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及缺血灶神经髓鞘再生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受损脑髓鞘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共选取1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早期针刺组(早期组)及晚期针刺组(晚期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造模后不同时间点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早期组及晚期组大鼠进行针刺干预.采用Pal-Weigert髓鞘特殊染色法和ELISA法动态观察各组大鼠在实验开始1,3,5,7 d时脑髓鞘的再生情况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的改变.结果 在各不同观察时间点,发现模型组大鼠内囊髓鞘均有明显脱失,且血清MBP含量亦较造模前明显升高;各针刺组大鼠在相应时间点的髓鞘脱失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且血清MBP含量升高的幅度亦显著低于模型组;另外早期组大鼠血清MBP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较晚期组滞后.结论 针刺可能通过激发大鼠脑可塑性潜能从而促进MCAO脑缺血损伤区的神经髓鞘组织再生,并且针刺治疗时间窗对缺血后脑损伤的恢复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当患者发生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其运动功能的恢复主要依赖于损伤部位上或下潜伏通路或未损伤神经的可塑性来实现[1]。
期刊
目的 观察"行为认知及再就业训练"计划对长期病休的香港工伤工人重返工作效果.方法 将60例工伤工人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接受3周的再就业准备训练,对照组接受相同时间的空白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在工作准备、焦虑状态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上肢和腰背功能自我评价方面,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训练计划有益于促进工伤工人重返工作岗位或再
期刊
1989年在佳木斯召开的我国首届小儿脑瘫座谈会上制定了脑性瘫痪定义和分型[1],十几年来,在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对脑性瘫痪病因、病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对其定义和分型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为了与国际接轨及更确切的表述,在本次会议上参考国外相关资料和2004年由《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组在云南组织召开的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上所提出的修订草案[
期刊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指由于糖尿病胃肠道病变引起的胃运动异常,是慢性胃轻瘫的常见病因.在临床上可出现食物不能及时排空而滞留在胃内,引起饱胀感以及恶心、呕吐、腹胀,时有腹泻及便秘等症状.笔者应用高压氧联合电针治疗本病4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期刊
带状疱疹是一种沿周围神经分布,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疾病.以中老年较多,年龄越大,疼痛越重.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是缩短病程、减轻后遗疼痛的关键[1].本科于2002年6月至2005年5月对70例带状疱疹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期刊
期刊
期刊