌输”知识,缺乏了交流讨论。传统式课堂教学导致课堂气氛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变成讲台上“照本宣科”讲台下“游戏飞车”。虽然近几年出现了“微团课”“青年大学习”等新型团课方式,但大多出现内容粗糙、实践效果不好等情况。
(3)团课内容空大
团课内容的空大,直接导致团课教育与学生思想实际脱离。枯燥乏味的课程往往悬于理论而脱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缺乏实践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没有联系到实践上。空泛的团课内容对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能力发展、综合素质培养并无实质性的帮助。甚至使团课教育一度被学生贴上“假”“大”“空”等标签。
(4)教学制度缺失
团课的教学在一众高职院校并没有专业老师进行规范的指导,日常团课教育更是由校团课安排主题下达团总支開展教育,再由班级团支书采用说教、宣讲等方式进行团课教育。日常团课一度发展成你安排什么内容,学生就学习什么内容,不安排就不学习,学生对于团课的认识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几乎为零。
三、高职院校团课创新的方法与途径
要想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必须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创新活动方式,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原则。当前,高职院校团课只有在重视程度、教学形式、教育内容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加以创新和改进,才能提高青年大学生对团课的重视、内容的吸收,发挥团课育人的作用。
(1)首先高等学校作为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基地,不单单只重视第一课堂的思想政治课程。团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之一,高校要重视加强团课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以专职团干为主, 党政领导参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思政课教师为补充的专兼职团课教师队伍。再由辅导员亲自参与,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样的重视程度与师资队伍会大大提高学生对团课的重视。从而加强团课在思政育人的作用。
(2)团课的教育,要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设置以团史、党史、团情、党情等内容为基础核心课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学生,帮助青年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地把个人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更要结合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实际,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所需教育内容的不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应对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团课的形式应该抛弃传统式的课堂教学,不能过于强调宣讲与说教,加入必要的互动和交流,不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灌输”,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更要加强实践,针对高职院校专业的不同,开展医疗服务、生态环保、敬老助孤、公益劳动、文艺义演等多种形式的实践,使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增长才干。
团课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团课教育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在思政育人的舞台散发光彩。
参考文献
[1]张衡宇.新形势下高校团课教育创新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2):53-56.
[2]王秀杰.特色化团课提升校园文化内涵[J].江苏教育,2015(28):67-68.
[3]席颖钊.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团课中的应用与探究[J].侨园,2019(10):175-176.
姓名:谢松,(1998.8 )性别:男,民族: 汉 ,籍贯: 江西于都, 学历: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