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生们的积极讨论中我发现即使学生,讨论不到点子上,但是他们都积极思考了。这是求知进步的第一步。他们在以后的实践中会不断地进步,因为我们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本教育要求我们要相信学生。实践生本教育会有很长的路要走,也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我们坚信这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和教育方式,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关键词:转变 生本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159-01
一直以来,学校给我们定人民教育,让我们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教育理念。最近接触到生本教育的理念。开始觉得很茫然很陌生,但学习之后发现,这就是学校最近几年来一直提倡的教改。对于教改,让学生动起来,其实大家都是很乐于去改的,只不过总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羁绊了大家前进的步伐,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开学之初,我们每周集体备课无论多么繁忙务必学习人民教育。开始看了别人生本教育成功的例子我还真是怀疑,以为夸大其词了。可是看了人民教育上的绝大部分案例,我还真有很大的怀疑。虽然我是相信生本教育理念的,我也相信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我就是不相信效果会那么好。反过来再看我们的课堂,我们现在也在走生本教育的路线,刚开始开始没多久,学生真的没有睡觉了,我开始相信别人说的并不是神话。这时我从实践中体会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跟传统教育的管理理念有所不同,就是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要退后,不再是课堂的主导。关键是我们如何调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下面反思一下我自己的课堂。过去我们努力教而学生不愿意学,睡觉的睡觉,打瞌睡的打瞌睡,只是在那里坐着眼睛一动也不动的,更有甚者,说笑逗闹的。我们努力去干涉,去管理,但却收获不大,而引起学生的顶撞和逆反。现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使学生们真的动起来了,找不到睡觉的打瞌睡的,就连平时不学习的人也会偶尔问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看到这一点我一开始觉得很奇怪,但仍然怀疑会不会是他们偶然的心血来潮。接下来按照学校的要求,我们继续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自由讨论。有几次上课都发现“这是我的学生吗?”他们的问题都是我要讲的要点,一部分学生真能自己解决;另一部分学生用比较期待的眼神等着老师去讲解,我想这时候的效果要比老师自己限定要点,自顾自说的效果要好的多。
另外,我还发现开始接触生本教育观念之初,学生不知道怎么讨论,我也不知道怎么去教好,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记得校长在我讲公开课后,给我介绍到杜郎口中学,老师讲得少,甚至不讲,我当时我就特别怀疑:让学生讲,学生能讲到点子上去吗?一次,校长来给指导,还是这样的理念。校长说:“那你讲的知识是重点难点。的确是应该掌握的,但是为什么讲了那么多遍,学生仍记不住?原因就在于他是被动的去听,而不是主动地去学。没有积极性,所以几遍都记不住,而现在的课堂,学生们都有积极性”。校长的话给我感触很大,我开始抛弃自己的顾慮和原有的思想束缚,尝试生本教育方式。的确如此,有些时候我们给的讨论时间都到了,学生们还不愿意停下来,并且直接告诉我:“老师我们还没讨论完呢,再给几分钟吧。”从他们热烈的讨论程度就能看出他们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我更喜欢这样的课堂。这时,我真正体会到书中所写的生本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转变。有了教育理念的转变,才会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方式。
在学生们的积极讨论中我又从另一个方面反思,我发现即使学生讨论,讨论不到点子上,但是他们都积极思考了。这是求知进步的第一步。他们在以后的实践中会不断地进步,因为我们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生本教育要求我们要相信学生。现在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我深有感触。上半学年,我们就推行生本教育,但在实施之初,我还是不敢放手,原因就是不敢相信学生。但从现在的课堂表现来看,有了很大的改观。开始课堂乱,以声音高者胜。后来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听取别人的想法,而不是固执自己的答案。最后,是有理者胜。学生们能把自己的观点,想法,思路都清晰表达出来,即使有些问题讲不准确,也能在老师的点拨下完成得很好,有的时候,他们所讲的就是我所要的答案。我觉得自己如果不经过实践,真的不敢相信现在我是那么相信学生,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去讨论。
在放手让同学们讨论的同时,我也深切体会到在同学们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至关重要。因为刚开始,学生和老师们都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都是靠自己一点点的探索。比如开始时讨论什么,总结什么,如果老师不及时给出指导,学生们就不知道做什么,这时老师的指导就特别重要。慢慢的,就会发现在这种生本模式下,同学们学习步伐不一致,而且差距悬殊,我有适当限定时间,补充任务。开始时各个小组长代替老师讲,发展到组内每个人轮流发言,这样大大增加发言机会;在发展到做错的同学抢先说说自己的思路;这些都需要老师的幕后指导。所以老师的退后并不意味着不管,而是把主体地位让给了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这就生本的理念,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我知道实践生本教育会有很长的路要走,也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我们坚信这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和教育方式,也看到了别人成功的实例,我们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关键词:转变 生本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159-01
一直以来,学校给我们定人民教育,让我们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教育理念。最近接触到生本教育的理念。开始觉得很茫然很陌生,但学习之后发现,这就是学校最近几年来一直提倡的教改。对于教改,让学生动起来,其实大家都是很乐于去改的,只不过总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羁绊了大家前进的步伐,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开学之初,我们每周集体备课无论多么繁忙务必学习人民教育。开始看了别人生本教育成功的例子我还真是怀疑,以为夸大其词了。可是看了人民教育上的绝大部分案例,我还真有很大的怀疑。虽然我是相信生本教育理念的,我也相信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我就是不相信效果会那么好。反过来再看我们的课堂,我们现在也在走生本教育的路线,刚开始开始没多久,学生真的没有睡觉了,我开始相信别人说的并不是神话。这时我从实践中体会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跟传统教育的管理理念有所不同,就是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要退后,不再是课堂的主导。关键是我们如何调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下面反思一下我自己的课堂。过去我们努力教而学生不愿意学,睡觉的睡觉,打瞌睡的打瞌睡,只是在那里坐着眼睛一动也不动的,更有甚者,说笑逗闹的。我们努力去干涉,去管理,但却收获不大,而引起学生的顶撞和逆反。现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使学生们真的动起来了,找不到睡觉的打瞌睡的,就连平时不学习的人也会偶尔问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看到这一点我一开始觉得很奇怪,但仍然怀疑会不会是他们偶然的心血来潮。接下来按照学校的要求,我们继续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自由讨论。有几次上课都发现“这是我的学生吗?”他们的问题都是我要讲的要点,一部分学生真能自己解决;另一部分学生用比较期待的眼神等着老师去讲解,我想这时候的效果要比老师自己限定要点,自顾自说的效果要好的多。
另外,我还发现开始接触生本教育观念之初,学生不知道怎么讨论,我也不知道怎么去教好,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记得校长在我讲公开课后,给我介绍到杜郎口中学,老师讲得少,甚至不讲,我当时我就特别怀疑:让学生讲,学生能讲到点子上去吗?一次,校长来给指导,还是这样的理念。校长说:“那你讲的知识是重点难点。的确是应该掌握的,但是为什么讲了那么多遍,学生仍记不住?原因就在于他是被动的去听,而不是主动地去学。没有积极性,所以几遍都记不住,而现在的课堂,学生们都有积极性”。校长的话给我感触很大,我开始抛弃自己的顾慮和原有的思想束缚,尝试生本教育方式。的确如此,有些时候我们给的讨论时间都到了,学生们还不愿意停下来,并且直接告诉我:“老师我们还没讨论完呢,再给几分钟吧。”从他们热烈的讨论程度就能看出他们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我更喜欢这样的课堂。这时,我真正体会到书中所写的生本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转变。有了教育理念的转变,才会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方式。
在学生们的积极讨论中我又从另一个方面反思,我发现即使学生讨论,讨论不到点子上,但是他们都积极思考了。这是求知进步的第一步。他们在以后的实践中会不断地进步,因为我们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生本教育要求我们要相信学生。现在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我深有感触。上半学年,我们就推行生本教育,但在实施之初,我还是不敢放手,原因就是不敢相信学生。但从现在的课堂表现来看,有了很大的改观。开始课堂乱,以声音高者胜。后来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听取别人的想法,而不是固执自己的答案。最后,是有理者胜。学生们能把自己的观点,想法,思路都清晰表达出来,即使有些问题讲不准确,也能在老师的点拨下完成得很好,有的时候,他们所讲的就是我所要的答案。我觉得自己如果不经过实践,真的不敢相信现在我是那么相信学生,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去讨论。
在放手让同学们讨论的同时,我也深切体会到在同学们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至关重要。因为刚开始,学生和老师们都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都是靠自己一点点的探索。比如开始时讨论什么,总结什么,如果老师不及时给出指导,学生们就不知道做什么,这时老师的指导就特别重要。慢慢的,就会发现在这种生本模式下,同学们学习步伐不一致,而且差距悬殊,我有适当限定时间,补充任务。开始时各个小组长代替老师讲,发展到组内每个人轮流发言,这样大大增加发言机会;在发展到做错的同学抢先说说自己的思路;这些都需要老师的幕后指导。所以老师的退后并不意味着不管,而是把主体地位让给了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这就生本的理念,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我知道实践生本教育会有很长的路要走,也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我们坚信这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和教育方式,也看到了别人成功的实例,我们一定要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