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社区肺结核患者规范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肺结核患者6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规范管理组各44例,常规组接受常规管理,规范化管理组则落实规范化管理,评估对照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评估其用药依从情况,统计患者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规范管理组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服务满意度统计提示规范管理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在社区肺结核病患的管理活动中执行规范化管理对其负面情绪有直接改善作用,且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服务满意度,应用成效显著。
【关键词】社区肺结核;规范化管理;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6-0-02
肺结核为分歧结核杆菌感染所致常见传染病,本病在我国建国之初有极高致死率,但随医学发展,临床诊疗技术不断完善,病死率及发病率已得有效控制,不过我国人口基数较大, 临床依然有大量病患[1]。本文为深入探究规范化管理在社区肺结核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择取共计60例患者入组观察,具体研究报道见下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数据 择取2016.01~2019.10我院门诊接纳的肺结核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经痰检确定为将肺结核病患;②非耐多药或多耐药病患;③知情本次研究内容后自愿签署相关协议入组;④精神良好可接受管理。排除标准:①基线数据不完整;②严重心肺功能不全;③合并恶行肿瘤。经随机数字法分组,常规组男17例,女13例,合计30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4岁,平均53.69±4.25岁,规范管理组男16例,女17例,合计30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74岁,平均53.45±4.21岁,组间基线数据对照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常规组接受用药指导、知识宣教等常规管理。(2)规范管理组则落实规范化管理,具体管理内容如下:①规范宣教。通过定期随访的方式掌握患者社区生活中自我管理落实情况,利用电话、微信等途径进行知识宣教,围绕结核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案等进行深入宣教,讲解日常生活中患者当从哪些方面注意,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定期进行知识问卷调查,获取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做到查缺补漏,巩固知识宣教效果。②规范化用药指导。强化用药指导,将患者的用药方案打印成小卡片分发给患者,要求其社区生活中严格按照卡片上医嘱剂量用药,向其深入讲解药物治疗过程中持续服药、正确服药对于病情转归的重要影响,提高用药依从性。③规范化心理疏导。鉴于此类病患在日常生活中易受隔离,普遍存在负面情绪,社区管理活动中积极组织患者参加病友交流会,通过组织病患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利用群体归属感减轻患者病后的社会隔离感。在社区管理活动中不定期通过上门随访的方式掌握患者家庭生活现状,了解其生活中遇到的烦恼,针对不同患者给予不同方式的心理疏导,确保其在社区生活中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④规范化饮食管理。根据患者既往体检报告对其日常饮食进行相应指导,告知其病情康复期间应减少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补充维生素、蛋白质、膳食纤维素等,确保每日营养摄入的前提下,优化饮食结构,合理餐量,坚持多餐少食,进食定点,每次饭后适量运动,加速食物吸收。
1.3 观察指标 (1)通过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完成用药依从性评估,分级:完全依从:8分;基本依从6~8分;不依从:<6分。用药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x100%。(2)通过SDS、SAS自评量表对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进行评估,两项评分均为获得分值越高则该项评分对应负面情绪越严重。(3)借助简易调查表对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收集,分值0~100分,分级:100~85分视为满意;84~60分视为基本满意;59~0分视为不满,服务满意度=(总例数-不满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_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规范管理组SAS、SDS评分与常规组比较 从下表1可知规范管理组两项负面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2.2 规范管理组用药依从情况与常规组比较 规范管理组完全依从例数20例、基本依从10例、不依从0例,用药依从率为100.00%,常规组完全依从例数15例、基本依从12例、不依从3例,用药依从率为90%,对比可知规范管理组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χ2=10.526,P=0.001)。
2.3 规范管理组服务满意度同常规组对照 规范管理组服务满意27例、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0例,服务满意度为100.00%,就常规组服务满意10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8例,服务满意度为73.33%,对比可知规范管理组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χ2=30.774,P=0.001)。
3 讨论
肺结核为常见传染病,其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2]。我国既往肺结核的防控工作逐渐取得一定成效,肺结核发病率、致死率已控制在理想水平,不过我国人口基数大,临床依然存在一大批结合病患[3]。
目前关于结核病的治疗已有一套相对完善的体系,多数患者在接受系统治疗后均可痊愈[4]。相关研究[5]认为在社区结核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医嘱持续服药为保障药物生效的关键,反之如果患者出现断药、停药、擅自更改药物剂量等情况则易导致药物治疗失效,增加耐药风险。
对此,社区肺结核患者的管理活动中如何提高其用药依从性至为关键。本次结合此类患者管理要点,从患者知识宣教着手,帮助其掌握结核病相关疾病及治疗知识,结合心理护理通过同伴支持法改善患者病后社会隔离感,并通过心理疏导进一步消除其负面情绪,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利用饮食管理保障患者社区生活中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加速病情康复。结果提示,规范化管理组负面情绪评分更低,用药依从率更高,服务满意度更高(P<0.05),充分证实规范化管理的良好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肺结核患者管理活动中落实规范化管理对其负面情绪及用药依从性有积极改善作用,且可提高服务满意度,整体应用效果显著,当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吕婕, 郭霞, 李球兵, 等. 唐山市社区老年糖尿病并發肺结核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与预后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7, 24(2): 129-133.
[2] 陈俊虎, 曾今诚, 王涛, 等. DOTS策略下广东省结核病患者发现及登记管理的定性分析[J].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7, 6(4): 332-335.
[3] 刘淑翠. 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14(28): 237-238.
[4] 林淑端, 郭智俊, 陈石桥, 等. 痰脱落细胞涂片结合TCT及痰沉渣琼脂石蜡双包埋切片在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 23(16): 2542-2545.
[5] 吴亦斐, 赵刚, 陈淑丹, 等. 肺结核病原体和易感因素及结核分枝杆菌优势耐药谱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 35(6): 480-486.
【关键词】社区肺结核;规范化管理;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6-0-02
肺结核为分歧结核杆菌感染所致常见传染病,本病在我国建国之初有极高致死率,但随医学发展,临床诊疗技术不断完善,病死率及发病率已得有效控制,不过我国人口基数较大, 临床依然有大量病患[1]。本文为深入探究规范化管理在社区肺结核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择取共计60例患者入组观察,具体研究报道见下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数据 择取2016.01~2019.10我院门诊接纳的肺结核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经痰检确定为将肺结核病患;②非耐多药或多耐药病患;③知情本次研究内容后自愿签署相关协议入组;④精神良好可接受管理。排除标准:①基线数据不完整;②严重心肺功能不全;③合并恶行肿瘤。经随机数字法分组,常规组男17例,女13例,合计30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4岁,平均53.69±4.25岁,规范管理组男16例,女17例,合计30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74岁,平均53.45±4.21岁,组间基线数据对照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常规组接受用药指导、知识宣教等常规管理。(2)规范管理组则落实规范化管理,具体管理内容如下:①规范宣教。通过定期随访的方式掌握患者社区生活中自我管理落实情况,利用电话、微信等途径进行知识宣教,围绕结核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案等进行深入宣教,讲解日常生活中患者当从哪些方面注意,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定期进行知识问卷调查,获取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做到查缺补漏,巩固知识宣教效果。②规范化用药指导。强化用药指导,将患者的用药方案打印成小卡片分发给患者,要求其社区生活中严格按照卡片上医嘱剂量用药,向其深入讲解药物治疗过程中持续服药、正确服药对于病情转归的重要影响,提高用药依从性。③规范化心理疏导。鉴于此类病患在日常生活中易受隔离,普遍存在负面情绪,社区管理活动中积极组织患者参加病友交流会,通过组织病患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利用群体归属感减轻患者病后的社会隔离感。在社区管理活动中不定期通过上门随访的方式掌握患者家庭生活现状,了解其生活中遇到的烦恼,针对不同患者给予不同方式的心理疏导,确保其在社区生活中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④规范化饮食管理。根据患者既往体检报告对其日常饮食进行相应指导,告知其病情康复期间应减少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补充维生素、蛋白质、膳食纤维素等,确保每日营养摄入的前提下,优化饮食结构,合理餐量,坚持多餐少食,进食定点,每次饭后适量运动,加速食物吸收。
1.3 观察指标 (1)通过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完成用药依从性评估,分级:完全依从:8分;基本依从6~8分;不依从:<6分。用药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x100%。(2)通过SDS、SAS自评量表对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进行评估,两项评分均为获得分值越高则该项评分对应负面情绪越严重。(3)借助简易调查表对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收集,分值0~100分,分级:100~85分视为满意;84~60分视为基本满意;59~0分视为不满,服务满意度=(总例数-不满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_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规范管理组SAS、SDS评分与常规组比较 从下表1可知规范管理组两项负面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2.2 规范管理组用药依从情况与常规组比较 规范管理组完全依从例数20例、基本依从10例、不依从0例,用药依从率为100.00%,常规组完全依从例数15例、基本依从12例、不依从3例,用药依从率为90%,对比可知规范管理组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χ2=10.526,P=0.001)。
2.3 规范管理组服务满意度同常规组对照 规范管理组服务满意27例、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0例,服务满意度为100.00%,就常规组服务满意10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8例,服务满意度为73.33%,对比可知规范管理组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χ2=30.774,P=0.001)。
3 讨论
肺结核为常见传染病,其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2]。我国既往肺结核的防控工作逐渐取得一定成效,肺结核发病率、致死率已控制在理想水平,不过我国人口基数大,临床依然存在一大批结合病患[3]。
目前关于结核病的治疗已有一套相对完善的体系,多数患者在接受系统治疗后均可痊愈[4]。相关研究[5]认为在社区结核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医嘱持续服药为保障药物生效的关键,反之如果患者出现断药、停药、擅自更改药物剂量等情况则易导致药物治疗失效,增加耐药风险。
对此,社区肺结核患者的管理活动中如何提高其用药依从性至为关键。本次结合此类患者管理要点,从患者知识宣教着手,帮助其掌握结核病相关疾病及治疗知识,结合心理护理通过同伴支持法改善患者病后社会隔离感,并通过心理疏导进一步消除其负面情绪,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利用饮食管理保障患者社区生活中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加速病情康复。结果提示,规范化管理组负面情绪评分更低,用药依从率更高,服务满意度更高(P<0.05),充分证实规范化管理的良好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肺结核患者管理活动中落实规范化管理对其负面情绪及用药依从性有积极改善作用,且可提高服务满意度,整体应用效果显著,当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吕婕, 郭霞, 李球兵, 等. 唐山市社区老年糖尿病并發肺结核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与预后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7, 24(2): 129-133.
[2] 陈俊虎, 曾今诚, 王涛, 等. DOTS策略下广东省结核病患者发现及登记管理的定性分析[J].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7, 6(4): 332-335.
[3] 刘淑翠. 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14(28): 237-238.
[4] 林淑端, 郭智俊, 陈石桥, 等. 痰脱落细胞涂片结合TCT及痰沉渣琼脂石蜡双包埋切片在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 23(16): 2542-2545.
[5] 吴亦斐, 赵刚, 陈淑丹, 等. 肺结核病原体和易感因素及结核分枝杆菌优势耐药谱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 35(6): 480-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