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中的化学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2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咖啡为何提神
  
  咖啡因是咖啡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种成分,它是一种生物碱,最早是在1821年从咖啡中分离出来。其实,这种物质并非咖啡独有,在咖啡、茶、巧克力、软饮料、可乐和泡沫饮料中,我们都能发现它的踪迹。平均而言,两杯茶所含的咖啡因相当于一杯咖啡的含量。
  咖啡因会影响人体脑部、心脏、血管、胃肠、肌肉及肾脏等器官的功能。适量的咖啡因会刺激大脑皮层,促进感觉判断、记忆、感情活动,让心肌机能变得较活泼,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增强,并提高新陈代谢机能。咖啡因也可减轻肌肉疲劳,促进消化液分泌。这就是为什么喝咖啡有提神作用的原因。
  但是,如果咖啡喝得太多,有时可能会出现咖啡碱中毒,会使人觉得疲倦、焦虑和神经过敏,甚至伴随心悸和失眠等症状出现。同时,咖啡因对于骨质疏松症或髋关节骨折的发生,可能有一些负面的促进影响,尤其是对钙摄取量偏低,且咖啡因摄取量又偏高的人。幸好,咖啡的负面作用似乎也就这些了,医学研究表明,它不会导致或者加重高血脂、高血压、心脏病和癌症。
  
  咖啡为何香如许
  
  对咖啡的香气贡献最大的,就是挥发性物质了。人们对咖啡的香味进行气相色谱法成分分析,发现它是由酸、醇、乙醛、酮、酯、硫黄化合物、苯酚、氮化合物等数百种挥发成分复合而成。大致上说起来,脂肪、蛋白质、糖类是香气的重要来源,而脂质成分则会和咖啡的酸、苦调和,形成滑润的味道。如果咖啡的香味消失了,就意味着品质变差,因此香气和品质的关系极为密切。
  这些挥发性物质很多并非咖啡豆的原始成分,而是在烘焙的过程中,咖啡中含有的其他成分彼此发生反应,形成的新的化合产物。比如咖啡中的糖类、氨基酸和其他有机酸相互作用,最终产生出独特易挥发的物质。
  在咖啡豆的烘焙过程中,当豆子的内部温度超过200摄氏度时,咖啡豆中含有的糖分在烘焙后会转为焦糖,同时,豆中的粗纤维也在烘焙中炭化,与糖分的焦糖互相结合,咖啡豆变成棕褐色。同时,豆子中含有的油开始从内部溢出,在高温中挥发。这就是香气产生的时刻。油溢出并挥发得越多,味道就越香浓。
  优质咖啡的香气能令咖啡倍添滋味,而真正顶级的咖啡,嗅觉的芳香享受比味觉品尝享受更令人动心。
  
  百般滋味口中留
  
  咖啡入口后,影响口感的主要成分是那些酸。在烘焙后的咖啡中,人们已经识别出了超过10种的脂肪酸。很多酸都能产生独特的味道,也许它们溶解到水中后,含量不到溶液的万分之一,但却对口感影响很大。
  不同品种和品质的咖啡豆,酸度也不一样。比如高地栽种的咖啡会比低地栽种的酸一些,刚采收的豆子比采收后放了一阵子的豆子酸一些。一般烘焙较浅的豆子,酸味较丰富,烘焙程度较深,酸味则比较缺乏。
  有的酸会使咖啡味道变坏,比如咖啡中含有的丹宁酸。丹宁酸很容易溶解于水,水煮沸后它会分解,从而影响咖啡的味道,如果冲泡好咖啡却放上好几个小时,化学反应会使咖啡味道更差。这就是为什么冲好咖啡后要尽早喝掉的原因。
  咖啡的粘性也是产生口感的因素之一。粘性和酸度是一对矛盾,烘烤时间越长,咖啡的粘性就越好,但是却使酸度下降。如何协调好咖啡的粘性和酸度,是咖啡工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影响咖啡味道的可不仅仅是咖啡本身,为了获得一杯浓香的咖啡,还要关注水的温度和咖啡壶的结构。过高的水温会令咖啡的油质变质,味道变苦;而过低的水温又煮不出咖啡的味道,使咖啡又酸又涩。所以,冲调咖啡的水温在9l到96摄氏度之间,才可真正带出咖啡的香味。水和咖啡的比例也要合适。
  一壶香浓的咖啡已经冲好了,你不想来一杯吗?
其他文献
电子市务正面临着交互性差、集成的不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建立协同服务型电子市务则成为新的议题。协同型电子市务以处理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为核心,加强各区县、各部
粗糙集在数据挖掘方面有着重要应用。论文针对高校微博社群的调查数据,以粗糙集理论为基础,获取不可分辨类,在此基础上提取分辨矩阵,获得约简,探寻高教微博社群匹配决策潜在
本文品鉴了四句写月极具代表性的诗句,挖掘了诗中“月”这一意象的深刻内涵。
【摘要】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中“文”即指“文采”,这句话强调的就是“文采”之于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对于优秀的高考作文来说,它首先应该讲究语言的艺术,凭借“文采”去创造文章“亮点”,从而为获得高分打下良好的基础。教会学生应用整句成段法、镶嵌名句法、化虚为实法、巧于化用法、分类联想巧设喻法、花叶相宜巧映衬法、纵横交错巧排比法,加强学生平时的语言训练。  【关键词】写作训练;语言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